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真题库
我的
军队文职考试一本通

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2020-01-30 22:16
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安岳县李家镇中心小学 李大勇 刘春艳 接手现在这个班时,心理总不是滋味。班上留守孩子多,独生子女多,大都任性调皮,加上班上有三个 全校“闻明”的弱智孩子,弱智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障碍,比起正常儿童更显得智 力迟缓,思想刻板,缺少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与同龄儿童的比较中,又会感到自卑和忧虑。为 了改变现状,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从残疾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和需要出发,着重抓好思想 品德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孩子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就我们班三年来对残 疾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注重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使孩子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 1. 抓好新入学孩子的常规教育。学校招收的残疾儿童相当部分没有进过幼儿园,加上家长过分溺爱,教育 不得法,使他们对家庭有种依附心理,不易适应校园生活。因此,要坚持对新生进行入学训练。首先,让 新生熟悉校园环境,由班主任带领孩子参观校园,认识教室、男女厕所等,学习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接 着带孩子观看高年级的上课、课间活动,了解教学的常规要求等,让孩子初步体验校园生活,为正式上课 做好准备。 2、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德育的基本内容,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注 重日常行为训练,狠抓班级管理。制定班规,对上课(特别是电脑课,体育课等综合学科)、课间、午间、 下午放学、上下楼、游戏等提出明确的要求,把规范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如:开展文艺表 演、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把文明礼貌用语、课堂常规、安全知识编成童谣,教会孩子背诵、 吟唱、理解内容,并教育他们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育孩子还东西要说谢谢, 弄坏别人东西说对不起;发放书本时,主动把好的让给同学等。对做得好的孩子,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其积极的行为得到巩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建立卫生检查、纪律评比制度,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由班主任对教室的卫生和纪律进行检 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每日公布检查情况和成绩,每周进行“勤学守纪流动红旗”评比。期末再 根据平时成绩进行“文明小组”“卫生先进小组”、“文明个人”评比。同时,班内开展“看谁的进步大”“谁的小红 花多”的评比,利用师生一句话表扬栏、墙报、表扬稿件等表扬优秀孩子的先进事迹。通过《行为规范》 的学习,强化训练,检查评比,孩子们组织纪律性加强了,课内外建立了良好的秩序,养成讲卫生、讲礼 貌、讲安全、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劳动教育,增强残疾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观念 学校孩子大部分是正常孩子,本应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切本应让孩子自己动手的事,但他们多为独 生子女,全由家长包揽下来,以至劳动观念淡薄,生活依赖性强。因此,学校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 细致的训练计划,从自我服务性的劳动训练入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校园生活。班主任教 师手把手、不厌其烦的训练孩子扫地、擦玻璃等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为了 提高训练效果,班级定期开展一些如整理书包、穿衣等比赛,孩子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并买来简 单的劳动工具,由班主任带领孩子,在校园内的花坛里学习种花养花等栽培知识;经常组织孩子到花坛里 拔草、施肥等活动。教会孩子做一些日常家务,如放桌子、扫院子、洗碗、拖地等,通过长期的训练,残 疾孩子生活能自理,学会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赞誉。 三、采取课内外结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全面渗透思想教育 1、注重抓好课堂教学的渗透。各科教材都有很强的德育功能,课堂既是传授知识的阵地,又是育人的主 要渠道。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自觉地渗透思想教育, 引导孩子由课本知识向行动、修养方面的转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如语文学科《过桥》、《蓝树叶》、 《诚实的孩子》的课文教学中,引导孩子向书中的人物学习,培养孩子诚实、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高尚 品德。同时,还可以把渗透思想教育工作作为课堂量化评分力求做到有意、有的、有机、有效。 2、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深受孩子喜爱,也收到课堂上收不到的效果。让孩子多 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激发孩子爱国爱家的感情。与附近几所学校建立友谊,经常举行联谊活动。每年 “六一”儿童节,组织部分孩子参加文艺会演。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勉励孩子努力学习,让孩子不仅 知道社会关心他们,他们也要学会关心别人。开展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开阔孩子视野,发展智力,还可以 培养交际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教育工作不仅要立足于校内工作,还要着眼于搞好家庭教育,使校内外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我们的做 法是:(1)每学期召开全校孩子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情况,提出家庭教育的要求,并认真听取家 长的意见,共同探讨教育方法。(2)班主任通过家校联系手册、通讯、家访及家长来接送孩子时的交流, 让双方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做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目标一致.(3)开展教学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 课堂教育活动,增进家长对师生的教与学的了解。通过以上三方面工作,大多数家长能正确认识接纳自己 的孩子,配合学校积极进行讲行教育,受到良好的效果。 四、多渠道、多角度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1、通过班、校的集体生活认识集体,从活动中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自觉遵 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理解什么叫集体利益,怎么样做才叫关心集体。 例如,告诉他们拔河比赛,大家一起用力,赢了其他班,使集体受到表扬就是给集体增光;告诉他们谁不 守纪律,使班集体受到批评就是给集体抹黑。结合教育,各班分别开展“我为集体争光彩”、“民主选干部”, 进一步巩固孩子集体主义思想。 2、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榜样。教师们选择《新三字经》中一些小故事、寓言故事、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等绘声绘色的讲给孩子听,把一些小故事如《孔融让梨》、《过桥》、《司马光》编成小品表演,启发孩 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并及时表扬各班涌现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学习,使孩子 学习有榜样、行动有方向。 3、坚持每周国旗下演讲,陶冶孩子爱国情操。升国旗是学校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 孩子热爱祖国的一种实际行动。升旗后,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优秀孩子进行国旗下演讲,对孩子进行 国情、形势及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 4、结合低年级认识特点,开展对祖国的感性认识,初步萌发孩子的爱国心。通过宣传画廊、黑板报、科 室宣传阵地,结合教师的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名、国歌、首都、重大节日、党和国家 主要领导人和老一辈杰出革命家;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心愿;认识 国旗、国徽、党旗、队旗等。结合教育,开展“我爱国旗”、国庆贺卡比赛,拼祖国版图比赛、观看革命教 育故事片等活动,不断加深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逐步形成教育网,树立全员育人意识 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力求做到组织严密、管理细致,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由校 长管全面,德育专职干部具体领导,团结组织、班主任、科任老师以及后勤人员互相配合的教育网络。加 强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思想统一认识,定期碰头,共同讨论对孩子怎样教育的问题,向 孩子提出坚持一致的要求,特别对孩子中反映出来的不良倾向和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围绕“一 切工作都服务于育人”这个中心,每个教职工都牢固树立“育人”意识,并自觉地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岗位育人。 如厨工、值班教师发现孩子浪费水电,乱倒剩饭剩菜时,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向班主任反映这一情况, 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并进行检查和督促。 由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经常性、长期性,孩子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各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初 步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个性逐步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刘道玉著 2.<特殊教育概论>,朴永馨著,华夏出版社 1999 年 4 月 3<特殊教育史>张福娟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3 月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抓好残疾孩子品德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 1 页

下载提示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最近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