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文章:被正能量毁掉的中国人

2020-01-23 14:03
所有的不幸都不应抱怨吗? ——国馆君按 《世界管理人》杂志曾列出企业中“非炒不可的十种人”,其中第五种必 炒的人为“受到委屈坚决不抱怨的人”。震惊之余,又觉得颇有道理。 理由有二:第一,性格封闭,习惯性将所有的委屈、不满积压在心理, 不解释、不发泄,也不敢面对,久了,肯定出问题。 第二,另有所图,可能是为防止“打草惊蛇”而等待报复,也可能是在“委 曲求全”中爬上高位,一旦得逞,后果绝对严重,别人过去怎么委屈他的,他 也将变本加厉。 总之,这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常态,对企业来说,两种可能都是 “毒瘤”。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最不爱抱怨的国家: 曾经有一个关于的排名显示,最爱的抱怨的国家里,第一是瑞士,第二 是英国,第三是澳大利亚,第四是加拿大,这些国家幸福指数都很高。中国 , 排在倒数第三,倒数第一的是朝鲜。 所以龙应台从美国回到台湾的第一反应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啊! 你为什么不抱怨?你为什么不愤怒?你为什么对所有的委屈都无动于衷? 因为所有的鸡汤都在告诉我们:抱怨的人生有多黑暗,不抱怨的人生有 多光明。 心理学家肖航说:“学会在沮丧的时候抱怨,是对自己最有效的保护,如 果你不说出来,就只能被埋葬在一个人的悲哀中。请相信,抱怨能够抚慰伤 痛。” ·抱怨是负面情绪的出口 为了解决员工的情绪问题,日本松下公司公共关系部还专门设立了“出气 室”,里面摆着公司大大小小行政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橡皮雕像,旁边还放着木 棒、铁棍。 假如哪位员工对自己某位主管不满,心有怨气,可以随时来到这里,对 着塑像吼叫、咆哮,拿鞭子抽,甚至是用铁棍砸,为的就是让不满的情绪有 个释放的出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负面情绪的积蓄和沉积会严重影响人的精神和心 情,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破坏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和睦。 不抱怨看似豁达,不过是将伤口暂时隐藏了起来,一旦负面情绪积压过 多,所有的不满和愤怒终将如洪水猛兽般倾泻而出,结果也将是毁灭性的。 ·增进情感的润滑剂 刘瑜说:“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能否在一起说别人的坏 话。” 一个人如果从来不曾对你抱怨,一副坚强淡定、云淡风轻的样子,不是 他的心态有多好,唯一的可能就是:他跟你不熟。 一个人如果从喜欢对你抱怨变成不再对你抱怨,那么也绝对不是她的心 态突然提升变得有多好,而是你两的关系要黄了。 人们往往把抱怨作为与人开始交流的最有效手段。人们之所以爱从负面 的角度切入话题,是因为负面的角度比正面的角度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从 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如果你想和某个同事拉近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安全的地方,吹着 啤酒,把你们的 SB 领导臭骂一顿。 ·抱怨是种潜在的力量 这存在于目的明确的实用型的抱怨中: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倾泻出来, 以此来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比如,你向酒店的经理抱怨很早就被垃圾清理车吵醒,其目的是为了能 换一间更安静的房间或者房价打折;你向上司抱怨总在堵车,是为了让他考虑 打卡时间是否能宽松些。 而如果你向公车上的临座抱怨堵车,只是想通过共同话题聊聊天,以打 发时间;你冲着丈夫大声吼叫,其实是为了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来,这 都是有目的性的抱怨。 只是,我们通常都不自知。 《中国梦想秀》一期节目:一对亲生父母在孩子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将其 抛弃,二十几年的生活,亲生父母从未前来探望,养父母对女孩来说才是真 正的原生家庭。 一个月前,节目组打去电话,让女孩参加认亲节目,在舞台上,面对周 立波犀利的提问,以及亲生家庭的血缘绑架,女孩并未失态,而是很有节制 将自己的抱怨和不满表达出来: “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亲生父母二十几年,这么近居然都没过来看过我 啊!” 这时候,周立波却以心灵导师之名,指责女孩狭隘、不宽容,强调女孩 只有理解父母的难言之隐,接受父母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而不是抱怨父母。 中国人总是习惯于抡起道德的大棒,要求你放下自我,在问题都还没解 决之前,便用道德、心灵的鸡汤告诉你:所有的痛苦都值得原谅,所有的不 幸都不应抱怨。 陈志远教授哦说,我们有权而且也应该正视我们的不幸福。有时候抱怨 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是将所有的合理诉求与现实的缺陷做一个合理的清 算。 所有不分青红皂白的原谅和绝不抱怨,不是逃避现实的麻药,麻痹了他 人,也麻痹了自己,最终的苦头却还得独自咽下。 人在抱怨时,其实是给情绪一个合理的出口。当你向家人倾诉自己在工 作中受到了多少委屈时,并不是寻求解决方案,而是在这个宣泄的过程中, 你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心理学上称之为有效释放,对心理和身体来说,都是好处。你倾诉了自 己的烦恼,而身边的人也借此了解了你的状况。 当然,前提是,你懂得正确抱怨。 一次有位男同学请我们去吃他儿子的百日饭。结果他的娇妻因身体不适 临时不过来了。把我们领到饭店,这位男士把菜点好后先打包了一份干炒牛 河,给老婆送过去后才回来入座。 事后我们才知道,他老婆是个抱怨狂:他加班了就抱怨他加班;他不加班 了就抱怨他工作不努力。 最要命的是,他老婆经常在众人面前抱怨他的不是,那次的小儿百日宴 便是个例证,满满几桌人,说不来就不来,让老公下不来台。 这样的抱怨简直就是折磨,自己的情绪是发泄出来了,身边的人便要遭 殃了。不久前,听说他们夫妻已经分居了。 并不是所有的抱怨都能换来拥抱和理解,抱怨也分对象、分场合、分时 机,更分尺度,一个好的抱怨应该是“有效抱怨”,而不是无理的发泄: ·不做攻击,说明自己的需求 带着钩子的抱怨,永远都不会被对方接受,人的心理都是相通的:没有 人会赤裸裸被对方指责,与其攻击对方的言行,不如告诉他你内心的真实感 受。 充满指责的抱怨,才是真正的关系杀手。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袒露自己的 脆弱和伤痛,并且为自己的脆弱伤害负起责任,才是正确抱怨姿态。 ·聚焦具体行为 如果你想在抱怨之后得到更多的收获,那么抱怨要具体就是必备法则了, 比如吃饭从来不洗碗,比如脏袜子都是到处乱放,比如起床后从来不整理被 子…… 而不是一上来就是上纲上线,那样的抱怨永远不会有什么实质进展,唯 一的可能就是,尽可能地离你远点。 ·注意场合,绝不在公开场合抱怨 时机很重要,找个好时间才能让的抱怨事半功倍,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 来难,从来都是见机行事、见缝插针。 好的时机没有法则,但你可以避免坏的时机,比如绝不在人多的时候抱 怨,让对方下不来台是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注意抱怨的次数 祥林嫂的例子大家都熟悉,抱怨绝不是万能的灵药,更像是行走的春药, 用多了,损耗了自我,效果也没那么灵了。 如果你不想提前进入怨妇或是怨夫的阶段,那么一天抱怨的次数不能超 过一次,一周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多了,后果绝对是你不能承受的。 美国作家乔希比林斯说:“我讨厌发牢骚,我总是渴望和平,但是吱吱叫 的轮子,总能得到油。”抱怨是门真正的艺术,要智慧,也有节制。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文章:被正能量毁掉的中国人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