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3000 字范文篇一:《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本文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主旨,全面深入的
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主
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分别为:什么是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下,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实现社会主义资源、财富以及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人与资源
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谐发展的格局,在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形成
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和平
跨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处于一个极为关键的 历史性时期,
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和发展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发
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制约了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合理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
入的攻坚阶段,已经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领导的,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
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
协调一致的状态。例如,《易传》高度赞扬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
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孔子及其学
生所说的“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伦理道德的标准和社会治理的标
准,其本质在于统一和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差异。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并认为阴阳二气虽然处于不停的冲撞之中,但它们始终能够在
“道”的统一下和谐相处。王阳明指出“天理亦有个中和处”。先哲们的这些经典
论,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和谐观念成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理
想。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武器,创立了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有
意的探索。1956 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
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1957 年,毛泽东同志发
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
盾的学说。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
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的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
力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 2004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上,“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有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
标又被具体化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今,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二、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
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为三个符合: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中指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
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人的充分的自由发展是社会进
步的条件和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指出:“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
个时代中寻求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
论》中的唯物辩证法,从物质的存在——商品开始,进而到货币、资本、生
产、流通,最后发现剩余价值,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
直至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胡锦
涛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改革社会不合理现象,发展生
产力,建立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
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建成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
(二)符合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
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建
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振兴中华民族,洗雪一百多年的殖民史给
予中华民族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更不是以牙还牙,对中华民族曾经带来沉
重灾难的西方国家实施报复。我国近代史确实是血和泪、悲愤、痛苦的历史,
但历史承载的是民族的过去,时代在前进,国际社会百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
革,历史是个大舞台,即使中华民族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实现了现代化,
成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她也应该以社会和谐发展充满亲和力为宗旨。首
先惠及的是十五亿中国人民,其次惠及的是全世界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理
念,社会发展并不等于人民幸福。
(三) 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口
的迅速增长,对生活资源的无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开垦荒地,滥伐树
木,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草原、湿地“自然之肺”功能减弱,致使空气污染 、
水污染、天气变暖,水土大量流失。人类为了改善生活,肆意向大自然索取,
大自然能承受得起吗?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有
时这种报复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南亚的海啸和我国西南洪灾就是现实例证。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完善管理体制、提高领导能力等方
面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需要指出的是,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候,
有许多问题是要深入探讨并加以注意的。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
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
则。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
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始
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
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将极大地调动起广大
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和社会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了解
和谐社会的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以安定有序为基础(改革是动
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诚信友爱为品质,以充
满活力为状态,以先进文化为灵魂,以民主法制为保证。确实解决好现实社
会中的医疗、上学、买房、就业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里的
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处理经济
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
社会。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出版社 2005 年 3 月 1 版中共中央宣
传部舆情信息局 编
[2]《和谐社会研究·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3 月 第 1
版 张国清 著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3 月 第 1 版 主编 李君
如 副主编 严书翰 卢先福
[4]《多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学林出版社 2005 年 3 月 第 1 版 主编
王荣华 董世骏
[5]《华从际和谐与冲突》重庆大学出版 2007 年 4 月 第 1 版 黄囇莉 著
毛概论文 3000 字范文篇二:《试论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发展的现
实意义》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有
人说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是在革命时期形成的指导革命实践的理
论,现在已经过时了,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没有了现实意义。究竟毛泽东思
想对现代中国,对这个接受了改革开放的洗礼,焕然一新的中国的发展是否
还有现实意义,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本文仅就个人看法浅谈一下毛泽东思想
对现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现代中国发展 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对当今党建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经过了长期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结合当前党的执政条件的变化,毛泽东党建思想中
一些理论观点仍旧值得关注。毛泽东思想中特别注重党员的思想上入党,指
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
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当今党的建设中仍旧需要重点注重的地方,这关系到一
个党发展的方向。其中还要求了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
众的官僚主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今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时
刻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与资产阶级挂钩是党在建设上最敏感的地方,
更需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党建的指导,如若不然,党的本质就会变味,党的
信仰就会被侵蚀。可见,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当今
的中国发展得如何快,党的信仰不能动摇,党的本质不能改变,这也说明了
毛泽东思想对当今党建,以及未来党建的指导意义。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今国防建设
毛泽东思想中提出了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建
设人民军队的思想以及论述了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
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提出了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
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些思想及理论虽然是在建国前
后时期提出,却对后来的中国,甚至国际有着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军事思想
既可以在军事方面为我们抵制当代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
为正确地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
思路,又可以为我们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建军
与作战,提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并且,
毛泽东思想中还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入
军事领域,不仅系统地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经济和地理的关系,深刻地揭示
了战争的本质,科学地提出了军事辩证法的若干范畴,揭示了战争指导者认
识战争运动的辩证过程,具有长期而普遍的学习与应用价值。毛泽东军事思
想的影响已经超越国界,它曾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今更是在现代社会
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融通性,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
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共同财富,并将永远载入人类进步事业的史册。 毛泽东思
想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出了把对人
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技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并且,我们现在执行的方针、
政策、理论、观点有很多都是毛泽东时代提出并继承下来的。比如,关于科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毛泽东多次讲到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的必要性问题,毛泽东在《关于社会主义商
品生产问题》中强调,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不要一提商
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这种观点不对,没有认识社会主义商
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的重
要性。还有如何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这些
都对我们当今社会主义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各项不可
移易的基本制度之上,而关于这些基本制度的阐述,正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
基本内容。同时,毛泽东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
题的思想,关于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
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思想,关于扩大民主、反对
官僚主义的思想,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中国法制的思想,关于我
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标准的思想等等,对当前的社会主
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显著与直接的现实价值。并且,提出了
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而如今,党
的腐败不断侵蚀着党,正如胡锦涛书记在所言:“腐败问题解决不好,甚至会
亡党亡国”。可见,我们仍需严格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对党的监督,不断改进以
解决党的腐败问题。而文化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推陈出新以及“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的价值所在。如今的
中国是多元化的中国,我们不能固守某种思想,而是要借鉴和吸收各种思想
的先进性,集百家之所成,然后不断创新,方可更进一步促进现代中国的发
展。
四、毛泽东思想与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例如:关于以农
轻重为序、协调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在综合平衡
中稳步前进、统筹兼顾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
针;关于正确处理公有制内部及其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关系的经济体制改革思
想;关于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与价值规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
企业内部的改革等一系列涉及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考等。虽然如今
的中国已不同于昔日的中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崭新的外貌,但是这些
思想对现代经济发展仍有借鉴的价值所在,特别是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当今
的经济社会太复杂,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太多,以致于难以找出带动社会
发展的战略。如果以借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在战略的高度上统领全局,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此文档共1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1 / 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