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毛概论文3000字

2020-01-27 17:06
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 3000 字篇 1 《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实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怎样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一项基本国策?弄清这些问题,对全面认识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 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 了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 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 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 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 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 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开放,有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 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 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0 多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必由之 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 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中 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 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得落后 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 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 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把增 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公元 1978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 关键的一年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生死攸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 开放”的重大决策,奠定了随后三十年间中国国力的持续快速发展,使中国真 正的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开始大步流星的走上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从 1978 到 2008,三十年间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巨 变,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变化中不断发展,不断惊奇。对 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个话题,我相信我的父辈们会有更加细腻、更加生动 的体会和感触;对于我——一名 90 后的大学生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留给 我们的印象和震撼又是什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 知难免片面、肤浅,而对于“改革开放”我们又缺乏宏观的理解和直观的接触 , 三十年间的历史,对于我们只是浮光掠影的画面,只是教科书中严谨而沉默 的叙述。这三十年,究竟是怎样的三十年呢?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首先是思想解放的三十年。正是得益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方针领导,三十年来国人才从“文革”期间的保守、落后、偏执的 心态变得开明、积极、宽容,为“大国”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切的改革 , 首先必须自思想始。正缘于此,从 1978 年伊始,我党坚持“对内改革,对外 开放”的方针,不断的引进、学习、消化世界范围内一切有益的、积极的意识 形态,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用这些先进理念 指引我们的改革,才彻底搞活了计划体制下日益困窘的局面,这才有了三十 年间的快速发展。 三十年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成功、获胜、腾 飞的法宝,是我们社会和谐、民众安宁的根本保证。30 年的风雨兼程,中华 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 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华夏 儿女近百 年的富强梦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永往高攀的 历史缩影。 细细的翻阅这段时光,常常忍不住叹息:这是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 民族啊!三十年的时间创造了多少奇迹,留给世人几多感慨、几多震撼 ?我们 默默奉献着的先辈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感慨于我们这一辈人的无知与 狂妄,深深叹息,然后又是莫名的期待:对于我们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年” 是一个和父辈共同的话题,一个打破代沟天堑的良好契机。无论怎样,围绕 着这个令我们骄傲的话题,我们应该有共同的自豪和心声吧? 就这次的汶川大地震而谈:汶川强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在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场抗罕见震救灾斗争正在有序、 有力、有效地展开。透视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明显阶段性成效,我们深 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突出优势,经 济实力显著增强的物质保证,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的强大力量,这一切都为 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抗震救灾斗争的检验,改革 开放 30 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进一步印证。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对人生命的尊 重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内涵。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即 指示 “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胡锦涛先后 3 次主持召开中央政 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于 5 月 16 日亲临灾区,慰问干部群 众,看望一线官兵、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温家宝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迅速果 断高效地指挥抗震救灾,树立了敬民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彰显了以人为本、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务实高效的政治优势。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所以能够战胜一 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次又一次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其他国家难以 比拟的政治优势。比如,强大的动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高度统一的组 织能力,科学有序的协调能力。地震爆发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时到位、有 力指挥,各级抗震救灾组织迅速成立展开工作,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实施,人 民军队快速全面介入,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援。 日渐雄厚的物质基础。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的最显著成就。这给我们今天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地震 发生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各界捐款捐物 的热情不断高涨。想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 30 年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 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面对这场国难,我们很难想像会是什么局面。 不断提升的国民素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检验着政府的危机处理机 制和应对能力,也考验着国民素质。地震虽然震垮了房屋、桥梁和道路,但 同时也凝聚了民众的爱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抗震救灾中,我们收获了 太多感动。全国人民与灾区群众的心连心,以各种方式为受灾群众献策出力、 祝福祈祷,都凸现了人性的回归、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提高。 百折不挠的民族意志力。面对每一次灾难,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 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凭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攻无不克的英雄气概,都 能一次次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全国各地救援队克 服灾区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通讯中断等种种困难,不分白天黑夜与风 雨搏斗,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靠手挖肩扛,硬是从一堆 堆泥瓦砂石中,从一堆堆废墟中救出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共同抗击自然 灾害中凝聚起来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根植于 13 亿中国人民的心中,涵蕴着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预示着中华 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途和希望. 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 3000 字篇 2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 摘要:本文主题是论述改革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 第一,改革开放使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第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找 到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正确途径;第三,改革开放注重制度 创新和理论创新,给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活力,全面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 从 1978 年十一届三种全会开始,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三 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变革实践顶住了苏东剧变所带来的冲击,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初步改变了中国的穷困面貌,使社会主义理念放射出更加迷 人的光彩。回顾过去三十年的历史,更加坚定我们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向未 来、走向现代化的信心。 一, 改革开放是一场思想解放的革命,使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回顾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 义,不是用实践去丰富、发展理论,而是用理论来剪裁现实。因而在左倾思 潮影响下,我们的实践越来越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过去社会主义的实 践进行了深入反思后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 发,思想僵化,迷信横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 国。”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十 一届三中全会上,他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 话,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广大干部群众从过 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了出来,为改革开放创造了 良好的环境。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最大的收获,是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 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 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 搞清楚”对这个事关大局的问题,邓小平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工作中心是经 济建设以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为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指示了 方向,使社会主义的实践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二, 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途径的伟大 探索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摆在全党面前的首要课题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完 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设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985 年 10 月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就指出:“社会主 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有力地发展社会 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 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发展,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 力,加速经济发展。” 1992 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更进一步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生产力 的手段,和社会制度没有关系,从根本上解除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束缚。 因而党的十四大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为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找到了突破口。二十年来, 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近 10%的奇迹,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 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大国。人均 4000 美元达到中等 收入国家水平。正是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实践释放了经济活力,因而发展市场 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后提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 和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因此,关 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他提出坚定不移地搞对外开放,是我们一项长 期的政策。在他的推动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 贸易、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向世界开放,特别是本世纪初加入 WTO 使中国 经济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潮流,对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 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是改革开放,完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 产力途径的探索,引导中国经济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三, 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理论创新,给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活力 ,全 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当我们在反思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时,不难认识到,除了经济上没能建 立起有效的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外,最大的败笔就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这场浩劫充分暴露了我们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首先是人治重于法治。以党 代法、以言代法是酿成十年内乱的主要原因。 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存在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问题,他指出:“这方 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作好 事,甚至走向反面。”制度问题首先是法制问题,即领导制度中缺乏法律规范, 不是法治而是人治,不是办事有法律根据而是随心所欲。因此在改革开放中 ,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制度建设,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这场制度创新的重点是加强法 制建设。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更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 想,使这场制度创新的变革更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 3000 字篇 3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负向趋势》 摘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们可 以从当代社会变迁的轨迹中,把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发展脉络。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服从分配、走向 开放、自主择业。 关键词:改革开放,就业价值观 一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当 代社会变迁的轨迹中,把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发展脉络。改革开放 30 年, 中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服从分配、走向开放、 自主择业。 (一)服从分配阶段: 从 1978 年到 1980 年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下,高等教育仍 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由国家包下 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该阶段中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比较被动、单一。在 择业倾向上比较被动。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择业标准上偏 向政治化;在择业过程中,以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为第一因素;在择业意向上 重政工而轻农商。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当时的就业形势:就业无忧,国家 全包。 (二)走向开放阶段 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实行 毕 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观 念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在择业倾向上由被动走向主动;在择业评价上有政 治化走向经济化;在择业标准上,更加利益化。“不求高学位,只求高收入”, 跳槽现象逐现,“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 从“一步到位”变为“骑马找马”。论文参考网。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6 页,此文档共3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毛概论文3000字 第 1 页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毛概论文3000字 第 2 页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毛概论文3000字 第 3 页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毛概论文3000字 第 4 页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毛概论文3000字 第 5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