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8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2020-01-20 10:25
8 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一) 1.1 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 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 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 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 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 2 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 14 个(顺口溜): 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 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多千米,是世 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 6500 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 12 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 万平方 千米。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面积 300 万平方千 米; ③海岸线长 18000 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 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3、领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端:曾母暗沙;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x 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近 50 个纬度,约 5500 千米,东西跨经度 60 多个纬度约 5000 千 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 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 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 8 页 1.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 12.95 亿。目前人口数 为 13 亿。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 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人口多处和人口少处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 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 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 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民族: 56 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 藏、维吾尔、苗族等 56 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 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 8%,被称为少数民族。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 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 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 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8 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二) 2.1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 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 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 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 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 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 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 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 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 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6、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 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 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 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 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 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 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 0℃等温线大 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 不大(仅 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 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x 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 →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 活影响很大。 3、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 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 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 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 5 月到 9 月的夏秋 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 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 ;夏 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 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 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 和伏旱。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 盆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 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 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 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 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 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 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 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6、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 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 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 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 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陆地→海洋 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 我国西部、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 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海洋→陆地 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 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季风的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 对比显著。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 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 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7、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 移。5 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 月中 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 成熟季节,称为“梅雨”。7、8 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 9 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 月份 退出我国大陆。 8、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 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灾害 季节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台风 夏秋 热带气旋强烈活动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加强预报,建防 护林 洪涝 夏 连续性降水 洪水泛滥 加强预报,修水利工程 寒潮 冬 强冷空气入侵 严寒、大风、霜冻 预报及时,及早准备 干旱 全年 降水异常偏少 粮食减产、用水困难 节约用水,修水利工程 2.3 中国的河流 1、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 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 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 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 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 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 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a 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 不大。 b 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 长,汛期长。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 4-9 月,长达 6 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 8-9 月,汛期短。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 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 1 月平均气温 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 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 月平均气温高于 0℃,河流 无冰期。 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 沙量少;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 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 3、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内流河的水源主 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 所以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4、我国的湖泊分布不均,分为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两大湖区,其中青 海湖上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泊,鄱阳湖是最大的谈水湖泊。洞庭 湖 17 世纪中期号称“八百里洞庭”,居中国第一大湖,以后因大量泥沙入湖, 围湖造田,是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退居第二大淡水湖。 5、滚滚长江 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x 藏等 11 个省,最终注 入东海,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经了四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此文档共7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8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第 1 页8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第 2 页8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第 3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