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2020-01-26 17:37
舒伯特艺术歌曲论文篇 1:《舒伯特艺术歌曲》 摘 要: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杰出代 表,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歌曲创作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 阶段,开创了艺术歌曲的新纪元。本文试图从诗歌与音乐、 钢琴伴奏、作品 体裁、演唱风格等几个方面,解读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歌;伴奏;体裁;风格 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19 世纪在奥地利和德国兴起的 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等作曲家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 高潮,成为这一时期与教堂音乐平分秋色的重要音乐体裁,是其确立、发展 、 繁荣的时代。而歌德、席勒、海涅等伟大的文学家所创作的无数优美的诗歌 , 为艺术歌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歌德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野 玫瑰》、《魔王》、《山峦沉寂》、《图勒的国王》、《欢乐的痛苦》,海 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我的影子》、《离别》、《莲花》、《罗雷 莱》,席勒的《渔童》,雨果的《当我入梦》,缪勒的《紫罗兰》、《报春 花》等等,都成为了日后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德奥的“艺术歌曲”最初受到法国歌曲的影响,到 18 世纪下半叶和 19 世 纪初,来自英国的浪漫诗人华慈华斯・柯尔律治的抒情短诗,以及罗伯特・ 彭斯的苏格兰民间歌谣和叙事诗歌,均给德奥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以很 大的促进。此外,德国作曲家勒韦作的叙事歌对艺术歌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 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 1818 年他根据赫尔德翻译的苏格兰叙事诗歌《爱德 华》所写的歌曲,采用节拍、调性、德语表情符号以及钢琴织体的对置手法, 将爱德华弑父后与母亲的对话描绘出来,这种音乐与传奇相结合并体现出其 中强烈的戏剧性,正是当时德奥浪漫主义者所热衷的。而舒伯特将艺术歌曲 的潜能充分挖掘,最终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因此可以说,舒曼、 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和马勒,甚至包括瓦格纳的歌曲, 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的。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杰出代表,在作 品中将维也纳古典传统与新时期思潮之间紧密联系,开创了艺术歌曲的新领 域。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了六百余首艺术歌曲,因而被誉为“歌曲之王”。虽然 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并非舒伯特所首创,但由于他真正领悟到了诗歌与音 乐之间的美妙关系,并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艺术歌曲进入了一个 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了艺术歌曲的新纪元。正如著名音乐理论家保罗・亨利 ・朗格所说:“从舒伯特时期起,德国艺术歌曲在世界音乐曲献中占了那样重 要的地位,以至它的名称‘Lied’’得到了广泛承认而且通用于其他国家的语言 中,仿佛英语的‘Song’’或法语的:Chanson’都不足以说明其特征似的。”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善结合 在舒伯特所创作的六百余首艺术歌曲中,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的诗就 达到了 134 首之多,分别是 67 首、41 首和 6 首,此外还有莎士比亚、克鲁 普施托克、施莱格尔、克尔纳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而歌德的诗歌对舒伯特的 艺术歌曲创作影响最大。其中歌德在 1770---1775 年间所写的绚烂而情感洋 溢的抒情诗,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其深远的意境、感人的笔触,诗与 哲理完美而巧妙的结合,以及大胆运用色彩丰富的诗歌韵律等特点,给舒伯 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以很大启发。早年的成功作品,如《魔王》、《纺车旁的 玛格丽特》、《野玫瑰》、《迷娘之歌》、《无穷的爱》、《牧人的哀歌》、 《猎人的晚歌》、《流浪者的夜歌》等等,所选用的歌词都是歌德的诗。舒 伯特所选择的诗词不仅内容广泛,而且一扫时尚歌曲的平庸感伤情调,将他 的悲苦融化到对艺术、人生和爱的渴望之中,尽可能地利用“想象力来装饰这 个现实”,并相信“幻想”胜于“理性”,崇拜音乐并顺依“天感”。在他的歌曲中, 有热爱大自然的《致春天》、《高山顶上》、《听,云雀》……,有赞美艺 术和爱情的《致音乐》、《谁是西尔维亚》、《爱的使者》……,有表达内 心苦闷、悲凄孤独的《幻影》、《海滨》、《城市》……,还有虔诚地祈祷 上苍的《圣母颂》、《受苦人》……,等等。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达到了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为了有效地表达诗的 内容和境界,舒伯特扩大了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用 , 具有抒情的歌唱性曲调在他的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富于语言表 现力的朗诵调,也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如具有叙事性的早期歌曲《魔王》, 其中的朗诵调模拟着不同人物(叙事者、父亲、孩子和魔王)的口吻;《普罗米 修斯》充满戏剧性,其中的朗诵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个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对天神的强烈反抗精神;而在《我的代身》中,通过朗诵调表现一个返乡游子, 对着自己的影子苦痛独白的情景。舒伯特还常常利用一些富于特征的音调来 表现某种强烈的情绪,如《魔王》中孩子三次惊讶“爸爸”的音调即是如此。 总之,舒伯特充分发挥了音乐的表现力,将诗歌的意境衬托得淋漓尽致,因 此,他的歌曲好似一首首插上音乐翅膀的诗。 二、丰富的钢琴伴奏及其表现力 舒伯特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着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 意境的重要手段,其艺术表现力可以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地。由于古典乐 派作曲家拘泥于形式,过于追求匀整与逻辑美,因此,古典乐派艺术歌曲的 伴奏往往是和声或节奏的烘托,而舒伯特则赋予钢琴伴奏以音乐形象性,使 得歌词、旋律、伴奏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相辅相成、意境完美。比如, 《魔王》中急迫的马蹄声、寒风的呼啸声、《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中纺车的 不停旋转或中断声、《往何处去?》中的潺潺流水声、《邮车》中的号角声、 《水上歌声》中闪耀金光的波影荡漾、《鳟鱼》中小鱼欢快地畅游以及跃出 水面的景象等等,都无一不在伴奏中被烘托得惟妙惟肖。然而,舒伯特并不 满足于这种外在景物的描写,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对自然界的内心感受与 其人物性格的密切联系,常常得到深入的挖掘。比如,在《美丽的磨坊女》 中,作为主人公的唯一“伴侣”、“安慰者”和归宿之处的小溪,被赋予了一定的 人物性格;又如,在《冬游》中,菩提树、霜雪、乌鸦和风中的旗,与主人公 的内心活动密不可分,由此引起了种种的痛苦和联想。所有这些都在歌曲的 主旋律和伴奏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说,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 伴奏不仅起到了烘托情境和气氛的作用,而且始终同歌唱旋律处于同样重要 的地位,正是二者的巧妙结合,形成了钢琴与歌唱的二重奏,进而成为了相 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完美整体。 三、作品体裁的多样性 舒伯特通过对不同题材语词的仔细琢磨,为每首歌曲寻找到了揭示其情 感含义的最佳体裁形式。其常用体裁主要有分节歌、通体歌和声乐套曲。 分节歌属于传统的德国艺术歌曲常用体裁,也是奥地利民歌最普遍的表 现形式,即几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舒伯特的早期作品《野玫瑰》 就属于这种类型。《野玫瑰》中质朴的歌词述说对以强凌弱的不平,清新朴 素的旋律重复配置三段歌词,简单的旋律线条进行中运用了临时升降音使调 性迅速转换,从而使得一首短小的作品包含了三个“角色”和戏剧性的内容。 以往,类似这样的歌曲通常在乐谱上只笼统地写上表情记号,数段歌词都以 同一种表情记号和表现手法反复演唱,因而不免单调、乏味。而舒伯特的 《野玫瑰》则按照歌词内容及情绪发展的需要对表情记号进行细微改动,造 成每段音色、力度的变化,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不仅如此,舒伯特还根据歌词内容和情感表现的需要,将具有分节歌式 的歌曲体裁进行了发展,大胆采用改变调性、和声、钢琴织体及速度等手法 增加其表现力。比如《鳟鱼》的首尾两段都以表现明朗、欢快的大调性旋律 为主,而为了体现叙述性的语气和为了注重戏剧性的过程描写,作品的中段 则采用了小调性;又如《菩提树》第二节,同一旋律出现在了小调性上,而后 半部分则又回到大调性,好像“副歌”一样。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作品第三 节的旋律、伴奏都做了相应的变化,形成音乐材料上的鲜明对比,从而获得 了更加强烈、直觉的艺术效果。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另一种常用体裁是通体歌,其主要特点是根据歌词内 容不拘形式地自由发展、一气呵成,没有长大的重复性音乐材料,而且常常 是紧随歌词内容从头到尾一贯到底。其代表作品主要有《魔王》、《幻影》、 《旅客》等。《魔王》作为一首典型的叙事曲,通过调性、织体、力度、旋 律线条以及音域、音色的对比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几个不同的人物性格和 故 事情节,即父亲的着急、儿子的恐慌、魔王的诱惑。此外,钢琴伴奏的巧妙 运用,衬托出了苍凉的暮色、森林中的风声和马蹄声,进而营造出了紧张、 阴森的情境和气氛。所有这些,为通体歌形式的艺术歌曲树立了典范。 声乐套曲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舒伯特的声乐套 曲是通过有情节的故事组成的一组歌曲,因而既可以整套演唱,也可以作为 独立的歌曲个别演唱。舒伯特作有两部声乐套曲,即《美丽的磨坊女》和 《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共由 20 首歌曲组成,适合于用年轻、明亮 的声音演唱,特别是抒情的男高音和男中音最为合适。《冬之旅》由 24 首 歌曲组成,描写了一个冬夜离去的旅人孤寂凄苦的心情,其中包括对过去温 馨甜美生活的回忆和现实处境的无奈。纵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不论歌曲内 容还是创作手法都更加丰富,技巧运用更加自如,大大提高了声乐套曲的创 作水平和艺术地位,推进了声乐套曲的发展步伐。 四、精美细腻的演唱风格 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音乐会通常采用音乐沙龙式,艺术歌曲的演唱也 不例外,一般在宫廷或音乐沙龙里进行,观众人数不多,演出场地小而高雅, 往往只有一架钢琴伴奏。由于歌唱者与听众的距离较近,因此,主要依靠音 乐表现、语言表达以及声音控制等三方面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 舒伯特的一些艺术歌曲虽然篇幅短小,但情感表现则要求细腻,艺术处理必 须准确。篇幅较大的歌曲(如《魔王》)往往要表现几种人物形象,这就需要 演唱者在短时间内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只有通过清晰的吐字、细致的 语调、多样的音色,才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由此可见,把握精美细腻的演唱风格,是解读舒伯特艺术歌曲灵魂的重要因 素之一。 综上所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既充满了青春梦幻般的美丽和浪漫,又 富有人世间的忧郁和伤感;既表现了理想主义的纯正和光辉,又包含着大自然 的神圣和庄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将歌曲创作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 的发展阶段;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密切配合、水乳交融、感情真挚,开创了 西方艺术歌曲创作的新纪元。 舒伯特艺术歌曲论文篇 2:《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 [摘 要]舒伯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位以歌曲创作而著称于世的作曲家,享有 “歌曲之王”的美誉。本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 结合艺术特征探讨了其歌曲的演唱。 [关键词]舒伯特 艺术歌曲 艺术特征 一、 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 舒伯特,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1797 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教师家庭。 舒伯特的创作涉及到艺术歌曲、交响曲、室内乐、清唱剧、歌剧和宗教音乐。 作舒伯特的一生穷困潦倒,思想上受压抑,爱情上不顺利,这忧郁和痛苦的 感受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体现出来,但他大部分的作品表现的是对美好世界的 向往,对幸福爱情的追求。 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 歌曲。这种具有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歌曲倍受人们的传唱。舒伯特短 暂的一生共创作了 600 多首艺术歌曲,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广为流传的有《 纺 车旁的玛格丽特》、《野玫瑰》、《鳟鱼》、《魔王》等作品。这些作品大 都欢快清新,具有德奥民间风格的特点。“舒伯特在艺术歌曲领域的成就,相 当于贝多芬在交响曲领域的成就。这就使舒伯特成为音乐史上第一位以歌曲 创作而著称于世的作曲家,享有‘歌曲之王’的美誉,并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 音乐的开拓者。”1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他将德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 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阶段 。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1、钢琴伴奏的表达功能 在舒伯特之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常用和声节奏衬托旋律,它只 是演唱者的辅助工具,处于从属地位,而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部分 不再是简单的伴奏。它与诗歌、旋律的地位是平等的,能表现出诗中故事情 节的发展,共同承担着对作品内涵的表述和情境的塑造。如《纺车旁的玛格 丽特》,歌曲表现的是玛格丽特在纺车旁思恋浮士德时心神不安的情境。在 钢琴伴奏中,右手所弹的旋律是由一组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分解和弦。这种 6 / 8 拍节奏下所奏出的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给人以强力的动感,形象地描 绘出少女手摇纺车转动的动态。还有在第二段的第四句“和他亲吻”时,钢琴 伴奏突然从连续流动的十六分节奏音型变为连续三小节的和弦伴奏,音乐戛 然而止,表现出少女停下手中的纺车,沉浸于幸福遐想时,极为激动的情感。 此外,《 魔王》中用三连音来描绘急切的马蹄声、《 邮车》中嘹亮的号角 声等等,都在伴奏中表现出来,用钢琴描绘地惟妙惟肖。 2、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舒伯特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的作曲家,对于歌德、海涅、席勒等诗人十 分崇敬。他的艺术歌曲中,绝大多数是为这些诗人的诗歌而作曲。他对这些 诗人的诗歌有着很深的感悟,因此在创作中他非常注重内心的体验,让音乐 充分展示了诗的意境,使诗歌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带有 音符的诗歌,或者说是赋予诗韵的音符。”2 如作品《鳟鱼》,这是以舒巴尔 特的浪漫诗所谱写的歌曲。作品讲述了一个狡诈的渔夫,通过搅浑河水的办 法,钓到了鳟鱼。歌曲第一部分的音乐给人感觉欢快、跳跃,形象地描绘出 小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嬉游的形态。第二部分转入暗淡的小调,伴奏也变得 短促,给人紧张的感觉,表现了鱼儿痛苦挣扎的情景和作者对渔夫欺骗行为 的愤慨。歌曲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形象和情景,使音乐和诗歌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 3、 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 舒伯特在创作中注重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他的大多艺术歌曲运 用了德意志、奥地利等民间音乐中的音调。例如《 野玫瑰》,就具有浓郁的 德奥民间歌曲的特征,音乐流畅、明快、淳朴。《 纺车旁的格蕾欣 》歌曲 是以分节歌的形式来创作的,作品中使用了较多的重复乐句,这是德国民间 歌曲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春梦》中的第一部分旋律具有非常典型的奥地 利民歌风格,运用了主、属和弦的分解来构架旋律,使旋律流畅而具有歌唱 性。 4、变化分节歌形式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曲式运用了分节歌形式、变化分节歌形式、三段体形 式和通体歌形式,但最常用的还是变化分节歌形式。变化分节歌是在分节歌 的基础上,依据歌词和情绪的变化,改变调性、和声、速度等来适应歌词的 变化。舒伯特往往在变化的部分把旋律作调性变化。如《 菩提树》,在歌曲 的第一部分运用的是色彩明亮的 E 大调,表现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回忆,感觉 回到故乡温暖的怀抱中。歌曲第二部分中,歌词描写的是严酷的现实,旋律 则运用了同主音的 e 小调。小调的运用让人有种伤感、忧郁的感受,将流浪 者内心的悲伤刻画得淋漓尽致。歌曲最后又回到 E 大调的旋律上,表现了流 浪者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整首歌运用同名大小调之间的转调来刻画流浪者 内心的情感变化。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艺术歌曲的演唱一般讲究音色的变化和音量的控制,要求声音细腻,不 一定像演唱歌剧那样有大幅度的音量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艺术歌曲用的是 钢琴而不是乐队伴奏,具有室内乐的特点。另一方面是艺术歌曲往往在一首 歌中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和情感,在表现上往往需要更加细腻和准确。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1、 准确地表现歌曲情感 演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时应结合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分析作品 的音乐特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此外,应反复朗读歌词,体会 诗的韵律,分析诗词中每一句要表达的意境,充分理解诗人的情感,这样才 可能较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如演唱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时,要 表现出玛格丽特思恋浮士德时心神不安的情绪。演唱《野玫瑰》时,要表现 出少年见到红玫瑰喜不自胜的心情。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此文档共1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第 1 页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第 2 页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第 3 页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第 4 页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第 5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