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史记是什么体的史书

2020-03-25 13:40
史记的性质 1、《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2、《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 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 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史记》中比较有名的故事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 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 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 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 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 ·平原君列 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 ·平原君列 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 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 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 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 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 ·淮阴侯列 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 ·孟尝君列 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史记》作者介绍 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约公元前 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 《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 《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 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 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 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 岁那年,司 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 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 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 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 年(公元前 108 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与天 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 (公元 前 99 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 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 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 96 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 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 55 岁那年 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司马迁忍辱完成了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 99 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 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 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 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 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 尽粮绝,不幸被俘。 《史记》的传播 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 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开始于这个时候。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 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在这以前, 《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简称《太史公》。 《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副本在家中。在汉宣 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 很快就因为杨恽遇害中止。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汉 书·司马迁传》),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 《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 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平王向朝廷要求赏赐宫 廷中的《太史公书》也遭到拒绝。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严 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汉宣帝时褚少孙在宫廷 中阅读该书,其中已经有些篇幅不对宫廷官员开放,到班固父子时,宣称缺 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赐予《太史公书》副本,其中也少了十篇。 东汉朝廷也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后汉书·杨终传》云,杨终 “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表明东汉皇室依然不愿全部公开《史 记》,只让杨终删为十多万字发表。被删后仅十余万言的《史记》,在汉以 后即失传,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 汉晋时期对《史记》也有一些积极的评价,西汉刘向、扬雄“皆称迁有良 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 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 核。”(《后汉书·班彪传论》。据李贤注,此句为“华峤之辞”。)在晋代,也有 人从简约的角度夸奖《史记》。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 事唯五十万言。”(《晋书·张辅传》)这些评价虽然不错,但在今天看来,却还 远不足以反映出《史记》的特殊地位,因为得到类似评价的史书并不止《史 记》一家。如《三国志》作者陈寿,“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晋 书·陈寿传》)南朝刘勰说“陈寿三志,文质辨恰。”(《文心雕龙·史传》)华峤所 撰《后汉书》在西晋也颇受好评,时人以为“峤文质事核,有迁固之规,实录 之风”。(《晋书·华峤传》)至于说到简约,那也不是《史记》独有的,如“孙 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文心雕龙·史传》)干宝《晋纪》,“其书简略, 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晋书·干宝传》)总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 们并没有把《史记》看得很特殊。 唐朝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 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 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于是《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 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史记是什么体的史书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