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孔子是什么家

2020-02-24 15:48
孔子是什么家 孔子(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 ,子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4]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5]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 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 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轶事典故 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 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 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 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 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 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 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 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40] 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 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 “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 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 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 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 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41] 孔子相师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 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 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 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 “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 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 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 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 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南宋大儒王应 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 出于此[40] 实验欹器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 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 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 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古 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公元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 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铭。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 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 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欹器是对 它的俗称,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内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 藏书始祖 孔子于 68 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 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 《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 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孔子在整理文献中,创立了揭示文献“为之作序” 、 “言其作意”的目录学方法。为《诗》、《书》作序,或附于书后,或临于书 首,或另出单行,这在揭示文献的内容上起重要作用。孔子整理图书所定的 《六艺》,对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在《别录》、《七略》书目分类上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他提建议,“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 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矣”。孔子通过国家的藏书,了解了虞、夏、商、周四 代的典章制度和历史。[42] 他所收藏的图书主要以《诗》、《书》、《礼》、 《乐》、《春秋》等。《公羊解诂》载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救周史记,得百 二十国宝书”,说明在编定《六经》时,广泛搜集各国典籍。故后,“所居堂 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43]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 《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 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 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 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 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 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 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 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 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 《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孔子的地位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 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当时的国家政权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 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到东汉,国家才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 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 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 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 加。清代,孔子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成为国家公神以后,儒者们的宗教地位也相应提高。唐代为孔子设 立“从祀”即陪同享受祭祀的制度(如道家四大真人)。最早选中陪同孔子的,是 22 位对于注释儒经有重大贡献的儒者,后来扩大到孔子的所有弟子和历代著 名的儒者。宋代,从祀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其最高的有四位,被称为“四配” , 他们是颜回、曾参、子思和孟轲。其次是“十哲”,孔子的十个优秀弟子。“德 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再次是“先贤”,祭祀那些亲自接受孔子教导的弟子们。 最后是“先儒”,祭祀孔子弟子以后历代最优秀的儒者。而后来的儒者,也以 死后能够进入孔庙成为先儒为最高的荣誉。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孔子是什么家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