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网络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前景分析

2020-01-30 17:23
1 医疗网站的历史以及现状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一些医疗网站陆续开始建立。尤其在“非典”浩劫 过后,形形色色的医疗网站如同雨后春笋数不胜数。据粗略统计,在短短几 年内,网上新出现了可以提供网络医疗服务的网站数千家,而事实上目前国 内医疗网站除少数有能力进行远程会诊外,其余大部分都只能提供简单咨询 服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知识,介绍产品信息及进行药品推销。 总体来说,现阶段的网络医疗市场虽然在改变人们传统医疗观念上有着 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以后开拓网络医疗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现 阶段网络医疗市场整体比较混乱,优质网站为数不多,可信任度不高。 2 医疗网站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分析 (1)国内外技术发展环境简介。美国是开展远程医疗研究较早的国家,最 早研制的远程医疗系统用于对宇航员进行无创伤性监测和战场伤病员急救。 此后,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远程医疗,并逐步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咨询、医 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控制手术等项目。其他国家如西欧、日本和澳大 利亚等国对远程医疗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远程医疗信 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国外远程医疗主要应用于:开展远程会诊和治疗,利用 各种通信线路(如 ATM,ISDN,PSTN 等)借助电视会议或其他通信系统进行 医学服务;进行医学资料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共享医学数据;目前一些西欧 国家已研制并试用包含基本医疗信息 IC 卡,使任何一家联网医院都可以得到 有关患者的最新治疗信息。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近年来发展迅速。1982 年首次通过 email 进行病历会诊,这是最早的远程医疗实践活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成功应用远程系统诊断患噬肌肉病菌疾病的山东姑娘和重金属铊 中毒的北京女大学生,由此远程医疗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 世纪 90 年 代后期,我国的远程医疗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国家卫生部、中国医学 基金会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先后启动了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 网络和军卫Ⅱ号工程号工程(远程医疗网),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都成立了远 程会诊中心,与全国上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目前 已可为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实施可视实时专家会诊、传输共享诊疗数据、进 行病理形态学诊断等。 (2)技术模型简介。模型及流程说明见商业模型(见附图): 用户群:消费者可根据拥有的终端设备通过相应通信网络将自己的基础 医疗数据以人工、自动方式按需要进行采集并传送给服务提供方。 虚拟服务提供方:在网络支持下以主动轮询方式检测具备终端条件的消 费者,消费者以服务提供方的信息自行处理或按照提示到就近实体医院做进 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服务方向用户群提供通用的电子病历。 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固定电话,计算机及配套的医疗数据检测产品如 已商品化的电子温度计、血压计、计步器、心电仪等, 以及待开发的各种传 感器,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迹象监视器、药物释放等应用器具。 服务方式:用户群可以基于移动终端 sms、wap 等方式由用户自己测试 医学数据后人工或运用个人计算机输入到移动终端发送至服务提供方。 互联网络的应用业务平台 sms:其为网络医疗示意模型的核心部分 , sms 的基本功能是依托互联网以实际或虚拟的方式完成用户群与虚拟服务提 供方之间所有信息的传输、交换、数据资料的存储、管理、安全、保密等以 及网络管理业务。简而言之,其技术核心在于依托不断演进的互联网络以及 配套的终端产品,利用已商品化和不断开发面向个人的医用电子测量器具, 满足用户群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需求。以医院为后台支持,用实际的和虚 拟的方式组成“网上医疗”,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深层次医疗、保健服务。 2.2 市场需求分析 2.2.1 传统求医看病方式的弊端 从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来看,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我国医疗资源总 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中国人口占世界的 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 占世界的 2%。就这仅有的 2%的医疗资源的 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 又有 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二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存在配置不合理的问 题,因此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是不少人长途跋涉, 异地就医,即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 患。根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 费用从 1998~2003 年分别上涨了 57.5%和 76.1%,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 长速度。这使得看病成了很多人的难言之痛。 2.2.2 医疗网站的优势分析 在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对于具有受众面广、 信息获取便捷的网络来说,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医疗网站可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以北京为例,北京拥有国内 60%的 一流医疗设备和 70%左右顶尖的名医,按照北京 1 300 万常住人口计算,这 些高度稀缺的医疗资源基本上配置在和服务于国内 1%的人口。即使按国内 3 亿城市人口计算,国内仍然有 95%的人很难享受到这些资源。而网络具有信 息成本低廉、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若能将网络这个无形 的沟通桥梁搭建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话,可以预见的是,网络可跨越由于时 间和地域造成的阻碍,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得到享有稀缺的医疗资源的权力, 从而能实现医疗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目的。 (2)医疗网站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看病的成本。 相信在大医院看过病的人,都对看病这个过程的艰辛深有体会。往往一次病 看下来,除了承受病痛的折磨外,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利用网络 医疗网站,可以想象一下,在网络上可以提前将病患的资料以及基本情况通 过网络及时传输于医生,经过分析后,病患可再与医生提前进行门诊时间的 预约。通过这样简单的过程,医生即可对病患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病患也省去了往返于医院之间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同时病患也可对 门诊时所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前进行了解。通过网络往往几分钟便可解决的问 题,却大大降低了看病的成本,实现了加强病患和医生之间沟通的目的。 (3)医疗网站可对医院以及医生起到宣传作用。以实现网站、医院、医生 共赢的目的。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疗网站可设置“论坛”等性质的服务反馈板 块,通过此板块病患即可将自己的看病心得以及对于医生服务的评价发表于 网络上,通过查询其病患的留言以及对医生的满意程度即可对其看病的医生 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医生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必将加强 其服务的态度以及医术水平,以提高自身的名誉度。然而在医生提高自己的 名誉度的时候,医院以及网站也到达了宣传自身的目的。 2.3 医疗网站的投资分析 就目前医疗网站的收益情况来看,多数医疗网站主要是以广告以及医药 为主要的收益来源。其中经营医药的网站利润十分可观,据赛迪顾问预测,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近 3 年内年增长速度约为 300%,如果以医药市 场份额为 1 500 亿计算,假设有 25%的采购会在网上进行,平均交易费率 在 1.2%左右,就会形成 5 亿元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先期进入市场的公司将 获得很高的收益。最近的财务报表显示,海虹在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毛利润 高达 70%。 2000 年在中国 800 亿人民币的 IT 软件产品中仅有 1.5 亿的产品是为医 疗服务机构开发的,不到 0.2%。即便加上数字化医疗设备产品市场,也仅 为 6 亿元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行业基本稳定甚至已经饱和的市场,年增长率 为两位数的中国医疗服务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结论及建议 网络医疗是市场的新宠,其技术环境已经成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医疗网站主要是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推广,同时提供 医疗信息服务的网站存在同质化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共同弱点在于缺乏整合 度较高的品牌化网站。 因此,在网络医疗网站正处于走向成熟的初期,为能在此市场上占据一 席之地,主要在于能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差异化服务,从而提高网站的竞争力, 以达到树立网站的品牌效应的目标。同时,在品牌的推广时期也要注意产品 推广的风险以及服务模式被模仿的风险,针对此类风险可加强营销策略的推 广并及时地加强服务的升级换代,以达到强化顾客的忠诚度、降低风险、巩 固其市场地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庐生,唐惠明.从信息技术看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J].J].].中国医疗器械信 息,2006(1) 2 朱士俊.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难点以及对策分析 [J].J].].中国信息界, 2006(2) 3 郭在华,何建新,刘福祥等.家庭远程医疗保健系统设计与实现[J].J].].成都 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1) 4 潘丽娟.远程医学会诊系统分析[J].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2)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网络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前景分析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