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前后变迁

2020-03-09 13:13
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前后变迁 1、战后十几年,德国人“集体失忆”,只将自己视为战争的受害者 战后初期,在美占区还有 18%的德国人“认为一个独裁者的政府能够创 造强大的国家”;33%的人相信“犹太人本就不应该享有同等权利”,此外,在 47%的人看来,“纳粹主义是一件办坏了的好事情。” 因此,盟国确有必要在德国实行“非纳粹化”:解散纳粹组织,废除纳粹 法律,逮捕纳粹罪犯。 纽伦堡审判后,美、英、法三国又在各自占领区清查纳粹分子,涉及案 件数百万起,但冷战爆发后,西方盟国急于建立一个稳固的德国,不愿再在 非纳粹化问题上耗费精力,1947 年 11 月,尚有 64 万人被定为“有严重罪行 的人”,而在不断赦免后,至 1948 年 5 月,仅剩下 2806 名“死硬”纳粹分子待 审了。 图注:纽伦堡审判现场 原本依照非纳粹化法令,1937 年前参加纳粹的党徒一概不允许在政府、 企业中任职,但事实上,为维持政府运作,大批纳粹分子被恢复岗位,以 1950 年的符腾堡—巴登州为例,其国务部有前纳粹分子 936 人,非纳粹分 子 249 人;财政部有前纳粹分子 1764 人,非纳粹分子不过 438 人,阿登纳府 的国务秘书戈罗布克,当年参与起草了迫害犹太人的《纽伦堡法》 ;1933 年 就加入纳粹,在希特勒政府中任职的库尔特·基辛格,甚至于 1966 年当上了 西德。 随着西德建立,非纳粹化行动草草结束,阿登纳对历史问题采用“实用主 义”方针,既承认纳粹犯下的罪行,给予犹太人赔偿,但又强调德国人也是战 争的受害者,这使西德人在整个五十年代都没能反思历史,只谈论盟军对德 国的轰炸、东部领土的丧失,以及数百万被驱逐的难民、战俘,“集体失忆” 大行其道。 西德人当时还极力反对“集体罪责”的说法,用阿登纳的话说,“大多数德 国人民反对纳粹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大多数德国人民与这种暴行无关。” 2、60 年代,西德人开始反省历史,但“华沙之跪”,仅获 42%支持 1959 年,西德以全国中学毕业生为对象,做了一次关于历史学习的调 查,调查发现,有 57%的学生还没有讨论或学到纳粹历史,79%的学生没有 讨论过魏玛共和国,改变西德社会对纳粹历史沉默的,是 60 年代成为西欧 潮流的学生运动。 没有经历过二战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他们想知道,父辈们当初为何支 持希特勒上台,又默许大屠杀的进行,很简单,“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在 战争中您都做了什么’,揭开了老一辈人的伤疤,分裂了家庭”。 如论者所说,“学生运动对纳粹历史的关注确实引发了重大改变……基本 上改变了西德的政治与社会”,这种改变直接体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有关大屠 杀的内容大幅增加。 左翼的勃兰特出任后,更加积极地倡导“正视历史”,开始保护集中营等 纳粹遗址,营建博物馆,组织纪念活动,1970 年,勃兰特与波兰签订了和 平友好条约,随后他在华沙的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成为德国谢罪的一 个标志性事件,然而当时的民调显示,只有 42%的西德人觉得勃兰特的举动 是适宜的,不少人指责他是“不要祖国的家伙”。 勃兰特在华沙的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 保守党的科尔上台,即改弦易张,主张解除德国与纳粹的捆绑,回归传 统,使德国走向“正常化”,德国人不再因身份而羞愧,围绕这个论题,西德 在 1986 年掀起一场所谓“历史学家之争”,并通过大众传媒,为公众所关注, 这场争论最终以右翼史学家的失败而结束,奠定了西德人对纳粹历史的共识: “为了赎罪,有必要牢记”。 两德统一后,推行了更多反思历史的举措,如 1994 年,德国议会通过 的《反纳粹与反刑事罪法》;1995 年,德国政府在柏林修建了“恐怖之地”战争 纪念馆;2005 年,柏林“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揭幕。 纵观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前后变迁,固然与德国人的认知变化有关,但 主要还在于政府基于外交政策的引导,西德建立之初,积极赔偿犹太人,是 为了赢得周边国家的谅解;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则是为了实现西德与东欧国家 的和解,从而被接纳进联合国,今天,德国已树立起勇于反省的形象,将沉 重的历史包袱,转化为了现实的政治资产。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前后变迁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