【教育类论文】浅析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咏雪"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历代不乏佳句名篇。王维的"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写得浑然敦厚;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洋溢着绮丽芬芳;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驰骋着诗人浪漫想象,论名篇则有谢庄的《雪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和《王政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等等。
柳宗元的《江雪》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咏雪佳作,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江雪"指湘江雪景。全诗匠心独运,布局巧妙,生动刻画了一位坚毅、澄洁、傲岸、狷介的渔翁老者形象,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败遭遇贬谪后孤独寂寞、坚守节操的精神风貌。
诗文并没有直接从雪景写起,而是从四句当中每一首字"千"、"万"、"孤"、"独"着笔,别致新颖,不落俗套,层层翻出深意:
一、一个孤独至极的环境
鸟雀飞绝,行人绝迹,诗的前两句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以雄奇开阔的笔力,通过选取荒陌山村典型景物"千山"、"万径",渲染了天广地远,万物肃杀,寥廓苍凉的意境氛围。"千"对"万",极言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山"对"径","山"为纵"径"为横;"鸟飞"对"人踪",一鸟一人,一动一静,一高一低,这样纵横上下,物人皆具,动静相生,气势舒展高远,从这里我们又完全可以窥悟和不得不慨叹诗人视野之独特,裁减之得体,取景之高妙了。"绝"、"灭"二字则将笔锋急转,万物清空,百无聊赖。"绝"、"灭"是穷尽、净尽,到了极致的意思,是生之事物的彻底覆灭和消失殆尽,从而把大雪、酷寒烘托出来,诗到此处没有写雪,但由结语"江雪"反观,此处愈是写空写静写无写灭,愈是处处见雪,甚至雪的色彩、厚重、威力都明晰可感了。这样,一幅荒广无垠、大雪恣肆,寒风彻骨,天寒地冻的冬雪图其实早已跃然纸上。而自然风雪,正是政治风雪的象征,赋中有比,曲折含蓄地点出作者的政治处境。万籁俱寂,风雪交加,了无生机又无所依傍,此景此境,人何以堪?
二、一种孤独至深的心情
诗篇第三、第四句紧承一、二句直写孤独,直逼内心。第三句两个名词意象罗列,孤舟一只蓑笠翁一人,简洁至极的交代,"孤舟"也点明了孤独的主人公出场的地点。第四句最为精彩四射,以"独"领风骚,孤舟独钓,吾道独孤,"雪的世界","'钓'的境界","翁的精神"至此轰然脱出。联系前面两句,于"千山""万径"极其寥廓之景中,着一老翁,于无限"绝""灭"中,着一"钓"字,以动衬其静,以大衬其小,以广阔衬孤独,孤独的质感、孤独的量感浸透整个诗篇。
总体看来,中国文人的孤独感更多的是抒发对人生的感触,像"独在异乡为异客","谁为含愁独不见",其中一些也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粘带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色彩,柳宗元沉重的忧伤是不能与一般封建官僚宦海浮沉、迁谪失意混为一谈的。柳宗元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走向衰败没落的历史时期,政治危机四伏,以柳宗元为骨干的革新集团,进行永贞革新,实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的一系列革新变法措施,但是这次革新活动由于阶级基础薄弱,以失败告终。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一直过着贬谪的生活。他的诗作反映了封建阶级内部一个真正有理想的进步人士所遭受的迫害排挤,他的孤独寂寞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一次孤胆深入的较量
此情此景,人怎能堪?
初唐诗人陈子昂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限寂寥的时空背景下,仰天悲哭,捶胸顿足,慷慨奋世之志顿化作"怆然而涕下"的滔滔泪水。
而一向旷达的苏轼,此时此景也不能不在诗词中流露出相当强烈的忧患感"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拈衰髯。""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
相比《江雪》中的老翁呈现的形象则是一个老而弥坚,孤胆深入,稳健老辣,智勇双全的作战英雄。首先他有备而来:一蓑衣一斗笠,蓑衣,用棕丝或稻丝编制而成,穿在身上,用以防雨雪;斗笠,用竹皮编成,戴在头上,用以遮雨雪,一方面说明他全副武装,严阵以待,一方面说明他对恶劣环境的充分认识;其次他的作战工具――木船。船可顺流而下,也可溯流而上,增加了作战地点的灵活性。再次他的作战手段――钓。历史上著名的"钓"要数充满智慧的姜太公了。风霜相逼,孤立无援,在这里的"钓"不仅反映了他的勇敢,他的沉稳和他的执著,也反映了他的有所期待: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与他一样持抱江雪的操守之士。我们仿佛看到,湘江风雪弥漫,风雪苍茫中一条小船,船上端坐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刚毅之嘴角,睥睨之眼神,他兀傲风雪,不畏荒寒,雪中垂钓,俯仰古今历史之长河,凛然不可侵犯又令人肃然起敬。这时的渔翁毋庸评价其胜负,他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已横扫一切,战胜一切!
四、一秉孤傲坚贞的品性
写诗最可贵之处是写出味道来。
同为咏雪,同抒政治情怀,情态也是迥然各异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即气势夺人,语言热烈奔放,景象大气磅礴、反映了一个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对革命必胜的科学预见,是一曲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豪迈赞歌。
同为咏雪,同述孤独,程度也是千差万别的。明代著名散文家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尺短神遥,与柳宗元《江雪》相比,开篇环境类似:"鸟声俱绝",人迹罕至,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寥寥对语写得尤为清新可爱,巧妙展现了阔绰士大夫泛湖赏雪,"孤而不独"的闲情逸致。
那么《江雪》中这个老翁的全部气质、内涵、垂范实乃国手莫可比拟,人说最似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洋人老者了,他们共同的美好宣言是:人可以失败,但尊严不可打败!单从这一点上看,《江雪》的的确确为咏雪上乘之作,因为它写出了冰清玉洁,坚贞不屈的雪之魂。
《江雪》构思精严,全诗以"江雪"为题,以"江雪"作结,以"千""万""孤""独"统领布局,于峻峭掩抑千折百回中拓跋新境,于平淡的叙述中渗透着浓重深挚的情感,体现了柳诗一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独特风格。
柳诗柳文对后代的影响也颇深远,乔吉的小令《沉醉东风》曾隐括柳宗元的《江雪》:"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兔径迷人踪灭。载梨云小舟一叶,蓑笠翁耐冷的别,独钓寒江暮雪。"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细节场景描写明显丰赡了,但相比却少了张力,少了意境,少了醇厚的意味,少了《江雪》的风骨和精髓。
柳宗元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提出了"文以明道"、"辅时及物"的文学为改革政治、补救时弊服务的进步文学主张,创作出大量的政论散文,传记散文和山水游记,曾提出很多鲜明并触及当时社会中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政论观点,如《箕子碑》中的"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于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等等,他的诗歌也大多抒写政治上抑郁不平的感慨,内容较为深刻。他的好友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写道:"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明确指出柳宗元政治生活的不幸遭遇终于成就他一代文学大家之名。
我们经常说:"文如其人",是指每篇作品描述的方式、遣词的语气、流露的情感都毕肖其人,带着他们全部的气质、修养和境界。如果我们顺着柳宗元一生政治理想及政治遭遇这条线索来理解和欣赏柳诗柳文,一般来说都会有所斩获。这篇《江雪》就是柳宗元在横遭贬逐后的自我精神的真实写照。记得外国一个剧作家曾大声呐喊,"看啊,那个最孤独的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正是肯定了这种"孤独"之美在于它的勇敢和无畏,无需迎合与谄媚。是的,看啊――
一剪寒梅翘然凛立苍茫寒雪!
千万孤独柳宗元!千万气概!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