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2020-01-17 12:53
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 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 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 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 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 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 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 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 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 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 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 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 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 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 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 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 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 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 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 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 一个信息。 例一 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如下。 ① 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 的线是纬线。 ②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 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 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 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 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 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 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 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 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 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 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 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 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 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 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 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 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 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 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 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 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 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 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 3.学会梳理知识 ① 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 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 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 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 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 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 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 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 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 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 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 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 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 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 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 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 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 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 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 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 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 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 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 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 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 特殊的区域。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 原。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 素的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 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 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 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 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 10 天左右 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 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 记忆效果最好。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 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 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 毫米、 1600~800 毫米、800~400 毫米、400~200 毫米和 200~50 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 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 在你的脑海中。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在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 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 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 记忆。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 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 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 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 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 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 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 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 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 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 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 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 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 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 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 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 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 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 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 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 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 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我们就可以亲自观 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 生变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 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 8 点钟与 9 点、10 点,我们头 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 学过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相反,海拔每降低 100 米,气温就会升高 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 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 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南涝北旱: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 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 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 (2)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 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 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 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 的饮食习惯。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4 页,此文档共8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第 1 页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第 2 页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第 3 页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第 4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