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考试行测备考知识汇总:打开歧义句的窗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歧义句的分类。
1、歧义现象,即一句话具有多种解释,从而让人不好把握的现象。
例如:
(1)我要热汤。
“热汤”,既可理解为一种东西(结构为偏正关系),又可理解为一种行为(结构为动宾关系)。
(2)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和”作连词时,是“他”一人所为,“和”作介词时,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人所为。
2、指代不明现象
(1)刘明和张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一支香烟。
到底是谁给谁点烟,因两个“他”指代不明而无法确定。
(2)有人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3)刘老师经常为李程补课,李程总是努力学习,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家长放心。
“他”是指刘老师,还是李程?指代不明。
(4)从延安路到胜利桥只有六七公里,从胜利桥到红旗渠只有七八里,这段距离并不远。
“这段”指代不明,是指两段中的某一段,还是指从延安路到红旗渠这一长段?
了解了歧义句的表现,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歧义句呢,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歧义句产生的本质,自然可以从根源上辨识出来歧义句。所以,接下来中公教育为各位考生做了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分析。
1、用词的原因。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
例如:
(1)我要热饭。
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形容词。
(2)两个学校的老师。
“两个”既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造成了歧义。
(3)鸡不吃了。
主语可以是施动,也可以是受动,形成了歧义。
2、结构的原因。
例如:
(1)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结构层次切分或停顿不同, “热爱”做动词,“人民的周总理”做宾语,还是“热爱人民的”做定语,“周总理”做中心语,产生了歧义。
(2)学习文件。
可以是动宾,也可以是偏正,形成了不同的语意。
3、语音的原因。轻重音不同,也会造成歧义。
例如:
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其中“就”轻读,表明效率高;如果重读,则表明效率低。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