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大单元八 常见病症的自我治疗
大单元八 常见病症的自我治疗大单元八 常见病症的自我治疗
知识结构:
第一节 发 热
一、发热概述
发热(发烧)——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发热的病因
①感染 —— 最常见!
②非感染
炎症……组织损伤、过敏、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恶性病或其他疾病的继发后果。
③其他
女性在经期或排卵期也会发热;
另外,服用药物也可能引起发热,一般则称为“药物热”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头痛,乏力,突发热常为0.5-1d,持续热为3~6d。
☆根据发热伴发症状可诊断病因: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细菌感染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病毒感染
2.伴有头痛、四肢关节痛、咽喉痛、畏寒、乏力、鼻塞或咳嗽——感冒
3.儿童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麻疹;
儿童或青少年伴有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
4.发热可有间歇期,表现有间歇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之大汗(一阵儿冷,一阵儿热)——化脓性感染或疟疾;
5.持续高热,如24h内波动持续在39~40℃,居高不下,伴随寒战、胸痛、咳嗽、吐铁锈痰——肺炎;
6.起病缓慢,持续稽留热,无寒颤、脉缓、玫瑰疹、肝脾肿大——伤寒;
三、发热的药物治疗
(1)非处方药(用什么药?各药特点?)
答: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即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贝诺酯
药名 作用特点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退热首选药(选它就“对了”)
· 特点:解热作用强,镇痛、抗炎作用弱;胃肠刺激小,作用缓和而持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儿童退热。
· 用量:成人一次0.3~0.6g,儿童按体重一次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一日1.5g/m2;
· 用法: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每日小于4次,用药不超过3天。成人不宜超过4g/d;
阿司匹林 · 用法用量:成人一次0.3~0.6g,一日3次;儿童一日30~60mg/kg,分4~6次服用,或一次5~10mg/kg;
· 婴幼儿发热:可选用阿苯片(每片含阿司匹林100mg、苯巴比妥10mg);
· 儿童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发热:有可能引起Reye’s综合征,应避免使用。
布洛芬(芬必得) · 特点:镇痛作用最强(是阿司匹林的16~32倍);胃肠不良反应最轻;
· 用法用量: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一次0.2~0.4g,一日3~4次;1~12岁儿童,每次5~10mg/kg,每日3次。
贝诺酯 特点: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长效。 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小于阿司匹林,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5~1g,一日3次,老年人用药一日不超过2.5g。
(2)发热的处方药(用什么药?咋用?)
答:安乃近滴鼻紧急退热;
高热惊厥物理降温,加用地西泮!
①20%安乃近溶液滴鼻
对5岁以下儿童高热时紧急退热。婴儿每侧鼻孔滴1~2滴,2岁以上儿童每侧鼻孔滴2~3滴。
②短暂热性惊厥
需以温水擦浴或给予解热镇痛药。
持续惊厥或周期性惊厥有脑损害——就医,给予地西泮。
四、用药与健康提示
1.治标不治本
解热镇痛药用于退热纯属对症治疗,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应引起重视。
2.健康提示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有利——当体温升高时,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的修复。
有弊——发热会使体力消耗,感觉不适,影响休息,甚至可发生惊厥;
退热过猛——儿童、老年人或体弱者在高热骤然降下时,有可能引起虚脱。
用药提示——应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老年人应适当减少剂量,并注意间隔一定的时间(4~6h)。
3.不良反应的提示
多数解热镇痛药(肠溶制剂除外)宜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症者、有出血倾向者、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病史者,应慎用或禁用。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可诱发变态反应,出现荨麻疹和哮喘,因对其过敏而引起哮喘病史者应禁用。
4.特殊人群用药的提示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胃溃疡和青光眼等患者,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
阿司匹林致畸、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胎盘、布洛芬用于晚期妊娠可使孕期延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
5.特殊提示
对解热镇痛药或其中成分之一有过敏史时,不宜再使用其他同类解热镇痛药,因为此类药物中大多数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3d。
不宜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的解热镇痛药,以免引起肝、肾、胃肠道的损伤。
不宜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WHO建议——
两个月以内的婴儿禁用任何退热药。
儿童体温达到39℃经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适当用药,最好选用含布洛芬的混悬液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滴剂,不宜用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儿童用量应先基于体重,其次为年龄。
发热时宜注意控制饮食——
多喝水、果汁,补充能量、蛋白质和电解质;
对高热者当用冰袋和凉毛巾冷敷,或用50%的乙醇擦拭四肢、胸背、头颈部以帮助退热。
发热期间宜多休息,在夏季注意调节室温,保证充分的睡眠。
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3天的主要原因是( )
A.可能发生皮疹
B.以免引发肝损伤
C.以免引发肾损伤
D.以免引发胃肠道刺激
E.退热属对症治疗,可能掩盖病情
『正确答案』E
A.安乃近
B.布洛芬
C.贝诺酯
D.阿司匹林
E.对乙酰氨基酚
1.解热镇痛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增加出血危险的是
2.对胃肠刺激小,在体内可分解为两种解热镇痛药,作用时间长的是
3.胃肠刺激较小,但可使妊娠晚期孕期延长的是
4.适应5岁以下儿童高热时紧急退烧的处方药是
5.一般作为退烧首选药,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儿童的是
『正确答案』D、C、B、A、E
第二节 疼 痛
―、常见疼痛的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按疼痛程度,疼痛可分为轻微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按疼痛部位,包括头痛、神经痛、牙痛、腹痛、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痛等。
(一)头痛
头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在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同时也是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
◇根据头痛发生病因,将头痛分为三大类:
①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血管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②继发性头痛:……
③其它:……
◇头痛所提示的先兆症状(病因诊断)
①急性感染性发热,常伴有头痛;
(感染——发烧——头痛,最常见)
②高血压、动脉硬化病者,突然发生剧烈头痛——脑出血;
③剧烈头痛+精神的改变+外伤病史——内脏出血;
④早晨头痛+由咳嗽和打喷嚏引起头痛——脑肿瘤;
⑤头痛 + 头晕、呕吐/口角麻木、失语、视力异常
——中风、脑血管损伤;
三种特殊类型头痛
1.偏头痛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青少年女性好发;
单侧,反复/持续/搏动性头痛;
颞部/额部最严重;
怕光/怕声/对刺激过敏;
2.紧张性头痛 精神因素导致头/颈部肌肉连续紧张
3.三叉神经痛 一侧面部闪电样/烧灼样/针刺样剧痛
刷牙/洗脸/吞咽可诱发.
(二)神经痛
常见的神经痛为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三叉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三)牙痛
牙痛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
病因:
牙痛大多由牙龈炎、牙髓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
此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炎等;身体的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患者牙髓充血、糖尿病患者牙髓血管发炎坏死等都可引起牙痛。
牙痛的疼痛性质有以下特点:
自发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呈间歇性发作;
疼痛发作时间越来越长、间歇时间越来 越短;
夜间疼痛比白天重,特别是平卧时更显著;
早期冷、热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加重,晚期冷刺激不但不激发疼痛,反而使疼痛暂时缓解。
(四)腹痛
腹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病因极为复杂……
腹痛在临床上常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腹痛——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疼痛多为间歇性或为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疼痛以钝痛或隐痛居多,也有烧灼痛或绞痛发作。慢性腹痛的病因较复杂,常常与急性腹痛的病因相互交叉,引起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困难。
(五)颈肩痛
又称颈臂痛。
由颈椎骨、关节、韧带、肌肉、筋膜及肩关节软组织病变或内脏疾病引起的综合征。
病因:
颈部疾患——以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为多见,其次为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慢性软组织劳损、颈椎本身病变(如结核、炎症和肿瘤等)。
肩部疾病——引起的有肩周炎、肩袖断裂等。
肩周炎——
肩袖断裂——
疼痛性质:
一动就痛,不动不痛或稍痛,梳头、穿衣、提物、举高都有困难。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
疼痛部位:
颈椎及软组织病变多位于颈部病变部位;
而肩周炎等疾病引起的颈肩部疼痛多位于肩关节周围;
而内脏疾病引发的颈肩部疼痛多有其特点——心脏疾病引发的颈肩部疼痛多位于左侧;消化道疾病引发的多位于右侧。
(六)腰腿痛
腰腿痛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症候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产生腰腿痛的原因很多,除了及少数患者为急性外伤引起外,大多因慢性老损、退变、增生、椎间盘突出而致。另外骨质疏松、脊髓肿瘤等疾病也能引起腰腿痛。
其病变部位常以软组织为多,骨关节病变次之,血管性则少见。
临床上,对于由不同病因诱发的腰腿疼痛其症状特点也是不同的。
腰椎骨质增生者疼痛症状为:劳累后、休息后或在早晨起床时,腰腿疼痛严重,而适当的活动可缓解其症状;
腰椎管狭窄者疼痛症状:多表现为间隙性跛行;
腰间盘突出者疼痛症状:多为放射性,其常在咳嗽或排便时明显加剧,疼痛常伴有麻木感。
(七)关节痛
关节痛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阻、功能障碍。
常见病因:
风湿性的关节痛
类风湿性的关节痛
外伤(扭、挫、跌、打、碰等)所致关节痛
全身性发热、感染、结缔组织病
骨关节炎(最常见!)
风湿性的关节痛——累及大关节,只疼不遗留关节畸形!
多呈游走性,有的有轻度红肿。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常侵犯心脏,后期发展成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的关节痛——累及小关节,可致关节畸形!
以手、腕、踝、趾关节受累最多,发病关节处红、肿、热、痛明显,发展至晚期则造成关节变形、僵直至活动严重障碍。
骨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障碍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足、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及压痛、关节肿大、晨僵、关节摩擦音、关节活动受限等。
二、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1.解热镇痛药——纯镇痛!
2.谷维素、维生素B1 ——神经性/精神性疼痛。
3.氢溴酸山莨菪碱、颠茄浸膏片——痉挛性疼痛。
1.解热镇痛药
(1)对乙酰氨基酚:成人一日不宜超过4g,老年人不超过2g。镇痛不宜超过10日。
(2)布洛芬:一日最大剂量2.4g,儿童一次5~10mg/kg。
(3)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
外用:按照痛处面积大小,使用本品适量,轻轻揉搓,使本品渗透皮肤,一日3~4次。
2.谷维素、维生素B1:对紧张性头痛,长期精神比较紧张者、神经痛、推荐合并应用。
谷维素口服:一次10~30mg,一日3次。
维生素B1口服:一次10mg,一日3次。
3.氢溴酸山莨菪碱、颠茄浸膏片:由于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可用氢溴酸山莨菪碱,还可明显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止痛。
氢溴酸山莨菪碱:口服一次5mg,一日2~3次。
颠茄浸膏片:一次8mg,一日2~3次。
(二)处方药
1.非甾体类抗炎药
(1)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2)塞来昔布
(1)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口服,成人:本品推荐剂量为一日一次,每次75mg;最大剂量为150mg,分两次服用或遵医嘱。
对轻度及长期治疗患者,每日服用75mg。对夜间及清晨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在傍晚服用75mg。
(2)塞来昔布
急性疼痛:推荐剂量为第1天首剂400mg,必要时,可再服200mg;随后根据需要,每日两次,每次200mg。
骨关节炎:本品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推荐剂量为200mg,每日一次口服,或100mg每日两次口服。
2.头痛
◎紧张性头痛:针对病因治疗,去除诱因。
如:纠正导致头颈部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异常姿势;
伴随情绪障碍者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
长期精神较紧张者,推荐应用地西泮(安定)片;
◎发作性紧张性头痛:可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罗通定、麦角胺咖啡因及5-羟色胺1B/1D激动剂如佐米曲普坦等;
◎偏头痛:麦角胺咖啡因、罗通定、苯噻啶。
◎三叉神经痛:首选卡马西平,如无效可继服苯妥英钠或氯硝西泮等药物。
3.氨基葡萄糖
——用于骨关节炎!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每次500mg,每日3次
连续用药6周,必要时可以6周以上。间隔2个月可以重复使用。
4.阿托品、可待因片、氨酚待因片
——解痉药,用于痉挛性疼痛。
阿托品肌内注射,一次0.5mg。
严重疼痛者可选用可待因片或氨酚待因片。
(治疗头痛的处方药)
A.布洛芬
B.谷维素
C.地西泮
D.卡马西平
E.麦角胺咖啡因片
<1> 三叉神经痛者首选的是
<2> 推荐反复性偏头痛者服用的是
<3> 推荐长期精神紧张、紧张性头痛者应用的是
『正确答案』 D、E、C
三、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先明确病因,再镇痛。初感疼痛的患者,决不要轻易用药,以免掩盖病情,耽误治疗。
——不能盲目镇痛!
2.为减轻疼痛所带来的不适,在不影响对症治疗的同时,可选用抗炎镇痛药,尤其是非处方药。
——可以的话,优先选择抗炎镇痛药!
3.解热镇痛药用于镇痛一般不超过5d,如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去医院诊治。 ——不超过5d!
4.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有效——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无效——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几乎无效。
5.应用解痉药
可引起口干、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
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后24h,症状未缓解,应立即就医。
反流性食管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心衰及心律失常患者慎用。
6.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宜在饭时或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不适,特别是有胃溃疡的患者。
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可能需降低本品的服用剂量,或降低非甾体抗炎药的服用剂量。
以下有关解热镇痛药用于镇痛的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A.对钝痛几乎无效
B.可用于创伤性剧痛
C.头痛患者勿轻易用镇痛药
D.用于头痛一般不超过5日
E.宜在餐后服或与食物同服
『正确答案』 CDE
第三节 视疲劳
一、概述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指视物时出现视觉障碍,且有眼部紧张感及压迫感等不适,严重者可伴有头晕、头痛,胃肠功能障碍,健忘等全身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视物时症状加重是其显著的临床特征。
二、临床表现
(一)眼部症状
泪液减少,眼球干涩、发胀及异物感,有眶周疼痛或酸胀感。眼睑沉重、痉挛,无法持久地阅读。
(二)视觉障碍
近距离用眼时出现视力模糊,伴有复视,远视力尚正常或接近正常。
(三)全身症状
容易出现头痛或偏头痛,眩晕,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有时也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障碍。
三、治疗
(一)局部因素的调节
(二)外界环境的调节
(三)内环境因素的调节
(四)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
(一)局部因素的调节
1.药物治疗
①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改善睫状肌功能和增加睫状肌血流量改善眼的调节功能,减轻眼部不适;
②使用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羟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聚乙醇滴眼液等)——改善眼部干燥症状;
③使用抗胆碱能滴眼液如山莨菪碱滴眼液
——能减轻眼部平滑肌及血管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
2.非药物治疗
采取雾视法、远眺法、眼保健操并配合眼周穴位按摩等物理疗法,放松眼部肌肉,改善眼周循环,消除眼肌疲劳,改善视力。
(二)外界环境的调节
改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端正读写姿势;
减少乘车及卧床看书时间;
减少视频终端接触时间,尤其是避免夜间长时间直视手机视频;
矫正屈光不正、佩戴合适眼镜;
专科矫正视轴、进行眼外肌训练;
避免三高(高盐、高脂、高糖)饮食。
(三)内环境因素的调节
除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及肿瘤性压迫等疾病对眼部的损害,应及时检查和治疗。
(四)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
由于目前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减轻视疲劳;对于出现心理疾病的患者可就诊心理专科。
抗老防衰、体育锻炼、戒忧戒悲有助于减轻视疲劳,防止眼部机能衰退。
四、患者教育 略!
第四节 沙 眼
一、概述
沙眼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
二、临床表现
一般双眼发病。急性期症状眼内有摩擦感或有异物感,难于忍受,有时发痒、迎风流泪、畏惧强光、不时在眼边积存少量的分泌物(眼屎)。
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
如翻开眼皮,可发现眼睑结膜呈弥漫性充血,血管模糊不清,结膜上出现乳头(内眼皮有类似舌头表面的粗糙不平的外观)或滤泡(睑结膜上长出一些隆起、浑浊和大小不一的小泡)。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掌握常用药名)
◇滴眼剂:磺胺醋酰钠滴眼液
硫酸锌滴眼剂
低浓度时呈收敛作用,锌离子能沉淀蛋白,可与眼球表面和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中的蛋白质形成极薄的蛋白膜,起到保护作用,高浓度则有杀菌和凝固作用,有利于创面及溃疡的愈合。
酞丁安滴眼剂
对沙眼衣原体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在沙眼包涵体尚未形成时,能阻止沙眼衣原体的繁殖和包涵体的形成,尤其对轻度沙眼疗效最好。
◇眼膏: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
(二)处方药
1.对较重或治疗较晚的沙眼结膜肥厚显著者——2%硝酸银、硫酸铜棒擦拭睑结膜和穹隆结膜,擦后用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冲洗,一日1次。
2.乳头较多的沙眼,可用海螵蛸摩擦法。滤泡较多的沙眼,可作滤泡刮除术;少数倒睫者可去医院行手术治疗。
3.对角膜血管翳的重症沙眼,除局部应用滴眼剂外,尚可口服米诺环素。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磺胺醋酰钠滴眼液:
有磺胺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者也要慎用。
不宜与其他滴眼液混合使用。不宜过量使用。
2.硫酸锌滴眼液:
有腐蚀性,低浓度溶液局部也有刺激性,对急性结膜炎者忌用。
3.酞丁安:育龄妇女慎用,妊娠期妇女禁用。
4.金霉素眼膏:不宜长期连续使用,使用3~4日症状未缓解时,应停药就医。
5.一般提示:
沙眼患者应按时用药,症状消失后未经医生认定,不可随便停药。
沙眼及眼部有感染者切勿佩戴隐形眼镜,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采取预防措施,个人用的毛巾、浴巾、手绢和脸盆宜分开使用。
6.重要提示:
禁用可的松眼药水治疗慢性沙眼,会加重病情;
沙眼严重,有大量滤泡者应到医院行手术治疗。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有溶血性贫血倾向)患者禁用硫酸锌滴眼液。
第五节 急性结膜炎
一、概述
急性结膜炎(火眼或红眼病)是发生在结膜上一种急性感染。
多见于春、夏季,传染性极强,但预后良好,几日内炎症即可消退。通过与患眼接触的毛巾、玩具或公共浴池、游泳池而相互传染,也易在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流行。
二、临床表现与分型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又称细菌性结膜炎,病原体有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葡萄球菌)
过敏性结膜炎(过敏)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春季过敏)
流行性结膜炎(腺病毒)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腺病毒70型)
1.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发病急剧,常累及双眼(或间隔1~2d)伴有大量的黏液性分泌物(眼屎),于夜间分泌较多,在晨起时常会被分泌物糊住双眼。
轻症者在眼内有瘙痒和异物感;重者眼睑坠重、灼热、畏光和流泪,结膜下充血、水肿或杂有小出血点,眼睑亦常红肿,角膜受累,则有疼痛及视物模糊,症状类似于沙眼。
2.流行性结膜炎:
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发浅点角膜炎,一般仅局限于单眼,流泪较多和伴有少量分泌物,分泌物最初为黏液性,后为黏液脓化而呈脓性,耳朵前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强,发病急剧。
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为暴发流行,表现除与流行性结膜炎类似外,同时可有结膜下出血。
4.过敏性结膜炎:
一般较轻,结膜可充血和水肿,瘙痒且伴有流泪,一般无分泌物或少有黏液性分泌物。
5.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其季节性强,多发生于春夏季节,可反复发作,以男性儿童及青年多见,双眼奇痒,睑结膜有粗大的乳头,角膜缘胶样增生,治疗以抗过敏为主。
三、药物治疗
非处方药 处方药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四环素、金霉素、红霉素、利福平、杆菌肽眼膏、酞丁安、磺胺醋酰钠滴眼剂 一般细菌: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四环素眼膏。
铜绿假单胞性结膜炎:多黏菌素B、磺苄西林滴眼液。
真菌性角膜炎:两性霉素B、克霉唑滴眼液。
流行性结膜炎 酞丁安、阿昔洛韦滴眼液 0.1%碘苷滴眼液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0.1%羟苄唑、0.1%利巴韦林滴眼液
过敏性结膜炎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色甘酸钠滴眼剂或眼膏 1%泼尼松滴眼液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同上
(一)非处方药(局部外用,选择药物)
①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抑菌、杀菌!
四环素、金霉素、红霉素、利福平、杆菌肽眼膏、酞丁安、磺胺醋酰钠滴眼剂;
②流行性结膜炎——抗病毒!
酞丁安、阿昔洛韦滴眼液。
③过敏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抗过敏!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色甘酸钠滴眼剂或眼膏。
(二)处方药
1.对铜绿假单胞性结膜炎:
病情较严重,病变进展迅速,短期内可致角膜溃破、穿孔和失明,因此,必须及早治疗。药物:多粘菌素B、磺苄西林滴眼剂;
2.真菌性角膜炎:
可选用两性霉素B、克霉唑滴眼剂。
3.细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所致的结膜炎:
应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剂、四环素眼膏。
4.由环境(灰尘、风沙、倒睫、屈光不正)刺激所致的非细菌性结膜炎:
治疗以对症为主,应用0.5%硫酸锌滴眼剂。
5.对流行结膜炎
可选用0.1%碘苷滴眼液,一次1~2滴,每间隔2h给予1次。
6.对流行性出血结膜炎
应用抗病毒药,0.1%羟苄唑、0.1%利巴韦林滴眼液。
7.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可应用1%泼尼松滴眼液。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庆大霉素:偶致耳毒性,虽滴眼剂比注射剂发生率小,但对儿童、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长期应用。
2.阿昔洛韦滴眼液:
应用时偶有一过性烧灼感、疼痛、皮疹、荨麻疹。应用眼膏后极少数患者可即出现一过性轻度疼痛,可出现浅表斑点状角膜病变,但无需中止治疗,愈后亦无明显后遗症。
3.碘苷滴眼液:长期应用可出现疼痛、瘙痒、眼睑过敏、睫毛脱落、角膜浑浊或染色小点,不宜消失。
4.应用抗菌药物制剂中加入糖皮质激素。
优点:抗菌、抗炎、加速治愈过程;
缺点:有诱发真菌或病毒感染、延缓创伤愈合、升高眼压和导致晶状体混浊等风险。
因此:不应随意使用,除非患者是在眼病专科医师的密切监护下。特别是不能给尚未确诊的“红眼”患者开具这类药物,因为这种情况有时是由于难以诊断的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如必须使用此类制剂,不应超过10天,并在使用期间定期测量眼压。
5.热敷与冷敷
早期结膜炎:可采用热敷 的方法,以热毛巾或茶壶的热气熏蒸,一次10min,一日3次;
对过敏性结膜炎:宜用冷毛巾湿敷。
第六节 上感与流感
一、概述
上感和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较为多见。儿童、老年人、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妊娠期妇女、疲劳和生活规律紊乱者均为易感人群。
根据病原体、传播和症状的不同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感)。
上感与流感的病原体区别
(一)上感(感冒)
俗称伤风或急性鼻卡他,由多种病原体(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而致。
其中鼻病毒常引起“鼻感冒”;
腺病毒常引起“夏感冒”;
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常引起“胃肠型感冒”。
☆不会大流行,并少见并发症。
(二)流感
系由流感病毒(甲、乙、丙及变异型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潜伏期为数小时至4天,发病急骤,全身症状重;
飞沫传播,可造成大流行;
并发症比较多(如肺炎、心肌炎、心肌梗死、哮喘、中耳炎),年老人和体弱患者易并发肺炎。
☆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会要命,大流行,需谨慎!
二、临床表现
(一)上感:
(二)流感
流感的发病急骤,局部和全身症状表现较重。可分型如下。
1.单纯型 类似上感,典型病程约1周
2.胃肠型 单纯型 + 胃肠道症状
(典型病程2~4天,可迅速康复)
三、抗感冒药的组方原则(☆ ☆ ☆ ☆ ☆)
由于感冒发病急促,症状复杂多样,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采用单一用药不可能缓解所有症状,一般多采用复方制剂。
名称 扑热息痛 伪麻黄碱 氯苯那敏 苯海拉明 右美沙芬 咖啡因
美扑伪麻片 + + + +
咖酚伪麻片(银得菲) + + +
双扑伪麻碱 + + +
日夜百服宁(日片) + + +
日夜百服宁(夜片) + + + +
白加黑日片 + + +
白加黑夜片 + + + +
氨酚伪麻片 + +
酚麻美敏片(泰诺) + + + +
儿童退热片 + +
四、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对症下药!
1.发热——解热镇痛“酚”“芬”
2.鼻塞——含伪麻黄碱的制剂,收缩鼻黏膜“麻”
局部选用:1%麻黄素、萘甲唑啉滴鼻剂、羟甲唑啉滴鼻剂、赛洛唑啉滴鼻剂等。
3.打喷嚏、流鼻涕——含抗过敏成分制剂“扑”“敏”
4.咳嗽——含右美沙芬的制剂“美”“沙”
(二)处方药——抗病毒药
1.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甲基金刚烷胺
2.扎那米韦、奥司他韦(达菲)
宜及早用药,在流感症状初始48h内使用较为有效
五、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抗生素对导致感冒和流感的病毒无效!
☆使用抗生素,但必须有细菌性感染的指征(C反应蛋白阳性,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若需合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阿奇霉素)。
2.明确药物禁忌症(老生常谈!)
①抗过敏药:引起嗜睡,不宜驾车;
②鼻粘膜收缩剂:
加剧青光眼、高血压、前列腺增生;
青光眼患者不建议使用伪麻黄碱作为局部用药。
③右美沙芬:对妊娠初始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中枢镇咳作用可影响痰液的排出,肺疾病和重症肺炎患者应慎用。
④含有解热镇痛药制剂:如前所述…
3.非处方感冒药物在不能用于幼儿的普通感冒。
对≤2岁婴幼儿:尽量避免服用含有减鼻充血剂(伪麻黄碱、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或含有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溴苯那敏、氯苯那敏)的镇咳药。
2~5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4;
6~12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2,尽量使用糖浆或混悬液制剂。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Reye综合征)。
4.感冒一般为自限性,病程多在1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
注意休息,多饮白开水、橘汁水或热姜糖水。
并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平时应到室外活动,增加身体的御寒能力,依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常开窗户,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勤晒被褥。
常作深呼吸换气。
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
5.感冒药连续服用不得超过7天。
服用剂量不能超过推荐的剂量,在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医院向医师咨询。
6.流感时:
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在发病36h或48h内尽早开始。
目前已有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流感患者只要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大多不再需要对症治疗。
对症药物的使用:应提高针对性,不一定都用复方制剂。
7.流感的预防
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应加强预防接种。高危人群优先接种。
抗流感病毒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耐药性产生。
建议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措施。
8.孕、产期妇女合并流感
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韦和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发热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不利影响,可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哺乳期妇女尽量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因为这些药物能通过乳汁影响幼儿。
第七节 鼻塞(鼻粘膜肿胀)
一、概述:
鼻黏膜血管扩张和肿胀——出现鼻塞。
鼻黏膜肿胀的病因——鼻部过敏或感染
其常见病因:
①感冒;
②慢性单纯性鼻炎;
③慢性鼻窦炎;
④过敏性鼻炎;
⑤慢性肥厚性鼻炎;
⑥鼻窦肿瘤等。
二、临床表现
鼻堵,常借用口腔吸气,鼻涕增多,同时嗅觉明显减退,对各种气味极不敏感,发音低闷,有时可影响听力。
1.急性鼻炎:即感冒,起病急骤,常伴有发热、全身疼痛等特点,一周内常自行缓解。
2.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呈阵发性或交替性,日轻夜重,受体位影响,平卧时症状加重。
3.慢性鼻窦炎:伴有流黄脓涕,可伴有头痛、记忆力下降等。在感冒后可出现持续不愈的流脓涕。
4.过敏性鼻炎:多伴有打喷嚏、流清涕、鼻痒、流泪。小儿易合并哮喘。可常年发作,也可季节性发作。
5.慢性肥厚性鼻炎:多为持续性鼻塞,对麻黄素不敏感。
6.鼻窦肿瘤:鼻塞多为进行性加重的。单侧或双侧,如伴有鼻出血,要警惕恶性肿瘤。
三、鼻塞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对症药物!)
1.口服伪麻黄碱:收缩血管,减轻鼻充血。
2.鼻腔用药:对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局部用1%麻黄碱、萘甲唑啉滴鼻剂、羟甲唑啉滴鼻剂、赛洛唑啉滴鼻剂、复方薄荷脑鼻用吸入剂。
3.对以打喷嚏、流鼻涕为主的患者(过敏性鼻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鼻喷雾剂,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1→2→1→4)。
(二)处方药(病因治疗!)
1.鼻窦炎的急性期:应尽早采用足量抗菌药控制感染。
2.含呋喃西林和盐酸麻黄碱的呋麻滴鼻液:标本兼治。
3.布地奈德鼻喷雾剂:(1→8→1)。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激动剂滴鼻:麻黄碱、唑啉类:
鼻腔有一过性轻微烧灼感或干燥感,久用可致药物性鼻炎,反应性充血等。因此,应采用间断给药,每次宜间隔4-6h。
滴鼻剂使用不超过3d。
2.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激动剂口服:口服伪麻黄碱
儿童、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癫痫、闭角型青光眼、幽门梗阻、膀胱颈梗阻、鼻腔干燥和萎缩性鼻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对糖尿病、冠心病者慎用。
口服伪麻黄碱不超过7d。
驾车司机、高空作业者、精密仪器操作者在服用或给药后4h内不宜从事本职工作。
3.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
不易引起药物依赖,但并不能完全避免不良反应,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鼻衄、鼻腔受刺激或灼痛、咽喉肿痛。
新近接受鼻部手术或受外伤的患者,在伤口愈合前不应使用鼻腔用糖皮质激素。
4.滴鼻药使用注意事项:
用药前将鼻涕擤干净,擤鼻时要压住一侧鼻翼,将分泌物轻轻擤出来;不能捏住双侧鼻翼用力擤,这样容易将分泌物通过咽鼓管挤入中耳,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如鼻腔内有痂皮,可用温水清洗,等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水。
滴药后,要静卧3~5分钟,并轻压双侧鼻翼3~4次,让药液与鼻黏膜接触,然后坐起,使多余药液从前鼻孔流出。
5.健康指导:
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逐渐用冷水洗鼻、洗澡;
坚持鼻部按摩,每天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正反方向各10次;
用淡盐水漱口,以提高上呼吸道的免疫力。
第八节 过敏性鼻炎
一、概述
过敏性鼻炎以突发和反复发作性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为主要症状,常有过敏史。
过敏原多种多样,可吸入、食入、接触等;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主要是花粉。
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四型,由轻至重依次为:
根据临床症状是否随季节而变化,可分为: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一般在冬、春季容易发病,常同全身其他变应性疾病并存。每晨起床时发作而后逐渐减轻。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多在春、秋季固定季节发病,常见于青少年,可迅速出现症状,发病时间可为数小时、数天至数周不等,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二、临床表现
许多患者都是在过敏性鼻炎发作的第2年才来就医,原因在于此前患者以为是顽固性的感冒,服用简单的抗感冒药进行治疗而延误。主要症状:
1.鼻塞 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等。
2.流涕 常有大量清水样鼻涕,尤其在急性发作期明显。
3.鼻痒 多为阵发性鼻内痒,甚至有眼部、软腭、耳、咽喉痒感。然后打喷嚏。
4.打喷嚏 连续打,清晨和夜间加重。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掌握首选药及用药类别)
1.口服抗组胺药——首选氯雷他定,也可用其他抗过敏药(与荨麻疹用药相同)
2.局部治疗——滴鼻剂:唑啉类、麻黄碱类(与鼻粘膜肿胀用药相同)。
(二)处方药
1.口服给药:
(1)抗组胺药:可选择一日1次服用西替利嗪;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片;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必要口服,首选泼尼松一次5mg。
(4)中药:有黄芪、炒白术、防风,其次是桂枝、苍耳子、辛夷花等
2.局部给药
喷鼻激素类:可选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在获得预期效果后,减少用量至控制症状所需的最小剂量。
3.脱敏治疗:
小量、多次逐步增加过敏原(如花粉)注射剂量,直至患者体内产生抗体。治疗时间一般为3~5年。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应用抗过敏药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时间一般不宜过长,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性鼻炎,使病情更为复杂。同时高剂量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引起生长发育迟缓。
2.全身性使用激素禁忌:
泼尼松对全身性真菌感染者禁用。
有严重精神病史者、癫痫、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新近胃肠吻合手术者、严重糖尿病、高血压、青光眼、骨质疏松者禁用。
未能用药物控制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者禁用。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使用注意事项
肺结核、伴有疱疹和鼻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对鼻腔和鼻旁窦伴有细菌感染时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也应注意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仅用于鼻腔,不得接触眼睛,若接触,立即用水清洗。
4.尚无妊娠妇女服用孟鲁司特的研究资料,除非明确需要服药,孕妇应避免服用孟鲁司特。
5.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应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用药2周左右。
6.不接触原则: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变应原。
7.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和感冒症状相似,患者要注意区别。
第九节 咳嗽
一、概述:也论咳嗽的利与弊!
利——咳嗽是人体一种反射性的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动作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弊——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出现其他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与分型(病因诊断,了解内容!)
1.感冒、流感所伴随咳嗽
多为轻咳或干咳,有时可见有少量的薄白痰,伴有背痛、发高热、头痛、咽喉痛。
2.百日咳
多发生于儿童,为阵发性剧烈痉挛性咳嗽,当痉挛性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病程长达2~3月。
3.支气管哮喘所伴随咳嗽
咳、痰、喘、呼吸困难、哮鸣音
4.肺结核(林妹妹!)
低热或高热、消瘦、胸痛、盗汗、有黄绿色痰液。
5.肺炎所伴随咳嗽
起病突然,伴随有高热、寒战、胸痛、吐铁锈色痰。
6.药品不良反应所致的咳嗽
ACEI、胺碘酮、肝素和华法林、氢氯噻嗪、呋喃妥因、对氨基水杨酸钠和部分抗肿瘤药等。镇咳药无效。
对于服用ACEI的患者,应告知咳嗽是服用ACEI类降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在10%-30%,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停用ACEI后咳嗽可以缓解。通常停药4周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如何选药?)
1.咳嗽症状
干咳——首选苯丙哌林
湿咳——首选祛痰药
2.咳嗽的频率或程度
苯丙哌林(剧咳)>右美沙芬(中等)>喷托维林(较弱)
3.咳嗽发作时间——白哌林,晚沙芬
4.对感冒所伴随的咳嗽
常选用右美沙芬复方制剂,可选服酚麻美敏、美酚伪麻、双酚伪麻、美息伪麻、伪麻美沙芬等制剂。
(二)处方药(记忆重点)
1.可待因:镇咳作用强大而迅速且有镇痛作用,尤其适用于胸膜炎伴胸痛的咳嗽患者。
缺点:成瘾性!
2.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适用于痰多咳嗽;
3.应用镇咳药的同时,应对因治疗(釜底抽薪):抗感染、抗过敏。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痰多咳嗽,祛痰为主,慎重选择镇咳药;
2.镇咳药连续口服1周,症状未缓解应就医;
3.对支气管哮喘时的咳嗽,宜合并应用平喘药;
4.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
▲右美沙芬——可引起嗜睡,对驾车、高空作业或操作机器者宜慎用;妊娠期妇女、严重高血压者、有精神病史者禁用。
▲苯丙哌林——对口腔黏膜有麻醉作用,产生麻木感觉,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
▲喷托维林——对青光眼、肺部淤血的咳嗽患者、心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均慎用;5岁以下儿童不宜应用。
▲可待因——婴幼儿、未成熟新生儿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 痰多咳嗽先祛痰;
◆ 苯丙哌林整片吞;
◆ 右美沙芬想睡觉;
◆ 喷托维林青光眼;
◆ 中枢镇咳可待因;
◆ 滥用成瘾易中毒。
第十节 口腔溃疡
一、概述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是慢性的口腔黏膜小溃疡,深浅不等,为圆形或椭圆形损害,可反复和周期性复发。
与胃肠功能紊乱、体内缺乏锌铁、微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精神紧张、睡眠不足、肠道寄生虫病、局部创伤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疼!
烧灼样痛,于进餐时加重,影响进食、说话。严重溃疡直径可达1~3cm,深及黏膜下层甚至肌肉。但口腔溃疡有自愈性,病程7~10天,严重者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记住常用药名)
1.甲硝唑含漱剂、氯己定含漱剂(极少用)
2.甲硝唑口腔粘贴片、西地碘含片(华素片)、溶菌酶含片
3.地塞米松粘贴片(意可贴)
4.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
5.中成药:爽口托疮膜、冰硼咽喉散、青黛散
6.用0.5%~1%达克罗宁液,用时涂于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
(二)处方药
1.10%硝酸银液烧灼:适用于溃疡数目少、面积小、间歇期长。
2.镇痛: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涂抹;
3.封闭注射:对持久不愈或疼痛明显的溃疡,可于溃疡部位作黏膜下封闭注射。常用2.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0.5~1ml,加入1%普鲁卡因液1ml在溃疡基底部注射
4.口服泼尼松或左旋咪唑: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甲硝唑含漱剂和地塞米松粘贴片长期应用:可引起继发性真菌感染;
地塞米松粘贴片长期应用:可导致局部组织萎缩;
2.氯己定含漱剂:
有刺激性,可使牙齿着色、接触性皮炎;与牙膏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禁忌,含漱后30分钟方可刷牙。
3.使用中药散剂,注意喷药时不要吸气,以防药粉进入呼吸道而引起呛咳。
4.用烧灼法治疗时,应注意药液不能蘸得太多,不能烧灼邻近健康组织。
5.对口腔溃疡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发因素。
例如:含有激素类的吸入剂长期使用后没有及时漱口等。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第十一节 消化不良
一、概述
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或复发性上腹疼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
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二、临床表现与病因(病因性诊断!)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概念:至少6个月持续或间断在上腹部(剑突至脐孔之间)出现上述症状,经检査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排便、排便后不缓解(除外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FD发病与胃动力紊乱和内脏敏感性增高、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只是一少部分FD发病的原因,根除HP不能使多数FD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FD根据症状分为2型:
①上腹痛综合征:以与进餐相关的上腹疼痛、烧灼感为主。
②餐后不适综合征:正常量餐后上腹胀、早饱、嗳气。
(二)继发性消化不良
◇概念:
由消化性溃疡病、胃癌等胃部病变,肝(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胆囊(慢性胆囊炎)、胰腺(慢性胰腺炎)等腹腔器官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儿童缺锌、糖尿病、贫血、甲减、抑郁等)所致。
对于中老年人要注意除外器质性病变。
偶然、短期的消化不良可能与饱餐、油腻食物、饮酒、药物、上感、早孕反应等有关,可以寻找病因,对症处理、等待观察。
三、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抗抑郁治疗。
2.对症处理:按需服药,避免长期服用对症药物。
3.生活调整,少食多餐:
进餐时不要摄入过多液体,每天分6~8次饮水;
低脂饮食,减少蔬果摄入;
鼓励活动。
4.避免服用NSAIDs等胃黏膜损害药物、聚乙二醇4000(影响胃排空)和影响消化道蠕动药物。
四、药物治疗
根据FD分型给药。
①上腹痛综合征:
抑酸剂(根据症状出现时间给药,如白天出现症状,在早餐前服药);
抗酸剂(症状出现前30min或餐前1h,或prn);
胆汁反流者可用铝碳酸镁;
对于近期出现的上腹痛综合征可考虑根除Hp感染治疗。
②餐后不适综合征:促动力剂、消化酶、微生态制剂。
(一)非处方药
1.对食欲减退者: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干酵母片(麦酒酵母菌的干燥菌体)
2.对胰腺、胃肠、肝胆疾病引起的消化酶不足者:胰酶片、多酶片(餐前或进餐时服用)
3.对偶然性消化不良或进食蛋白食物过多者:乳酶生、胃蛋白酶合剂
4.餐后不适综合征:选用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片、甲氧氯普胺片(老年人慎用)
(二)处方药(重点!)
1.对由于精神紧张导致者:必要时口服地西泮 。
2.餐后不适综合征:选用莫沙必利、依托必利,增强胃肠动力,餐前服用。
3.对胆汁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餐后服用(唯一餐后服用的治疗消化不良的药)。
4.对于上腹痛综合征:口服抑酸药和胃粘膜保护药。
H2RA:雷尼替丁(非处方药)和法莫替丁。
一般成人一次1粒,一日2次,于清晨和睡前服用
PPI:常用PPI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
通常,每天一次,每次一片,早餐前服用;
五、用药注意事项和患者教育
1.做好患者教育,去除诱因:
消化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复发。
帮助患者认识、理解病情,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可能与症状发生有关的发病因素。
2.助消化药中多为酶或活菌制剂,宜应用新鲜制品,并置于冷暗处贮存,超过有效期后不得再用。另送服时不宜用热水。
3.活菌制剂(乳酶生、酵母片)不与抗菌药同服,必须合用时应间隔2~3h。
4.胰酶——酸性条件下易被破坏,故须用肠溶衣片,口服时不可嚼碎,应整片吞下。
5.欧洲药物管理局(EMA)2014年3月7日在官网上发布信息,提示由于多潘立酮可能引起心脏相关风险,建议限制使用。
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根据多潘立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认为:
60岁以上人群,心跳可能变快。
每日服用剂量超过30毫克者的风险更为显著。
此次报告提到的严重心脏不良反应主要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和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EMA建议——
◇适应症建议:只有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时,才建议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不建议用它来缓解腹胀、胃灼热(烧心)等症状。但国内目前暂无报告要求调整。
◇剂量建议:成人及体重在35千克以上的青少年,口服单次推荐剂量减少为10mg,每日最多3次;
体重在35千克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口服单次推荐量为体重千克数乘以0.25mg,每日最多3次。
总之,虽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只要限制适应证和推荐剂量,缩短疗程,就可预防。
我国现状:
目前多潘立酮在国内属于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使用,但若有心脏病,服药前最好咨询医生。
用药提示:
如果正在服用酮康唑、克拉霉素等可能影响多潘立酮代谢,或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服用多潘立酮期间,如果出现心率异常或心律失常的症状或体征,例如头晕、心悸、晕厥或痉挛,患者应当立刻停用多潘立酮,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多潘立酮的禁忌症:
对乳腺癌、嗜铬细胞瘤、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者禁用;
对心律失常、接受化疗的肿瘤者、妊娠期妇女慎用;
同时在服用期间排便次数可能增加。
第十二节 腹泻
―、概述
排便在一日内超过3次,或粪便中脂肪成分增多,或带有未消化的食物、黏液、脓血者称为腹泻。
腹泻分为急、慢性两种类型,超过2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二、临床表现
1.腹泻后腹痛缓解为结肠性腹泻;
腹泻后腹痛不缓解为小肠性腹泻。
2.按照粪便性状分为:
粪便呈稀薄水样且量多——为分泌性腹泻;
脓血便或黏液便见于——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
暗红色果酱样便见于——阿米巴痢疾(以血为多,脓为少)
血水或洗肉水样便——见于嗜盐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坏死性肠炎
黄水样便——见于沙门菌属或金葡菌性食物中毒
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
脂肪泻和白陶土色便——见于胆道阻塞
黄绿色混有奶瓣便——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激惹性腹泻(动力性腹泻)——多为水便、伴有粪便的颗粒,下泻急促,同时腹部有肠鸣音、腹痛剧烈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什么腹泻,用什么药?)
1.感染性腹泻:首选小檗碱,也可用药用炭和鞣酸蛋白
①对痢疾、大肠杆菌感染的轻度急性腹泻:
——应首选小檗碱(黄连素);
②口服药用炭:
——吸附肠道内气体、细菌和毒素,餐前服用;
③鞣酸蛋白:
——收敛、减轻炎症、保护肠道黏膜,空腹服用。
2.消化性腹泻(胰腺功能不全)
√因胰腺功能不全:应服用胰酶、多酶片;
√对摄食脂肪过多者:可服用胰酶和碳酸氢钠;
√对摄食蛋白而致消化不良者:宜服胃蛋白酶;
√对同时伴腹胀者:选用乳酶生或二甲硅油。
3.激惹性腹泻(化学刺激引起的腹泻)——用蒙脱石
双八面蒙脱石散剂:首剂加倍,可同时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
同时应注意:腹部保暖,控制饮食(少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补充微生态制剂
√双歧杆菌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二)处方药(什么腹泻,用什么药!)
1.感染性腹泻细菌——沙星类!
2.病毒性腹泻——用洛韦!
3.对腹痛较重者、胃肠绞痛、反复呕吐——用山莨菪碱(654-2)、颠茄!
4.非感染性的急慢性功能性腹泻——抗动力药:首选洛哌丁胺、地芬诺酯也可以!
5.口服补液盐(ORS)Ⅲ配方和组成
配方质量浓度(g/L) 组成浓度(mmol/L)
氯化钠 2.6 钠 75
无水葡萄糖 13.5 氯 65
氯化钾 1.5 葡萄糖 75
枸橼酸钠 2.9 钾 20
柠檬酸 10
总渗透压 24
传统ORS 口服补液盐Ⅲ 口服补液盐Ⅲ的优势
渗透压 311mOsm/L 245mOsm/L 低渗;ORSⅢ,腹泻治疗首选用药
钠盐浓度 90mmol/L 75mmol/L 疗效:双重作用,快速补液,安全止泻
安全性:降低高钠血症发生几率,更安全
张力 2/3张 1/2张
适应症 轻度脱水 轻/中度脱水,补充钠/钾/氯
疗效 补液 补液、止泻
口感 苦涩 淡甜 口感:口感好,更适合儿童
方便性:易于配制,随时轻松服用。
方便性 每袋冲500ml 每袋冲250ml,配备250ml量杯
ORS Ⅲ可比ORSⅡ/ Ⅰ渗透压降低,腹泻治疗首选。
低渗ORS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静脉补液约33%,减少粪便排出量约20%,减少呕吐次数约30%,低渗ORS可同时用于预防脱水和纠正脱水。
使用方法:每袋加1000ml凉开水溶解后随时口服,4~6h内服完。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止泻同时,实施对因治疗不可忽视。
2.腹泻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特别注意补充钾盐。
3.腹泻时由于大量排出水分,使血液黏稠,可诱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不足、脑梗死,应给予关注。
4.盐酸小檗碱(黄连素)不宜与鞣酸蛋白合用
鞣酸蛋白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便秘,不宜与其它药物同服;
5.药用炭:
吸附能力强,不宜与其他药物合用;可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3岁以下儿童患长期的腹泻或腹胀禁用;
6.洛哌丁胺:
不能作为有发热,便血的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药。
对急性腹泻者在服用本品48h后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停用。
肝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妇女慎用,哺乳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7.微生态制剂:
主要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或由寒冷和各种刺激所致的激惹性腹泻。
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早期无效,不用;后期,可辅助给予,以帮助恢复菌群的平衡。
微生态制剂多为活菌制剂,不宜与抗生素、药用炭、黄连素和鞣酸蛋白同时应用,以避免效价的降低。如须合用,至少应间隔2~3h。
8.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 ICEF) 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病治疗指南》,新指南中强调两点:
①强调口服补液(ORS)的重要性;
②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锌。
因为补锌可有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以后2~3个月发生腹泻。
9.小儿腹泻家庭治疗四原则
(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2)继续喂养,以预防营养不良
(3)补锌。
(4)密切观察病情
(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饮食调整:母乳喂养儿增加喂养次数和时间,还可另外添加ORS或清洁水。非母乳喂养儿可一次或多次喂ORS、食物类液体(如汤、米汤和酸奶饮料)或清洁水。
◇ORS的使用:要教会母亲如何调制ORS和喂ORS,家中应备有2袋ORS。
◇应向母亲说明要比平时多给孩子喂多少水:
即:每次腹泻后,2岁以下患儿予50~100ml;2岁以上100~200ml;少量多次,如孩子呕吐,停10min后再喂,但要喂得慢些,直至腹泻停止。
(2)继续喂养,以预防营养不良:
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不会加重腹泻。
非母乳喂养儿继续食用患儿日常食物,每日加餐1次,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3)补锌。
(4)密切观察病情:若患儿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应找医师诊治:
①腹泻次数和量增加;②不能正常饮食;
③频繁呕吐;④发热;⑤明显口渴;⑥粪便带血。
便秘系指肠蠕动减少,大便过于干燥、排便困难、费力,量化指标为便<3次/周,或比以前减少,一般成人2日或儿童4日以上不排大便者为便秘。长期经常便秘者称为习惯性便秘。
决定便秘程度的是大便的稠度而不是大便的次数。
第十三节 便秘
便秘系指肠蠕动减少,大便过于干燥、排便困难、费力,量化指标为便<3次/周,或比以前减少,一般成人2日或儿童4日以上不排大便者为便秘,长期经常便秘者称为习惯性便秘。
决定便秘程度的是大便的稠度而不是大便的次数。
一、便秘的病因
功能性便秘——
①不良的饮食习惯
②饮水不足及肠蠕动过缓
③缺乏锻炼使体内的肠蠕动不够
④排入直肠粪便重量的压力形成不了排便反射
⑤结肠运动功能紊乱
⑥长期滥用泻药
⑦生活不规律和不规则的排便习惯
器质性便秘——
①直肠与肛门病变;
②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
③结肠完全或不完全梗阻;
④腹腔或盆腔内肿瘤压迫;
⑤全身性疾病导致肠肌松弛;
⑥药物不良反应。
二、临床表现
便秘仅是一种症状,不一定是疾病,是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太少,表现为大便干结,并感到排便费力、排出困难和排不干净。
有些患者可同时出现下腹部膨胀感、腹痛、恶心、食欲减退、口臭、口苦、全身无力、头晕、头痛等感觉,有时在小腹左侧(即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位)可摸到包块(即粪便)及发生痉挛的肠管。
临床表现与分型(了解内容!)
根据其性质可分成5型:
1.意识性便秘
2.功能性便秘
3.痉挛性病变
4.低张力性便秘
5.药物性便秘
1.意识性便秘
大便的次数和性状根据一般标准为正常,但患者感到便意未尽。
2.功能性便秘(吃得太精、不运动、精神因素)
由于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形不成适量的粪便,或由于长期从事坐位工作,精神因素、生活规律改变或长途旅行等,未能及时排便,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造成粪便干结。
3.痉挛性病变(肠痉挛!)
主要为激惹综合征,肠功能紊乱或结肠痉挛。便秘常伴有腹痛、胀气及肠鸣音增加或亢进,以左腹部显著,进食后症状加重,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4.低张力性便秘(身体弱,肠子没力量!)
常见于老年人、产妇或由身体衰弱,肠麻痹,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引起肠肌肉张力降低及腹壁和膈肌无力。
通常排出的是软便,但蹲便时间较长。
5.药物性便秘
镇痛药如吗啡能降低排便反射刺激的敏感性;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能减低肠道平滑肌的张力;
抗酸药如铋制剂、氢氧化铝等的收敛作用均可引起便秘;
此外,含铁、铝、钙的制剂也可致便秘。
有的滥用泻药,引起肠道的敏感性降低或产生对泻药的依赖性。
三、药物治疗(一)非处方药
(1)乳果糖
(2)比沙可啶
(3)甘油栓
(4)硫酸镁
(5)聚乙二醇4000(电解质散剂)
(6)微生态制剂
(1)乳果糖
作用机制: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上述作用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
使用方法:早餐时一次服用。
根据乳果糖的作用机制,一至两天可取得临床效果。如两天后仍未有明显效果,可考虑加量。
(2)比沙可啶
作用机制:通过与肠黏膜接触,刺激肠壁的感受神经末梢,引起肠反射性蠕动增强而排出柔软而成形的粪便。
使用方法:一日1次、整片吞服。
6岁以上儿童,一次1片;成人,一次1-2片;
用药禁忌:使用阿片类止痛剂的癌症患者,对本品耐受性差,可能会造成腹痛、腹泻和大便失禁,因此,不宜合用。本品不应与抗酸药同时服用。
(3)甘油栓
作用机制: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其作用温和。
使用方法:一次1枚塞入肛门,一日1~2次,多于给药后30min见效。
(4)硫酸镁
作用机制:为容积性泻药,口服不易吸收,停留在肠腔内,使肠内容积的渗透压升高,阻止对肠腔内水分的吸收,同时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引到肠腔中来,使肠内容积增大,对肠壁产生刺激,反射性地增加肠蠕动而导泻。其作用强烈,排出大量水样便。
使用方法:可单独使用,或与山梨醇或甘油配伍。
成人一次5~20g。同时应大量饮水。
(5)聚乙二醇4000(电解质散剂)
作用机制:为长链线性聚合物,口服后几乎不吸收,不分解,以氢键结合水分子,有效增加肠道体液成分,刺激肠蠕动,引起水样腹泻,达到清洗肠管的目的。
处方中无机盐成分与服用的适量水分,保证了肠道与体液之间的水、电解质交换平衡。
使用方法:成人每次服用125ml溶液,一日两次;
老人开始时一日一次,必要时同成人剂量
(6)微生态制剂
作用机制: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
(二)处方药
(1)酚酞
(2)莫沙必利
(3)普芦卡必利
(1)酚酞
◇机制:主要作用于结肠,口服后在小肠碱性肠液的作用下慢慢分解,形成可溶性钠盐,从而刺激肠壁内神经丛,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使肠蠕动增加,同时又能抑制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使水和电解质在结肠蓄积,产生缓泻作用。
◇特点:其作用缓和,很少引起肠道痉挛。
◇剂量与方法:口服……睡前服用。
(2)莫沙必利
◇机制:为选择性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上消化道(胃和小肠)运动。
◇剂量与方法:成人用量为1日3次,每次1片(5mg),饭前或饭后口服。
(3)普芦卡必利
◇机制:为选择性、高亲和力的五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具有促肠动力活性。
◇用法:口服。可在一天中任何时间服用。
◇用量:不建议儿童及小于18岁的青少年使用本品!
其每日剂量超过2mg时,可能不会增加疗效。
如本品治疗4周后无效,应该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并重新考虑继续治疗是否有益。
◇特殊人群用药:
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 轻~中度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无需调整剂量。
2/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mg。
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Child-Pugh C级)
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CrCl<30ml/min/1.73m2)
(4)欧车前亲水胶——容积性泻药,可用于功能性便秘,在肠道内可吸附液体,使粪便软化易于排出。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应找准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尽量少用或不用泻药。
2.口服缓泻药仅是临时的措施,一旦便秘缓解,就应停用;缓泻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d。
3.一般缓泻药可在睡前给药,外用药物甘油栓、开塞露,一般即时应用。
4.缓泻药对伴有阑尾炎、肠梗阻、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者禁用;妊娠期妇女慎用。
5.对症下药:
对长期慢性便秘者(老年人、长期卧床)
——可选用容积性泻药乳果糖。
对结肠低张力所致的便秘
——于睡前服用刺激性泻药(比沙可定/酚酞),以达次日清晨排便,或用甘油栓、开塞露。
对结肠痉挛所致的便秘
——可用膨胀性或润滑性泻药,并增加食物中纤维的数量。(聚乙二醇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6.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
▲乳果糖——糖尿病患者慎用,对有乳酸血症患者禁用。
▲比沙可啶——有较强刺激性,应避免吸人或与眼睛、皮肤黏膜接触,在服药时不得嚼碎。服药前后2h不要喝牛奶、口服抗酸剂或刺激性药。
▲硫酸镁——宜在清晨空腹服用,并大量饮水,以加速导泻和防止脱水。另在排便反射减弱引起腹胀时,应禁用硫酸镁导泻,以免突然增加肠内容物而不能引起排便。
7.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年老体弱多病的慢性便秘者——需长期规律应用泻药(乳果糖),最好不要间断,以维持正常排便,预防粪便嵌塞。对老年人应慎用硫酸镁。
妊娠期妇女——在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后仍不能解除便秘时,可用中等剂量乳果糖。如有需要刺激肠道蠕动时,尚可使用刺激性泻药或促胃肠动力药。
儿童——一般直肠给药,不宜应用缓泻药,因可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
8.长期用药:
长期服用番泻叶、芦荟、大黄等含蒽醌类泻药
——会发生结肠黑变病(结肠镜下大肠黏膜色素沉着,呈蛇皮或豹斑样改变)。
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
——可能引起泻剂性肠病(钡灌肠显示,结肠袋的形状消失、末端回肠和结肠扩张),产生泻剂依赖。
第十四节 痔疮
―、概述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关于痔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学说。
静脉曲张学说
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
痔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诱因。
二、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的性质可为无痛、间歇性、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
2.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仅坠胀感,可出血,发展至脱垂,合并血栓形成、嵌顿、感染时才出现疼痛。
3.外痔:平时无特殊症状,发生血栓及炎症时可有肿胀、疼痛。
4.内痔分为4度——
①Ⅰ度 排便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痔不脱出肛门;
②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脱出肛门,排便后自动还纳;
③Ⅲ度 痔脱出后需手辅助还纳;
④Ⅳ度 痔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
其中,Ⅱ度以上的内痔多形成混合痔,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可出现疼痛不适、瘙痒,其中瘙痒常由于痔脱出时有黏性分泌物流出。
三、药物治疗
痔疮药目前按类别可分为两大类:西药和中药,按性状可以分为:内服药、及贴药。
绝大多数都是以中药或植物药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而化学药则很少见。
内服药地榆和槐花的使用频度在50%以上;
外用药中冰片的使用频度最高,达到了70%。
(―)非处方药
1.外用药
如:肛泰膏(栓)、复方片仔癀软膏、麝香痔疮栓、化痔栓等。
用法:外用,一日1~2次。
2.口服药
痔康片
九味痔疮胶囊
痔炎消颗粒
(二)处方药
1.外用药
膏、栓:九华膏、太宁(复方角菜栓酯)膏(栓)、云南白药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
液:复方黄柏液、用于疮疡溃后,伤口感染等。
散:金玄痣科熏洗散
2.口服药
(1)黄酮类药物:地奥司明
将每日剂量平均分为两次于午餐和晚餐时服用。
(2)香豆素:草木犀流浸液片(消脱止-M)
临床上用于软组织损伤肿胀及各种痔病。
(3)以七叶苷为有效成分:迈之灵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饭后口服。20天为一疗程,适合长期服用。
(4)化痔灵片
3.局部注射
机制:用硬化剂或萎缩剂,在痔组织中产生无菌性炎症,促使痔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使痔核缩小并固定于内括约肌的表面,从而消除出血和脱出等症状。
药物:5%~10%苯酚的甘油-水溶液、
5%苯酚的植物油溶液、
5%奎宁尿素水溶液、
5%~12%明矾水溶液等。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预防痔疮应加强体育锻炼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
3.注意孕产期保健
4.卫生保健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注意下身保暖;避免久坐久立;常做提肛运动;自我按摩;及时合理用药。
5.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
(2)忌饮酒
(3)忌食火性水果
痔疮患者平时要多吃水果润肠、清火、通便,但要对榴莲、荔枝、龙眼、芒果等助火气的水果忌口。
(4)忌暴饮暴食
6.痔疮的治疗手段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无症状的痔不需治疗;
有症状的痔无需根治;
若保守治疗无效,痔脱出严重,较大纤维化内痒、注射等治疗不佳,合并肛裂,肛瘘等
第十五节 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
一、概述: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的寄生虫病。成人与儿童均可感染,但多见于5~15岁儿童。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温热带高于寒带。
轻者无症状,稍重者有精神、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引起胆道蛔虫或蛔虫性肠梗阻。
二、临床表现
1.腹痛——脐周围或上腹痛,呈间歇反复发作。
2.精神症状——儿童常有精神不安、哭闹、失眠、头痛、夜间磨牙、梦惊;严重者会导致发育障碍和智力迟钝。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
4.过敏反应——早期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反复出现荨麻疹、哮喘、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面部可见白色虫斑。
5.有时可吐呕虫体或便出蛔虫。
6.检查:大便中找到蛔虫,在镜检下可发现蛔虫卵;血常规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四个常用药名及各药特点)
1.阿苯达唑、甲苯咪唑(杀虫)
——干扰葡萄糖代谢,使死亡。
2.哌嗪、噻嘧啶(驱虫)
——麻痹肌肉,催虫排出,噻嘧啶更优更快。
1.阿苯达唑
成人治疗蛔虫感染,以单剂量0.4g顿服,治愈率高达100%;
2~12岁儿童用量减半,单剂量0.2g;
12岁以上儿童用量同成人。
2岁以下儿童和孕妇忌用。
2.甲苯咪唑
成人治疗蛔虫感染,一次0.2g顿服;
4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一次100mg。
4岁以上儿童用量同成人量。
3.枸橼酸哌嗪
成人一次3~3.5g;
睡前顿服,连服2日,一般不必同服缓泻药。
儿童酌减……
4.噻嘧啶
用于蛔虫病一般成人10mg/kg顿服,疗程1~2日;
儿童10mg/kg睡前顿服,连续口服2日。
5.复方制剂应用——协同、增效!
①复方甲苯咪唑:
配伍:为粉红色压制片,每片含C型甲苯咪唑100mg,盐酸左旋咪唑25mg。
优势:复方甲苯咪唑克服了单用甲苯咪唑引起蛔虫游走而口吐蛔虫的不足,同时因口服吸收较少,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用法:每日2次,每次1片,连服3天。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均按上述剂量。
②复方阿苯达唑
配伍:每片含阿苯达唑67mg,双羟噻嘧啶250mg。
优势:驱虫作用较快,克服了单用阿苯达唑排虫缓慢的不足,未发生蛔虫游走和穿孔所致的不良反应。
用法:
蛔虫和蛲虫感染成人及7岁以上患者2片/次顿服。
钩虫和鞭虫感染3片/次顿服。
2~6岁儿童剂量可以减半。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2岁以下患者、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处方药
1.左旋咪唑(驱虫)——麻痹虫体、防窜动,预防胆道蛔虫的发作,但安全性差,已少用。
2.伊维菌素(杀虫)——麻痹虫体神经系统致死。
3.三苯双脒
空腹或睡前顿服。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空腹或睡前给药,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解触,增强疗效。
2.要坚持用药,在第一次疗程后应注意观察大便有无虫体。如未根治,则需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但两次疗程间应至少间隔1~2周时间。
如漏服,应尽快补服,若已接近下一次服药的时间,则无须补服,也不必增加剂量。
3.重症患者服用抗蠕虫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口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此时应加用噻嘧啶、左旋咪唑等驱虫药以避免发生,或向医师咨询。
4.抗蠕虫药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尤其噻嘧啶对1岁以下儿童禁用,对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
5.抗蠕虫药对癫痫、急性化脓性或弥漫性皮炎患者禁用;对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慎用。
6.噻嘧啶与枸橼酸哌嗪有拮抗作用,不合用。
7.抗蠕虫药不宜长时间应用,否则对人体的糖代谢也会产生影响。
8.预防至关重要。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经常剪指甲,并纠正儿童吸吮手指的习惯。
第十六节 营养不良
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现只对前者进行论述。
一、营养不良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一)成人干瘦型 或 单纯饥饿型
——消瘦型
(二)低蛋白血症型 或 急性内脏蛋白消耗型
——水肿型
(三)混合型
——消瘦型+水肿型
(四)儿童营养不良
1.喂养不当
2.饮食习惯不良
3.疾病因素
二、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1.维生素AD复方制剂
2.维生素C片
3.复合维生素B片
4.葡萄糖酸钙片
5.硫酸亚铁片
(一)非处方药
1.维生素AD
为复方制剂,每丸含维生素A 3000单位和维生素D 300单位。
用于治疗治疗佝偻病和夜盲症、小儿手足抽搐症及预防维生素AD缺乏症。
慢性肾衰、高钙血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禁用
2.维生素C片
用于预防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口服:①用于补充维生素C:成人一日0.1g。
②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成人一次0.1~0.2g,一日3次;儿童一日0.1~0.3g。至少服2周。
本品不宜长期过量服用,否则,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本品可通过胎盘并分泌入乳汁。孕妇服用过量时,可诱发新生儿产生坏血病。
3.复合维生素B片
每片含维生素B1 3mg,维生素B2 1.5mg,维生素B6 0.2mg,烟酰胺10mg,泛酸钙1mg。
用于预防和治疗B族维生素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厌食、脚气并糙皮病等。
口服:成人一次1~3片,儿童一次1~2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烦躁、疲倦、食欲减退等、偶见皮肤潮红、瘙痒,尿液可能呈黄色。
4.葡萄糖酸钙片
每片含量为0.5g(相当于钙45mg)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
口服:一次1~4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便秘。
5.硫酸亚铁片
每片含硫酸亚铁0.3克(相当于铁60mg)。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口服,饭后服。
成人:预防用,一次1片,一日1次;
治疗用,一次1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可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便秘;可减少肠蠕动,引起便秘,并排黑便。
(二)处方药
治疗营养不良的处方药包括肠内营养剂和肠外营养剂。
Ⅰ、肠内营养制剂
按氮源分为三大类:
整蛋白型 →非要素型
此外,尚有组件型制剂,如:
单纯氨基酸/短肽/整蛋白组件、
糖类制剂组件、
长链(LCT)/中长链脂肪(MCT)制剂组件、
维生素制剂组件等。
※核心考点提炼:
1.氨基酸型
---不需消化,直接全部吸收!无渣,粪便排出量少。
适用于---没有胃肠道功能!没有消化能力的患者!!!
2.短肽型:
---需少量消化液吸收,几乎完全吸收,低渣,排粪便量少。
适用于---有部分胃肠道功能!有一定的消化能力的患者!!!
3.整蛋白型
---消化吸收过程同正常食物
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有消化能力的患者!!!
1.氨基酸型
(1)平衡型
一般营养型,商品名制剂有肠内营养粉AA(维沃)。
(2)疾病适用型
配方:每袋80g,内含:
100%的游离氨基酸浓度约15%;
脂肪为2.5%(脂肪0.8g,亚油酸0.6g);
碳水化合物为82.2%(61.7g为麦芽糖糊精,食物淀粉)
同时含有人体必需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特点:属于无渣,粪便排出量少,因此不需消化液或极少消化液便可吸收。
配方原理:
√能量:来自糊精及食物淀粉;
√热氮的比值:为128:1;
√脂肪:来自大豆油,其含量控制在需要量的最低限,以减少对胰腺外分泌系统和肠管分泌的刺激。---不需消化,直接全部吸收!
适用于:---没有胃肠道功能!没有消化能力的患者!!!
不能正常进食,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足;
消化道术前准备;
消化道手术后吻合口瘘(如:咽部瘘、食管瘘、胃瘘、结肠瘘等);
胰腺炎的恢复期;
短肠综合征的患者(小肠的长度短于60cm);
炎性肠道疾患,如:克罗恩病等。
2.短肽型:
包括乳剂、混悬液、粉剂等
特点:
所含蛋白质为蛋白水解物(短肽)。
在小肠中也有运输低聚肽(短肽)的体系,低聚肽(短肽)经小肠粘膜刷状缘的肽酶水解后进入血液,容易被机体利用。
---几乎完全吸收,低渣,需少量消化液吸收,排粪便量少。
配方:不含乳糖,避免了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和脂代谢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能补充人体日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及营养成分。
适用于:
有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
一定的消化能力的患者!!!
胰腺炎;
肠道炎性疾病;
放射性肠炎和化疗;
肠瘘;短肠综合征;艾滋病等。
也可作为营养不足患者的手术前后喂养及肠道准备。
3.整蛋白型
(1)平衡型【普通整蛋白肠内营养(TP)】
特点:该型制剂进入胃肠道后可刺激消化腺体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吸收,在体内消化吸收过程同正常食物,可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
---消化吸收过程同正常食物
其中,不同制剂,各有其优势…
有些制剂 含有中链三酰甘油
---更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吸收;
有些制剂 为了节约入液量而制成高能量密度
---每1ml提供1.3~1.5kcal的能量(TP-HE)
的肠内营养混悬液(TPF)。
有些制剂 添加了膳食纤维
---以改善胃肠道功能。
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有消化能力的患者!!!
面或颈部创伤,或颅颈部手术后;
咀嚼和吞咽功能性或神经性损害,或咽下困难;
意识丧失的患者和/或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
以及高分解代谢状态,如癌症、烧伤和颅脑创伤患者;
神经性畏食等。
——不会吃、不能吃、不想吃!
(2)疾病适用型整蛋白肠内营养:有…
糖尿病型 肠内营养制剂(TPF-D)
肿瘤适用型 肠内营养乳剂(TPF-T)
高蛋白、高能量 肠内营养乳剂
免疫增强型 肠内营养剂
肺病型 肠内营养混悬液
肾病用 复方α-酮酸类似物(如开同)等。
※核心考点提炼:
1.氨基酸型---不需消化,直接全部吸收!无渣,粪便排出量少。
适用于---没有胃肠道功能!没有消化能力的患者!!!
2.短肽型:---需少量消化液吸收,几乎完全吸收,低渣,排粪便量少。
适用于---有部分胃肠道功能!有一定的消化能力的患者!!!
3.整蛋白型---消化吸收过程同正常食物
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有消化能力的患者!!!
※肠内营养商品制剂缩写:
AA:氨基酸型;
SP:短肽型;
TP:整蛋白;
TP-HE:高能;
TPF:肠内营养混悬液;
TPF-D:糖尿病;
TPF-T:肿瘤;
Ⅱ、肠外营养制剂
即: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营养素,主要如下…
1.碳水化合物制剂
2.脂肪乳剂
3.氨基酸制剂
4.维生素
5.微量元素
6.电解质
7.肠外营养混合液(TNA)
1.碳水化合物制剂
治疗价值:最简单、有效的肠外营养制剂,可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能量的50%~60%。
制剂:葡萄糖是肠外营养最常选用的能量制剂,临床上常配制成5%、10%、50%等规格的注射液。
临床常用制剂还有果糖、麦芽糖及糖醇类(如山梨醇和木糖醇)。但这些制剂均不能长期大量应用,否则会引起高乳酸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
应用:目前已不主张单独应用葡萄糖制剂,而应与脂肪乳剂合用,以减少葡萄糖用量,避免糖代谢紊乱的发生。
注意事项:在大量输注葡萄糖时,需补充适量胰岛素以弥补内源性胰岛素的不足;
每日葡萄糖用量不宜超过400g。
2.脂肪乳剂
治疗价值:脂肪乳剂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所供能量可占总能量的25%~50%。
制剂:目前脂肪乳剂有多种,其中以大豆油或红花油经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脂肪乳剂最为常用,该溶液中脂肪微粒的粒径大小和生物特征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理化性质稳定。
类型:脂肪乳剂的构成原料不同,其甘油三酯的碳原子数也有所不同,根据碳链长短可分为
长链甘油三酯→能提供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和能量、用于肾衰患者、氧化代谢速度较慢;
中链甘油三酯→不能提供必需脂肪酸、用于肝衰患者、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短链甘油三酯→少用
临床上应用长链甘油三酯和中链甘油三酯各占一半量的物理混合制剂可扬长避短。
3.氨基酸制剂
治疗价值: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可进入组织细胞,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并生成酶类、激素、抗体、结构蛋白等物质,从而促进组织愈合,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制剂:不同的氨基酸制剂,临床作用不同。
应用:营养型复方氨基酸应用最多。
主要用于手术前后、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肌肉分解代谢亢进、消化系统障碍、营养恶化及免疫功能下降患者的营养支持。
特殊制剂:个别氨基酸如谷氨酰胺在肠外营养中的作用也倍受关注。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非必需氨基酸。
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可提高其血中浓度,为细胞提供重要的氧化供能燃料,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及其相关淋巴细胞对谷氨酰胺的摄取、利用以及促进T细胞的合成。
4.维生素
维生素是肠外营养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有水溶性与脂溶性之分,主要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用于肠外营养的维生素多为复方制剂。
5.微量元素
短期禁食者不需补充,若禁食超过1个月则应补充。
6.电解质
临床常用的制剂有:
10%氯化钠溶液、
10%氯化钾溶液、
10%葡萄糖酸钙溶液、氯化钙溶液、
25%硫酸镁溶液、
5%碳酸氢钠溶液等,
必要时可加入谷氨酸钠、谷氨酸钾、磷制剂。
7.肠外营养混合液(TNA)
TNA的优势:
①TNA简化了肠外营养的实施方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和导管消耗费用;
②TNA在密闭容器内滴注,降低了气栓和污染的机会;
③TNA的理化环境亦不利于细菌的生长,还可减少高浓度葡萄糖输注的并发症;
④TNA还能改善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酸的氧化,避免脂肪乳剂输注过快的不良反应。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治疗营养不良应首先治疗原发病。
(2)向家长宣传科学喂养知识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
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分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
(3)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尽量使用肠内营养剂。
使用时应注意如下:
①给药途径: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分次口服、鼻饲、胃造瘘、空肠造口等。
②给药方法:由少渐增,至患者的需要量。
③喂养管的材料选择:
——聚氨酯首选,聚氯乙烯太硬、硅胶材质太软
聚氨酯首选
(不软不硬,患者耐受性好,导管对pH不敏感)
聚氯乙烯太硬
(含增塑剂,较硬,患者耐受性不好,对pH敏感,易出现咽炎,使用时间短)。
硅胶材质太软
(柔软,操作时不易置入,另外管壁内粗糙,故易发生堵塞)。
(4)肠内营养制剂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制剂不是万能的——
肠内营养制剂不能应用于完全肠梗阻、严重的短肠综合征或高排泄量的瘘。
在半乳糖血症患者、严重腹腔内感染者也禁用。
严格禁忌静脉内输入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定期监测生化指标;
使用前摇匀,在有效期内使用。
制剂应在25℃以下密闭保存。
开启后冰箱内(2℃-10℃)保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
第十七节 阴道炎
一、概述
1.真菌性阴道炎
2.滴虫性阴道炎
3.细菌性阴道炎
病因:
1.真菌性阴道炎
①自身感染;
②间接感染;
③直接感染。
2.滴虫性阴道炎
①间接感染;
②直接感染。
3.细菌性阴道炎
菌群失调,厌氧菌大量繁殖(加德纳菌等)
真菌性阴道炎的诱因:
①阴道内的酸碱度改变(太酸了);
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③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④长期口服避孕药;
⑤糖尿病患者。
二、临床表现
1.真菌性阴道炎
症状有:
①刺痒感,有瘙抓痕迹;
②烧灼感,或有排尿困难和疼痛;
③阴道分泌物:黏稠呈奶酪或豆腐渣样或白色片;
④阴道壁有白色伪膜状物,且不易脱落。
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
2.滴虫性阴道炎:有25%的患者常无自觉症状。
判断滴虫性阴道炎的依据有:
①瘙痒、灼痛和白带增多,性交痛;
②泡沫样白带,为黏液或脓性,有腥臭味
③阴道、宫颈有出血点;
④性伴侣可能有尿道炎症状。
⑤阴道分泌物镜检时可发现毛滴虫;
3.细菌性阴道炎:10%~50%的患者无症状
①鱼腥臭味的灰白色的白带,阴道灼热感、瘙痒。
②pH值达5.0~5.5,比正常高。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阴道局部给药
1.真菌性阴道炎
(1)抗真菌药: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益康唑栓剂,任选其一。
首选硝酸咪康唑栓(0.1~0.2g ×7天,或0.4g×3天)
次选克霉唑栓或制霉菌素栓
中药有黄藤素栓(克霉唑+甲硝唑+醋酸氯己定)
(2)阴道冲洗:4%碳酸氢钠液(小苏打)
(3)对伴老年糖尿病患者:外阴可采用3%克霉唑乳膏、1%联苯苄唑乳膏或咪康唑乳膏涂敷,症状消除后再用3~5d,可达到治愈效果。
2.滴虫性阴道炎
(1)首选甲硝唑
栓剂或泡腾片、或复方甲硝唑栓每晚放入阴道内。
(2)替硝唑 作用强于甲硝唑2~8倍。
栓剂或泡腾片一次200mg,放入阴道,隔日1次。
(3)制霉菌素
对毛滴虫及真菌混合感染者最适宜。
(4)阴道冲洗
乳酸、醋酸、0.02%高锰酸钾。
(二)处方药(掌握选择药物)
1.真菌性阴道炎——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
(1)伊曲康唑
推荐采用一日服用法,剂量一次200mg,早餐后和晚餐后各服1次,总量为400mg。
(2)氟康唑
对念珠菌等真菌的杀灭作用比酮康唑强10~20倍,推荐单剂量150mg (顿服)。
2.滴虫性阴道炎——口服甲硝唑首选!也可口服曲古霉素、聚甲酚磺醛栓剂、硝呋太尔阴道片。
(1)硝基咪唑类初次治疗
首选甲硝唑:口服,一次0.2g,每天3次,连续7天,
或单剂量2g顿服,共1次;
次选替硝唑,口服,一次0.5g,一日2次,连续7天,
或单剂量2g顿服,共1次。
(2)曲古霉素
对滴虫、阿米巴原虫、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同时患有滴虫及念珠菌者应首选本剂口服。
1次(5~15)万IU,1日3次,连续7~10天。
(3)聚甲酚磺醛
用于滴虫、细菌、真菌引起的阴道感染,栓剂一次90mg,隔日1次。
(4)硝呋太尔
治疗滴虫、细菌、真菌所引起的外阴感染和白带增多,阴道片每晚放入阴道内250mg,连续10天。
对真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均有效的药物有:
制霉菌素、曲古霉素、
聚甲酚磺醛栓剂、硝呋太尔阴道片。
3.细菌性阴道炎
首选:甲硝唑口服,每次0.2g,每天3次,连续7d,
或0.75%甲硝唑(5g),阴道上药,1次/d,共5天;
替代方案:替硝唑2g,口服,1次/d,共2天;
或替硝唑1g,口服,1次/d,共5天。
不耐受者:可选克林霉素300mg,口服,2次/d,共7天;
或选用克林霉素栓。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伊曲康唑孕妇禁用,除非用于系统性真菌治疗,但仍应权衡利弊。
2.聚甲酚磺醛栓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3.甲硝唑与替硝唑
过敏者禁用;
对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血液病者禁用。
在使用甲硝唑后24h内和替硝唑后72h内避免饮酒;
妊娠期初始3个月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4.阴道连续用药不宜超过10d;
5.使用制霉菌素或咪康唑的乳膏或栓剂,一般在月经后开始,经期间宜停用;
6.可同服复方维生素B,帮助黏膜修复。
7.真菌性、滴虫性阴道炎必须夫妻同治。
8.真菌性阴道炎易复发,应在每个疗程后去医院检查分泌物,当确诊痊愈后方可停药。
滴虫性阴道炎于治疗后每次月经后去医院检查白带,如连续3次检查滴虫为阴性,方为治愈。
9.细菌性阴道炎易复发,应告知患者在症状复发时随诊。对于复发患者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仍可采取前次相同的局部治疗方案。
10.阴部瘙痒时切勿用力搔抓,禁用热水洗烫。
11.用药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房事。
第十八节 痛经
一、概述
痛经是青春期至绝经期年龄段妇女的一种症状,多见于20-25岁以下未婚女性。
一般在初潮1~2年后出现,大约50%的青年女性在经期有症状,仅有10%者因痛经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内分泌因素: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分泌前列腺素;
②经血流通不畅而引起痛经;
③精神因素。
二、临床表现(了解内容!)
1.疼痛:痛经多在下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或发坠感,也可放射到上腹部、会阴、肛门或大腿部。疼痛多在经前1-2d或来潮后第一日开始,经期中逐渐减轻或消失,经前一日疼痛多见于未婚少女。
2.全身症状:伴有腰酸、头痛、胃痛、头晕、乳胀、尿频、稀便、便秘、腹泻、失眠、易于激动等,严重者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恶心、呕吐、甚至会发生晕厥。
3.精神症状:紧张或忧郁、恐惧。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1.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首选(发热、头痛、痛经的首选药)
2.氢溴酸山莨菪碱、颠茄浸膏片
——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而止痛
3.谷维素
——对伴有精神紧张者适宜
(二)处方药
1.内分泌治疗
①黄体酮:于月经周期第2日开始,一日肌内注射黄体酮20mg,连续5天。
②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
四、用药与健康提示
1.对痛经伴有器质性病变,如:月经过多、盆腔炎、子宫肌瘤等,所致继发性痛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对月经周期不规律或希望怀孕的妇女不宜在月经来潮前口服中成药;
月经期间不宜服用利尿剂、应少饮酒和少摄食盐。
3.缓解痛经药连续服用不宜超过5d(同头痛)。
4.经期卫生指导。
第十九节 痤疮
痤疮俗称“粉刺”或“壮疙瘩”,多自青春期发病,男女两性各在15或12岁开始出现,到20多岁才缓慢停止,少数人可延迟至30多岁。因此,常冠以“青春痘 ”之称。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
病因(了解)
痤疮的发生与皮脂生成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也称为过度角化)、细菌繁殖、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寻常型痤疮的发展:
饮食(如高脂、高糖及刺激性饮食)、心理压力、清洁不当和性活动可能对痤疮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会促成重度痤疮的发生或加重其恶化。
月经前期痤疮的加重很普遍,性激素失衡(雄激素过多)、化妆品、肾上腺皮质激素、化学物质接触、机械性刺激、炎热和潮湿的环境可导致或加重痤疮。
二、临床表现
分度:痤疮按严重程度可分为Ⅰ~Ⅳ级
Ⅰ级 主要是粉刺,
Ⅱ级 粉刺加丘疹,
Ⅲ级 出现脓疱,
Ⅳ级 出现结节、囊肿。
痤疮的病程缓慢,一般青春期过后则可自愈,愈后可留有色素沉着斑、小瘢或瘢痕疙瘩。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1)对皮脂腺分泌过多所致的寻常型痤疮
首选2.5%~10%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涂敷患部。
(2)对轻、中度寻常型痤疮
可选维A酸乳膏剂或凝胶剂外搽,一日1~2次。
于睡前使用,连续8~12周为1个疗程,可显著减轻炎症对皮肤的损害。
(3)对炎症突出的痤疮
轻中度者可选维A酸和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治疗。
(4)对痤疮伴感染显著者
可应用红霉素-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或溶液涂敷,一日1~2次。
(二)处方药
(1)对中、重度痤疮伴感染显著者
推荐涂敷0.1%阿达帕林凝胶,一日1次,或15%壬二酸乳膏,一日2次。
口服米诺环素,一次50mg,一日两次,连服4周。
(2)对囊肿型痤疮
推荐口服维胺酯胶囊,一次50mg,一日3次,其可促进上皮细胞分化,有较好的疗效。
口服异维A酸,推荐剂量为一日0.5mg/kg,连续4~6月后,改为外用涂敷维持以控制复发。
(3)锌
每日补充30~40mg有助于减轻炎症和促进痤疮愈合,可选葡萄糖酸锌一次10~20mg,一日2次。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过氧化苯甲酰:
可漂白头发和衣物,不宜用在有毛发的部位;
禁用于皮肤有急性炎症和破损者;
使用时注意避免接触眼、鼻、口腔黏膜;
维A酸与过氧化苯甲酰合用有物理配伍禁忌,应早晚交替
(白天过氧苯,晚上维A酸)。
2.维A酸:
可增加光敏性,避免阳光直射;
疗效在2~3周后出现,一般须6周后达到最大疗效;
不宜涂敷于皮肤皱褶部如腋窝、腹股沟处;
禁用于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者、湿疹者、妊娠3个月内、哺乳期妇女。育龄妇女使用时须避孕。
3.异维A酸——强大的致畸作用!
用药前应排除妊娠,在月经周期的第2日或第3日开始治疗,女性必须在治疗期间、治疗后做好避孕,直至治疗结束后3个月。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怀孕,必须行人工流产。
治疗期间或治疗后1个月内避免献血。
治疗后1个月以及之后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和血脂,如血脂或转氨酶持续升高应减量或停药;
如果在治疗发生精神紊乱等表现,应停药,并建议精神科专家会诊。
4.抗生素的使用:
为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应尽可能使用非抗生素类抗菌药物,如过氧化苯甲酰或壬二酸;
如应用某种抗生素有效,可重复使用数疗程,疗程的间歇期配合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或壬二酸外用制剂;
外用抗生素的疗程为4~8周,在此基础上一旦没有用药指征,即应停药。
5.非药物治疗 “危险三角”禁止挤压。
第二十节 荨麻疹
―、概述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疙瘩”,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常表现在皮肤或黏膜上,为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或瘙痒性的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的皮肤病。
病因
主要为过敏源刺激;另外物理刺激、体内病灶、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等均可引起。
过敏源诸如: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动物蛋白(蛋、肉、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毛皮、羽毛、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及尘螨以及油漆、染料、塑料、化学纤维和用药(阿司匹林、阿托品、青霉素、吗啡、磺胺、维生素B1)等。
分型:
依据荨麻疹变态(过敏)反应机制分型:
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最常见!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性);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二、临床表现
急性荨麻疹——一般急性荨麻疹持续数日,1~2周可痊愈。
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生而又消,治疗不易,多伴发失眠。
其他类型荨麻疹:
①热性荨麻疹 遇热而发
②冷性荨麻疹 遇冷而发
③巨大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好发于夜间,疏松部位。
④人工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1.一般性荨麻疹——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组胺H1受体阻断剂)
2.巨大荨麻疹——赛庚啶(组胺H1受体阻断剂,作用强,另可阻断胆碱受体)
3.局部用药——薄荷酚洗剂
4.辅助用药——维生素C、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二)处方药
口服第2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或地氯雷他定。
对急性者或伴有胃肠道症状时,酌情口服泼尼松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抗过敏药有嗜睡反应——
驾驶员禁用(或服药6h后再工作);
不与镇静催眠药、乙醇等有中枢抑制作用的同用;
2.抗过敏药有轻重不同的抗胆碱作用,如口干——
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增生者慎用;
其不良反应随药物使用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若进食时服药也可减轻。
3.依巴斯汀
可能抑制心脏钾离子慢通道,有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Q-T间期延长的危险。
4.赛庚啶、酮替芬
可增加食欲、增加体重;
5.对拟进行变应原皮试者,应在停止使用抗过敏药48~72h后进行。
6.抗过敏药用于荨麻疹自行用药不超过3天,若症状加重应就诊;
7.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抗过敏药。
8.避免搔抓皮肤或热水洗烫,并暂停使用肥皂。
第二十一节 湿疹
一、概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表现。
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等特点。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
3.慢性湿疹
三、药物治疗
湿疹病因复杂,临床形态和部位各有特点,故用药因人而异。
1.内用药治疗
常用抗组胺药;
病情影响睡眠时加服镇静剂;
继发感染者配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2.外用药治疗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
急性湿疹:
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
亚急性、慢性湿疹:
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
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包括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
(2)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切忌乱用药。
第二十二节 烫 伤
一、概述
其临床过程可分为三期:
体液渗出期;
急性感染期;
修复期。
体液渗出期:一般持续36~48小时,大面积烧伤者若抢救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发生体液丧失,进而发生休克,此期的关键是休克的防治,根本问题是如何改善血管通透性,减少或防止渗出;
急性感染期:如果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或烧伤面积较小、较浅,局部感染经适当治疗后可被控制,3~5天自行消退,否则,感染可继续发展,引起脓毒症状、甚至菌血症,因此,此期的关键是感染尤其是全身性感染的预防;
修复期:包括创面修复与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因烫伤严重程度而异,促使创面早期愈合是本期的关键。
二、临床表现与分度
Ⅰ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
Ⅱ度烫伤:水疱性,患处产生水疱;
Ⅲ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
三、药物治疗
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外涂京万红软膏、润湿烧伤膏(美宝)等。
对中或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其药物治疗包括以下方面。
(1)镇痛、镇静
轻伤员可口服止痛片或肌注哌替啶、吗啡等,重伤员多采用静脉滴注哌替啶或与异丙嗪合用。有脑外伤的患者可使用地西洋。
(2)补液
轻中度烧伤:可口服烧伤饮料(每片含氯化钠0.3g,碳酸氢钠0.15g,苯巴比妥0.03g,糖适量,每片冲开水100ml)或含盐饮料;
重度烧伤:应予以静脉补液(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平衡盐液和等渗盐水等)。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后)和使用抗生素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烫伤后紧急处理:应立即脱去热液浸湿的衣物,并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湿敷或浸泡烫伤区域20~30分钟,可以减轻创面损伤的深度并有止痛效果。
(2)创面的保护:应注意对创面的保护,防止再次污染。可用纱布、三角巾、中单或清洁被单、衣服等进行简单包扎。切忌用塑料布包扎或覆盖创面,因其不透气,致使创面发生浸渍而加速感染。
(3)创面不可涂有颜色的药物:如汞溴红(红汞)、甲紫。
(4)镇痛、镇静时应慎用或不用氯丙嗪。
(5)小儿、老年人和有吸入性损伤或颅脑损伤的患者,应慎用哌替啶和吗啡(抑制呼吸)。
可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或异丙嗪等。
(6)补液时不宜喝白开水或无盐饮料(以免发生水中毒)。
第二十三节 冻伤(疮)
一、概述
冻伤与冻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冻伤 是寒冷(零度以下)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组织损伤;
冻疮 是低温与高湿联合引起的末梢部位皮肤炎症,春暖后自愈,发病常与患者的个体素质、皮肤微循环障碍有关。
二者皆由寒冷而发病,但损伤程度不尽相同,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二、临床表现
1.冻伤
(1)损害多发生在肢端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廓、鼻、两颊。
(2)受冷后损害处出现疼痛,然后温觉、痛觉丧失,皮肤发白呈蜡样。
复温后出现临床症状,局部发痒、灼痛或感觉异常,表现为红斑、水肿,甚至水疱,严重者组织坏疽,皮下组织、肌肉、血管、神经甚至骨骼都可能受累。
重者可致残。
2.冻疮
(1)常发生于肢端或暴露部位,如手背、手指、足背、足趾、耳廓、鼻尖、两颊等处。
(2)易发生于湿度高的初冬早晨,各年龄组都可发生,但以儿童多见。可自然缓解。
(3)损害为局限性水肿性紫红斑,按之褪色,解除压力后红色逐渐恢复。
严重时可有水疱,破后形成溃疡,局部有肿胀感,暖热后瘙痒,溃烂后疼痛。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掌握选药原则)
①症状很轻、未形成溃疡——按摩、紫云膏;
②轻度冻疮——樟脑软膏、肌醇烟酸酯软膏;
辣椒软膏、氧化锌软膏、冻疮膏;
③水泡、糜烂——依沙吖啶氧化锌糊剂、氧化锌软膏;
④溃烂、感染——高锰酸钾清脓后,用红霉素、林可霉素乳膏、鱼石脂软膏、溃疡膏;
⑤瘙痒严重——加用氯苯那敏或赛庚啶,抗过敏;
⑥烟酸、VE口服——促血液循环,肌肉生长。
(二)处方药
对合并严重感染者可全身给予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林霉素。
严重冻疮早期可考虑应用肝素。
四、用药与健康提示
1.樟脑:有刺激性,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皮肤有破损不宜使用;樟脑有挥散性,可穿过胎盘屏障,对妊娠妇女慎用。
2.局部应用樟脑、辣椒、肌醇烟酸酯软膏后可稍加用力搓搽以帮助渗透,但强度仅达到皮肤发红即可,用药持续时间不宜太长。
3.非药物治疗:
注意对肢体的保暖,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渐养成使用冷水洗脸、洗足擦身的习惯,提高耐寒能力。
第二十四节 手足浅表性真菌感染(手、足癣)
一、概述
足癣 又称脚癣或香港脚,是发生于脚掌、跖与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接触足癣患者;
二是使用足癣者的鞋袜、日常用品。
手癣 又称鹅掌风,为发生在手掌、手指外的光滑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多继发于足癣。
诱发足癣的因素:
(1)多汗者
(2)妊娠期妇女
(3)肥胖者
(4)足部皮肤损伤
(5)糖尿病患者
(6)长期服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二、临床表现与分型
(1)间擦型
(2)水疱型
(3)鳞屑型
(4)角化型
(5)体癣型
往往几型同时存在,以某型较为显著。自觉瘙痒、抓破后常继发感染。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熟悉常用药名,理解选药原则)
1.可选药物:
复方苯甲酸、十一烯酸、水杨酸、克霉唑、咪康唑、特比萘芬,尿素,酊剂、软膏外用涂擦;
冰醋酸溶液、依沙吖啶液(利凡诺)、硼酸液清洗、浸泡;
硫黄粉、足癣粉、足光粉、枯矾粉等粉剂。
2.选药原则
①水疱型——溶液剂、酊剂、软膏剂、霜剂
②鳞屑型和角化型——软膏剂、霜剂(封包治疗!)
③间擦型、糜烂型——溶液剂、酊剂擦洗至无渗出后,用粉剂(硫黄粉、足癣粉、足光粉、枯矾粉)或软膏剂。
3.手癣
治疗手癣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药物封包治疗。
睡前选用10%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20%尿素乳膏(可任选其一)涂敷于手上,按摩5分钟,用塑料薄膜和3层纱布包好,每隔1~2日换药1次,连续1~2周。
环吡酮胺——是近年来外用抗真菌药物研究的热点。
该药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兼具抗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及抗炎的作用,因此很适合治疗易继发细菌感染的趾间型足癣。外用,均匀涂于患处,1日2次,涂后应轻轻搓揉数分钟,2周为一疗程。
联苯苄唑乳膏——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真菌病,如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等。外用,一日1次,2~4周为一疗程。涂布患处,并轻轻揉搓几分钟。
(二)处方药(掌握用药原则)
(1)角化皲裂型足癣:推荐口服抗真菌药治疗。
①伊曲康唑:临床上应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一般1日100~200mg,一天两次,连服一周,甲癣需每月服一周,连续3月,个别情况下疗程延长到6个月。
②特比萘芬:治疗严重的体股癣、手足癣和甲癣。
1日250mg,1天1次,连续服2周、4周或2~3个月。
(2)对有化脓感染的脚癣者: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妊娠妇女并不禁忌在皮肤上局部应用克霉唑。
2.在体、股癣尚未根治前,禁止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抑制免疫,易加重真菌感染)。
如:曲安奈德乳膏(去炎松) 、氟西奈德乳膏(肤轻松)。
3.对中重度足癣的效果:
短期口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常规疗程的口服抗真菌药>单独外用抗真菌药。
4.非药物治疗……
预防……
外用药症状消失后,仍要坚持用药1至2周。
第二十五节 昆虫叮咬
一、概述
临床上称为“虫咬性皮炎”。
二、临床表现
由于叮咬人体虫类的种类的不同和被叮咬个人体质的差异,叮咬处会呈现不同的皮肤反应。
三、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内服抗组胺药物;
适当选用外用安抚止痒药物;
继发感染者给予抗生素。
(1)抗组胺药:氯苯那敏4mg,口服,每日3次;
西替利嗪10mg,口服,每晚1次。
(2)激素:泼尼松15~20mg/日,渐减量。
(3)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生素。
(4)炉甘石洗剂混匀后去适量涂抹于患处,每日2次。
(5)局部冷湿敷可加速皮疹消退。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