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天津
导航

2020天津武警考军校招聘考试:古代汉语人称代词语法介绍

来源: 2020-03-13 19:04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特点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同,其中代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不同,下面,把古现代的代词不同的地方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代词:余、予、吾、我(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我”、“我们”);第二人称代词:尔、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你们”);第三人称代词:之、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他们、她们 它们”和“他的、她的、它的”)等。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是
  a.有些人称代词既可以表 示单数,又可以表示复数。
  b.有些人称代词既可以表示人称,又可以表示领 属。
  例如尔”既可以表示“你”、“你们”,又可以表示“你的”、“你们的”。
  第三人称代词略有不同。“之”只表示“他(她、它’和“他(她、它)们”. 不表示“他(她、它)的”。
  例如读他的诗”不能说成“读之诗”,而且,只能作宾语,不能作主语。例如,能说“吾能胜之”,但不能说“之能胜吾”。
  表示“他(她、它)的”和“他(她、它)们的”是“其”。
  如攻其不备,出 其不意”。在先秦两汉,“其”不能表示“他”或“他们”。到晋以后,才出出现 “饮其麻沸散”(给他喝麻沸散)这样的用法。但总的来说,这种用法仍是 不多见的。
  还有一点应当注意之”和“其”虽然是第三人称代词,但有时可以灵活运用,用来指“我”、“我的”或“你”、“你的”,如:
  柳宗元《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蒋氏很悲伤.眼泪汪汪的说:“你要可怜我,救活我吗?”)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 ‘汉故征西将军曹猴之墓,此其志也(希望能封侯作征西将军,然 后死后在墓碑上题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几个字:这就是我的志向。)
  在这里附带说一下“之”字的一种特殊的用法:有时“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这种“之”字旺旺翻译不出来,例如:
  《论语.微子》“道之不行.己知之矣
  《战国策.燕策二》: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屁皮不存在了.毛将附着在哪里呢?)
  那么,它在句中起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先看两个现代汉语的句子。
  (1)他的到来使大家感到十分兴奋。”
  〈2)大家都盼着他的到来.”在这两个句子中,
  “他到来”本是个包含主语和谓语的独立的句子,在中间 加上了“的”,主语就成了定语,谓语就成了中心语,整个成了“定语十中心语”的 词组。在例(1)中,这个词组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在例〈2〉中,这个词组是整 个句子的宾语。“的”字的这种语法作用通常叫做“取消句子独立性”。古代汉语中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之”,起的也就是这种作用。在《论语〉例 中,“道之不行”是作句子的主语;《战国策》例中,“王之熟计之”是作句子的 宾语。《左传》例情况略有不同:“皮之不存”既不是主语,也不是宾语,而是 一个表示条件的分句。但“之”的作用仍然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这不是 一个独立的句子,而是一个分句。
  了解了这一点,对古代汉语中“其”的用法就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上面 说过,古代汉语中的“其”,多数是表示“他的”或“他们的”。有时候,比如在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这样的句子中,“其”字 应翻译为“它”,但是实际上,“其”仍然表示“师之入”,只是因为这个“之”字 起的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所以翻译不出来了。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