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西农信社招聘备考经济、金融知识:会计要素
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即为会计要素,而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核算即为会计科目。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特征
①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②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③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确认条件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3)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特征
①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不属于负债;
②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潜在义务);
③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确认条件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预期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分类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1)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统称。
【提示】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共同构成企业全部资产的来源,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企业的所有者可以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债权人往往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b.企业的所有者根据出资额的比例,可以以股利或利润的形式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债权人不能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只能按规定的条件得到偿付并获得利息收入。
c.对于所有者来说,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除按法律程序减资外,一般不能提前撤回投资。而负债一般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因此,债权人可以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d.当企业进行清算时,资产在支付了破产、清算费用后将优先用于偿还负债,如有剩余资产,才能在投资者之间按出资比例等进行分配。因此,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所有者权益。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收入的特征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
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确认的条件
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3)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2.费用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费用的特征
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
②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③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分配股利不属于费用)
(2)费用确认的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3.利润
(1)利润的特征
①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②实现了利润,表明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
③发生了亏损,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
(2)利润确认的条件
①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②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利润的分类
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投资净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提示】考虑到考试内容本身是否会及时更新,特对知识点更新内容说明如下:2019年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对于“营业利润”做出调整,即,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若考试中考察到该部分理论,建议考生针对题干内容,如果给定“资产处置损益”和“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核算应收账款减值和金融资产减值),应予以扣减。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