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符合选文“四标准”
所谓的“四标准”指的是: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具有时代性。这
是温儒敏先生在介绍部编本教材的讲座上所提到的。而自读课文完全符合这
四个标准。这七篇课文分别是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泰戈尔的《金色花》
和冰心的《荷叶·母亲》 (合为散文诗两首) ,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 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袁珂的
《女娲造人》。这七篇课文均匀分布在六个单元之中。它们所体现的主题分
别是:四季美景的主题、浓浓亲情的主题、生活成长的主题、感受人生的主题、
人与动物的主题、想象世界的主题。它们虽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但这些主题
都是经典,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些都是人们高度重视的话题。
另外, 每篇文章不仅表现形式很到位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例
如:刘湛秋描写的春雨是这样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
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而那萌发的叶子, 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侧
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 文采美, 内容更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 要求 7-9 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
有这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
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能说
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学生通过阅读自读课文加
上自读课文旁注的引导, 能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学生在读完《雨的四季》后,
就能知道文章描写的是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并且能结合作者的描写说
出自己对每个季节的雨的感受。又如:《荷叶·母亲》的旁注写到:“注意品味
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3]有了旁注的引导, 学生能够更加确切地去品味文章
的语言。另外文章的主题也能让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体验, 并
且, 文章的难易程度也适合学生学习, 所以, 自读课文适合教学, 同时也符合教
学目标的要求。
二、重视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
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不论是语言还是思维、审美、文化, 自读课文都给予
了重视。
1、重视语言基础
我们都知道,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主
要表达方式。想要准确流利地沟通, 日常的简单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因而, 在
每篇课文之后都有一个读读写写的版块, 这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自读课
文的旁注中也要求学生感受语言。例如:《再塑生命的人》的旁注:“叙事之
中穿插‘我’的感受与认识。画出这样的句子, 感受‘我’学习中的苦与乐。”[5]还
有《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旁注:“进退两难, 孤立无援, 心理描写细腻、真
实。”[6]这些旁注都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 从语言当中去获取当事人的情感。
这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 同时也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情感取向。
虽然这些课文名为“自读课文”, 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完全撒手不管。在实际
教学中, 老师仍然要给学生适当地引导, 让学生结合所学课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参考旁注让学生进行讨论。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 学生都得自己组织语言
进而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动物笑谈》的旁注提到:“一个感叹, 两个反
问, 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活动?”[7]不管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答案, 他们都
会自己组织语言传达出他们的意思。这不仅让学生们品味分析了语言、感受
了作者的情感, 而且也让学生们运用了语言。
2、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运用是分不开的。简单说,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
观点也是他们思维的一种表现。因此, 老师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
让他们积极讨论,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自读课文的旁注中有很
多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比如: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如何理解“这是
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等等, 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学生思考, 让他们结合文章形
成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并找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
想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女娲造人》这一篇自读课文属于神话故
事, 这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想象。古时, 人类对自然界很多现
象都缺乏科学的认识, 所以他们就想象出各种解释。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
事有很多版本, 除了女娲造人以外, 还有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故事, 远古埃及神
灵的神话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所以, 老师在教学时, 可以结
合参考课后的阅读提示, 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让他们围绕人类起
源这个话题说出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水变的, 还是泥做的, 只要能自圆其说, 不
管多么不可思议, 都是可以的。这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3、审美鉴赏中理解、传承文化
审美鉴赏, 是学生对美的感受, 久而久之他们会形成认识美、评价美的能
力。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的过程中, 会感受到多方面的美, 不仅能体会语言的
美, 同时也能感受内容的美。并且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理解、传承相应的文
化。
首先, 学生通过学习课后的“读读写写”即生字词, 能感受到汉字的美。老
师可在“读读写写”这一板块对学生进行适当地讲解, 教师可结合“六书”给学生
讲解汉字,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 了解汉字背后的含义。例如:惭愧、悔恨等
带有竖心旁的字一起讲解, 按说文解字的理解, 它们都从心, 都是形声字, 并且
都跟人的心理状态有关。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还有“眉”字,
就很生动形象了。说文解字中解释:眉, 目上毛也, 从目, 象眉之形;还说目上毛
也, 人老则有长眉, 所以学生可以将眉那一撇理解成长眉, 即眉毛很长。课后
还有很多生字词, 老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说文解字, 了解汉字构形, 理解
汉字背后的含义, 这样也能让学生传承汉字文化。
再则, 学生学习课文还能感受语言的美, 同时还能体会内容的美。例如:阅
读《雨的四季》, 作者描绘的四季的雨, 运用优美的语言, 采用不同的修辞手
法, 把四季的雨貌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受到四季雨不同的温度。作者描
绘春雨时写到:“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似
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 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
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 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8]作者在这里调动了学
生的视觉、听觉和嗅觉, 让学生从不同感官去体会春雨, 同时也领略大自然的
美。再看《金色花》, 无华丽的辞藻, 用简单的文字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温
馨的画面。文章描述到: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投影子到妈妈的书页上等等, 刻
画出一个俏皮可爱的孩子形象, 同时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依恋。很
美的母子情, 很简单但很温馨。再看看《动物笑谈》, 作者描写了自己与小野
鸭和大鹦鹉在一起生活的场景。很多描述显得很幽默滑稽, 但这背后却蕴含
着作者对动物浓浓的爱, 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亲密的相处模式。另外, 自读
课文不仅有我国作家的作品, 还有国外作家的作品。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多元
文化, 体会不同文化之美。
这七篇自读课文的主题, 不管是亲情还是自然、生活、人生等等这些都
是每个时代的经典, 是每个时代不变的话题。从中传达出的深厚含义值得每
个学生学习,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也能对每篇
文章的“美”有正确的理解, 并且在理解的过程中也能传承文化。
三、自读课文中的旁注设计
在自读课文中, 旁注是课文一大亮点, 这是很好的设计。旁注主要有两方
面的作用。
1、提示、引导的作用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完全靠他们自己去理解一篇文章, 这有点难度。倘
若给他们一点提示, 那他们就不会那么迷茫。而课文的旁注就正好有这个作
用。例如:《再塑生命的人》的旁注:“启示真理, 给‘我’以爱——莎莉文老师
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9]再如:《动物笑谈》的旁注:“揣摩‘我’此时的感
受。”等等, [10]这些都提示学生:在这儿你可以怎么解读。还有, 若没有旁注,
学生阅读完课文只有个迷糊的感受。而现在有了旁注, 学生就能在旁注的引
导下, 去思考问题, 去获得清晰的认识。例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旁注:
“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等等, [11]这样能引导学生去思考, 进一步
理解文章的内涵。
2、分析、总结的作用
自读课文中有的旁注是对文章的开篇段落进行总结, 例如:《雨的四季》
的旁注:“开篇点题, 领起下文。”[12]《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旁注:“交代自
己身体状况不佳, 埋下伏笔。”[13]等等, 学生从中能了解到文章的行文结构,
这对学生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启示。
四、总结
自读课文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很成功的设计, 不仅体现了新版语文教材
的创新点, 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读课文,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3][4][5][6][7][8][9][10][11][12][13] 部编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10, 27, 10, 46, 78, 102,
10, 46, 102, 78, 10, 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5.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1 / 1 3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