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探究论文

2020-02-26 16:06
【关键词】原发性痛风;中西医结合疗法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可互为补充, 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明确痛风病的诊断,建立包括中西医临床综合治疗方案,是临床医 师应熟悉和关注的问题。笔者在痛风专科跟师学习期间,对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病积累了 点滴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与同道交流。 1 痛风病诊断经验 1.1 临床症状与鉴别 痛风初起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突发红肿疼痛,具有以下特点:典型部位疼痛,多累及 第 1 跖趾关节、手指和膝关节,其他关节也有发生,但多为单关节;夜间突发或加重,疼 痛多在 1 天内达高峰,部分患者能自行缓解;多发年龄一般为 40~50 岁,老年人也是重 要的患病人群;男性多发,女性少见,大多与绝经期有关;口服秋水仙碱有明显止痛效果; 疼痛具游走性特征,部位多变,有时伴发热;寒、湿、冷、劳累、外伤、饮酒、饮食、情 绪是重要诱因。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痛风关节炎的诊断是美国风湿病协会 1977 年提出 的 9 条拟诊标准。关节症状是痛风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病、外伤性关节病及假性痛风病等鉴别。痛风病的分期不同,症状 多变,常累及肾脏,出现腰痛、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夜尿多等,往往与其他肾 脏病并存。在无尿酸结晶的确切诊断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病,如高血压肾病、肾小 管疾病、肾炎、高血脂肾损伤等,考虑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痛风结石患者发作时有明显的 肾区剧烈疼痛、血尿、尿痛等,确诊需检出尿酸盐结晶,并与其他肾脏病和尿路结石鉴别。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往往不具有内科病主症,现代医学对血尿酸高于 500μmol/Lmol/L,主张予以 药物干预,寻找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中医辨证治疗。有较长痛风史患者多伴有 痛风石沉积,而缓解期无症状。 1.2 病史 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急性发作后数天内自行缓解,间隔数月甚至数年再发的特点,易被 漏诊。药物致血尿酸升高、痛风发作,属继发性痛风病范畴,最常见是噻嗪类利尿药,作 为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长期服用易导致痛风发作。此外,阿司匹林对血尿酸的影响,有 认为低剂量升高血尿酸,而高剂量则降低,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未有定论[1]。较常见继 发因素还有癌症放化疗、血液病、其他原因导致肾功能损伤引起血尿酸升高。原发性高尿 酸血症和痛风系多基因遗传病,可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2 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 并发,其机理与胰岛素抵抗有关[2]。家族史有助于诊断,受凉、劳累、饮食、手术等, 均能诱发关节炎。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痛风确诊需实验室检查:血尿酸超过正常值,男:339~417μmol/Lmol/L,女:256~ 357μmol/Lmol/L;尿常规,pH 降低,常在 6.0 以下,或有红、白细胞;24h 尿检查:尿量减 少,尿酸减少或正常,也可增多,有尿酸盐或尿酸结晶为诊断标准;肾功能检查:血肌酐、 尿素氮异常有助于痛风肾病诊断,正常者血尿 β2 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 尿酸排泄分数的计算,可早期发现并确诊痛风肾损害,进行早期干预;同时排查继发性痛 风,加强原发病的治疗;X 线摄片检查,轻者有组织水肿和关节腔积液,关节改变不明显, 重者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和骨质的穿凿样变,是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要点;排查相 关内科疾病,常规血压、血脂、血糖、血钙、CRP(C 反应蛋白)、RF(类风湿因子)的 检查也十分重要。 2 治疗经验 2.1 生活调理 痛风病患者不宜饮酒,尤其在发作期;饮食低嘌呤,忌吃动物内脏、海产品、火锅汤、 毛豆,少食豆制品,蔬菜类除菠菜、韭菜、芹菜、菜花、蘑菇等,一般均可食用;牛奶、 鸡蛋等可作为摄取蛋白食物,研究认为[1],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少量蛋白质 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根本上解决代谢综合征;增加每天摄水量,保持每天尿量 2000ml 以上;急性期冷敷可缓解疼痛,绝对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循证医学已证实了这 两点[1];减少心理应激,保持平和心态,痛风发病的年轻化与社会压力有关[3];缓 解期适当运动,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指数。 2.2 西医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是针对症状和高血尿酸。用药宜从低剂量、循序渐进,密切观察药物不 良反应,急性期不用降尿酸药物,以防诱发和加重关节症状。①非甾体类抗炎药:急性关 节炎发作主要用芬必得、扶他林等,本着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用量少的原则;②秋水 仙碱:是治疗痛风特效药,缓解疼痛疗效确切,但副作用大,有报道缓解期和慢性期小剂 量使用可预防痛风发作[4];③别嘌醇:减少血尿酸合成,用于非急性期,从低剂量、 低频次使用,如无副作用,逐渐加量,维持血尿酸在较低水平,减少痛风发作和促进痛风 石缩小或消除,血尿酸水平稳定维持 3 月后逐渐减量;肾功能异常者相应减量,注意监测 肝肾功能,每月 1 次;④苯溴马隆:增加尿酸排泄,对低排泄型痛风患者可与别嘌醇合用, 有痛风结石者慎用,以免加重病情;⑤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结 晶沉积,尿 pH 值保持在 6.2~6.8 之间,适用于各期患者,也可用碱性合剂;⑥对血糖、 血脂、血压等异常者要针对性治疗,避免使用减少尿酸排泄的药物;⑦消除痛风诱发因素, 继发性痛风者,积极治疗原发病;⑧联合应用抗痛风药[5],如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别 嘌醇与非甾体抗炎药、别嘌醇与秋水仙碱等,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小剂量联合用药,疗效较 好,不良反应少。 2.3 导师经验 导师曹克光教授认为,本病发病特征为湿热内生,郁久成毒,不得泄利;初始未甚可 不发病,积渐日久,或与外邪相合,终致淤结,闭阻经络而致骨节剧痛,兼夹凝痰变生结 节,久之溃流脂浊,痰瘀胶固,以致僵肿畸形;湿热下注,煎熬津液,可见石淋、尿血; 瘀阻肾络,可见腰痛、水肿、虚劳等。韦绪性[6]提出痛风湿热蕴壅、瘀血阻络的主要 病机,目前湿热和血瘀在肾脏疾病病机的重要性也已确立。痛风不同阶段病机不同:急性 期关节红肿热痛,多为湿热痹阻证;间歇期多表现为脾虚湿困证;慢性关节炎期,多为脾 肾亏虚,痰湿瘀阻;痛风长期不愈发展至后期,约 1/3 患者合并肾脏损害,此期可分肝肾 阴虚和脾肾气虚,日久则阴虚及气,气阴两虚较多见。①急性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采 用痛风合剂(萆薢、土茯苓、山慈姑)治疗,缓解疼痛疗效显著,可替代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血淤加鸡血藤、当归等;风盛加威灵仙、防己、秦皮;热重加 黄连、牡丹皮;气滞加陈皮、枳壳等。痛风合剂有明确的降尿酸作用,可缓解痛风性关节 炎症状,防止复发,并能增加尿酸泄分数,抑制患者血清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7]。② 慢性尿酸盐肾病属中医学水肿、腰痛、淋证、关格等范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采 用痛风合剂合四物汤治疗,适加扶助正气之品;如并发关节炎按急性期治疗;缓解期及慢 性期邪气已祛,以调理脾肾为主,脾肾阳虚用济生肾气丸加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等, 肝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加女贞子、旱莲草等,脾虚湿重者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③尿 酸性肾结石属中医学淋证、尿浊、尿血等范畴,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痛风合剂加 海金沙、车前子等,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用青皮、金钱草等,碱化尿液,增加尿酸排泄, 减少尿酸在肾小管内的聚集和结石发生。④针对降尿酸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出现血细胞 减少时,宜选用鸡血藤、黄芪、当归、大枣等益气养血、扶助正气;肝功能指数升高,酌 情停用西药,单用中药治疗,以痛风合剂合四逆散清利湿热、养血疏肝柔肝。治疗痛风病 虽有相对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应以中医理论指导为原则,灵活组方用药,因人而异、不拘 泥于教条,与西医提倡的痛风病个体化治疗的观点是一致的。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探究论文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