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四大名旦为什么都是男的

2020-03-16 14:02
四大名旦为什么都是男的 唱戏被视为下九流的行当,社会地位极低,死后都不能进祖坟。更没有 谁家里送女孩学戏的。在四大名旦之后,时代进步,理念开放了,才有女孩 子学戏的,女孩唱旦角被称为“坤旦”,也出现过“女老生”,“女花脸”等等。 四大名旦介绍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泰州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 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1894 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 家,10 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攻花旦,1908 年搭喜连成班, 1911 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 花。1913 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 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 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 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 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 《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 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 花》等。1916 年第三次来沪,连唱 45 天,1918 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 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 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 年, 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 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 年 4 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 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 年编演新戏《霸王别 姬》。1922 年主持承华社。 1927 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 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 大名旦。 1930 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 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 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 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 南路 121 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 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 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 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 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 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 1938 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 《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 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 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 1942 年返沪。 抗日战争时期,曾“蓄须明志”,在日伪统治下拒绝演出,表现了可贵的 民族气节。建国后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学院院长、中国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一九五九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 他从幼师学“正工青衣”,又在喜连成科班搭班演出。民初开始编演新剧 。 他善于刻画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的品貌和仪态。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 年拍摄了彩色片 《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 1949 年 6 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 员会。1950 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 年任中国戏曲 研究院院长 , 1952 年任中国 京剧 院院长 ,并先 后当选为 全国 人大代表 。 1955 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 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 的片断。1956 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 年 6 月他在北京演 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 年 8 月 8 日在北京去世。 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 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 后培养、教授学生 100 多人。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 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派传人: 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 杨荣环等。 梅兰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的领军人物。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满族,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 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 永"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 、 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 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 《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 年作为特 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 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 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 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 年由介绍加入 中国共产党。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 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 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 1958 年 3 月 9 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 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 54 岁。 代表剧目:传统剧目而独具程派风格的有《四郎探母》、《贺后骂殿》、 《三击掌》、《汾河湾》、《朱痕记》、《玉堂春》、《武家坡》、《三娘 教子》等。新戏则有《青霜剑》、《文姬归汉》、《梅妃》、《红拂传》、 《春闺梦》以及后期的《锁麟囊》、《女儿心》等。 程派传人: 程砚秋弟子有荀令香、陈丽芳、章遏云、赵荣琛、王吟秋、李丹林、新 艳秋、侯玉兰、江新蓉、李世济、李蔷华等。 再传弟子有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刘桂娟(李海燕、张火丁、 迟小秋、李佩红、刘桂娟合称为"五小程旦")、张曼玲、吕洋、周倩、王晓燕、 郭伟、赵欢、蒲雪晴、周好璐等。 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 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 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 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 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1966 年“文革”开始,受到迫害冲击。1976 年 4 月 19 日在西安逝世(逝世 于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 76 岁。 唱腔特点:他的嗓音响亮遒劲,音域宽广,高、中、低音运用自如,善 用颤音,气息深沉持久,《祭江》、《祭塔》等剧的大段唱功举重若轻,并 能连续使用高腔、硬腔,绝无衰竭之象,听来酣畅痛快。行腔往往寓峭险于 浑厚,旋律富力度,顿挫分明。念白爽朗而有感情,京白的刚、劲、辣尤为 出色。 较著名的亲传弟子: 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张君秋(后自创"张派")、孙荣蕙(天津)、杨荣 环、尚长麟(次子)、李喜鸿(北京)、孙明珠(陕西,学生,未拜师)、董玉苓(北 京)、李翔(北京)、包启瑜(内蒙古)、周百穗(贵州)、童葆苓(北京)、尚慧敏(长 孙女、佳木斯)、段丽君(成都)等。 再传弟子: 马博敏(上海)、李莉(天津)、鞠小苏(山东)、周利(重庆)、王玲玉等。 长子尚长春攻武生,幼子尚长荣攻花脸,女婿任志秋攻旦角。女尚秀琴 未从艺。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 岁改演京剧,扮演花 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 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 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 《荀灌娘》等剧著名。 唱腔特点: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华溶入京剧的演唱之中, 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荀慧生由河北梆子改演京剧,后拜王瑶卿为师,又曾 受业于吴菱仙、陈德霖、路三宝,在继承王派、陈派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 较大的创新。他的嗓音甜媚,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于用小颤音、半音和华 丽的装饰音,又常以鼻音收腔来增添唱腔的韵致。 代表剧目:荀派剧目丰富,传统戏有《金玉奴》、《花田错》、《英杰 烈》、《游龙戏凤》、《儿女英雄传》等。其新排剧目的数量之多为四大名 旦之首,有《钗头凤》、《荆钗记》、《柳如是》、《美人一丈青》、《绣 襦记》、《霍小玉》、《香罗带》、《还珠吟》、《杜十娘》、《红娘》等。 荀派传人: 学荀者极众,主要传人有毛世来、许翰英、李玉茹、吴素秋、童芷苓、 赵燕侠、张正芳、曲素英、刘长瑜、孙毓敏、宋长荣等。 四大名旦最后归宿 梅兰芳——夙愿未了身先逝 1960 年,梅兰芳打算正式排演根据唐人传奇中的《柳毅传》改编的 《龙女牧羊》。但从这年入冬起,梅兰芳因长年劳累感到身体不适。次年 7 月间,他终因突发性心脏病住进了医院。1961 年 8 月 8 日,因病情突然加重 而去世。享年 67 岁。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 1958 年新春,国家文化部把率领中国艺术团到巴黎参加国际戏剧节的 重任交给程砚秋。这个时候,他开始不时感到身体倦乏,甚至出现胸闷心慌、 大汗淋漓的症状。当他因病情突发昏倒,才知道早已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 3 月 9 日早晨,他永别了观众,享年 55 岁。 尚小云——十年蒙难心力瘁 1966 年 5 月,尚小云正在为编演革命现代京戏《秦岭长虹》和改进戏校 教育奔走,岂料自己一夜之间变成了“资产阶级反动艺术权威”而被关押批斗 。 1976 年春日的一天,尚小云在家中突感身体不适,家人连忙送他到医院抢 救,后因心脏病再次发作,于 4 月 19 日逝世。享年 76 岁。 荀慧生——孤苦零丁离世间 1966 年夏天,荀慧生被扣上了“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接着又被勒令去 劳动改造,有一次终于累倒在了大路旁。此后,他原有的旧病更加严重了。 由于家人都受牵连失去了自由,夜晚,他一个人蜷缩在小黑屋里。 1968 年 12 月 26 日,荀慧生病故于北京,享年 68 岁。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此文档共4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四大名旦为什么都是男的 第 1 页四大名旦为什么都是男的 第 2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