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专题三】关键考点预习

来源: 2017-06-13 21:57

 【专题三】关键考点预习

  一、《总论》关键考点
  1.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
原则 实务应用
可比性 ①会计政策一旦采用不得随意变更,以达到资料口径的纵向一致;
【注】会计政策变更如符合规定条件且按准则要求进行衔接,并不违反可比性,而恰恰是遵循了可比性原则。
②所有企业采用一本准则,以达到资料口径的横向一致。
谨慎性 ①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
②加速折旧法的应用;
③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 ①合并报表的编制;
②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③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④售后回购的会计处理;
重要性 ①成本法、权益法的选用原则;
②合并报表抵销内容的选择;
③年度报告比中期报告内容详细、全面;
 
 
 
  2.收入与利得的区分
  界定 举例
利得
  影响损益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收益;
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收益;
③罚款收入;
④债务重组利得;
⑤现金盘盈。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值;
②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造成的投资价值增值;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增值; 处置资产时转入“投资收益”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④自用房产、存货转为公允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形成的增值; 房产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收入 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润流入 ①主营业务收入;
②其他业务收入;
③投资收益;
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⑤财务收益
 
  3.损失与费用的区分
  界定 举例
损失 影响损益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损失;
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损失;
③罚没支出;
④盘亏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⑤盘亏存货时的非常损失;
⑥债务重组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暂时减值;
②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造成的投资价值减值;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减值 资产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式减值时转入“资产减值损失”。
费用 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①主营业务成本;
②其他业务成本;
③营业税金及附加;
④管理费用;
⑤财务费用;
⑥销售费用;
⑦资产减值损失;
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⑨投资损失
 
  4.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确认
计量属性 适用范围
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①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作为存货期末计价口径的一种选择。
②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现值 ①当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②当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③以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未来收款额的折现作为收入的计量口径;
④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⑤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是备选口径之一;
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公允价值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②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⑤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二、《存货》关键考点
  1.存货入账成本的推算,主要测试购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和委托加工方式。
方式 成本构成因素  
购入方式 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
【注】
①仓储费(存货转运环节的仓储费应计入存货成本,另外,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列入“制造费用”)通常计入当期损益;  
②2013年8月1日后运费有两种处理方式: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价税分离,税率为11%;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考虑增值税;
③关税=买价×关税率;
④商品买价匹配的进项税=(买价+关税)×17%。
委托加工方式 委托加工的材料+加工费+运费+装卸费 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成本;
收回后用于非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
收回后用于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组成计税价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销项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的进项税额
账面价值计量模式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销项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的进项税额
债务重组方式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盘盈 重置成本
自行生产方式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自然灾害类损失列支于“营业外支出”,管理不善所致的损失列支于“管理费用”),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2.存货的期末计价
  ①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完工待售品 预计售价-预计销售税金-预计销售费用
【注】合同订货部分按合同价作预计售价,非合同订货部分按市价作预计售价,二者共存时分开测算。
用于生产的原材料 终端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追加成本
其中:合同订货部分按合同价作预计售价,非合同订货部分按市价作预计售价,二者共存时分开测算。
用于出售的原材料 预计售价-预计销售税金-预计销售费用
 
  ②存货减值的迹象
需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情形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③存货跌价准备需同步同比例结转
  如为销售转出则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3.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对比处理
  盘盈 盘亏 
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
  营业外收入 借:其他应收款
  管理费用 
存货 贷:管理费用 ①借: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②只有管理不善所致的盘亏,进项税才不予抵扣。
固定资产 属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应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三、《固定资产》关键考点
  1.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确认
方式 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
购入方式 买价+(如果是非生产设备,买价匹配的增值税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如果是非生产设备,买价匹配的增值税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员工培训费列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购入方式 其中增值税环节有四个关键考点:
①买价匹配的增值税是否计入成本;
②运费的增值税是否计入成本;
③安装设备时挪用的生产用原材料的进项税能否抵扣;
④领用产品用于安装设备时是否作视同销售
一揽子购入多项固定资产的分拆标准
固定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的现值计算(长期应付款的列报); 
 
方式 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入 分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账面价值计量模式
债务重组方式换入 按公允价值入账
自营工程方式 ①工程物资的增值税能否抵扣
②挪用生产用原材料的进项税能否抵扣
③挪用产品时是否作视同销售
④工程报废损失的归属方向
⑤竣工决算日与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的关系
⑥试车净收支的归属
 
方式 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
盘盈方式 按前期重大差错处理,以重置成本为入账口径。
弃置费 折现入成本,通过“预计负债”核算
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费用 ①通过“专项储备”计提入生产成本;
②安全生产费用发生时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如形成安全设施,则完工时一次提足折旧冲减“专项储备”;
③“专项储备”列示于报表的“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项之间。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和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孰低口径+初始直接费用
 
  2.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①加速折旧法下年折旧额的计算;
 
 
  ②固定资产减值计提额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
 
 
  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及折旧方法的复核所产生的指标修正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④固定资产改扩建后新原价的计算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
  ⑤固定资产改良和修理的会计处理对比;
  ⑥固定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尤其是生产用动产类固定资产出售环节增值税的处理。
  ⑦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确认条件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
①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
②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③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定为持有待售时的会计处理原则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首先比较其账面价值与公允处置净额(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公允处置净额应按其差额提取减值准备,如果账面价值低于公允处置净额则不作处理;
后续会计处理原则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再测试减值。
适用持有待售资产处理原则的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但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中产生的合同权利。
不再满足持有待售资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应当停止将其划分为持有待售,并按照下列两项金额中较低者计量:
a.该资产或处置组被划分为持有待售之前的账面价值,按照其假定在没有被划归为持有待售的情况下原应确认的折旧、摊销或减值进行调整后的金额;
b.决定不再出售之日的可收回金额。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报表列示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由非流动资产重分类为流动资产列示。
 
  四、《投资性房地产》关键考点
  1.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
  ①对于空置建筑物,只要管理当局作出正式书面决议,打算租出,则决议当日即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
  ②对于在建房产,只要管理当局作出正式书面决议,拟在房产完工后出租使用,则决议当日即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
 
 
  2.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原则
  ①不折旧、不摊销、不提减值;
  ②期末公允价值的变动部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房产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3.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原则及关键核算指标的计算;
  
  4.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转化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及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
  
  5.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置时的损益额的计算。
  (1)成本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损益的计算
  ①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②借: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③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损益的计算
  ①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②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
  ③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④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⑤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五、《长期股权投资》关键考点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①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合并日无明确认定标准 款项结清日或法律手续办妥日为购买日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合并日被投资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
【注】被投资方的账面价值需在如下前提下认定:
a.被投资方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调整为投资方标准;
b.站在最终控制方角度认定被投资方的账面价值;
c.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子公司按照改制时确定的资产、负债经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合并方应当按照取得子公司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d.如果被投资方需编制合并报表,则此账面价值是站在合并报表角度认定。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现金、非现金和代偿负债等合并对价方式的公允口径;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以现金、非现金和代偿负债方式为合并对价 合并对价的账面口径加上价内、价外税大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差额,先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再冲留存收益。如果小于则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确认非现金资产的转让损益;
不认定非现金资产转让损益;
以换股合并方式为合并对价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大于股本时,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小于时,就先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再冲留存收益。 按公允发行价认定“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合并中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相关管理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
股票发行费用 a.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b.冲留存收益。
债券发行费用 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即冲减溢价或追加折价。
 
 
 
  ②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买股票方式 买价-已经宣告未发放的红利+交易费用
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以定向增发股份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等同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换股合并
以非现金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则处理
债务重组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以公允价值口径入账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①成本法与权益法适用范围的确认
成本法 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控制)
权益法 对联营企业(重大影响)、合营企业(共同控制)的投资
  ②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时的会计处理
  ③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初始投资时 初始投资成本 大于 投资当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对应份额 属于商誉,无需作账。
小于 差额列入“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方盈亏时 被投资方净利润需调整为公允口径再认定投资收益
被投资方亏损时的冲抵顺序:
a.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b.长期应收款;
c.如有连带责任时,贷记“预计负债”
d.如无连带责任时,备查簿登记未入账亏损。
被投资方盈余时,反调以上顺序
顺销、逆销形成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
被投资方分红时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被投资方发生其他综合收益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方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④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该减值不得恢复。
 
 
  ⑤因减资造成的成本法转权益法
  A.减资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B.剩余股份具备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能力,应将以前的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
初始投资时的追溯 ①如为商誉,无需追溯;
②如为负商誉,则追溯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营业外收入追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盈亏的追溯 盈余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投资收益
亏损时,则反之。
  
  ⑥金融资产转权益法
  A.原股份的公允价值+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B.原股份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列投资收益;
  C.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匹配的其他综合收益转投资收益。
  ⑦因减资造成的权益法转金融资产
  A.转让部分的股份按权益法下处置投资处理;
  B.剩余股份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C.权益法期间认定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全部转入投资收益。
  ⑧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多次交易完成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 同一控制
金融资产转成本法 原金融资产的公允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原金融资产的账面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与(最终控制方角度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之差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原金融资产公允口径与账面口径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原金融资产的其他综合收益不作处理。
原金融资产的其他综合收益转投资收益
权益法转成本法 原权益法的账面余额+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原权益法的账面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与(最终控制方角度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之差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原权益法下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作处理
 
  ⑨因减资造成的成本法转金融资产
  A.减少部分按成本法处置投资处理;
  B.剩余部分按公允口径转金融资产,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⑩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权益法下需将对应于“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以及对应于“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3.共同经营的会计处理
  ①合营安排的界定
  ②合营企业与共同经营的区分
  ③共同经营的会计处理
  六、《无形资产》关键考点
  1.无形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方式下无形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
  3.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原则:
  ①地皮单列“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单列“固定资产”;
  ②如实在无法分清则统一称为“固定资产”;
  ③房地产开发商所购地皮用于开发房产的,统一计入“开发产品”。
  4.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 
  
  5.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
  6.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认原则
  ①法定期限、有效使用期限和合同期限三者最短;
  ②如续注成本小则并入整个摊销期摊销,如成本大则单列无形资产核算;
  ③无期限的无形资产不摊销,但需定期检测是否减值。
  7.无形资产减值的提取和后续摊销额的计算;
  8.无形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
  9.无形资产报废损失的归属科目。
  
  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键考点
  1.有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
  收补方的界定标准:
  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支付补价方的界定标准:
  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25%
  【注】此补价应是不含增值税的,如果无法分清的,也可按含增值税的补价计算。
  2.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
公允价值模式 入账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销项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的进项税
账面价值模式 入账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销项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的进项税
注:换出资产的价内税列当期损益。
备注:此补价是含增值税的补价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计算
  4.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
公允价值模式 以换入多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所占比例来分配
账面价值模式 以换入多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例来分配
 
  
  八、《资产减值》关键考点
  1.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及不纳入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减值处理
《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 ①重大影响或以上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固定资产;
③生产性生物资产;
④油气资产(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
⑤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⑥无形资产;
⑦商誉。 减值后不得恢复
不纳入《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 ①存货
②应收款项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权益性投资,其减值恢复时贷记“其他综合收益”。
②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份且达不到重大影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提过减值不得恢复。
 
  2.定期测试减值的三项资产
  ①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③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3.可收回价值的确认
  ①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②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a.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b.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
  c.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d.涉及内部转移价格的需要作调整。即调整成公平交易中的公允价格。
  ③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预计
  a.以结算货币为基础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并按其适用的折现率计算资产的现值;
  b.将此现值按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从而折现成按照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c.在此基础上,比较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的账面价值,以确定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以及确认多少减值损失。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及折旧、摊销的会计处理;
  5.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
  6.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九、《金融资产》关键考点
  1.交易性金融资产 
  ①入账成本=买价-已经宣告未发放的红利(或-到期未收的利息);
  ②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净售价-初始成本;
  ③处置时的损益影响=净售价-处置时的账面余额;
  ④累计投资收益=交易费用+持有期间的分红和到期利息+处置时的投资收益
  2.持有至到期投资
  ①入账成本=买价-到期未收利息+交易费用;
  ②每期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数据规律
分次付息到期还本债券 折价 每期实际投资收益>票面利息  差额追加本金直至面值;
每期的投资收益和摊余成本呈上升态势。
溢价 每期实际投资收益<票面利息  差额冲减本金直至面值;
每期的投资收益和摊余成本呈下降态势。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每期的投资收益和摊余成本呈上升态势
  ④可收回价值=未来现金流量按当初内含报酬率折现认定;
  ⑤减值后投资收益=新本金×旧利率,减值后价值可以恢复,但不得超过已提减值准备额;
  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价值差额归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入账成本
债券投资 买价-到期未收利息+交易费用 同“持有至到期投资”
股票投资 买价-已经宣告发放的股利+交易费用 同“长期股权投资”
  ②债券类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利息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与期末公允价值调整无关系;
  ③权益性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被投资方宣告分红时认定投资收益,类似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认定
  先暂时减损再正式损失的情况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先暂时增值再正式损失的情况: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对象是外币项目
  如为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则其公允价值变动和汇率波动均入“其他综合收益”;如为外币货币性项目,则公允价值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汇率波动入“财务费用”。
  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持有期间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十、《股份支付》关键考点
  1.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每期管理费用的计提、资本公积的余额推算及最终行权时“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推算;
  2.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每期管理费用的计提、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推算及等待期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推算。
  3.回购股份进行职工期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①回购股份时
  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②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③职工行权时
  借:银行存款(职工按承诺的价位交付的款项)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内累计的资本公积)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倒挤差额)
  
  十一、《负债及借款费用》关键考点
  1.职工薪酬的关键考点
  ①职工薪酬的内容
  A.短期薪酬 
  a.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b.职工福利费 
  c.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d.住房公积金;
  e.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f.短期带薪缺勤 
  g.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h.非货币性福利;
  i.其他短期薪酬;
  B.离职后福利 
  a.设定提存计划
  b.设定受益计划 
  C.辞退福利 
  D.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②短期薪酬的费用归属;
  ③非货币性职工福利的会计处理;
  ④带薪缺勤的会计处理;
  ⑤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
  ⑥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⑦辞退福利的费用归属
  2.负债部分的常见客观题关键考点
  (1)负债部分的客观题选材
  ①应付债券发行价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条件 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 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 当实际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
发行价格 折价 溢价 平价
  ②应付债券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
  ③应付债券利息费用、摊余成本的计算及规律
分次付息到期还本债券 折价 每期的实际利息费用大于票面利息,其差额会追加债券摊余成本,直至面值。每期的摊余成本和利息费用呈上升态势。
溢价 每期的实际利息费用小于票面利息,其差额会冲减债券摊余成本,直至面值。每期的摊余成本和利息费用呈下降态势。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每期的利息费用和摊余成本呈上升态势。
  ④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与权益的划分及发行费用在负债成份与权益成份之间的分拆方法;
  ⑤转股前利息费用的推算以及转股时资本公积的计算。
  3.借款费用部分关键考点
  ①各项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界定;
  ②开始资本化日、停止资本化日及暂停资本化的认定原则;
  ③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
  ④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
  ⑤既有专门借款又有一般借款方式下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
  4.租赁部分关键考点
  ①融资租赁的确认原则;
  ②经营租赁时租赁双方损益的计算方法;
  ③融资租赁下承租方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孰低口径+初始直接费用;
  ④融资租赁下承租方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的选择
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以最低租赁付款的折现值为基础确定的 折现率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利率
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 折现率r应满足如下公式:
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租金×P/A(r,n)+承租方(或与之相关的第三方)担保余值×P/F(r,n)
  ⑤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期和应提足折旧额的判定
  折旧期 应提足折旧额
如果租期届满时要返还设备 租期与尚可使用期较短期 固定资产原价-承租方(或与之相关的第三方)担保余值+清理费用
如果租期届满时承租方买下该设备 尚可使用期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清理费用
 
  
  十二、《债务重组》关键考点
  1.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下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及非现金资产转让损益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方式。
  2.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下债权人的重组损失及换入非现金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以单项选择题为测试方式。
  3.债转股方式下债务人重组收益及股本溢价的计算和债权人重组损失及投资入账成本的计算。
  4.修改偿债条件方式下(包括不存在或有条件和存在或有条件两种情况)债务人重组收益及新的应付账款入账额的计算和债权人重组损失及新的应收账款的计算。
  
  十三、《或有事项》关键考点
  1.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
  2.预计负债金额的确认及费用的归属方向;
  3.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
  4.重组事项中列入预计负债的项目界定:
  ①自愿遣散;②强制遣散(如果自愿遣散目标未满足);③将不再使用的厂房的租赁撤销费。
  
  十四、《收入》关键考点
  1.收入确认条件
商品销售收入 ①主要风险报酬转移
②主要控制权转移
③收款有把握
④收入可靠计量
⑤成本可靠计量
提供劳务收入 当年开工当年完工 完成合同法,与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方法相同
  跨年度劳务 同时满足如下条件采用完工百分比法:
①收入可靠计量
②收款有把握
③完工程度可靠计量
④成本可靠计量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①收入可靠计量
②收款有把握
建造合同收入 与跨年度劳务收入相同
 
  2.现金折扣、商业折扣的会计处理
现金折扣 不影响收入 不影响增值税 发生时列“财务费用”
商业折扣 折后列收入 折后计税 无账务处理
 
  3.销货折让及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销售折让 ①发生时冲减当月的销售收入及销项税;
②年报的销售收入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折让,则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
销售退回 发出商品未确认收入即退的 借:库存商品
  贷:发出商品
一般销售退回 冲减退货当月的收入及成本,有现金折扣的一并反冲。
附退货条件的商品销售 有退货概率的 发出商品时只确认预计不会退货部分的收入和成本;退货期满时根据实际退货数量进行修正。
无退货概率的 发货时作移库处理(发出商品),退货期满时再确认未退部分的收入和成本。
年报的销售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退货 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
 
  4.特殊商品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
  ①代销方式
方式 委托方确认收入的时间 受托方有无定价权 受托方确认收入的时间 受托方的收入方式
非包销形式的视同买断 都是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在卖出商品时即可确认收入 视为自有商品的销售,以价差方式赚取收益
收到手续费 在有权收取手续费时确认收入 以手续费方式认定收入
包销形式的视同买断 委托方与受托方完全按正常商品购销行为进行处理。
 
  ②预收款方式的收入确认时间--发货时确认收入
  ③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收入时间 发出商品时
收入金额 现销价或协议收款额的折现
每期利息收益 长期应收款的期初现值×实际利率
长期应收款的列报 “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
税务口径的收入时间及金额 以约定结款点为收入实现点,以约定结款额为收入额,并据此计算增值税额。
  ④售后回购方式
界定标准 本质 价差归属
提前约定回购价 商品抵押借款 财务费用
  ⑤以旧换新方式——不得以旧商品的回购价冲减新商品的销售收入
  5.跨年度劳务收入和成本的计算以及无法可靠估计相关要素时劳务收入的确认方法及账务处理
完工百分比法下收入成本的计算 当年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收入
当年确认的成本=劳务总成本×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成本
无法可靠估计相关要素时劳务收入的确认 ①以实耗成本为限按能收回的价款作收入确认;
②按实耗的劳务成本作支出确认;
③二者差作当期损失认定。
 
  6.同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收入的确认原则——能分则分,不能分的按商品销售收入处理;
  7.特殊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对比;
安装费收入 如果安装费与商品销售分开的,则应在年度终了时根据安装的完工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安装费是销售商品收入的一部分,则应与所销售的商品同时确认收入。
宣传媒介的佣金收入 应在广告公诸于众时确认收入,而广告制作佣金的收入则是按完工程度确认收入。
订制软件收入 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收入 对于商品的售价内包括可区分的在售后一定期间的服务费,企业应在商品销售实现时,按售价扣除该项服务费后的余额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服务费递延至提供劳务的期间确认为收入。
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 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为收入。
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收入 应按提供服务的性质为依据,一次性的,应在收到款项时确认收入;分期服务的,在收到款项时,计入“递延收益”,提取服务时分期确认收入。
特许权费收入 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在提供服务时分期确认收入,提供设备和有形资产的应在资产所有权转移时确认收入。
定期收费 应在合同约定收款日确认收入。
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原则 ①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同时,将取得的货款或应收款项在本次实现的收入与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分配,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其余部分作当期收入;
②客户兑换奖励积分时,授予企业应将递延收益按兑换份额转为收入。
 
  8.不列入合同成本的费用确认
  ①与合同有关的零星收益不作为合同收入,而是直接冲减合同成本。
  ②下列各项费用,不计入合同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A.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B.船舶等制造企业的销售费用;
  C.企业因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
  D.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
  9.建造合同收入在完工百分比法下各项收入、支出指标的计算以及由此产生的报表项目的影响;
收入、成本及毛利的计算 ①当期确认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完工进度)-以前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②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以前期间累计已确认的合同费用;
③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
④最后一年的合同收入=总收入-以前年度确认过的收入;
收入、成本及毛利的计算 ⑤最后一年的合同费用=总成本-以前年度累计已确认的成本;
⑥最后一年的合同毛利=最后一年的合同收入-最后一年的合同费用   
无法可靠估计相关要素时 同跨年度劳务收入
 
  
  十五、政府补助关键考点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十六、《所得税》关键考点
  1.有关资产的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不同、折旧期限不同、减值提取形成差异
无形资产 摊销期不同、摊销方法不同、减值提取、无期限的无形资产造成差异
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在税务上允许税前加计扣除50%的处理 研究费用 永久性差异
开发费用 费用化部分 永久性差异
资本化部分 形成可抵扣差异,但按永久性差异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 参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公允模式 税务上按固定资产正常提折旧,会计上以公允口径进行期末计价,不提折旧和减值,由此形成的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但性质不确定。
存货、应收款项 减值提取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税务上按成本口径计量,会计上以公允价值口径计量,由此形成性质不确定的暂时性差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税务上按成本口径计量,会计上以公允价值口径计量,由此形成性质不确定的暂时性差异,但此暂时性差异不调整“所得税费用”,而是调整“其他综合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 只有减值提取作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余差异均视为永久性差异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 减值提取形成可抵扣差异
  2.有关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预计负债 产品质量保证金、违约金形成的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罚款、担保义务形成的 永久性差异
预收账款 税务上与会计上均以发出商品为收入确认点 无差异
税务上将预收定金视为收入实现时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不形成资产或负债也匹配暂时性差异的情况
  ①超标广告费用匹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②5年内的亏损匹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特殊资产匹配的暂时性差异
  ①商誉只有在减值提取时作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认定,其余差异既不作永久性差异也不作暂时性差异认定;
  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税法认定在收到资产当期确认“营业外收入”计入当年应税所得,而会计则摊入各服务期认定,由此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5.常见永久性差异
会计认定为收入税务不认定 国债利息收入、成本法下分红收益等
税务认定为支出会计上不认定 研发费用的追扣
会计认定为支出税务上不认定 ①罚没支出
②担保支出
③超标招待费用
④超标利息负担
⑤超标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⑥非公益性捐赠支出
税务认定为收入会计上不认定 视同销售中会计上不作收入税务上按收入处理的情况
  6.资产负债表计算原理
税前利润
永久性差异 会计认定为支出税务上不认定
税务认定为收入会计上不认定
会计认定为收入税务上不认定
税务认定为支出会计上不认定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新增可抵扣差异 资产 账面价值 小于 计税基础 可抵扣差异
转回可抵扣差异 大于 应纳税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 大于 可抵扣差异
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小于 应纳税差异
  
应税所得
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增可抵扣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收益 税率修改时:期末暂时性差异余额×新税率-期初暂时性差异×旧税率=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发生额
转回可抵扣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负债 新增应纳税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费用
转回应纳税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收益
所得税费用
 
  
  十七、《外币业务》关键考点
  1.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的因素 ①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②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③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企业选定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的因素 ①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没有自主性则选择与境内企业相同的记账本位币,有自主性的则选择不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选定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的因素 ②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占较大比重的,选择与境内企业相同的记账本位币,不占较大比重的则选择不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③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直接影响且可随时汇回的应选择与境内企业相同的记账本位币,否则则选择不同的记账本位币;
④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不足以偿还的,应选择与境内企业相同的记账本位币,反之,应选择其他货币。
 
  2.特殊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①外币兑换时财务费用的计算;
  ②接受外币资本注资时只能采用投资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
  3.期末外币账户的汇兑损益归属
  ①资本化
  ②筹建期计入“管理费用”
  ③正常经营期计入“财务费用”
  4.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期末汇率调整的处理
  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中采用的预计售价如为外币表达,则需根据期末现行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认定;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对象如为外币标价,则期末依据最新市价匹配当日市场汇率认定其记账本位币价值,并以此推定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期末外币标价×现行汇率-调整前的账面余额=“其他综合收益”调整额
外币货币性项目 (期末外币标价-上期末外币标价)×现行汇率=“其他综合收益”调整额
上期末外币标价×(期末现行汇率-上期末现行汇率)=“财务费用”调整额
 
  5.外币报表折算汇率的选择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 期末现行汇率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 历史汇率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轧平数
利润表 收入、支出 一般用平均汇率,也可用交易当日的汇率。
  6.企业境外经营为子公司的情况下,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差额,归属于母公司应分担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属于子公司少数股东应分担的部分应并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
  7.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时,应当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的、与该境外经营相关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部分处置境外经营的,应当按处置的比例计算处置部分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十八、《会计政策变更》关键考点
  1.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界定;
  2.追溯调整法下会计政策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时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指标的推算;
  3.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的报表附注披露。
  
  十九、《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键考点
  1.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辨认;
  2.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推算。
  
  二十、《财务报表》关键考点
  1.合并范围的确认
  2.合并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
  (1)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
追溯一:初始投资的追溯 如为商誉,无需追溯;
如为负商誉,则追溯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如追当年的,则贷“营业外收入”)
追溯二:被投资方分红的追溯 借:投资收益(当年分红的追溯)
  未分配利润(以前年度分红的追溯)
  贷:长期股权投资
追溯三:被投资方盈亏的追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当年盈余的追溯)
    未分配利润(以前年度盈余的追溯)
如为亏损,则反之。
如果是非同一控制的背景,需以子公司公允后的口径为调整依据;
追溯四: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反之。
追溯四:被投资方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或反之。
  (2)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3)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期间
  (4)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5)收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
  (6)如果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需将子公司的账表数据按购买日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标准为基础进行公允口径调整后再进行合并数据的处理。
  3.合并报表中关键抵销分录的编制 
  抄自于子公司修正后的所有者权益(如果是非同一控制,应以公允口径修正后的标准抵销)
  ①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对该特定子公司投资的账面余额+成本法转权益法的调整数)
      少数股东权益(用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抄自于子公司修正后的所有者权益(如果是非同一控制,应以公允口径修正后的标准抵销)
  ②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抄自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净利润(非同一控制下需调整至公允口径)×母公司的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收益[子公司净利润(非同一控制下需调整至公允口径)×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抄自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③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内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抵销
根据期末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根据期初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坏账估计百分比 借:应收账款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当期内部应收账款如追提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
  贷:资产减值损失
当期内部应收账款如冲回多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
  ④存货内部交易抵销
内部交易的买方当年购入存货当年并未售出时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存货
内部交易的买方当年购入存货当年全部售出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当年购入的存货,留一部分卖一部分 先假定都卖出去: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再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上年购入的存货,本年全部留存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存货
上年购入的存货,本年全部售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成本
上年购入的存货,本年留一部分,卖一部分 先假定都售出: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成本
再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作如下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内部交易中的处理 先对上期多提的跌价准备进行反冲:
借:存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再对于本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先站在个别公司角度认定应提或应冲额,然后站在总集团角度再认定应提或应冲额,两相比较,补差即可。
分录如下:
借:存货 
  贷:资产减值损失
或: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 
  ⑤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抵销
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当年的抵销 如果售出方将自己的存货售出,买方当作固定资产时:
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售价)
  贷:营业成本(内部交易成本)
    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利润)
如果售出方售出的是固定资产则此公式修正如下:
借:营业外收入(内部交易收益)
  贷: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收益)
借: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收益造成的当期折旧的多计额)
  贷:管理费用(内部交易收益造成的当期折旧的多计额)
固定资产内部交易以后年度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内部交易的利润)
  贷: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利润)
借: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收益在以前年度造成的折旧多计额)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内部交易收益在以前年度造成的折旧多计额)
借: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收益造成的当期折旧的多计额)
  贷:管理费用(内部交易收益造成的当期折旧的多计额)
固定资产到期清理时的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内部交易收益造成的当期折旧的多计额)
  贷:管理费用(内部交易收益造成的当期折旧的多计额)
固定资产提前清理时相关抵销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内部交易的利润)
  贷: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内部交易的利润)
借: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内部交易收益在以前年度造成的折旧多计额)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内部交易收益在以前年度造成的折旧多计额)
借: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内部交易收益造成的当期折旧的多计额)
  贷:管理费用(内部交易收益造成的当期折旧的多计额)
  ⑥无形资产内部交易抵销
  类似于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抵销处理
  ⑦集团内部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
  借:抵销现金流出
    贷:抵销现金流入
  ⑧集团角度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⑨逆流交易中未实现损益属少数股东部分的抵销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二十一、《事业单位会计》关键考点
  1.事业单位长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3.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4.事业单位结余的会计处理。
  
  二十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关键考点
  1.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界定;
  2.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