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军队文职考试行测备考知识汇总:定义判断学科知识积累
一、第一组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例如,动画片的制作。
2、诱发运动:是运动知觉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错觉的现象。如月亮是静止的,云是运动的,却让人感觉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
3、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注视瀑布久了,再看田野,会觉得田野向天空飞升;又比如坐在火车上,盯着外面移动的景物时间长了之后,当火车停下来后,会觉得此时外面的景物在向前运动,而火车在向后运动。
4、自主运动。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二、第二组
1、般违法行为指依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一般违法又可分为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2、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包括两种情况:(1)职务过错,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这类失职行为使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但还没达到渎职罪的程度。(2)行政过错,即公民和法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如司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行政违法在许多情况下,专指行政过错,主张把职务过错称为纪律违法。
3、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规范和侵犯民事权利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的内容括三类:一是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二是侵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三是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根据当事人所负的义务不同,违法行为有违法的作为和违法的不作为两种。违法的作为指实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指不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行为的违法性,是承担民事责任的要件之一。违法行为,如对他人造成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该违法行为系民事行为,则应归于无效。
4、刑事违法即犯罪。触犯刑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是一切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中国刑法把犯罪分为八类: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妨害婚姻、家庭罪,渎职罪。不同的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又有轻重之分。
5、区别:
(1)法律依据不同:刑事违法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行政违法是违背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一般违法是指除了刑事违法以外的其他违法行为。
(2)社会危害性不同:一般而言刑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最大,而民事违法行为较小,常见的是针对特定的少数人。
(3)结果不同:刑事违法,要受到司法机关的追究,可能要受刑事惩罚;而民事违法,一般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处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