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8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2)

2020-01-20 10:25
8 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三) 3.1 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 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 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资 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 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自然资源 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x 疆、内蒙古等地由于深处内 陆,水气少,云雾少,光照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而青藏高原除上述原因 外,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二者共同作用,使 之成为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年太阳辐射量最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该地 区处在东南及西南暖湿气流交汇的地区,年降水量多,云雾量大,造成该地 区太阳总辐射量少。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6 月 25 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 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 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 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 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 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 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的区域差异 地区 土地资源区域差异 自然原因 季风区 北方地区 集中了全国 90%的耕地和林地,土地生产力高 以旱地 为主 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少,降水较少 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 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富 西北内陆区 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 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区 土地生产力较低 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土地类型 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 采取的措施 耕地 耕地面积减少 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 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一方面切 实保护耕地,另一方面适当开垦荒地。 林地 滥伐森林,面积减少 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 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草地 1/3 的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超载放牧 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 划区轮牧 3.3 中国的水资源 3 月 22 日 世界水日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 具有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 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南丰北缺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增长,工农业用 水量大大增加;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 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南水北调 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 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 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的总体格局。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 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 河四大流域,沿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 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 地区的缺水问题。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 中,以舟山渔场最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 气。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海盐总产量的 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北方以长芦盐场(渤海西岸天津和河北境内)最为著名,南方有海南的鹰歌海 盐场等。 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 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等。 中国的经济发展 1.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生 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各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 业等主要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人类提供衣、食、 住等物质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东西部以 400㎜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天然 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优 良畜种是三河马与三河牛;x 疆牧区,优良畜种是 x 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 畜种是滩羊;x 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 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 南;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 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 备资源不足; ⑶ 分布不均匀; ⑷ 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气候、地 形、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 ※5.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 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6.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 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 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的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严峻挑战。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 困扰我国的农业。因此,防止滥伐、滥垦、超载放牧;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 草,植树造林、种草等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 是 21 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 《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 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 6 月 25 日。 9.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北方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 三角——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0.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 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11.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类产业为支柱;其布局一般依托于沿海发 达地区或内陆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征。北京、上 海成为我国高新技术核心地区。 12.我国工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少、交通不便、工 业基础薄弱、资源和工业配置不合理)和东南沿海地区(支柱力量雄厚、市场 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矿产资源缺乏)互补;沿海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内地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边境地带发展以边境贸易为主的产业。 13.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4.现代交通运输五种基本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从运输价格上看,空运最高,陆运其次,水运最低;从速度来看,飞机最快, 火车汽车次之,船舶最慢;从运量来看,火车,轮船最大,汽车次之,飞机最 小。 15.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重要的铁路线:五纵三横(“纵”:京哈-京广、京沪、京九、焦柳、宝成成昆;“横”: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青藏线、大秦 线、南昆线等。 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 16.我国公路交通网由国道、省道、县乡道组成,基本实现每个县城都 通汽车;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二位。 17.我国航空业发展迅速,运输总周转量居世界第十位。北京、上海、 广州等是重要的航空港。 18.我国的水路运输按航行区域可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 和湖泊运输。沿海各大海港中,大连、上海和广州是我国的海运中心。 19.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差异、风俗习惯 不同,在饮食文化、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着礼仪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 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20.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齐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世界 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 产等多种;但要注意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此文档共4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8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2) 第 1 页8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2) 第 2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