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

2020-01-19 18:25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 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 的力。 1、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 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 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 这两个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7.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8.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 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 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 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 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 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 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 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 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 化学能转化为 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 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弹簧测力计、B 温度计、C 水银气压计、D 天平)。 八年级物理公式详解汇总 一、重力(G)):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 g=9.8N/kg,常取 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其中 F1 为使杠杆转动的 力,即动力;l1 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 为阻碍杠杆转动 的力,即阻力;l2 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 为受力面积,常用 单位米 2(m2) 3、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 1、计算公式:p =ρghgh 其中 ρgh 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 kg/m3 g/cm3 ; g=9.8N/kg;h 为深度,常 用单位 m 2、单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 浮 = G) 排 =ρgh 液 V 排 g G) 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 用单位为牛(N);ρgh 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 kg/m3 g/cm3 ; V 排为 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 cm3 m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 牛(N) 八、功(W)):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 W)=FS 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S 为 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 m 3、单位:焦耳,1J=1N•m 九、机械效率(η)):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计算公式:η)= W) 有用/ W) 总 W) 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 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 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单位都为焦耳(J) 3、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十、功率(P)):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 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W)/t W) 为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t 为做功的时间,单位 s 3、单位:主单位 W);常用单位 kW)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理解关键词语 ①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光滑、不计阻力、轻质(杠杆、滑轮)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③有用的功率还是总功率、功率还是效率等 (2)挖掘隐含条件 说到气压是标准大气压,意味着压强是 105P)a),水的沸点是 100℃ 说到不计能量损失,意味着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效率是 100%. 1. 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 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 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 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 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 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 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 吸=Q 放);消耗的能量等 于转化后的能量 (3)排除干扰因素 (1)物体水平移动时,不会克服重力做功,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 (2)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表明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 (3)表格类题目中有很多数据,不一定都有用,要快速搜寻有用的数据, 排除干扰因素。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