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论文

2020-01-27 17:28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论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 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 史的必然,它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推进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历史经验, 指导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 神支柱,倡导和体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向人们昭示了一 项伟大事业的前进进程,给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大量宝贵的 经验,指引人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使人们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启 发和指导,是中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和经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 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 质的科学体系,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要坚持 基本理论,又要 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行动的指南,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 式上发生一些改变,使其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人民特 有的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 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败的特殊困难的 事业,它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而开拓、创新和 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在中国的开创和不断推进是历史 的必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是保持党 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多年的实践 证明,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 进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 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历史。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 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 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理解了 社会主义的内涵,并且开 辟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 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加深了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 以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纵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漫长而又复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 革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经验和启示,今后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自 身的提高,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增强国家综合势实力,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最初就是为了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人民当 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而三次主要飞跃都是围绕这 个主旨进行的。毛泽东在革命过程中宣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毛泽 东思想,继而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邓小平理论也是基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 提出的,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开辟了具有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 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国内外的特殊形势加深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 认识,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是对党的指 导思想又一与时俱进的发展。无论马克思主义怎样被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的主旨是不会改变的。 〈二〉在发展和改革的同时,坚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综观历史,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立志与改变旧中国的状况,但都以失 败告终,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最终获得了革命的胜利,建 立了新中国,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的正确 决定, 不管是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时,还是在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都应当坚定 不移的坚持下去。 〈三〉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都是建立在立足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 现状而进行的,不管是在建国前,建国初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今 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立足实际的前 提下得到的,也由此告诫人们一定要记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从中国 的具体国情出发,进行发展和改革。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它要求在被应用的同时,不 断推进和发展,科学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时着眼于现实不断的发 展和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就是基于科学运用其 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发展和创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产物。 〈五〉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具代表意义的三大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主要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发展和完 善社会主义,但其基点是为人民服务,为保护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马 克思主义的基点和出发点。所以,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为 人民及其利益服务,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坚持的取得社会发展和 改造的根本手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上层建筑构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发展生产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它是解决 国际国内 问题最主要的条件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更是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置于首位。 〈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对思想路线认识 过程。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抛弃了解放思想和事 实求是的原则,使得党内发生了严重的思想倾向错误,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了 巨大的损失。其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二代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更正党内 思想错误问题,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事求是思想的重现,是科学总结经验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指导实现 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是大大的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一大 强国,它不断推进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也将继续促进中国社会以 及人民生活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今后的发展和实践中我们应 当毫不犹豫的正确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将 之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篇 1:《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互动的必然 要求和伟大成果,是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思想保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基本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什么是“化”)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 思主义,并用中国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并以此直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毛泽东主席曾有一个非常形象地比喻。他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有 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两者的关系就是箭 与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和建设 之“的”。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和建设之“的”,那么马 克思主义对中国而言就没有用了。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理解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和 联系。一方面,它们是有区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 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另一方面, 它们是有联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进程之中;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则能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为什么“化”) 如果一个政党学习一个理论,不消化了或者消化不好,会怎么样?同样, 这个政党肯定会出问题,甚至是带来灾难性后果,甚至为死亡。就以我们党 为例。由于王明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导致毛泽东等辛辛苦苦创立的中 央革命根据地丢失,导致差一点就断送中国的大好前程。打个比喻,马克思 主义就好比是一个女人,是一个外国女人,她嫁到了中国,丈夫叫中国共产 党,公婆是全体中国人民。这个洋媳妇嫁到中国,她就要和中国相适应,生 活方式、行为方式、语言等都要中国化。否则,肯定就是不和谐,不和谐就 会产生问题。产生什么问题?离婚是小事,弄不好会家破人亡。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化”成什么) 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要化成什么什么样的东西?这就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第一,民族化。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来实现, 使之在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只有这样,中国老百姓才 听得懂,才喜闻乐见,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从而在中国大地扎 根、开花、结果。 第二,当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要体现当今时代发展的具体特点和要求 , 去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当代化?因为当代的问题的只有当代人来 解决。为什么过去的人不能解决当代的问题?因为历史局限性。什么叫历史 局限性?就是谁也不不可能跳出自己所自下而上的那个历史环境。如果让我 们解决 200 年之后的问题,我们能解决得了吗?不可能。因为到那个时候, 连问题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怎么解决。如果非要解决,只有错误。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 时代发展的需要,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代化的产物。 第三,具体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具体化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办法,用以解决中国 具体的问题。 第四,理论化。就是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体系化,变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我国的革命、改革 和建设实践。 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化成这样?我们不妨来个逆向思维,看看如果不 把马克思主义化成这样,会是一个什么结果。第一,如果不民族化,本民族 的人民就听不懂、学不会,听不懂、学不会怎么应用。第二,如果不当代化, 就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我们要它何用。以前的问题已 经解决,未来的问题还没有出现。第三,如果不具体化,就不能解决具体的 实际问题。不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它何用。第四,如果不理论化, 就不方便掌握、不方便学习,结果是不方便运用。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怎么样“化”) 通过上面讲解,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不中国化不行。但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瞎化、乱化、胡化行不行?当然也不行。如果瞎化会怎么样?给我们党 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不化不行,瞎化也不行,化的时候有方式方法。到底应该怎样“化”才可 以呢?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它的理论前提。 你要消化东西,你必须先把东西吃下去。同理,你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你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对周围环境做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是它的实际基础。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你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你必须先了解清楚 实际是什么? 第三,科学全面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它的实践基础。 党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这里要强调的是,我 们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一定要科学、要全面。 第四,坚持不懈地反对和克服主观主义,是它的思想条件。 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反对主观主义,一定要坚持不懈 地反对。 第五,坚持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它的 根本原则和重要保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五条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缺一不可,我们不能 顾此失彼。其中,第一条是理论前提,第二条是实际基础,第三条是实践基 础,第四条是思想条件,第五条是根本原则和重要保证。为了大家记忆方便, 我对这五条进行了一下简化,简化为“五句话、十五个字”,分别是:学习理 论、做好调查、总结经验、反对主观、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人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 受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篇 2:《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对于一个学习时政的当代大学生来讲,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必修 课。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成为其学习了解的重点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详细来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 得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它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 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一直遇到了重重的困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 时的政党人员还未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概念。然而,自从俄国的十月革命为 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政党才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希望,它是中国共产 党崭新的思想武器。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融合,马克思主义 也逐渐中国化。正因为如此,中国也迎来了另一个“春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与诞生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此文档共7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论文 第 1 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论文 第 2 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论文 第 3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