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胆舒胶囊主要成分
.1 胆舒胶囊主要成分是薄荷油其包括以下萜类:(-)-薄荷醇(30-50%),(-)-薄
荷酮(14-32%),(+)-异薄荷酮(15-10%),(-)-醋酸薄(28-10%),(+)-薄荷
呋喃(1.0-9.0%)和 1.8-桉油酚(3.5-14%)。
2 薄荷的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内服少量薄荷油可通过兴奋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
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有发汗解热作用。但有报道薄荷醇能加强戊巴比妥纳的中枢抑制
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薄荷醇 0.9g/kg 灌胃,可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
潜伏期,使其急性死亡率增加,但对睡眠的持续时间无明显影响。而薄荷醇 0.3g/
kg、0.1g/kg 灌胃对缩短戊巴比妥诱导的小鼠入睡时间无明显影响[1]。同属的圆叶薄荷油
和欧薄荷油均有中枢抑制作用[2]。
2.2 对平滑肌的作用在离体状态下,薄荷醇对家兔、豚鼠的回肠、子宫活动的张力、
强度、强度—张力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引起的肠管
活动亢进。在 5 种激动剂的作用下,薄荷醇也呈明显的抑制作用,如在体小鼠的墨汁移动
试验中,每 10g 体重 0.23mg 薄荷醇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墨汁移动速度并无明显的差异,
薄荷醇用量加倍后,墨汁移动速度降低 50%,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其作用机理很
可能是抑制了鸟苷酸活化酶的活性,使 GTP 不能转变成 cGMP,蛋白激酶难被激活,从而
使肠肌和子宫肌抑制或松弛。氯化钡为肠及子宫肌兴奋剂的作用,可能是阻滞钙通道所致
[3]。
2.3 抗炎镇痛作用薄荷提取物有效成分为薄荷醇 250mg/kg 腹腔注射对大鼠角叉菜胶性
足肿胀的抑制率为 60%-100%;有效成分为薄荷酮的薄荷提取物 1g/kg 皮下注射,对小鼠醋
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 30%-60%[4]。左旋薄荷酮 100mg/kg 灌胃,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
抑制率为 41.3%。目前亦有报道薄荷醇 0.9g/kg、0.3g/kg、0.1g/kg 灌胃,对热板致小鼠痛
阈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增强柴胡的镇痛作用[5]。
2.4 利胆作用薄荷醇或薄荷酮 260 u mol/kg(约 40mg/kg)给大鼠口服,有较强的利胆作
用,给薄荷醇 3h-4h 后,胆汁排出量约增加 4 倍,随后作用减弱;薄荷酮作用相似,但较
持久,给药 5h 后,胆汁排出量增加 50%-100%。薄荷的丙酮干浸膏或 50%甲醇干浸膏
(有效成分为薄荷酮)50mg/kg 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大鼠有显著的利胆作用,给药后
0.5h-1h 作用达高峰,胆汁排出量约为照组的 2-4 倍[6]。
2.5 清凉止痒作用薄荷油具有清凉、止痛、止痒作用,外用能麻醉神经末梢。薄荷醇
和薄荷酮对皮肤均有刺激作用,薄荷醇应用于皮肤,先产生冷感,后有轻微的刺灼感。
2.6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薄荷醇的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使稠厚的粘液易
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麻醉兔吸入薄荷醇蒸汽 81mg/kg,能使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降
低分泌物比重;吸入 243mg/kg 则降低粘液排出量。薄荷醇能减少呼吸道的泡沫痰,使有
效通气腔道增大,薄荷醇尚能促进分泌,使粘液稀释而表现祛痰作用
.7 促透作用薄荷醇可以促进扑热息痛、达克罗宁、水杨酸等多种药物的透皮吸收。以
胎龄为 7-8 个月胎儿腹、背皮肤作透皮吸收实验模型,1%、2.5%、5%的薄荷脑均有显著
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其机制与引起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有关[7]。采用电刺激法测
定用药前后豚鼠皮肤产生反应的阈电压,以阈电压升高率对时间作图,根据峰时、峰值和
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考察达克罗宁配伍薄荷醇后药效变化。结果 0.6%的薄荷醇能增强达克罗
宁表面麻醉作用,其机理是促进达克罗宁的透皮吸收[8]。在整体兔,薄荷醇使水杨酸经皮
吸收入血量明显增加,其 Cmax 和 Auc0-12h 分别提高 151%和 87.2%[9]。用离体小鼠皮
肤研究薄荷醇对水杨酸透皮吸收过程,结果水杨酸乙醇液加入 1.5%薄荷醇可明显增加水杨
酸的透皮累积量[10]。
薄荷油有很长的安全使用史,它即可作为药用制剂,又可作为食物和糕点的调味剂,
所以胆舒胶囊在用药安全上有一定的保证。
暑温一病,进展迅猛,初起即可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大等阳明气分实热证,继则化
火、生痰、闭窍、动风之变,最后多见证为津伤气亏之征.故可将本病分为三期论治:初期
(多为卫气同病),中期(多为气营两燔,可见邪毒化火入里,出现营血两燔),后期(多为恢复期)
[1]。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2],具有清热生津之功,能散卫气之暑邪,可清营血之暑热,亦可养
暑伤之阴,在暑温病分期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初期,证侯表现为壮热多汗、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此为暑温初起,暑
热之邪侵犯卫气,邪正剧烈交争之候。病机归纳为暑入阳明,热盛烁津。邪热炽盛,气分里热
蒸腾于外,则热势壮盛;暑邪内扰于心则心烦;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邪热伤津则口渴苔燥;若汗泄
过多,津气耗伤,腠理疏松则背微恶寒。治当清暑泄热,生津止渴,方用天花粉加白虎汤:天
花粉 30g、生石膏 40g、知母 20g、生甘草 10g、粳米 20g、竹叶 10g,暑犯卫气,热盛于内
而蒸腾于外,内外俱热,煎烁津夜,速投天花粉清热生津,津液生,则烦渴自止,并配竹叶,取其轻
清宣透之功,共散随热之风,透风于热外,热势即衰,则解津液受煎之急,再辅以白虎汤增强泄热
之力,共祛卫气之暑。由于暑易伤津,即使无明显津亏表现,天花粉也宜早用、重用,应遵
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治未病思想,以防津亏欲脱。曾治李某,男“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治未病思想,以防津亏欲脱。曾治李某,男,46
岁,2005 年 7 月 6 日以发热 2+天就诊,伴口渴、多汗、头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洪大。体温
39.5℃,,神清,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鸣音。余(-)。诊断为暑温(暑入阳明),西医诊断
为流行性感冒,给予头孢塞钠 2.00.9%NS100mliv 滴注 1 日 2 次清开灵
40ml5%GNS250mliv 滴注 1 日 1 次柴胡针 4mlim1 日 1 次。7 月 7 日查患者,上述症状未
减轻,体温 39.3℃,,遂改投天花粉加白虎汤:天花粉 30g、生石膏 40g、知母 20g、粳米
20g、生甘草 10g、竹叶 10g、佩兰 15g、菊花 15g。7 月 8 日查患者,诸症明显减轻,体温
37.3℃,,继用天花粉加玉女煎 2 剂连服 2 日,病情痊愈。讨论:该患者为暑温初期,热势较盛,虽
给予柴胡、清开灵等退热之剂,然热不退,究其原因,清热未生津也,使用天花粉生津退热治疗
该患暑温,津液一生,热势自衰,焉有不退烧之理?正如王冰所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中期,证侯表现为身热心烦、咯痰黄稠、谵语神昏、口渴自汗、小便短赤、苔黄干燥、
脉无力,此为暑热未去而津气已伤之侯。暑热内蒸,故身热心烦;热炼津为痰,故咯痰黄
稠;痰蒙清窍则神昏,热扰心神则谵语;暑热伤津则口渴、小便短赤、苔黄干燥;热盛迫
津外泄则自汗;汗出过多,伤津耗气,故脉无力。治当清热涤暑,益气生津。方用天花粉加王
氏清暑益气汤:天花粉 40g、西洋参 5g、麦冬 30g、石斛 30g、黄连 10g、竹叶 10g、荷梗
20g、生甘草 10g、粳米 20g。暑入心营,伤津扰神,灼津成痰.运用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
痰,可使入营之暑热从气分而解,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可使干燥之稠痰润化而出,即有增液行
舟之意。同时配伍西洋参、麦冬、甘草、粳米之属,共奏益气生津之效。津气生,则口渴止;
并黄连、竹叶、知母、荷梗之列,以增清解暑热之力,自当身热退净;无热灼津,痰源自断;无
热扰心神,则心烦谵语等证亦解.即便并见身重、胸闷、苔黄腻等夹湿之证,也可重用天花粉,
因本品具有滋阴生津而不碍湿之妙。曾治患儿王某,男,7 岁,2004 年 6 月 23 日以高热 1+天
就诊,伴口渴、头痛,哭闹,咯痰稠黄,唇燥,舌深红,苔黄干,脉细数。体温 39.8℃,,两面红赤,扁
桃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散在干鸣音。余(一)。诊断为暑温(暑入气营),速投天花粉加
王氏清暑益气汤:天花粉 12、竹叶 5g、西洋参 5g、麦冬 10g、知母 10g、荷叶 10g、粳米
10g、黄连 3g、石斛 10g、瓜蒌仁 10g,1 日 1 剂,6 月 24 日,查见患儿,诸症悉减,体温
36.8℃,,续服 2 剂,病情痊愈。讨论:该患儿为暑温中期,暑热炽盛,气营两燔,给其加入天花粉,
清泄气营,自当热退病愈。
后期,证候表现为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虚细,此为暑温后期,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余热内扰则心烦胸闷;口渴、舌红少苔、脉虚细乃为阴津不足之兆,治
当清泄余热,养阴生津。方用天花粉加竹叶石膏汤:天花粉 20g、白人参 20g、竹叶 10g、石
膏 40g、麦冬 20g、粳米 20g、生甘草 10g。暑温此期,暑邪虽退,但阴伤严重,应以养阴为要,
叶天士有云“养阴不在血“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故投天花粉养阴生津,配以白人参、麦冬、粳米益气生
津,佐以竹叶、石膏清热除烦,热退汗止。曾治患者张某,女,39 岁,2006 年 7 月 3 日以反复发
热 5+天初诊,伴少气乏力,口渴,舌红少苔,脉虚细,体温 37.8℃,,余(一)。就诊前曾因高热多汗,
在我院以暑温住院治疗 4 天,目前仍觉不时发热,口渴心烦,诊断为暑温(暑温后期,余热留恋,
津气未复)。给予天花粉加竹叶石膏汤:天花粉 20g、白人参 20g、竹叶 10g、石膏 40g、麦
冬 20g、粳米 20g、生甘草 10g。7 月 5 日,患者复诊,诸症消失,续守上方,7 月 7 日,访视病
员,其已痊愈。讨论:该患系暑温恢复期,余热未清,津气未复,加入天花粉清热生津,因是康复。
体会:暑温之病以热盛津亏贯穿全程,不论何阶段均可用天花粉清热生津,只是中期用量
略大于早、后期。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水煎液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天花粉蛋白可抑制乙型脑炎、麻疹等多种
病毒在感染的免疫细胞内复制。
1 防治皮肤病的内服中药及其方剂
1.1 解表药可使邪从外解,防止皮肤病的发生,早期治愈。如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皮
肤瘙痒症等,其皮疹具有游走不定、奇痒、皮肤干燥等特点。属风寒偏胜者,用辛湿解表
药,常用的中药有桂枝、苏叶、防风、荆芥、羌活、生姜、葱白、苍耳子等,方剂有蕙防
败毒散,桂枝汤等,属风热偏胜者用辛凉解表药,常用中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
菊花、葛根、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等,方剂有消风散,防风通圣丸,升麻葛根汤等。
1.2 利湿药用于湿邪偏重者,其皮疹具有水疱,糜烂,渗液、浮肿等特点。
(1)清热利湿药适用于湿热症,如急性湿疹、脓疱疮、带状疱疹等。常用中药有黄
连、黄柏、苦参、秦皮、茯苓、译泻、滑石、车前子,木通;方剂有六一散、二妙丸、龙
胆泻肝汤。
(2)温阳利湿药适用于寒湿症,其特点为湿从寒化,常用中药有桂枝、干姜、吴茱
萸、茯苓、玉米须、冬瓜皮、甘草等;方剂有实脾散、阳和解凝膏等。
(3)祛风除湿药,适用于风湿症常用中药有羌活、独活、防己、豨莶草。薏苡仁、
苍术、苏叶、槟榔等;方剂有羌活。
1.3 清热药用于热邪偏胜者,皮疹常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
(1)清热解毒药用于实热症,如丹毒、疔疮等,常用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
大青叶、板兰根、穿心莲等;方剂有六神丸、小儿化毒散、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2)清热凉血药用于热入血分者,常用中药有犀角、水牛角、生地、玄参、赤芍等;
方剂有清瘟败毒饮、犀角地黄汤、凉血四物汤等。
1.4 凉血润燥药适用于皮肤干燥,脱悄、皲裂、苔藓样变等特点。如银屑病、慢性湿
疹、皮肤瘙痒等,常用中药有当归、白芍、生地、麦冬、沙参等;方剂有首乌丸,养血润
肤饮等。
1.5 安神止痒药用于各种皮肤病引起的瘙痒症并伴有心悸失眠等。常用中药有酸枣仁、
柏子仁、远志、朱砂等;方剂有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
2 防治皮肤病的外用中药
利用中药,通过局部外搽、湿敷、薰洗等方法,以达到抗菌、消炎、止痒、收敛、杀
虫、排脓、解毒的目的,防治皮肤病。常用中药有黄连、黄柏、苦参、地肤子、大黄、紫
菀、百部、蛇床子、偿还齿苋、青黛、甘草、白鲜皮、大蒜、鸦胆子、硫黄、冰片、雄黄、
轻粉等。常用制剂有复方土槿皮酊,补骨脂酊,硫磺软膏,紫草膏,如意金黄散等。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此文档共4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1 / 2 4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