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中国南北朝怎么划分

2020-03-06 13:07
中国南北朝划分区域 南北朝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年~公元 589 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 420 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 589 年 隋灭陈而终。 南朝(公元 420 年—公元 589 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 四朝;北朝(公元 439 年—公元 581 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为南北朝。南 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 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 亚与南亚。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速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南朝宋 宋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共 60 年。 宋武帝刘裕原为东晋北府军的将领,在桓玄之乱后掌握朝廷。他为了获 得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关中后被夏 (十六国)占领)。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并在两年后(420 年)如同魏 晋旧事篡位,国号宋,改元永初,史称刘宋,东晋亡。 440 年,北魏统一北 方后,方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宋武帝出身于军旅,为人刚毅俭朴,称帝后 仍力行节俭,一时政风甚佳。但是他似乎不重视皇室教育,以至于所托非人, 酿成巨变。他察觉当时世族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 族掌握机要,军权重镇则托付给宗室皇族。宗室掌握军权及政区,因而心生 篡位之意,所以皇帝与宗室之间发生多次骨肉相残的惨剧。 宋武帝去世后,宋少帝继立,因为嬉戏失德,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 及谢晦所杀,改立宜都王义隆,是为宋文帝。他后来与北府名将檀道济铲除 把持国政的徐羡之等人,至此政局稳定。宋文帝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开创 了“元嘉之治”。430 年起,宋文帝屡次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文帝的 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名将檀道济因军功被宋文帝猜忌而 被铲除,又使刘宋失去能与北魏制衡的大将。当北魏发生盖吴起事时,刘宋 没能即时北伐。到 445 年时,北魏趁劲敌柔然暂衰时开始发动多次南征,双 方于淮南来回拉锯,北魏军甚至一度逼近长江。刘宋在此后无力再举。 453 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杀,三子刘骏趁机率军夺位,即宋孝武帝。 他为人荒淫残暴,奸淫其侄女,发生两起宗室战事,最后还屠广陵城。当时 民谣言道:“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即表示 这段历史。其子前废帝继立后又大杀宗室,后为湘东王刘彧所杀,是为宋明 帝。然而他亦大杀宗室,使宋孝武帝的子孙尽亡。其子宋后废帝继立后政局 动荡,履有叛变,萧道成渐渐掌握军权。后废帝去世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 独揽朝政。在消灭政敌袁粲与沈攸之后,于 479 年篡位,建国号大齐改元建 元,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南朝齐 齐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 24 年。 齐高帝属于兰陵萧氏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权贵鄙视。他的 政风也如同宋初,为政节俭,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赜继立,即齐武帝。 齐武帝为政清明,与北魏无战事,安民保境,史称「永明之治」。当时皇帝 利用典签官作为耳目,来监察诸州政事及宗室诸王。齐武帝去世后,由皇太 孙萧昭业继立,由萧子良与萧鸾辅政。然而齐帝奢侈荒戏,国政渐由萧鸾掌 握。萧鸾有意篡位,杀齐帝后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废帝自立,是为齐明帝。 齐明帝继位后,利用典签官大杀宗室诸王,高帝与武帝的子孙都被杀尽。齐 明帝去世后由太子萧宝卷继立。他昏庸残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 叛乱。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雍州刺史萧懿。501 年萧懿之弟萧衍 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其弟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萧衍在攻入建康后,齐帝 宝卷被王珍国所杀。在次年萧衍篡位,国号大梁,史称梁武帝,萧齐亡。 南朝梁 梁武帝过于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为僧,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个皇帝。 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盛 事,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 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教育发达, 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 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国 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 能自拔。。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南朝。至 503 年始,北魏与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昌义之、曹景宗、韦叡在锺离之役大 败北魏军。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于 516 年寿阳之役 击溃北魏军后因损失过大暂停北伐,至十年后才夺下寿阳。 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不劳而获。北魏发生六镇之乱时,梁武帝派陈庆 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北返继位。当时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关中一带平叛, 陈庆之与元颢攻至洛阳,但因孤军无援,北魏军主力又回师洛阳,最后失败。 东西魏时期,东魏将侯景受东魏及西魏逼迫投奔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 东魏。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他得知后举兵叛变, 南攻建康,史称侯景之乱。梁将萧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 退至台城。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侯景闻知勤王师后一度和谈, 但最后叛约并攻陷台城。建康沦陷后他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政治带来毁灭 性打击。梁武帝最后饿死,侯景先后立杀梁简文帝萧纲及萧栋,最后篡位, 建国汉。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湖广、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 是各军互相牵制,不愿讨伐。之后由广州太守陈霸先率军与湘东王绎派遣的 王僧辩合进攻灭侯景。 湘东王绎于江陵继位,为梁元帝。之后据守益州的武陵王纪称帝并攻击 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夺走。次年, 萧詧引西魏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西魏立他为魁儡,史称西梁。 梁元帝被杀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萧方智为帝,即梁敬帝。而后北 齐迎萧渊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屈事而迎立为梁帝。陈霸先于是率军 杀王僧辩,复立梁敬帝,之后陆续击溃北齐南侵及王僧辩余党,专政梁廷。 最后于 557 年篡位,建国号为大陈改元永定,史称陈武帝,梁亡。 南朝陈 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南朝陈一家。公元 557 年,陈 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 陈武帝是吴兴人,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当时侨姓世族及 吴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乱而受创,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方势力亦纷 纷割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由于陈武帝无法尽 数平定而采安抚的方式。 武帝死后其侄陈蒨继位,即陈文帝。此时盘据两湖的王琳叛变,联合北 齐、北周大军东征建康。陈文帝先是击溃王琳北齐联军,继而封锁巴丘,阻 止北周顺江东进。至此国势方定。在位时期,他励精图治,复苏江南经济, 使南朝陈国势强盛。 文帝去世后由太子伯宗继位,即陈废帝。不久,其叔安成王顼废帝自立, 即陈宣帝。当时北周意图灭北齐,于是邀陈朝共伐北齐。陈宣帝有意收复淮 南于是同意,并于 573 年派吴明彻北伐,两年后收复淮南。 陈朝疆域以太建(569~582)时为最广。太建五年伐北齐,得和、南司、 衡、巴、罗、定、扬、霍、合、江、西楚、东广、淮、泾、南谯、东豫、光、 建、谯、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仅恢复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复 了淮北的部分州县。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 当时北齐衰落,陈宣帝本能趁机攻灭,但他只想守成即可。而后北周趁机攻 灭北齐,并在 577 年南征,陈军惨败,南朝陈岌岌可危。然而北周武帝突然 去世,北周朝政内乱,北周遂无意南征。 杨坚在建立隋朝后陈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宝继位,即陈后主。他荒淫奢 侈,国政大乱,朝政极度腐败。当时官吏剥削严重,人民苦不堪言。隋军在 南方收成季节,火烧南方的田地,南朝陈国力大衰。 588 年,隋文帝任杨广为主将,发动南征。陈叔宝恃长江天险,照常歌 舞。隔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 南朝陈遂亡。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北朝时期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 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 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北魏兴起 北魏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 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国号魏,史称北魏。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下逐步壮大,拓跋珪与后燕交恶, 发生多次战争,并在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而后他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 至平城。并在次年称帝,即道武帝。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拓跋绍所杀。 同年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刘宋的河南地,但不久 去世。 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刘宋。 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北方战争。在 439 年攻灭北凉,使北方结 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与南朝宋对峙。北方、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 期”。然而,还有后仇池,至 443 年方亡于北魏。 北魏虽国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 信仰佛教的卢水胡人盖吴率各族百姓起事,太武帝平定。打击佛教,成 为三武灭佛之一。 太武帝统一华北后又灭西域五大强国之一的鄯善,控制了西域。在 450 年又反攻刘宋,直逼瓜步,并扬言渡江。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至此北朝军 力压倒南朝,但军力也大损。 太武帝于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室之乱至文成帝时方 平定。 北魏前期以平城为都,后来孝文帝大举实行汉化,政治中心也迁徙到中 原腹地洛阳。 献文帝执政时,被其母冯太后毒杀。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 文帝),并把持朝政。冯太后猜忌多智且滥刑,但使国政平稳。孝文帝可能因 为冯太后的关系而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他为人英明好 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 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于 493 年假借南征南朝齐名义,率 众南迁洛阳。 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从 5 世纪下半期开始,其汉化趋势加快, 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北魏孝文帝元宏。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 俗的措施。迁都后在三年间展开汉化运动,例如全用汉官官制、禁胡服胡语、 推广教育、改姓氏并同汉人世族通婚、禁止归葬及度量衡采汉制,并颁诏宣 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 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全 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阶段。然而, 虽然南迁的鲜卑人提升了文化素质,但使得暮气重重的鲜卑贵族趋向奢侈及 文弱[42] 。而后孝文帝在多次南征齐后皆无功而返。至于留在北方六镇的鲜 卑贵族由于不愿南迁,逐渐不受洛阳朝廷重视而失势,这使得北魏内部分裂 成鲜卑化与汉化两大集团,成为日后六镇民变的原因之一。 494 年太子元恂意图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后废太子并赐死。保守派穆 泰、陆叡于平城拥王兵变,后被镇压,孝文帝还亲自北巡安抚。孝文帝死后, 北魏开始走入下坡。 北魏分裂 499 年孝文帝去世后由宣武帝继任。他沉迷佛教,国政大乱,贵族竞相 奢侈。孝明帝继任后,由胡太后执政。胡太后奢侈,私通清河王元怿并宠信 元叉、刘腾。元刘二人因与清河王不合而叛变,并掌控朝政。刘腾去世后, 到 525 年孝明帝与胡太后方平定乱党。但胡太后依旧如故,并与孝明帝不合。 而后北方发生六镇民变,北魏走向灭亡之路。 早在北魏初年,为了避免柔然入侵北都平城,于阴山黄河一带设置沃野、 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及怀荒等六镇来拱卫首都。六镇将领由鲜卑贵族担 任,将士多是鲜卑族或汉族的高门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可随时返 京任职。但在迁都洛阳后,六镇地位下降。由于仍保有鲜卑原始习性,被汉 化的贵族歧视为“代北寒人”,将领升迁备受压抑,心怀不满。最后北部鲜卑 贵族与屯兵于 523 年发生六镇民变,秦陇、关东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事。 此事历经三年方定,并形成许多军阀。其中以镇守晋阳的尔朱荣的势力最大, 他曾攻灭关东势力最大的葛荣。 孝明帝意图联合尔朱荣对付胡太后,但被胡太后毒死。胡太后先后立孝 明帝独女敬哀公主及堂侄元钊为帝。同年尔朱荣以替孝明帝报仇为由,率军 攻占洛阳,掌控朝政,史称河阴事变。他在河阴将北魏幼主和胡太后沉入黄 河溺毙,杀死大臣两千余人,改立孝庄帝,尔朱荣则于晋阳遥控朝政。孝庄 帝愤为傀儡,于 530 年在尔朱荣晋见时亲自杀掉。而后尔朱荣之子尔朱兆及 从弟尔朱世隆拥长广王元晔为帝,攻下洛阳后杀孝庄帝,改立节闵帝。同年 军阀高欢于信都拥元朗为帝,并在 532 年攻下洛阳后,改立孝武帝。 孝武帝为其所制,有意联合关中镇将贺拔岳对付高欢。高欢先发制人, 于 534 年杀贺拔岳。孝武帝则任宇文泰代之,并与高欢决裂,子善见为帝, 即东魏孝静帝,迁都邺城。孝武帝西奔后不久被宇文投奔宇文泰。高欢追之 不及,改立清河王世泰所杀,改立南阳元宝炬为帝,即西魏文帝,定都长安。 北魏于 534 年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后灭亡。 总括而言,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北魏统 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 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孝明帝正光四年(523 年),六镇起兵, 北魏陷入分裂和内战。给中国历史吹入融合新风的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中华民 族的大家族中。不久,连鲜卑族姓氏也烟消云散。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 帝的美好意愿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镌刻出不可磨灭的丰碑,昭示出中 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性进程。 东魏与西魏对峙 东魏 534 年建立,西魏 535 年建立。东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后裔所 继承,实际上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数年后分别篡夺,形成北周 与北齐的对峙。基本上东西魏为沿山西陕西的边河黄河为界。由于东魏继承 北魏的国力较多,所以不论在军力、经济或文化上均胜过西魏,但东魏在多 次进攻后皆失利,双方的对峙至此已定。 高欢所控制的东魏,是由鲜卑化的六镇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组成,高欢本 身也是鲜卑化汉人,使得在政治上较倚重鲜卑族。后来北齐皇帝也都有意保 持鲜卑习俗,提倡说鲜卑语及武事。高欢用人惟才是用,朝中不少名臣都是 其伙伴,这些皆为后来的北齐打下坚固基础。然而他战术不及宇文泰,三次 战役屡败。536 年高欢率窦泰等人西征西魏,于潼关战败,窦泰自杀。隔年 高欢趁关中大饥时率军再度西征,于沙苑之役败给军力不多的宇文泰。至此 分裂局势大定,战场也转向河东地区。546 年高欢再率十万大军西征,于玉 壁和西魏守将韦孝宽发生玉壁之役。最后高欢战败,死伤七万余人,隔年病 死于晋阳。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承霸业,对外驱逐叛将侯景,巩固疆土, 对内加强高氏根基,积极准备代魏自立,但不久离奇遇刺。其弟高洋继任后 于 550 年废杀东魏帝,并屠杀东魏皇室,东魏亡。他建立了北齐改元天保, 史称北齐文宣帝。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在八柱国等将领协助下,有效地抵抗东魏的多次 进攻,巩固西魏局势。当时西魏在经济及文化不如梁及东魏。他让苏绰等人 改革,建立关中本位使胡汉将领同心协力、设置府兵制以建立职业军人,维 持尚武精神。这些皆使西魏国力强盛,也影响隋唐的政治制度与集团分布。 宇文泰趁南朝梁于侯景之乱后诸王内斗之际,先后攻下蜀地及江陵,并立西 梁为魁儡国。西魏帝后由废帝、恭帝相继继立。556 年宇文泰去世后,其侄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此文档共6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中国南北朝怎么划分 第 1 页中国南北朝怎么划分 第 2 页中国南北朝怎么划分 第 3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