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言语理解练习题7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016 •上海)为什么欧美人和亚洲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前者倾向于个人主义,并且惯于以分析的方式推理,而后者绝大多数呈现出 一种集体主义,并且习惯从整体角度思维?这是个宏大的问题,人们曾从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甚至基因中寻找答案。今天,托马斯*塔尔海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名社会心理学博士生,提出了一个 全新的解释。这些彼此差别的文化,部分来源于滋养它们的谷物:从新石器时代起,小麦 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和水稻种植在东亚和东南亚的盛行,可能持续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 并且在两种情况中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以水稻种植为例,它要求农民之间通力合作。巴黎高等农艺科学学院农业系的奥利 维耶解释说:“水从上游的田地流向下游的田地,农民之间首先要就水流的管理达成一 致,以避免这家排水涝了那家的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合作的需要就会促进该地区集体主义价值的增长。“当人们需要 别人帮他获得‘每日的面包’时,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别人,并且学着妥协。”美国密歇根大 学文化心理学研究者理査德•尼斯贝特总结说。相反,小麦文化从2000多年前起就引入了畜力辅助耕种,并不太需要耕作者彼此间 这样的合作。于是这种农业方式允许更为个人主义的价值萌芽,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超 越个人的农业行为,发展成为文化准则,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这些相对立的价值接下来导引出欧美人与亚洲人之间的第二项区别,这一次涉及思 维方式。欧美人这边,个人主义助长了分析的思考方式:将属性归于物体,以便将它们从背景 中整理出来,分门别类。而东亚这边,集体主义推进了更为整体的思考方式的发展,也就 是说,“围绕关系而非类别、围绕系统而非物体组织起来的一种思考方式,表现出对背景 的更多关注”,理査德•尼斯贝特描述道。一个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个体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1 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他是这个背景中相互依赖的元素之一,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观察周遭的物体和事件。”黑兹尔和北山忍于1991年在《心理学研究》上解释道。与之相对,个人主义倾向于发展出另一种思维方式,将物体独立于环 境,强调其专有属性。这个理论假设再次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摆在我们面前。因为正是自然决 定了粮食作物,乃至我们的思想。一如稻米和小麦,人类心灵也是大地的果实。关于文中第二自然段提到的“以分析的方式推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2021-12-11

A.“分析的方式”强调依据事物的属性和基本的成分来进行研究

B.“分析的方式”意味着将物体视作独立于背景的存在进行研究

C.“分析的方式”擅长挖掘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构成的系统

D.“分析的方式”倾向于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题目答案

试卷相关题目

最新试卷
热门试卷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