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0-01-19 18:50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 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决定音调的因素 D.声音产生的原因 2.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是 A.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 B.把瓶里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声音的变化 C.把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 D.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 3.下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 A.夜视仪 B.验钞机 C.灭菌灯 D.遮阳帽 4.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 主要是因为: A.响度不够 B.音量不够 C.频率不够 D.音色不好 5.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蒙蒙的白雾开始消散 B.初夏,青青的小 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6.下列现象中的“影”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立竿见影 B.捕风捉影 C.杯弓蛇影 D.形影不离 7.在“2014 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明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 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 48℃)。开水倒入 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 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 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 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8.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江河的冰霜“消融” 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冬天 , 窗玻璃上形成冰花 ABCD 9.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 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 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下图中的 10.下列事例属于平面镜成像应用的是 A.照相机镜头前加装滤色镜 B.电焊工人焊接时戴面罩 C.舞蹈演员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姿势 D.小华戴眼镜矫正视力 1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 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 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的四个图 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1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 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 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 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二、填空题:本小题共 8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3.我县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栽植了大量树木。小明发现植树工人从刚 栽的树木上修剪下许多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加快/减慢)水的 ▲ 。作为 文明小天使的我们在公共场所要带头不大声喧哗,这是从 ▲ 处控制噪声。 14.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 产生的。塑 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 越大。若改变 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 的 ▲ 发生改变。 15.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 ▲ 三种色光合成,电视遥控器用 ▲ (红外线/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电视机的音量旋钮是调节声音的 ▲ 。 16.“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是因为光的 ▲ 形成的。井中浮在水面的青 蛙下雨后观察的范围将变 ▲ (大/小)。为了观察井口外右侧的情况,青蛙应 向 ▲ (左/右)移动。 17.星期天,小明在游玩白天鹅公园时看 到湖边盛开的花朵呈红色,是 因为花朵 ▲ (反射/吸收)红色光的缘故,清澈湖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 光的 ▲ 形成的像。若湖中的水深 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 1m(大于/等于/小于)。 18.“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了发射、空间实验和回收工作,下面几幅图是 当时的一些情景.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 样的高温将会 ▲ ;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 射到水中,利用水的 ▲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 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 ▲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火箭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保护火箭不至于被烧毁,在火箭 头部有一层特殊 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熔化和汽化来 ▲ (吸热/放 热),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地面各个测控站能准确用一种波对飞船进行遥控,这种波 ▲ (是/不 是)超声波,因为 ▲ 。 1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 粉直接 ▲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这也可以说明光具有 ▲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 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20.如图为“探究冰和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探究冰熔化的是 ▲ (a/b))装置,图中还缺少的一件测量器材是 ▲ 。b) 装置采用水浴法加热的 好处是 ▲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物质温度和 ▲ 的变化情况。 三、解答题:本题 7 小题,共 48 分 21.(6 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甲中画 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在图乙中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3)在图丙的月球运行轨迹上将发生月食时的部分描成实线 22.(6 分)小明同学猜想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A、水的表面积;B、水上方的风速;C、水的温度. (1)小明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 察图中情景,你认为小明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 ▲ 是否有关. (2)接着小明用电吹风的热风档在图左边玻璃片上方吹风,发现左边玻璃 片更早干了.小明由此得出,水上方的风速越大,蒸发也越快.你认为此过程 存在的问题是:① ▲ .② ▲ 23.(7 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个棋子 A 及 B、方格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时要选 用 ▲ (茶色/无色)玻璃板。 (2)实验选择的两个棋子 A、B,其大小应 ▲ (相同/不同);实验中使用方 格纸,其目的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 (大小/位置)关系。 (3)为了探究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需要的器材是 ▲ 。 (4)小明将棋子 A 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 ▲ (变大/变小/不变)。 (5 )小红在做此探究实验时,只做了一组数据就得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你认为小红下一步应该( ▲ ) A.整理器材,完成实验。 B.改变棋子 A 到玻璃板的距离,再得到几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4.(7 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 A、B 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 A、B 装置) (1)甲、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 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 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 C 所示:a、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 (初温/质量)不同。他们还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为了 探究“白气”到底是水蒸气还是小水珠,他们要选择一块 ▲ (高温/低温)玻璃板 放在白气处观察。 (2)丙组同学测得数据如下表,其中第 6 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D,此 时温度计读数是 ▲ ℃,所测水的沸点为 ▲ ℃,他们选择的是 ▲ (A/B)套装 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2 102 102 (3)通过分析图像 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沸腾时, ▲ (需要/不需 要)吸热,温度 ▲ 。 25.(6 分)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 图所示,平面镜 M 平放在桌面上,E、F 是粘在一起的硬纸板,F 可绕 ON 转 动。 (1)如图甲,当 E、F 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 AO 沿 E 射向镜面,在纸板 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 OB,若将 AO 向 ON 靠近,OB 向 ON ▲ (靠近/远离),总 是看到∠BON ▲ (>/=/<)∠AON。 (2)如图乙,把 F 向后折叠, ▲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和法线 ▲ (在/不在)同一平面。 (3)若光线沿 BO 入射,则光线经镜面后沿 OA 射出,这说明了在反射现 象中,光路是 ▲ 的。(可逆/不可逆)。 (4)从不同方向都能看硬纸板上的入射光线是因为光在硬纸板表面发生了 ▲ (镜面/漫)反射。 26.(6 分)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有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 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 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 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 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 10 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 操作不当有关?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表中的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27.(10 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冰箱 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图所示,冰箱的制冷设备由蒸发 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在工作过程中,液态的冷 凝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冷冻室中迅速汽化吸热,使 冷冻室内温度 ① ,气态的冷凝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 在此处冷凝剂又液化放热,使电冰箱背面温度 ② ,液态的冷凝剂通过很细 的毛细管回到冷冻室,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 室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电冰箱冷冻室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在-18℃以下,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通 常情况下会结霜,结霜过多会增加耗电量;此外,经测定:冰箱周围的温度每 提高 5℃,其内部就要增加 25%的耗电量。 (1)给短文中的①、②两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 ▲ ② ▲ 。 (2)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电冰箱中的“冷凝剂”应具有的主要物 理性质是( ▲ ) A.沸点低 B.熔点低 C.沸点高 D.熔点高 (3)电冰箱冷 冻室中霜的形成过程属于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写出一种节约冰箱消耗电能的方法: ▲ 。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5DAACA 6—10CBABC 11—12A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3.减慢 蒸发(或汽化) 声源 14.振动 响度 音调(或频率) 15.蓝 红外线 响度 16.直线传播 大 左 17.反射 反射 大于 18.(1)熔化 汽化 液化 (2)吸热 (3)不是 真空不能传声 19.升华 能量 凝华 20.a 秒表(或钟) 受热均匀 状态 三、解答题(共 48 分) 21.略 22.(每空 2 分) (1)水的表面积 (2)① 未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②未控制温度相同(或使用了热风) 23.(1)竖直(或垂直) 茶色 (2)相同 位置 (3)光屏(或白纸) (4)不变 (5)B 24.(1)质量 高温 (2)102 102 B (3)需要 不变 25.(1)靠近 = (2)不能 在 (3)可逆 (4)漫 26.(每空 2 分) (1)随意拉开橡胶球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振动强 27.(每空 2 分) (1)① 降低 ②升高 (2)A (3)凝华 (4)及时除霜(或冰箱放低温处)(其余方法得 1 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此文档共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 1 页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 2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