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教育类论文】谈语文教师的教材掌控张力

来源: 2018-02-26 22:14

 教材是基础教育层次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内容载体,即便在教师素质大幅度提高的今天,教材编写和内容设定都仍然是关系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即便是如何程度的对教师能力的张扬和要求,都不能脱离其对教材内容和设定规范的解读和掌控。 
   
  一.文本的基本内涵 
   
  (一)科学内涵 
  文本这一概念,涉及诸多学科,如文学理论、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文史类学科,因此其科学内涵往往在这些学科中既贯通又有所区别。通俗地讲,文本就是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话语。而从狭义层面来看,文本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其二,文本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基于这两点,文学理论的文本与作品的区别也异常明确,即经过读者阅读分析过的文本才是作品。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内涵界定 
  文本的科学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内涵界定比较浅显和具体,集中表现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定的文体,包括散文、小小说、寓言、诗歌等。说白一点,就是小学语文课文。之所以要以文本作为切入点,就是要论证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维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文本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教材文本对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教材文本对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作用,源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上。语文,故名思义,语言与文字,或者语言与文化,都标榜了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属性,这就奠定了它与数理化等理工学科的根本分歧,后者都是一套严密的逻辑系统,其内容是以数字、公式等非文字符号来填充和维系的,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与人自身的修为等人文立场关系不大。而语文教学,其系统的逻辑性并不明显,而是依靠很多非逻辑因素的支撑,如体验、审美、感悟、积累、灵感等。语文教学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往往还更重视道德、心理、精神世界的塑造和修养等。这就奠定了语文的工具性,是一种"指导做人"的最基本的教育,具有某种启蒙的性质。因此,基于这一特征内涵,语文教学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文本来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目标。因为教材文本自身也是由一系列语言与文字贯穿起来的原生系统,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设定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指导作用。 
  (二)教材文本对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小学教育,由于其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因此,教育的启蒙性异常明显,教师的"全知全能"的地位倾向也比较集中。因此,小学教学在营造小学生的"主体性"方面,难度大,而且需要慎重把握其"放任"的尺度。因此,小学教育中表现出的对教材的过分依赖,一定程度上是情有可原的。即便是以语言和文字维系的语文教学,也要一再表现出对儿童理解能力和幼稚语境的迁就和迎合。虽然这些问题是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精神需要逐步解决的,但是侧面体现出了教材文本对于小学层次教育的基础作用,是一种可以完全依赖的文本。 
   
  三.教材文本的解读与超越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特征和文本教学的重要意义,本人认为,对教材文本的掌控能力,是小学教师教学技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为解读与超越,二者缺一不可,且相互制约和促进。 
  (一)系统掌控能力――文本解读 
  这里的文本解读,并非文化学、历史学意义上的专业含义,内涵较为明确,不存在巨大的争议,但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从字面上来看,就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而达到对文本作者理解的目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语境下,这种文本解读显然达不到让小学生理解作者内心世界真正含义的那种程度,只能是对文本所提供的信息、知识和常识等要素进行记忆和简单理解。因此,这种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系统掌控能力。这里所说的"系统",就是要全面、完整,就是要突出常规的意义,即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普遍掌握的。 
  有关于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由于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操作上的强制性,因此本文不过多强调,只要把握住一点,即把握住个性解读与价值导向的关系即可。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的孩童,他们具有最为斑斓多彩的个性,这在未来的十几年的教育中是愈发稀薄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部具体的文本激发几十个孩子的个性。尊重个性,激发主体性,这是必须的,但是也要强调一个基本的价值导向,因为小学生尚处于懵懂时期,是非观、价值观都朦胧迷乱,很容易受"自我中心尺度"的影响而信口开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对这种个性迎合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引导。因为任何文本解读都是解读者自身价值取向的投射,因此教师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成为培养小学生的示范形象。 
  (二)联想激发能力――文本超越 
  联想式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精神指导下的一种效果显著的教学技巧。联想式教学本质实际上与问题意识引领与创造力激活等教学理念与技巧如出一辙,都是在激发学生作为思维主体的自由意识,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广的四维空间中对固有文本进行一种扬弃。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绝对主导,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这种文本的超越进行联想式的处理,即通过对固有文本解读后的"超越雷池",抛弃文本中那些诸如语言文字、具体信息等"血肉部分",提炼出骨髓抛到远处,激发学生大胆的联想,通过自觉地对其他文本的搜寻检索,捕捉到由教师抛出去的那个主题,以获得学生联想力激发、文本内涵重拾与强化等不易实现的教学效果。 
  当然,作为本文重点谈及的教学技巧,文本超越要通过对联想激发技巧来实现,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做到两点。首先,超越的渠道要多元化,超越的距离要尽可能的远,不要画地为牢,换汤不换药,那样根本不能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兴趣,思维空间的拓展也无从谈起,小学生很容易就陷入就事论事的泥沼,从此产生了对知识面和思维纵深习惯养成的怠惰情绪。比如,那个经典寓言《乌鸦与狐狸》,作为一个比较固定的套路教授给小学生,让他们知道爱听恭维话的危害。不过,肯定有一些学生是抱有不同看法的。而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开辟超越的渠道,就要摆脱标准答案、经典范式的桎梏,允许孩子大胆想象。有了这个前提,激发联想才能成为可能。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针对这则寓言大胆联想,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比如,有的孩子提出了一些比较"雷"的想法,认为现代社会就需要狐狸的这种"本领",遇到有利可图的事,能够想到用美妙的语言进行沟通,使得好处送上门来。这种想法显然是与寓言的本义截然相反的,但是教师需要对这个孩子的惊人想法进行鼓励,还要指出其中的合理因素。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维发射",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与寓言主题差异甚大的观点。以这样的开放程度,联想激发才有可能发生。其次,超越要有所节制,联想需要有信号反馈,不能有去无回,那样只能让小学生摸不着头脑,无法形成心理上的回音,印象不深,还容易造成无目的、无意识的乱猜,造成思维不集中。就如《乌鸦与狐狸》,教师无论怎么样放开联想的"风筝",但是手中始终要牵着一根线,即这则寓言的关键词――欺骗。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无论学生提出什么咋舌的认识,教师都有能力提供最合适、最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小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同意见,无非就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传统的立场是乌鸦方,而新的立场是狐狸方,认为狐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教师内心把握住"欺骗"的底线,对学生的大胆联想尽量进行放任,然后进行总览式点评。这样,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联想的能力得到了激励和拓展,同时也对寓言的经典主题有了新的认识。 
  总之,文本与超越文本,无论操作上如何变化,都始终离不开教师、课文、学生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微妙配合,最终离不开教师对课文的认知理解、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程度。从本质上说,解读与超越,是学术界探讨经典科学问题的法宝,这种法宝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启蒙教育层次。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