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
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
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20000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15 个。我国大陆
海岸线长 18000 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日本、韩国
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8、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
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9、我国总人口为 12.95 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0、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
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 ;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2、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省。
14、在我国 56 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
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
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18、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
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0、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
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南 -北走
向: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
山脉 台湾山脉
2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
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
地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 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24、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 月 0℃等温线
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5、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27、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 5 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
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8、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29、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干湿地区是:湿润地
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31、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
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32、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
雪融水 。
33、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0、黄河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3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
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孟津。
35、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36、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经的地形是黄土
高原。
37、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
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38、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
39、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
4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
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4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
地、建设用地。
43、我国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
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
均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45、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46、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
耕地 。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 97%,淡水资源只占 2.5%
48、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
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49、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50、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
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
程,引黄济青工程)。
51、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52、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农业,工
业,家庭的节水方法)
53、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我国交通
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
5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
昆明)线
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
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
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5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5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5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 、
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5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
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5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6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6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6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
棉区。
6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6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65、●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
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66、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1 月份 0℃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 800mm 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
的分界线
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 油菜与花生的分
界线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线
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陆运与水运的分界线
<<<返回目录
2018 年初二地理会考资料(八下)
1、北方地区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
北至内蒙古高原。
2、北方地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
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北方地区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河湖为黄河、淮河、京杭
运河、黑龙江
4、北方地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
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5、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6、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为花生;糖料作物为
甜菜;经济作物为棉花、谷子、大豆;
植被和果树为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为铁;能源为煤炭、石
油;水果为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7、北方地区的主食为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防
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
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8、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东北——
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
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
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
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9、主要城市: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
庄、太原、西安
10、南方地区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包括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
渝、湘、琼等省区。
11、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温暖湿润。
1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
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
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
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
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13、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
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
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
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
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
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14、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 年大
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主要治
理措施: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15 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上海、成都、贵阳、南昌、南宁、广州、香港、
澳门、台湾
16、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
人口:以汉族为主,大致占 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
尔族等,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17、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形成原因: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地表
景观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18、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19、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特点: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
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
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20、西北地区主要分布地区: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
溉;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
果甜菜都生长良好;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④
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1、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燃气,稀土的储量大。
22、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
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
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
地区)。
23、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
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此文档共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1 / 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