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戴安澜将军生平事迹简介

2020-03-18 13:00
戴安澜简介 戴安澜出身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和多数勤劳大众一样 , 戴安澜的家人都过着男耕女织的简单生活,虽清苦倒也安稳。随着晚清政府 的日渐腐败,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备受压迫,戴安澜的家人也是在被剥 削被压迫中贫苦度日,这正激发了他要多读书以改变现在这种状况的决心。 幼年的戴安澜勤学好读,聪明伶俐,用知识武装自己,但看到国家日益 衰败人民饱受煎熬时,他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毕业后投身军旅, 参加了很多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等 。 在一次次的战役中,戴安澜用他的智慧和果敢赢得一枚枚勋章,他的指挥作 战才能也得到锻炼,在与日军的对抗中,将军足智多谋,轻伤不下火线,卓 越的功勋得到党内外人士的一致认可,他也以驱除日寇为己任,多次和敌人 交战运用巧妙的作战方法大获全胜,令日军闻风丧胆但是也很佩服戴安澜将 军。 戴安澜简介里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在战役中身受重伤,还坚持继续指挥 作战,最终因伤情恶化牺牲在战场上,全军上下悲痛不已,百姓也自发送行 , 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为国捐躯报效国家,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用 他的智慧与才能赢得了各方人士的一致赞誉,连敌军都对他的牺牲感到惋惜。 现今他长眠于松柏长青处,后人瞻仰纪念他的付出与不朽,在天堂中的他应 该欣慰如今已无剥削和压迫了。 对戴安澜的评价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戴安澜将军的评价都是无比之高的。戴老离世 之后,美国政府为了表彰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作出的贡献,向他授予一枚 勋章,他也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此等殊荣的 中国军人。 罗斯福总统并对此作出高度评价,他说:“中华民国陆军第 200 师师长 戴安澜将军于 1942 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 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而国内媒体更称 之为“域外死忠第一人”。 对戴安澜的评价,无疑他是伟大的,在那样一个恶劣的战争条件下,将 生死置之度外,将民族大义放在最高的位置。在弥留之际,伤口已经溃烂发 出了腐臭味,却得不到处理,这种痛苦不亚于吞子弹来得痛快,可他却没有 一句怨言。或许对他而言,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祖国的故土上离去,所以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坚定不移的像着祖国的方向死去。他的死是痛苦的, 却饱含着他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他的死同时又是光荣的,他完成了作为军人 的最高使命,就是将自己奉献给战场,让自己死得其所,能够为战争的胜利 献上自己一份力。 对戴安澜的评价,这种伟大无私的精神无疑这是值得今天的人为之赞颂 的。而那个“域外死忠第一人”的称号也当之无愧。他的心是赤诚的,对祖国 的爱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戴安澜孙立人关系 戴安澜孙立人虽同为将军,处理事情的方式却截然不同,行事风格也受 到人们的诸多非议。大多数人都认为戴安澜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人,而 孙立人则更像是一个政客。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看法,是因为在一次重大战役上,戴安澜坚守军人的 本职,以服从军令为天职,坚守阵地,不轻易撤退,而孙立人则采用迂回战 术,放弃阵地。尽管最后的结果证明孙将军的做法是对当时的战局是有利的, 但是他的一意孤行却间接造成了戴将军以及若干个士兵的死亡。所以对于二 人到底孰是孰非,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在戴将军看来,军队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军 人不是将军手中的棋子,任你随意摆弄,戴将军的做法是对每一个军人负责。 对他而言,军令更是大如山,他从大局考虑,即便搭上的是自己的生命也在 所不惜。孙将军则不在乎眼前的战局,战役的胜利才是他最终的目的,所以 他不会去考虑别的,只考虑结果,才会使用迂回战术,保存实力。可是这种 做法,只能赢得了一时,却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打仗不是个人的秀场,而 是靠整体的配合。当然不管怎样,二人都是为祖国美好的明天付出过努力, 谁对谁错更不是我们一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戴安澜孙立 人他们身上吸取好的东西,为当今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戴安澜将军生平事迹简介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