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论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

2020-03-09 13:21
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的论文 内容摘要:19 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与美国都废除了各自国家的奴隶制,俄 国是通过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美国是通过 1860—1864 年的南北战争来结 束奴隶制的,为什么俄国能采取改革而美国要采取战争的方式来废除奴隶制 。 本文从两国奴隶制特点的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 不同、军事制度和战争的影响、民族心理和思想文化的差异、地理环境及林 肯与亚历山大二世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影响来分析。 关键词:俄国农奴制 美国种植园奴隶制 废奴 1861 年改革 南北 战争 一、两国奴隶制特点的差异对两国采取不同方式的影响 以黑奴劳动为基础的美国奴隶制经济,一开始就依赖资本主义市场,是 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它的生产的最终目 的和原动力是追求剩余价值,增殖财富。它不同与古典奴隶制而属于商品奴 隶制。为了从奴隶身上榨取每一滴血汗,它比古典奴隶制带有更大的残酷性 。 它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俄国封建农奴制特点是“第一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奴制的领地必然是 一个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的整体,同外界很少联系。地主为出卖粮食而生 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第二在这 种经济下直接生产者必须分得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同时他必须被束缚在土 地上,否则就不能保证地主获得劳动力。第三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是这种 经济制度的条件。第四技术的极端落后和停滞是上述经济制度的前提和后 果。”[1]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美国的奴隶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定后, 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形成的,是一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奴隶 制。只不过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北美资本主义制度下残余下来的某些落 后因素。它是因为北美殖民地独立后因领土不断扩张并且大肆屠杀印地安人 导致、劳动力极度缺乏,于是“三角贸易”应运而生,进入 19 世纪“在 1860 年 以前美国种植园奴隶制既‘资本主义的赘瘤的形式’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在起发 达的机器阶段的一种结构而存在”[2]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落后因素,已越 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 19 世纪起负面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严重阻 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美国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来消灭起内部的落 后因素。 俄国封建农奴制自 15 世纪来开始使农民农奴化直到 17 世纪中期,这种 现象恩格斯称之为“再版农奴制”但再版的农奴制并不同于欧洲 13、14 世纪前 的农奴制,这一时期的俄国农奴制因国家统一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要求自 给自足的农奴制经济逐步适应新的国内市场,并向国内和国外市场提供粮食, 而粮食一直是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货物。在 19 世纪后地主为出卖粮 食而生产粮食的现象以非常普遍为了获取更大利益,一部分地主阶级便开始 用雇佣劳动代替农奴劳动,这样便从内部使农奴制逐渐崩溃。而这一部分地 主又与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沙皇政府采用自上而下 的改良方式解决农奴制问题。 二、两国政治体制上的不同对两国采取不同方式的影响 (一)美国方面 美国的形成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立有很大不同,他没有经过封建社会, 是英国在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通过独立战争自上而下推翻了英国在殖民地的 统治建立起来,于是美国是先有各州的自治政府之后才有联邦的中央政府, 因此在 1787 年美国宪法颁布后美国虽然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但由于当时州 权思想的盛行这样在美国新宪法中关于主权所在问题和各州自由退出权问题 都未能作出有利与中央的规定,使得内战前很长时间内拥护州权派和拥护集 权派的争论不能解决,且双方都曾利用新宪法中关于各州自由退出权问题未 规定以退出联邦来威胁联邦政府,“……这样一来不但制宪代表所希望的中央 对与各州所处的最高地位在事实上未能实现,既纯粹联邦制下所应有的条件 也没有真正具备,联邦制本身的基础也没真正确立。此时美国所谓联邦制, 实际上很像一群独立的国家联合体,而不是真正联邦制下的国家。”[3]这样 各州始终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并且美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实行三权分立的 政体,总统与国会和最高法院相互制衡,在 19 时美国总统的权力并不大, 国会掌握实权。 而美国国会的权力又集中在参议院的议员手中,且由于在 1787 年制定 宪法时为了照顾小州的利益,规定无论大小各州参议员一律两名,在南北战 争前由于北方自由州与南方蓄奴州的数量相等,这样南北双方在国会内形成 一种均衡,便使得南北双方能暂时和平相处,但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不断 有新的州加入联邦,对这种均衡形成冲击,但由于北方资产阶级还需要工业 原料在南方还有大量的贷款,于是对南方一次又一次妥协退让,在 1819 年 达成“密苏里妥协案”1854 年颁布《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可无法满足奴 隶主的野心,双方在西部领土上的争夺日趋激烈,南北均衡逐渐破坏。北方 资产阶级以无法容忍奴隶制的存在。并且在内战前夕美国总统是出身于南方 的布坎南总统,这样联邦中央政府被南方奴隶主控制,使得南方能顺利积累 物资和军火,增强实力,而中央政府又没办法制止这种行为,这样一来一场 平叛的战争不可避免了。 (二)俄国方面 19 世纪的俄国是欧洲领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当西欧主要国家已 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俄国仍是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自彼 得一世改革后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异常强大,沙皇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是 俄国地主的总头目,他既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又是全俄的主宰,具有无限的 权威,全国任命必须绝对服从,并且沙皇用军队和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来维 护统治。一旦农奴发生暴动分驻各地的军队立即前往镇压,沙皇政府还实 行 书刊检查制度,限制人民的出版、言论自由。由此可见沙皇制度的国家机器 是十分强大的。这些国家机器的使命是维护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这为 沙皇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提供了条件。 在俄国对待农奴制问题上俄国一直存在两种道路,一条是农民和革命主 义者为主的主张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另 一条是以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地主也对沙皇专制制度不满,鼓吹走改良的 道路。这样俄国资产阶级便产生了分裂,无法集中力量来反抗沙皇专制政府。 在五、六十年代革命民主主义者进行了大量的革命鼓动活动,“1858 年有 86 次暴动,1859 年有 90 次,1860 年有 108 次,这些暴动表现在以反抗整个 农奴制度为目标,而不和以前一样单为反抗个别的地主,各地农民都拒绝履 行‘强迫劳动’及支付‘免役税’并对派往镇压的官吏和军队进行抵抗” [4]这使得 俄国出现了革命的形势,但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且由于沙皇还拥有着 强大的军队和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能有效的镇压农民起义,于是革命形势没 有演变为农民战争。这让沙皇政府能够自上而下进行有利于地主的改革,从 而能缓解矛盾进而瓦解了可能进一步发展的革命形势。早在 1856 年亚历山 大二世就第一次提出了要废除农奴制,他说“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 对情绪,不幸的是由于这种敌对情绪,发生了一些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我 相信,我们迟早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会同意我的意见的,因而自上而 下解决要比自下而上解决好得多”[5]。 三、两国关系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对两国采取不同方式的影响 (一)美国方面 在 19 世纪前期美国通过购买、武装颠覆和发动战争等手段不断地进行 领土扩张,直到 19 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 领土从 1783 年的 200 多万平方公里扩大到内战钱的 780 万平方公里。 领土的不断改扩张,大大刺激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工业生产在 世界生产中所占的百分比从 1820 年的 6%提高到 1860 年的 15%增长了两倍 多。在 1860 年前美国铁路网已达到四万八千公里,并且北部各州在经济上 大大超过了南部,迄内战爆发前,北部的铁路网比南部长一倍(北部为 32000 公里,南部为 16800 公里)北部有 130 万产业工人,南部则有 20 万。北部工 业企业的资本达 85000 万美元,南部则为 17000 万美元。到 1860 年美国工 业占世界第四位”[6]但正由于南方片面发展种植园奴隶制,再加上扎棉机的 发明和西欧及美国北部开始了工业革命,对棉花需求量陡增,从而使种植棉 花有利可图。于是南部以牺牲工业为代价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业,大量的购买 黑奴残酷的剥削奴隶来获取高额利润,这使得在 18 世纪末已趋于消亡的奴 隶制又重新繁荣起来。 但是南北经济中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北部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南方 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北部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 部奴隶制经济却带有殖民地经济性质,产品多销往英、法等国;北部需要南方 作为商品销售市场,一贫如洗的黑奴却无力购买任何工业品;北部资产阶级需 要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工业,控制联邦政府的南方奴隶主却极力降低关税 以购买廉价的外国商品。”[7]而南北双方斗争的焦点围绕西部领土问题展开, 由于领土的不断扩张美国掀起了“西进运动”不断有新的州加入合众国,种植 园奴隶主力图增加蓄奴州,是因为奴隶主的资金主要用来购买奴隶和土地, 所以无力改良土壤,只能对土地实行掠夺式耕作,导致一块土地在几年后便 失去地力而无法继续耕作。因而“不断扩张领土,不断扩张奴隶制度到旧界之 外,却是联邦各蓄奴州的生存规律”[8]这样美国新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旧 的生产关系既南部奴隶制的存在发生激烈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奴隶制 的严重阻碍“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制度即奴隶制度 与自由劳动制度的斗争,因为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它 只能以其中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9] (二)俄国方面 在 19 世纪中期俄国仍以自给自足的封建农奴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此 时俄国农奴制以走向衰落,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促使商品经济 从内部瓦解着俄国的农奴制经济。如“谷物的商品率在 19 世纪初为 10%,到 19 世纪中叶增加到 20%,这样地主的农民越来越多地与国外市场发生联系。 中央黑土省份成为商品粮食的生产和贸易基地,除商人外贵族也直接参与粮 食贸易。农民经济是小商品经济,在粮价上涨的刺激下,农民也越来越多地 把剩余粮食和畜产品运往市场,以换取货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被打 破。”[10]于是土地也逐渐商品化了,土地买卖频繁。随着俄国粮食出口的激 增使得地主们为了维护和提高自身利益不断地强迫农民劳动,甚至收回份地, 农民几乎成为奴隶,但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反而使生产率越来越低, 剥削农奴已无利可图。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破产者增多,农民起义此起彼 伏。并且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异常缓慢,在 19 世纪中叶英国已完成了 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正在进行中,而俄国没有一点工业化的 迹象。“1860 年俄国铁产量为 29 万吨而德国铁产量在 1850 年就有 40.2 万吨, 俄国的铁路有 1500 公里,而英国有 1.5 万公里,且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 口的是工业品。这一切都表明俄国以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11] 这是因为封建的农奴制将农奴紧紧的束缚在土地上,使工业的发展缺乏 劳动力,而又由于地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使农奴无力购买商品,这又使本国 资本主义缺乏国内市场,这都表明农奴制度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 这些情况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继续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意识 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度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因此可以说“改革 是由于俄国经济发展的整个趋向而成为必要的,在 19 世纪中叶时强迫性的 农奴劳动在经济上的不利,不论在工业方面或在农业方面,都已十分明显, 假如农奴制不被废除则国家生产力再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12]列宁在分 析这个问题时也指出“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 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止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 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13]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 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四、美国军事体制和克里米亚战争对两国采取不同方式的影响 军队是国家的暴力机关,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在 19 世 纪美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没有一只强大的政府正规军。地方治安等任务多 是靠各地的民兵,这时候美国联邦政府的正规陆军为 13000 人。美国总统是 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在内战前夕,美国联邦总统是布坎南总统,他利用镇 压印地安人反抗的机会将大部分军队调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区,在河西地 区布置了 12000 人的部队,而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只有 1000 人的部队。这样 南方各州对联邦政府有恃无恐,他们积极购买物资和军火、训练军队且利用 布坎南总统大量转移军用物资到南方。而北方对此毫无防备,这就使南方奴 隶主觉的有机可乘,增长了南方进行武装反抗的决心。 且在内战前夕,由于南方奴隶主控制着国会,总统也是南方人,军队的 高级将领也多是南方人,这些将领纷纷加入南方使南方了解北方的军事部署 和实力,这样使得联邦政府在南方筹划武装反抗时一时无法集中全部力量进 行镇压,让南方奴隶主们有时间来增强实力,从而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平叛 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1853—1856 年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土耳其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当时 土耳其日益衰落,且地处亚欧非三洲的交界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其境内 的土耳其海峡沟通海和地中海,俄、法、英等国都想控制海峡,而这涉及到 俄国的切身利益,于是俄国与英、法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是帝国 主义间的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从彼得一世开始,沙俄 就南下黑海,向地中海扩张,为此曾发生了几次俄土战争。 1853 年,俄国 借口土耳其迫害东正教教徒,大举攻土,俄土战争爆发。为了遏制俄国向地 中海扩张,1854 年,英法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发生。1855 年,俄国因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失陷,向英法求和,签订巴黎和约。俄国失去了在黑海保 有舰队及在黑海保留要塞的权利。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俄国社会 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的根源又是农奴制的存在。由于经济落后,俄军装备 极差,军需不足,从俄国中部调兵所需时间甚至超过英法从国内调兵时间, 这必然影响战争的进行。大战爆发,沙俄政府为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 一步残酷剥削农奴,引起农奴的反抗,结果造成后方吃紧,军需不足,大大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在战争中俄国士兵虽然勇敢顽强但是落后和腐败使俄国毫无胜利的希望, 恩格斯谈到这场战争时说“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 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14]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 农奴制的危机,和国内矛盾,这样亚历山大二世就不得不提出解放农奴的问 题,可是“这不出于任何什么人道的动机,而出于纯粹的国政的打算克里米亚 战争后农民解放问题特别尖锐的被提出来,各省发生的火烧庄园事件,乃是 对沙皇政府的警报,并迫使沙皇政府去推动改革的事情。”[15] 而此时沙皇专制主义的国家机器仍十分强大,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军队 供其调遣,能迅速的镇压人民的反抗,但同时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又使沙皇 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于是统治阶级就不得不考虑用何种方式来维护统 治“连大臣和沙皇在内的政府人员自己都意识到专制体制的摇摇欲坠,并竭力 寻求各种机会来改善这种根本不能使他们满意的处境。”[16]同志阶级逐渐认 识到要防止革命只有废除农奴制才是俄国的出路,他们意识到必须立即进行 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展开了。 五、两国思想文化、民族心理和传统对两国采取不同方式的影响 (一)美国方面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带有多元性的特征,其文化不仅是对欧洲文 化的继承,更是对欧洲文化的发展。当美国先民们从欧洲到新大陆那种艰苦 环境使得美国人更注重个人英雄人物主义和崇尚自由主义而非权威主义的思 想观念。而且美国的独立是在启蒙思想下产生的,“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深 入人心,当奴隶制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废除而在美国南部蓬勃发展时,这种情 况是与世界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相违背的。 正因为这种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对美国人民思想和心理上的影 响社会上许多进步人士都反对奴隶制要求废除奴隶制,于是废奴运动在美国 北部迅速兴起。早在 19 世纪年代北部废奴运动以形成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1833 年全国性废奴组织“美国反对奴隶制协会”成立,出现了一大批废奴运动 的领袖,并且组成了“地下铁道”来帮助南方黑奴逃到北方,到 1840 年该协会 已有 2000 个地方组织,会员达 25 万人。正是在废奴运动的影响下南部爆发 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虽然奴隶主疯狂的镇压起义,但是却制止不 了废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 1852 年斯托夫人出版了《汤姆叔叔的小屋》 控诉了南方奴隶制的残暴,宣传了废奴思想,引起许多人对奴隶制的愤恨, 林肯说这本书引起了一场战争。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4 页,此文档共9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论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 第 1 页论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 第 2 页论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 第 3 页论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不同 第 4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