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pa逻辑答题技巧
首先,大部分逻辑题目是不直接需要逻辑理论的(尽管潜意识中仍然需要运用到那些理论)。因此,考生需要多做题目来训练自己的逻辑方面解题能力,多做题可以开发考生潜在的逻辑思维能力,让考生将本身具有的逻辑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虽然有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会对考生顺利解题有帮助,但是,做题时除非必要,请不要过多纠缠于逻辑理论或者老师经常介绍的“前件”、“后件”、S、P什么的,因为那如果不能熟练应用,反而会降低解题速度。
再者,逻辑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从冗长拗口的题干中,将主旨简化、剥离出来。此外,解逻辑题目时一个重要的技巧是需要“就题论题”,一定要围绕题干进行,千万不要浮想联翩,带感情色彩。
最后,解这类题一般有个基本思路:首先是要阅读仔细,通过对选项和题干的内容逐一对照,从而迅速发现找到答案的线索。然后再充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起来的语感,力求准确理解、分析和推断题干。
MPA考试逻辑考试误区
MPA考试管理类逻辑试题,总的来说分为形式逻辑和论证逻辑两类。形式逻辑更加注重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解题的技巧对于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论证逻辑部分的学习重点在一个“悟”,这部分更多的是对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的综合运用,重点在于对一个知识点的反复揣摩。
有些同学学习逻辑一直达不到质的提升的一个原因是陷入了误区。我们必须及时纠正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才能在考场中各个击破,不至于纠结半天,还得不出正确答案。
第一、忽视理论,怀着做出题来就行的心态。理论指导实践的观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少走弯路、错路。掌握逻辑的理论,并不是要考生去盲目的背诵什么是逻辑,逻辑的历史和发展。而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再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就是逻辑思维的培养。在精通理论的前提下,结合试题,熟练运用,相关试题可以在20s左右的时间内做完。当然,对于形式逻辑来说,自己的摸索浪费时间的可能性比较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经验的传授,可以事半功倍。
第二、盲目的题海战术。很多考生的观念是:多做题,逻辑就可以学好了。学习逻辑,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关键是:多是多到什么程度?题又是做什么题?可能很多学生就回答不上来了。正如我前面所说,在多做题的前面必须加上“有选择有目标”。盲目做题的后果是你对逻辑彻底失去信心。首先我们必须在选择做有质有量的题,即真题。逻辑本来就是关于思维的学科,出题者肯定带有自己的主观意向,一般的试题可能会出现不够严谨的问题,要出好逻辑题很难。所以做真题对于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是最好的选择。还有,我们在自己薄弱的地方有目标的做题,一是解决自己的薄弱环节,二是知道自己做题是为了巩固逻辑哪个知识点,在做完题之后,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的做题才是有效率的,有意义的。
MPA逻辑解题分析
一、求同法(契合法)
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出现在若干场合,而这些场合中只有一种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的情况就与所研究的对象有因果关系。这种判明因果关系的方法叫做求同法。
我们用A、B、C、D和E分别代表一个个具体的场合,并用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现象,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
场合1:有情况A、B、C、出现现象a
场合2:有情况A、B、D、出现现象a
场合3:有情况A、C、E、出现现象a
所以,A是a的原因课
例如:据说夏威夷群岛中有个考受岛人称“狗叫岛”。在这个岛上的一些地方,人一走动,脚下就会传来“汪汪”的狗叫声。原来,这些地方的表层覆盖着厚达18米的珊瑚、贝壳层。所谓“狗叫”就是从这些物质组成的沙砾里发出来的。如果抓起一把这种物质在手里揉搓,就会发出“狗叫”声。人们后来解开了“狗叫岛”的秘密。
事实上,这个例子中就用了上面所说的“求同法”。人走在岛上和用手搓“狗叫岛”地上的特殊物质是两种现场,虽然场合不同,但发生了相同的情况,即是特殊物质受到摩擦,结果是都发生了狗叫声。因此这种特殊物质摩擦是产生“狗叫”的原因。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复杂的。在一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相同,而且一个现象只有一个原因的,很少见到。所以,在判明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时,要对有关的情况作深入细致的分析,避免被表面现象的所迷惑。
例如:某人一个晚上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又喝了几杯浓茶,结果整夜没睡好觉;第二天晚上,他又看了两个小时的书,抽了许多烟,结果又失眠了;第三天晚上,他又读了两个小时的书,喝了大量的咖啡,结果是再次失眠。
按求同法,连着三个晚上的失眠的原因似乎应该是“看了两个小时的书”。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兴奋性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原因。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是对我们正确地使用“求同法”却是很有意义的。
二、求异法(差异法)
如果所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与它不出现的场合之间保有一点不同,即在一种场合有某个情况出现,在另一种场合它不出现,那么,这个情况与所研究的现象就有因果联系。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求异法。求异法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场合1:有情况A、B、C,出现现象a
场合2:有情况B、C,不出现现象a
所以,A是a的原因
例如:秋末冬初街道两旁的响杨开始落叶。可是高压水银灯下面的却迟迟不落,即使是同一棵树也有这样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很快就会想到这与高压水银灯照射有关。
这个思维过程就使用了求异法。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只有一个不同情况的场合是不多的,但在科学实验中却可以做到。因此,求异法在科研中常常被采用,而且可以取得可靠的结论。
三、同异并用法
如果在出现所研究现象的几个场合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情况,而在所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个情况与所研究现象之间就有因果联系。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做同异并用法。
基公式可以表示为:
下面场合:有情况A、B、C、出现现象a
有情况A、D、E、出现现象a
反面场合:有情况F、G,不出现现象a
有情况H、K,不出现现象a
所以,A是a的原因
例如:差不多同样成绩考入一所学校的学生,经过一年学习以后,出现了成绩的差异。经调查,成绩好的,都是学习努力的;成绩差下去的,都是学习不够努力的。经过比较,我们可以推断,学习刻苦努力是成绩好的原因。
这即是同异差用法运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