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2020-03-24 12:29
秦晋崤之战的分析 中文名称:秦晋崤之战 参战部队:晋国、秦国 战争结果:晋军全歼秦军 时 间: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 627 年) 地 点: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 人 物:晋襄公 秦穆公 秦晋崤之战的详情 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他重用百里奚、蹇 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他 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 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 。 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 630 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 郑国对晋怀有二心。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 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 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 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 的削弱。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 , 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 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 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 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 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 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 秦军。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 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 晋交兵种下了远因。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 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 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 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 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 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 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成功的。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 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 秦军袭郑,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 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 事行动。 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表现轻佻无礼。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 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见状,一面以滑国国君名义先送四张牛 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 从者。不腆(厚)敝邑,为从者之淹(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 卫。"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国内报告。 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将所居的馆舍,见秦兵已"束 载、厉兵、秣马",准备作战了。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辞谢秦将说: 君等久留在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听说君等要离开,郑国有原 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 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齐,逢孙、扬孙逃亡到宋。 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不如退兵,就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 晋在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偷袭郑国的情报,中军帅先轸认为,秦 穆公不听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敌的机会,力主攻 击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 这不是为先君着想。先轸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 之为?"又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 乎?"襄公采纳了先轸建议,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襄公穿着丧服 亲自督军,梁弘为他驾车,莱驹做车右。晋与姜戎联军在肴函地区的东、西 肴山之间设下埋伏。 公元前 627 年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 晋军全胜而归,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向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帅, 说他们是构成秦、晋二君间隙的罪魁,请让他们回国去接受杀戮。襄公即释 放了秦国三帅。先轸得知,责备襄公处置失当。襄公又命阳处父去追击,秦 三帅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穆公不但没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 使专任军事。 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秦 师失败。同年冬,晋大夫先且居率宋、陈、郑联军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 次年,秦穆公亲自率军伐晋,渡过黄河,焚烧船只,以示决心死战。 攻取晋国的王官(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及郊(闻喜西)。晋人不出,秦军掉头 向南,由茅津再渡黄河,到达肴山,封肴中秦军尸骨而后还。 此二役则是肴战之余波。 肴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 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肴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 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 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肴之战标志晋、秦关 系由友好转为世仇。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 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 所以,楚虽未参加郩之战,但却是肴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秦晋崤之战结局 公元前 627 年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晋军全胜而归,文嬴(文公夫人,襄公 嫡母)向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帅,说他们是构成秦、晋二君间隙的罪魁,请让 他们回国去接受杀戮。襄公即释放了秦国三帅。先轸得知,责备襄公处置失 当。襄公又命阳处父去追击,秦三帅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穆 公不但没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专任军事。 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秦 师失败。同年冬,晋大夫先且居率宋、陈、郑联军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 次年,秦穆公亲自率军伐晋,渡过黄河,焚烧船只,以示决心死战。攻取晋 国的王官(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及郊(闻喜西)。晋人不出,秦军掉头向南,由茅 津再渡黄河,到达肴山,封肴中秦军尸骨而后还。此二役则是肴战之余波。 肴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 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肴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 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 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肴之战标志晋、秦关 系由友好转为世仇。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 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 所以,楚虽未参加郩之战,但却是肴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