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不过不要紧,承认这种“沮丧、尴尬、疲倦和窘迫”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而且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有益的维度。
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看法是( )。
A.不可避免
B.情有可原
C.有利有弊
D.弊大于利
2.书是读不尽的,即使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A.读书要少而精
B.读书须慎加选择
C.读书多了无益处
D.读书常会得不偿失
3.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对健康不利,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说法,但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久坐的时候偶尔站起来运动一下,对保持腰围和减小心血管病危险均有好处。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总体上坐着的时间都一样长,但那些最经常站起来活动的人腰围比一坐就不再动地方的人要小4.1厘米。此外,前者血液中的炎性物质C反应蛋白含量也较低。研究人员指出,偶尔从办公椅上站起来并不会影响效率,站着接电话、到另外的楼层上厕所、把废纸篓放得离自己远点儿都可以增加站起来运动的频率。
通过上述文字,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经常起来做运动有利于健康
B.炎性物质C反应蛋白含量低的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小
C.腰围是健康的重要测量指标
D.办公室人员不宜把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4.
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5.
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不过,不要紧,承认这种“沮丧、尴尬、疲倦和窘迫”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而且越来越被看作是田野叙述中,一个有益的维度。
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看法是( )。
A.不可避免
B.情有可原
C.有利有弊
D.弊大于利
[page]
1.答案: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态度理解题。
由原文“不过不要紧”、“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可知,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这个事实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即认为这一事实是情有可原的。故正确答案为B。
C项容易被误选,虽然是事实,但作者更倾向于它有利的一面,此题考查作者观点,因而排除。
2.答案:
解析:
根据“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可知,作者是在强调要读有价值的书,只有B选项体现出读书要有价值,因此答案为B
A选项中的“少读书”、B选项中的“多读书”以及D选项中都不能体现出读书要有价值,因此全部可以排除
3.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末句可知,将纸篓,电话等物品放在离自己较远处可以增加活动量,进而有助于健康,所以D项推论正确。答案为D。A项是客观事实,但是文中强调的是偶尔起来活动,而不是刻意的运动,错误;文中并没有明确表示炎性物质C反应蛋白含量与心血管病的直接关系,也没有表明腰围和健康的直接关系,所以B、C两项属于过度推论,错误。
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态度理解题。
作者的观点应该在文中“依我看”后面,他认为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意思。从文段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根本没有绝对的直译和意译,与C项表述一致。A项“灵活选择翻译方法”与“忠实翻译”不符,说法有误;B项中的“翻译的最高艺术”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翻译的时候应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结构,这与翻译时有个人的风格是不矛盾的,D项也不是作者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考查立场判断态度理解题。
文段首先提出人类学家的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接着叙述作者对这一现象的看法。由“不过,不要紧”、“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有益的维度”这几个词可知作者对这一现象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即认为这一事实是情有可原的,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不可避免”虽然也表理解,但文中这一现象发生的必然性并没有特别论述。A项与作者态度相反;C、D两项中利弊的比较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故正确答案为B。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