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简介

2020-03-17 14:44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简介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 年 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 年 赴美留学,1924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 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 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 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 年末至 1949 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 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 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婚姻生活 冯友兰北大毕业后回到开封,第一件事是结婚成家,迈出了人生的第一 步。 冯友兰的婚姻同这位哲学家的哲学创作一样,都带有近代启蒙的色彩。 他的婚姻似乎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制度。还是在 1914 年,冯 友兰在上海第二中学读书时,经同学介绍,与他的同乡任坤订婚。任坤是辛 亥革命的前辈任红先生的第三个女儿,其父最早在河南提倡妇女解放,并先 后将包括任坤在内的三个女儿送到当时女子的最低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 接受现代教育。冯友兰与任坤订婚时,正是任坤在女子师范读书的时候,于 是两家相约:在任坤毕业后方能结婚。1918 年夏天,冯友兰在武昌中华学 校哲学系毕业,恰好任坤也读完了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全部课程。二人双双 拿到了两所低等学府的毕业文凭,并一同回开封结婚。此时冯友兰 23 岁, 任坤 24 岁。 冯友兰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头脑中经常思考的是社会、人生和哲学。而 家庭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出身世家而又受过低等教育的任坤身上。因此冯 友兰的成就与这位贤妻良母式的没有知识的女性是在不能分割。正因有这样 一位贤妻良母,才使冯友兰“不相累以庶务”,专心从事创作。在“文革”期间, 冯友兰屡遭抄家,备受欺凌,又多亏任载坤的多方护佑方使得冯友兰在精神 上有一隅之安。也正是在“四人帮”倒台,冯友兰又遭批判之际,任载坤因患 肺癌医治无效而溘然长逝,她带着千般无奈和万般凄凉离开了人世。从 1918 年夏至 1977 年秋,这对真正可以称得上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共同走过 了五十九年的漫长道路。五十九年前,冯友兰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如此 结局的。因为对于这位哲学家来说,爱情、婚姻、家庭和任何事物一样,虽 然都有一个过程,但其本质是稳定的。在冯友兰这位哲学家心目中,“爱的本 体”,生活的本体,早已与他生命的本体融在一处而成为一种永恒,那还会有 什么牵挂呢!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社会评价 冯友兰一生勤勉,著述宏富。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宏扬儒家哲学 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 统哲学,而直可称其为哲学史家的话,那么,他后期(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抗 战期间)的为学进路则重在以“六经注我”的精神,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 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以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写成的以 《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 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 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地位,成为一位继往开来,具有国际声誉的一代哲 人。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简介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