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六章 中药制剂与剂型
第六章 中药制剂与剂型
一、最佳选择题
1、真溶液型药剂、混悬液型药剂属于
A、按物态分类
B、按分散系统分类
C、综合分类法
D、按给药途径分类
E、按制法分类
2、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的是
A、阴凉处
B、常温
C、冷处
D、凉暗处
E、密封
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不包括
A、避光
B、降低温度
C、改变溶剂
D、添加抗氧剂
E、控制微量金属离子
4、口服固体制剂不得检出
A、大肠埃希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革兰阴性菌
E、革兰阳性菌
5、中药散剂不具备以下哪个特点
A、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B、奏效较快
C、刺激性小
D、对创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
E、适于口腔科、外科给药
6、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
A、吹散与内服散
B、内服散和外用散
C、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D、单味药散剂与复方散剂
E、溶液散与煮散
7、合剂若加蔗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
A、10%
B、30%
C、50%
D、20%
E、40%
8、煎药时,加水量一般为中药饮片的
A、5~8倍
B、2~3倍
C、5~6倍
D、4~6倍
E、2~5倍
9、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或以流浸膏稀释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为
A、浸膏剂
B、煎膏剂
C、药酒
D、酊剂
E、糖浆剂
10、除另有规定,含剧毒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
A、15g
B、7g
C、9g
D、10g
E、12g
11、下列宜加入防腐剂的制剂是
A、酊剂
B、煎膏剂
C、汤剂
D、合剂
E、酒剂
12、最能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的剂型是
A、胶体制剂
B、液体药剂
C、散剂
D、浸出制剂
E、半固体制剂
13、浸出药剂的治疗作用特点是
A、副作用大
B、疗效显著
C、具有综合疗效
D、作用单一
E、作用剧烈
14、干混悬剂的减失重量不得超过
A、3.0%
B、4.0%
C、6.0%
D、2.0%
E、5.0%
15、不适于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
A、难溶性药物
B、毒性药物
C、不稳定的药物
D、易成盐的药物
E、治疗剂量大的药物
16、不属于乳剂不稳定现象的是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分解
E、破裂
17、胶体溶液的溶胶剂不具备的特性是
A、布朗运动
B、属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分散相质点大小在1~100nm之间
D、动力学不稳定性
E、荷电
18、属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月桂醇硫酸钠
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新洁尔灭
D、卵磷脂
E、聚山梨酯类
19、下列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单甘油酯
B、洁尔灭
C、卵磷脂
D、肥皂类
E、苯甲酸类
20、有关表面活性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结构中都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B、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
C、低浓度时,发生表面吸附
D、高浓度时,进入溶液内部
E、在药剂中都能用于防腐
21、适宜乳化的温度应控制的范围和乳化剂用量为
A、40~60℃;0.25%~1%
B、50~70℃;0.5%~10%
C、10~30℃;0.5%~2.5%
D、20~40℃:3%~30%
E、30~50℃;0.5%~10%
22、在质量检查中,不应有分层现象的是
A、口服混悬剂
B、干混悬剂
C、口服溶液剂
D、口服乳化剂
E、高分子溶液剂
23、防止注射剂主药氧化的金属离子络合剂是
A、乙二胺四乙酸
B、亚硫酸钠
C、焦亚硫酸钠
D、亚硫酸氢钠
E、硫代硫酸钠
24、配置1000mL的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问需要加多少氯化钠,使成为等渗溶液,已知盐酸普鲁卡因1%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12
A、5.2
B、1.2
C、2.4
D、4.8
E、9.0
25、注射用油的皂化值为
A、79~128
B、196~200
C、126~140
D、128~185
E、188~195
26、药剂上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异性蛋白
B、胆固醇
C、脂多糖
D、生物激素
E、磷脂
27、注射用的耐热器具除热原可采用
A、高温法
B、酸碱法
C、吸附法
D、超滤法
E、离子交换法
28、根据热原的基本性质,下列方法中能除去或破坏热原的是
A、121℃高温湿热灭菌30min
B、100℃干热灭菌4h
C、溶液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D、溶液用滤纸滤过
E、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溶液浸泡容器
29、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时,蒸馏水器附有隔沫装置,是因为热原具有
A、耐热性
B、不挥发性
C、水溶性
D、滤过性
E、被吸附性
30、静脉注射用乳剂粉碎球粒大小为
A、50%应在1μm,不得有大于5μm的微粒
B、60%应在1μm,不得有大于5μm的微粒
C、70%应在1μm,不得有大于5μm的微粒
D、80%应在1μm,不得有大于5μm的微粒
E、90%应在1μm,不得有大于5μm的微粒
31、除另有规定外,混悬液型注射液的微粒粒径应控制在
A、15μm以下
B、20μm以下
C、10μm以上
D、15μm以上
E、20μm以上
32、用于中药注射用无菌块状物制备的干燥方法为
A、冷冻干燥
B、沸腾干燥
C、喷雾干燥
D、减压干燥
E、鼓式干燥
33、亚硫酸氢钠在注射液中的作用是
A、增溶剂
B、抗氧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乳化剂
34、预配置1000ml的柴胡注射液(其1%水溶液的冰点降低数为0.2℃),要加氯化钠多少克才能使之与血浆等渗?(1%氯化钠的冰点降低数为0.58℃)
A、5.2
B、5.3
C、5.5
D、5.8
E、10.2
35、任何药液,只要其冰点降至-0.52℃,即与血浆成为
A、等张溶液
B、等渗溶液
C、高渗溶液
D、低张溶液
E、低渗溶液
36、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
A、与100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B、与10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C、与1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
D、与1g氯化钠成等渗的药物重量
E、氯化钠与药物的重量各占50%
37、注入大量低渗溶液可导致
A、红细胞聚集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不变
D、药物变化
E、溶血
38、眼局部用药的有效吸收途径是
A、晶状体吸收
B、角膜吸收
C、结合膜吸收
D、虹膜吸收
E、视网膜吸收
39、下列关于眼用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眼用半固体制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
B、眼用制剂应不用避光贮存
C、滴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ml
D、混悬型滴眼剂的沉降物不应结块或聚集
E、洗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200ml
40、吸水性较大且可提高油脂性软膏剂药物渗透性的物质是
A、氢化植物油
B、羊毛脂
C、凡士林
D、液态石蜡
E、硅油
41、红丹的主要成分是
A、四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铅
C、氧化铁
D、氧化铅
E、五氧化二磷
42、下列吸水性最好的软膏基质是
A、石蜡
B、植物油
C、蜂蜡
D、凡士林
E、羊毛脂
43、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
A、完整表皮的角质层细胞及其细胞间隙
B、毛囊
C、皮脂腺
D、汗腺
E、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
44、组成与皮肤分泌物最接近的软膏基质是
A、羊毛脂
B、液体石蜡
C、硅油
D、蜂蜡
E、凡士林
45、水溶性基质栓剂的融变时限是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E、75min
46、栓剂在肛门2cm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途径
A、药物→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下腔静脉→大循环
B、药物→直肠上静脉→门静脉→大循环
C、药物→门静脉→肝脏→大循环
D、药物→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肝脏→大循环
E、药物→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大部分药物进入下腔大静脉→大循环
47、现行版药典规定,硬胶囊剂崩解时限规定为
A、15min
B、20min
C、30min
D、35min
E、40min
48、现行版药典规定硬胶囊内容物水分限度为
A、≤5.0%
B、≤6.0%
C、≤9.0%
D、≤10.0%
E、≤12.0%
49、硬胶囊壳中不需添加的是
A、崩解剂
B、增稠剂
C、遮光剂
D、着色剂
E、防腐剂
50、软胶囊囊壁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
A、1:(0.4~0.6):2
B、1:(0.4~0.6):3
C、1:(0.2~O.4):1
D、1:(0.2~0.4):2
E、1:(0.4~0.6):1
51、可用作软胶囊填充物料的是
A、药物的水溶液
B、药物的乙醇溶液
C、药物的水混悬液
D、药物的油水溶液
E、药物的O/W溶液
52、空胶囊中加入对羟基苯甲酸酯是作为
A、防腐剂
B、增光剂
C、增稠剂
D、增塑剂
E、遮光剂
53、硬胶囊壳中加入甘油的目的是
A、增加胶液的胶冻力
B、防止药物的氧化
C、防止发生霉变
D、增加胶囊的韧性及弹性
E、调整胶囊剂的口感
54、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
A、30分钟
B、45分钟
C、60分钟
D、90分钟
E、120分钟
55、不必进行水分检测的是
A、蜜丸
B、水丸
C、糊丸
D、蜡丸
E、浓缩水蜜丸
56、含有毒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宜制成
A、水丸
B、蜜丸
C、蜡丸
D、浓缩丸
E、水蜜丸
57、对水丸特点叙述不当的是
A、表面光滑不易吸潮、变质
B、一些传统品种计量大、服用不便
C、药物的均匀性及溶散时间不易控制
D、操作不当易影响溶散、崩解
E、溶散、释药缓慢,可减少不良反应
58、《中国药典》中除另有规定外,蜜丸水分限量为
A、≤15%
B、≤16%
C、≤17%
D、≤18%
E、≤1g%
59、下列不需要做溶散时限检查的是
A、小蜜丸
B、大蜜丸
C、水丸
D、浓缩丸
E、滴丸
60、《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颗粒剂粒度的检查中,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
A、10%
B、12%
C、5%
D、6%
E、15%
61、片剂制备中目前代替乳糖的混合辅料是
A、淀粉、糊精、甘露醇(5:1:1)
B、淀粉、糊精、糖粉(5:1:1)
C、淀粉、糖粉、糊精(7:2:1)
D、淀粉、糊精、糖粉(7:5:1)
E、淀粉、糊精、糖粉(7:1:1)
62、适宜作为溶液片和泡腾片润滑剂的是
A、羧甲基淀粉钠
B、滑石粉
C、甘露醇
D、聚乙二醇
E、硬脂酸镁
63、在片剂制备中硬脂酸镁可作为
A、湿润剂
B、润滑剂
C、吸收剂
D、稀释剂
E、干燥黏合剂
64、硬脂酸镁作润滑剂一般用量为
A、0.3%~1%
B、0.1%~0.3%
C、1%~3%
D、3%~5%
E、5%以上
65、关于片剂润滑剂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降低压片颗粒间的摩擦力,增加流动性
B、避免粉粒在冲、模表面粘附,使片面光洁
C、避免压片颗粒间互相黏附,使片剂易于崩解
D、利于准确加料,减少片重差异
E、降低片剂与冲、模间的摩擦力,利于出片
66、下列可作为片剂崩解剂的是
A、磷酸氢钙
B、干燥淀粉
C、滑石粉
D、糊精
E、葡萄糖
67、用羧甲基淀粉钠作片剂的崩解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
A、膨胀作用
B、毛细管作用
C、湿润作用
D、产气作用
E、酶解作用
68、片剂辅料中可用作崩解剂的是
A、滑石粉
B、糊精
C、乙基纤维素
D、阿拉伯胶
E、羧甲基淀粉钠
69、乙醇作为润湿剂一般采用的浓度是
A、90%以上
B、70%~90%
C、30%~70%
D、20%~60%
E、20%以下
70、淀粉浆作为黏合剂,最常用的浓度是
A、10%
B、20%
C、30%
D、25%
E、40%
71、下列既可做填充剂,又可做崩解剂、吸收剂的是
A、微晶纤维素
B、羧甲基纤维素钠
C、淀粉
D、糊精
E、微粉硅胶
72、将处方中全部饮片粉碎成细粉,加适宜辅料制成的中药片剂称为
A、半浸膏片
B、提纯片
C、分散片
D、全浸膏片
E、全粉末片
73、《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中药片剂崩解时限,正确的为
A、药材原粉片在60min内
B、浸膏片在30min内
C、口含片在30min内
D、半浸膏片在30min内
E、糖衣片在60min内
74、阴道片的融变时限为
A、5min
B、15min
C、30min
D、45min
E、60min
75、气雾剂质量要求中,吸入用气雾剂和喷雾剂的药粉粒度应控制在
A、3μm以下
B、5μm以下
C、6μm以下
D、8μm以下
E、10μm以下
76、下列关于气雾剂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系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而制成的,制剂
B、是借助于手动泵的压力将药液喷成雾状的制剂
C、系指微粉化药物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高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的制剂
D、指微粉化药物与载体以胶囊、泡囊储库形式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而制成的制剂
E、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采用特制的干粉吸人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的制剂
77、决定气雾剂每次用药剂量的因素是
A、药物的量
B、附加剂韵量
C、抛射剂的量
D、耐压容器的容积
E、定量阀门的容积
78、在气雾剂中既能产生喷射动力,又可兼作药物溶剂和稀释剂的物质是
A、四氟乙烷
B、乙醇
C、丙二醇
D、司盘-60
E、亚硫酸钠
79、有关抛射剂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抛射剂是一类高沸点物质
B、抛射剂在常温下蒸气压大于大气压
C、抛射剂在耐压的容器中产生压力
D、抛射剂是气雾剂中药物的溶剂
E、抛射剂是气雾剂中药物的稀释剂
80、吸入型气雾剂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肺泡
B、气管
C、支气管
D、细支气管
E、咽喉
81、以泡沫形态喷出的剂型是
A、混悬型气雾剂
B、吸入粉雾剂
C、溶液型气雾剂
D、泡沫剂
E、喷雾剂
82、二相气雾剂为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83、以下各制剂定义中错误的是
A、糕剂指药物细粉与米粉、蔗糖等蒸熟制成的块状剂型
B、棒剂是指将药物涂于干净的小木棒上的外用固体剂型
C、锭剂指药物细粉加适宜黏合剂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剂型
D、钉剂指药物细粉加糯米粉混匀后加水加热制成软材,分剂量搓成细长而两端尖锐的外用固体剂型
E、灸剂指将艾叶捣、碾成绒状,或另加其他药料捻成卷烟状,供重灼穴位或其他患部的外用剂型
84、下列膜剂的成膜材料中,其成膜性、抗拉强度、柔韧性、吸湿性及水溶性最好的为
A、基乙烯吡啶衍生物
B、玉米朊
C、聚乙烯胺类
D、聚乙烯醇
E、阿拉伯胶
85、关于涂膜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用裱背材料
B、制备简单,使用方便
C、推广容易
D、应密封贮藏
E、注意避热、防火
86、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A、增加胶剂硬度
B、利于气泡逸散
C、沉淀胶液中泥土杂质
D、降低黏性
E、便于切割
87、熬制阿胶的原料是
A、质优的甲类
B、质优的骨类
C、质优的牛皮
D、质优的驴皮
E、质优的角类
88、胶剂制备中,加入冰糖的目的是
A、增加透明度和硬度
B、降低胶块粘度
C、收胶时消泡
D、除去杂质
E、矫味矫臭
89、可增加胶剂透明度和硬度,并有矫味作用的辅料是
A、白酒
B、明矾
C、麻油
D、冰糖
E、黄酒
90、下列关于微囊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
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E、控制微囊大小可起靶向定位作用
91、药物固体分散体的类型不包括
A、固态溶液
B、低共熔混合物
C、高分子聚合物
D、共沉淀物
E、玻璃混悬物
92、微球属于靶向制剂的类型是
A、磁性靶向
B、热敏感靶向
C、主动靶向
D、被动靶向
E、物理化学靶向
93、胃内漂浮片剂属
A、靶向制剂
B、前体药物制剂
C、速效制剂
D、中效制剂
E、控释制剂
94、关于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B、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体内分布的真实容积
C、水溶性大的药物往往表观分布容积大
D、药物表观分布容积不能超过体液总体积
E、表观分布容积反应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快慢
95、下列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中,错误的是
A、药物的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B、非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
C、药物的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
D、药物的溶解速率越大,越易吸收
E、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
96、指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或器官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为
A、速率常数
B、生物半衰期
C、表观分布容积
D、体内总清除率
E、隔室模型
97、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参数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速率常数是描述药物转运速度的重要动力学参数
B、生物半衰期是某一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C、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反映了药物的分布特性
D、一般水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大
E、体内总清除率指从机体或器官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
98、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
A、肾脏
B、肝脏
C、脾脏
D、心脏
E、肺
99、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A、肾脏
B、肺脏
C、肝脏
D、直肠
E、胆
100、通常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显效快慢的顺序为
A、吸入>静脉>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B、静脉>吸入>皮下>肌内>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C、肌内>皮下>静脉>吸入>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D、肌内>静脉>吸入>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E、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101、药物在体内经酶的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
A、排泄
B、消除
C、吸收
D、分布
E、代谢
102、对药物的体内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B、主要部位在消化道粘膜
C、药物均被活化
D、药物均被灭活
E、药物均被分解
二、配伍选择题
1、A.新药
B.中成药
C.药物
D.剂型
E.制剂
<1>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
A B C D E
<2> 、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药监部门批准,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药品的是
A B C D E
<3> 、根据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的是
A B C D E
2、A.甘油剂
B.洗剂
C.涂膜剂
D.混悬剂
E.乳剂
<1> 、按照分散系统分类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是
A B C D E
<2> 、按照分散系统分类属于胶体溶液型药剂的是
A B C D E
3、A.水解
B.蛋白质变性
C.晶型转变
D.氧化
E.变旋
<1> 、强心苷易发生
A B C D E
<2> 、黄芩苷易发生
A B C D E
<3> 、穿心莲内酯易发生
A B C D E
4、A.3℃~10℃
B.2℃~10℃
C.10℃~30℃
D.2℃~20℃
E.15℃~20℃
<1> 、冷处贮藏温度为
A B C D E
<2> 、常温贮藏温度为
A B C D E
5、A.中粉
B.细粉
C.最细粉
D.极细粉
E.超细粉
<1> 、除另有规定外,儿科及局部用散剂应为
A B C D E
<2> 、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剂应为
A B C D E
6、A.流浸膏剂
B.浸膏剂
C.煎膏剂
D.酒剂
E.酊剂
<1> 、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1ml相当于原药材1g标准的液体制剂是
A B C D E
<2> 、药材用适宜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标准的制剂是
A B C D E
<3> 、药材用蒸馏酒浸提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是
A B C D E
<4> 、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制剂是
A B C D E
7、A.合剂
B.口服液
C.汤剂
D.煎膏剂
E.干浸膏
<1> 、我国应用最早的剂型
A B C D E
<2> 、在汤剂基础上改进而成,并具有浓度较高,剂量较小,携带方便的特点
A B C D E
<3> 、合剂的单剂量包装者
A B C D E
<4> 、制备时必须有炼糖工艺
A B C D E
8、A.>100nm
B.>500nm
C.<10nm
D.<1nm
E.<100nm
<1> 、溶液剂的分散体系中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为
A B C D E
<2> 、混悬液的分散体系中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为
A B C D E
9、A.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B.乳化剂类型改变造成
C.ζ电位降低
D.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E.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下列乳剂不稳定现象的原因
<1> 、分层发生的原因是
A B C D E
<2> 、絮凝发生的原因是
A B C D E
10、A.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B.乳化剂类型出现相反的变化
C.电位降低
D.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E.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下列乳剂不稳定现象的原因
<1> 、转相发生的原因是
A B C D E
<2> 、酸败发生的原因是
A B C D E
11、A.高渗溶液
B.胶体溶液
C.等渗溶液
D.等张溶液
E.低渗溶液
<1> 、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A B C D E
<2> 、冰点降低为-0.52℃的溶液
A B C D E
12、A.饮用水
B.蒸馏水
C.离子交换水
D.纯化水
E.注射用水
<1> 、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的是
A B C D E
<2> 、可用于饮片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是
A B C D E
13、A.酸值
B.碘值
C.皂化值
D.折光率
E.相对密度
注射用大豆油的质量标准应满足
<1> 、标准是188~195的是
A B C D E
<2> 、标准是0.916~0.922的是
A B C D E
14、A.酸值
B.碘值
C.皂化值
D.折光率
E.相对密度
注射用大豆油的质量标准应满足
<1> 、标准为1.472~1.476是
A B C D E
<2> 、标准为126~140的是
A B C D E
15、A.高温法
B.滤过法
C.吸附法
D.水溶法
E.酸碱性
<1> 、耐热器具高温后才能破坏热原是利用
A B C D E
<2> 、用活性炭除去热原是利用
A B C D E
16、A.氯化钠注射液
B.乳酸钠注射液
C.氨基酸输液
D.聚乙烯吡咯烷酮
E.乳酸钠输液
<1> 、属于营养输液的种类是
A B C D E
<2> 、属于胶体输液的种类是
A B C D E
17、A.注射液
B.输液剂
C.注射用无菌粉末
D.注射用浓溶液
E.注射用乳状液
<1> 、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剂配制成的无菌块状物为
A B C D E
<2> 、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溶液
A B C D E
18、A.滴眼剂
B.眼用乳膏剂
C.眼膏剂
D.眼内注射剂
E.洗眼剂
<1> 、系指由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无菌溶液型或混悬型膏状的眼用半固体制剂是
A B C D E
<2> 、系指由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是
A B C D E
<3> 、系指由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无菌乳膏状的眼用半固体制剂是
A B C D E
19、A.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于皮肤或粘膜上并无刺激性
B.油润细腻、光亮、老嫩适度、滩涂均匀、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
C.粒度、装量,无菌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D.软化点和重量差异
E.含膏量、耐热性、赋形剂、黏附性和重量差异
<1> 、贴膏剂的质量检查
A B C D E
<2>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A B C D E
<3>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是
A B C D E
<4> 、膏剂的质量要求是
A B C D E
20、A.乙基纤维素
B.十二烷基磺酸钠
C.卵磷酯
D.半合成山苍子油酯
E.聚乙二醇
<1> 、可用作水溶性栓剂基质的
A B C D E
<2> 、可用作油脂性栓剂基质的是
A B C D E
21、A.增塑剂作用
B.遮光剂作用
C.防腐剂作用
D.抗氧剂
E.着色剂
<1> 、软胶囊填充物中加入的柠檬黄的作用是
A B C D E
<2> 、软胶囊囊材中加入的二氧化钛的作用是
A B C D E
<3> 、软胶囊囊材中加入的甘油的作用是
A B C D E
<4> 、软胶囊囊材中加入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的作用是
A B C D E
22、A.软胶囊
B.胶丸剂
C.硬胶囊剂
D.缓释胶囊
E.控释胶囊
<1> 、可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的是
A B C D E
<2> 、采用适宜的制剂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称为
A B C D E
<3> 、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称为
A B C D E
<4> 、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称为
A B C D E
23、A.朱砂衣
B.雄黄衣
C.黄柏衣
D.青黛衣
E.百草霜衣
丸剂的药物衣
<1> 、镇静、安神、补心类药物常用
A B C D E
<2> 、利湿、渗水、清下焦湿热的药物常用
A B C D E
<3> 、解毒、杀虫类药物常用
A B C D E
24、A.滴丸
B.蜡丸
C.水丸
D.蜜丸
E.糊丸
<1> 、胃内溶散迟缓,可延缓药效的剂型为
A B C D E
<2> 、较易溶散,吸收、显效较快的剂型为
A B C D E
<3> 、体内释放药物极慢,可延长药效的剂型为
A B C D E
25、A.蜜水
B.生蜜
C.嫩蜜
D.中蜜
E.老蜜
<1> 、在蜂蜜的炼制中,适用于含较多纤维或黏性差的药粉制丸的是
A B C D E
<2> 、在蜂蜜的炼制中,适用于含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的是
A B C D E
<3> 、在蜂蜜的炼制中,适用于含黏性强的药粉制丸的是
A B C D E
26、A.105~115℃
B.105~118℃
C.116~118℃
D.119~122℃
E.116~122℃
<1> 、嫩蜜,炼制温度在
A B C D E
<2> 、中蜜,炼制温度在
A B C D E
<3> 、老蜜,炼制温度在
A B C D E
27、A.蜜水
B.生蜜
C.嫩蜜
D.中蜜
E.老蜜
<1> 、在蜂蜜的炼制中,适用于含较多纤维或黏性差的药粉制丸的是
A B C D E
<2> 、在蜂蜜的炼制中,适用于含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的是
A B C D E
28、A.塑制丸
B.泛制丸
C.滴制丸
D.浓缩丸
E.压制丸
<1> 、药物细粉以适宜黏合剂混合制成的丸块,经制丸机制成的丸剂
A B C D E
<2> 、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浸膏,与适宜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蜜水为赋形剂制成的丸剂
A B C D E
<3> 、药物细粉以适宜液体为黏合剂泛制成的小球形制剂
A B C D E
<4> 、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制剂
A B C D E
29、A.25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E.2.5小时
<1> 、按照《中国药典》,滴丸的溶散时间为
A B C D E
<2> 、按照《中国药典》,水蜜丸、水丸的溶散时间为
A B C D E
<3> 、按照《中国药典》,浓缩丸、糊丸的溶散时间为
A B C D E
<4> 、按照《中国药典》,包衣滴丸的溶散时间为
A B C D E
30、A.可溶性颗粒剂
B.混悬性颗粒剂
C.泡腾颗粒剂
D.酒溶性颗粒剂
E.肠溶颗粒
<1> 、由酸性颗粒和碱性颗粒混合制成
A B C D E
<2> 、难溶性原料药与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剂为
A B C D E
<3> 、包括水溶性颗粒剂和酒溶性颗粒剂
A B C D E
<4> 、采用肠溶材料包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为
A B C D E
31、A.乳糖
B.乙醇
C.羧甲基淀粉钠
D.硬脂酸镁
E.磷酸氢钙
<1> 、片剂制备的吸收剂
A B C D E
<2> 、片剂制备的润湿剂
A B C D E
<3> 、片剂制备的崩解剂
A B C D E
<4> 、片剂制备的润滑剂
A B C D E
32、A.黏合剂
B.润湿剂
C.稀释剂
D.吸收剂
E.崩解剂
<1> 、适用于具有一定黏性的药料制粒压片的辅料为
A B C D E
<2> 、适用于没有黏性或黏性不足的药料制粒压片的辅料为
A B C D E
33、A.60min
B.120min
C.5min
D.15min
E.30min
<1> 、除另有规定外,药材原粉片崩解时限为
A B C D E
<2> 、除另有规定外,糖衣片崩解时限为
A B C D E
34、A.混悬型气雾剂
B.吸入粉雾剂
C.溶液型气雾剂
D.泡沫剂
E.喷雾剂
<1> 、借助于手动泵的压力将药液喷成雾状的制剂是
A B C D E
<2> 、泡沫形态喷出的气雾剂是
A B C D E
<3> 、二相气雾剂是
A B C D E
<4> 、三相气雾剂是
A B C D E
35、A.助溶剂
B.抛射剂
C.抗氧剂
D.渗透压调节剂
E.乳化剂
<1> 、丙二醇为
A B C D E
<2> 、司盘类是
A B C D E
<3> 、乙醇是
A B C D E
<4> 、亚硫酸钠为
A B C D E
36、A.四氟乙烷
B.尼泊金脂
C.丙二醇
D.司盘-60
E.亚硫酸钠
<1> 、可用作气雾剂抗氧剂的物质是
A B C D E
<2> 、可用作气雾剂抛射剂的物质是
A B C D E
37、A.条剂
B.钉剂
C.线剂
D.糕剂
E.丹剂
<1> 、将丝线或棉线,置药液中先浸后煮,经干燥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是指
A B C D E
<2> 、以汞以及某些矿物药在高温条件下烧制成不同结晶形状的汞的无机化合物是指
A B C D E
38、A.黄酒
B.麻油
C.冰糖
D.明矾
E.水
<1> 、胶剂制备中加入起降低黏性、便于切胶的作用
A B C D E
<2> 、胶剂制备中加入起增加透明度和硬度作用
A B C D E
<3> 、胶剂制备时加入起沉淀杂质的作用
A B C D E
<4> 、胶剂制备时加入起矫味、矫臭作用
A B C D E
39、A.胃滞留控释制剂
B.前体药物制剂
C.包合物
D.缓释制剂
E.固体分散体
<1> 、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是
A B C D E
<2> 、将药物包裹在多聚物薄膜隔室内,或溶解分散在多聚物膜片中而制成的缓膜状制剂为
A B C D E
<3> 、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是
A B C D E
<4> 、通过黏附、漂浮或膨胀等作用定位(滞留)于胃中释放药物的口服定位释药系统为
A B C D E
40、A.排泄
B.消除
C.吸收
D.分布
E.代谢
<1> 、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A B C D E
<2>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A B C D E
<3> 、药物从用药部位通过生物膜以被动扩散、主动运转等方式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A B C D E
<4> 、药物在体内经药物代谢酶等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A B C D E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某制剂控制菌要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盐格兰阴性菌(1g或1ml)。
<1> 、此制剂是
A、皮肤给药制剂
B、呼吸道给药制剂
C、直肠给药制剂
D、口腔黏膜给药制剂
E、直肠给药制剂
<2> 、同样要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是
A、口腔黏膜给药制剂
B、直肠给药制剂
C、阴道给药制剂
D、尿道给药制剂
E、固体制剂
2、某剂型有以下特点: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有利吸收、起效迅速;制备简便;外用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有应用,也适于小儿给药。
<1> 、以上描述的剂型是
A、颗粒剂
B、散剂
C、片剂
D、胶囊剂
E、糖浆剂
<2> 、此剂型的定义为
A、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B、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C、原料药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D、原料药或与适宜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固体制剂
E、原料药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的片状固体制剂
3、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85%)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红蔗糖200g,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1> 、此剂型的作用多为
A、清热
B、解毒
C、滋补
D、泻火
E、凉血
<2> 、此剂型中加入炼蜜或糖(或转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
A、3倍
B、5倍
C、4倍
D、2倍
E、1倍
4、旋覆代赭汤【制法】先将代赭石置煎器内,加水350ml,煎1h。再将旋复花用布包好,同其余五味药置煎器内,共煎30min,滤取药液;再加水200ml煎20min,滤取药液,将两次煎液合并,即得。
<1> 、以上剂型的制备方法为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法
<2> 、制备时对于方中某些不宜或不能同时入煎的药料,应酌情的特殊处理不包括
A、烊化
B、后下
C、包煎
D、先下
E、另煎
5、某剂型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的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制剂。
<1> 、此剂型是
A、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
C、溶胶
D、混悬液
E、乳浊液
<2> 、决定此剂型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A、乳化剂的性质
B、乳化膜的牢固性
C、油水相的容积比
D、乳化温度
E、制备方法
6、某剂型特点为: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较迅速;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性;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
<1> 、根据分散介质分类,此剂型不包括
A、溶液剂
B、糖浆剂
C、胶体溶液型
D、乳浊液型
E、混悬液型
<2> 、此剂型中能透过某些半透膜的是
A、高分子溶液
B、溶胶
C、乳浊液
D、溶液剂
E、混悬液
7、某剂型的特点是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效的作用。有些可用于疾病诊断。
<1> 、此剂型为
A、糖浆剂
B、乳化剂
C、茶剂
D、浸膏剂
E、注射剂
<2> 、此剂型的附加剂不包括
A、抗氧剂
B、抑菌剂
C、崩解剂
D、增溶剂
E、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
8、某剂型的特点为: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也可透过皮肤或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1> 、此剂型的分类不包括
A、软膏剂
B、膏药
C、贴膏剂
D、浸膏剂
E、贴剂
<2> 、下列不属于油脂性基质的是
A、氢化植物油
B、甲基纤维素
C、白蜡
D、二甲基硅油
E、凡士林
9、熊胆痔灵栓【制法】将煅炉甘石、珍珠母、冰片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过120目筛;熊胆粉用配研法加入胆糖膏中;将半合成脂肪酸酯加热至50~60℃,加入煅炉甘石等细粉及蛋黄油、胆糖膏等,搅拌,混匀,注模,冷却,制成1000粒(每粒重2 g),即得。
<1> 、栓剂的保存温度为
A、10℃以下
B、20℃以下
C、35℃以下
D、40℃以下
E、30℃以下
<2> 、此剂型的分类不包括
A、直肠栓
B、眼用栓
C、阴道栓
D、鼻腔栓
E、尿道栓
10、片剂辅料系指片剂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片剂赋形剂。制片时加用辅料的目的在于确保压片物料的流动性、润滑性、可压性及其成品的崩解性等。辅料品种或用量选用不当,不但可能影响制片过程,而且对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及其疗效的发挥均有一定甚至重要影响。
<1> 、多用于口含片、咀嚼片及纤维性或质地疏松的中药制片的是
A、糖粉
B、乳糖
C、糊精
D、淀粉
E、微粉硅胶
<2> 、糖浆的使用浓度为
A、40%~50%
B、50%~60%
C、50%~70%
D、60%~70%
E、40%~70%
11、靶向制剂系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裹能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或给药后药物集结于靶区,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
<1> 、靶向制剂的特点包括
A、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对其他组织、器官及全身的毒副作用
B、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
C、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小
D、用药次数显著减少
E、药物可缓慢地释放进入体内
<2>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不包括
A、磁性制剂
B、栓塞靶向制剂
C、冷敏靶向制剂
D、热敏靶向制剂
E、pH敏感靶向制剂
四、多项选择题
1、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范畴为
A、中药药剂的调配理论
B、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
C、中药药剂的生产技术
D、中药药剂的合理应用
E、剂型因素的影响
2、有关中药药剂学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B、是一门既有中医药特色,又反映当代先进技术水平的科学
C、主要与现代制药理论技术密切相关,与临床用药无关
D、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E、包括中药制剂学和中药调剂学
3、按分散体系分类,液体药剂主要类型有
A、真溶液
B、高分子溶液
C、胶体溶液
D、混悬液
E、乳浊液
4、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根据防治疾病要求选择
B、根据药物性质选择
C、根据应用及贮运等要求选择
D、结合生产条件选择
E、根据高科技含量多少选择
5、药物的化学降解反应包括
A、聚合
B、氧化
C、脱羧
D、水解
E、异构化
6、不含豆豉、神曲等发酵原粉的液体口服给药制剂不得检出
A、大肠埃希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沙门菌
D、梭菌
E、耐胆盐格兰阴性菌
7、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不得检出
A、铜绿假单胞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沙门菌
D、大肠埃希菌
E、耐胆盐格兰阴性菌
8、《中国药典》对散剂的质量要求是
A、内服散剂应为细粉
B、内服散剂应为粗粉
C、外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D、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混合法混匀并过筛
E、散剂的质量要求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9、下列哪些情况不宜制成散剂
A、剂量大
B、含毒性药
C、含液体成分
D、含挥发性成分较多
E、刺激性、腐蚀性药物
10、下列要求澄清的浸出制剂有
A、口服液
B、合剂
C、酒剂
D、流浸膏剂
E、酊剂
11、茶剂的质量检查内容是
A、水分
B、溶化性
C、重量差异
D、装量差异
E、微生物限度
12、关于糖浆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有
A、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B、含糖量高的糖浆剂渗透压高,易染菌
C、制备方法简便
D、易于服用
E、适用于儿童服用
13、糖浆剂的质量要求有
A、糖浆应澄清,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B、装量差异限度均应符合规定要求
C、药用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
D、相对密度、pH值和乙醇含量符合规定要求
E、在贮存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等变质现象
14、关于汤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煎煮后加防腐剂服用
B、制法简单易行
C、以水为溶剂
D、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E、吸收较快
15、不属于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质量检查的是
A、装量
B、干燥失重
C、沉降体积比
D、不溶性微粒
E、可见异物
16、可作为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剂的有
A、助流剂
B、絮凝剂
C、助悬剂
D、助溶剂
E、润湿剂
17、糖浆在内服混悬液中的作用是
A、助悬剂
B、润湿剂
C、矫味剂
D、絮凝剂
E、增溶剂
18、提高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措施有
A、添加适量助悬剂
B、添加适量电解质使混悬液絮凝
C、添加适量反絮凝剂,防止微粒聚集
D、尽可能减少药物微粒的粒径,同时注意缩小粒径间的粒径差
E、成品贮藏于阴凉处
19、关于絮凝的表述正确的有
A、混悬剂的微粒带有的电荷的排斥力会阻碍微粒的聚集
B、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起絮凝作用或反絮凝作用
C、加入适当电解质,可使ζ电位降低
D、为形成絮凝状态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E、混悬剂的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20、表面活性剂在药物中可起的作用是
A、增溶
B、乳化
C、润湿
D、消泡
E、发泡
21、有关表面活性剂毒副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血栓
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一般较小
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刺激性最小
D、静脉给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毒性比口服给药大
E、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溶血作用
22、液体药剂特点的有
A、便于分剂量服用
B、稳定性较差
C、吸收快、作用迅速
D、药物以分子形式分散于介质中
E、易控制药物浓度
23、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有
A、毒性药物
B、剂量小的药物
C、需制成液体药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
D、为了发挥长效作用而需制成液体药剂例临床应用的药物
E、需要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
24、可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方法包括
A、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
B、减小分散介质的黏度
C、减小微粒粒径
D、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E、增大微粒粒径
25、以下可作为注射剂的抑菌剂的是
A、苯甲酸
B、苯酚
C、三氯叔丁醇
D、甲酚
E、盐酸利多卡因
26、注射用水质检包括
A、热原检查
B、不挥发物检查
C、刺激性检查
D、NO3-检查
E、电导率检查
27、纯化水的制备常用方法是
A、离子交换法
B、蒸馏法
C、塔式蒸馏器
D、反渗透法
E、多效蒸馏器
28、关于注射用水的说法正确的有
A、应使用新制的注射用水,最好随蒸随用
B、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经蒸馏而制得的无热原水
C、为经过灭菌的蒸馏水
D、蒸馏的目的是除去细菌
E、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
29、关于热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A、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致热物质
B、细菌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致热能力最强
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E、微生物的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
30、除去热原的方法
A、以活性炭与白陶土合用吸附
B、以超滤膜滤过
C、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D、用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滤过
E、以聚酰胺膜进行反渗透除去
31、热原的基本性质有
A、水溶性
B、挥发性
C、耐热性
D、可滤过性
E、被吸附性
32、不得添加抑菌剂的注射剂有
A、脑内注射液
B、椎管内注射液
C、肌内注射液
D、静脉输液
E、硬膜外注射液
33、输液剂的主要用途
A、补充营养、热量和水分
B、维持血容量
C、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D、解毒、促排泄
E、增加药物疗效
34、不得加抑菌剂的注射剂有
A、皮下注射剂
B、皮内注射剂
C、肌肉注射剂
D、静脉注射剂
E、脊椎腔注射剂
35、下面不是抗氧剂的有
A、焦亚硫酸钠
B、依地酸二钠
C、维生素B
D、高锰酸钾
E、淀粉浆
36、下列属于眼用溶液剂的是
A、眼用凝胶剂
B、眼膏剂
C、洗眼剂
D、滴眼剂
E、眼内注射溶液
37、下列属于眼用制剂的质量检查的是
A、装量
B、灭菌
C、释放度
D、无菌
E、渗透压摩尔浓度
38、有关外用膏剂质量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
B、黑膏药应乌黑光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刺激性
C、黑膏药应检查重量差异和软化点
D、橡胶膏剂膏面应光洁,涂布均匀,色泽一致,无脱膏、失黏现象
E、橡胶膏剂应作含膏量及耐热性的检查
39、关于软膏剂的质量检查叙述正确的有
A、外观应均匀、细腻、有适当的黏稠性,易于涂布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
B、老嫩适中,均匀摊涂
C、无菌、无酸败、异臭、变色、油水分离等现象
D、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
E、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
40、符合贴膏剂的质量检查项目是
A、耐热性
B、赋形性
C、微生物限度
D、重量差异
E、含膏量
41、关于凝胶贴膏剂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裱褙材料、保护层、膏料层三部分组成
B、膏料层由药料与基质组成
C、主要由背衬层、药物贮库层组成
D、常用基质有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甘油和微粉硅胶等
E、裱褙材料多为聚乙烯薄膜
42、以下关于黑膏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膏药是指用药材、食用植物油和红丹炼制而成的铅硬膏
B、以麻油炼制的铅硬膏外观油润,质量较好
C、红丹主要成分为PbO,应炒干后应用
D、黑膏药基质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的铅盐
E、冰片、樟脑等药物细粉应于摊涂前兑入熔融的药膏中混匀
43、黑膏药基质的原料有
A、植物油
B、宫粉
C、红丹
D、雄黄
E、朱砂
44、有关药物、基质性质影响透皮吸收叙述正确的有
A、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的药物,透皮吸收效果好
B、药物在烃类基质中吸收最差
C、药物相对分子量越大,吸收越慢
D、药物在乳剂型基质中释放、吸收较快
E、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制成的软膏剂较难透皮吸收。
45、属于类脂类软膏基质的有
A、凡士林
B、液体石蜡
C、羊毛脂
D、硅油
E、蜂蜡
46、以下具有吸水作用的软膏基质有
A、羊毛脂
B、豚脂
C、加入胆甾醇的凡士林
D、凡士林
E、液体石蜡
47、有关外用膏剂叙述正确的是
A、外用膏剂系指药物与基质制成的一类外用制剂
B、外用膏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C、外用膏剂也可以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D、外用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固体的一类制剂
E、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三个阶段
48、外用膏剂透皮吸收的过程包括
A、吸附
B、溶解
C、释放
D、穿透
E、吸收
49、栓剂的质量评价包括
A、微生物限度
B、溶出度试验
C、水分
D、融变时限
E、重量差异
50、对栓剂基质的要求有
A、水值较低,不能混入较多的水
B、熔点与凝固点相距较近
C、室温下不易软化,熔融或溶解
D、无毒,无过敏,对黏膜无刺激性
E、与主药无配伍禁忌
51、可用作油脂性栓剂基质的是
A、卵磷脂
B、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
C、可可豆脂
D、乙基纤维素
E、十二烷基磺酸钠
52、有关可可豆脂的叙述正确的为
A、有α、β、γ三种晶型
B、常温下为黄白色固体
C、α、γ晶型较稳定
D、β晶型较稳定
E、10~20℃时性脆而容易粉碎成粉末
53、影响栓剂吸收的因素是
A、栓剂塞入直肠的深度
B、直肠生理因素
C、药物的溶解度
D、基质的性质
E、栓剂的制备方法
54、以下有关栓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在肠道起局部治疗作用
B、适于不宜或不愿口服给药病人的用药
C、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影响小
D、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E、药物不受胃肠道酶的破坏
55、胶囊剂的质量要求有
A、外观整洁、无异臭
B、内容物不检查水分
C、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合格
D、药物定性,含量测定符合规定
E、微生物检查合格
56、属于胶囊剂的质量检查的是
A、水分
B、装量差异
C、融变时限
D、崩解时限
E、微生物限度
57、软胶囊内填充的药物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充填的最好是油类或混悬液
B、非油状介质则常用1%~15%PEG4000或PEG6000
C、所含固体药粉应过4号筛
D、混悬液中常用聚乙二醇为助悬剂
E、所有的液体药物可充填
58、软胶囊填充物若为混悬液时,可选用的分散介质是
A、植物油
B、PEG400
C、醛类物质
D、胺类物质
E、丙酮
59、软胶囊制备过程中,填充药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常用10%~30%的油蜡混合物作助悬剂
B、强酸性液体可导致明胶水解而泄漏
C、填充液的pH应控制在4.5~7.5之间
D、必要时可加用抗氧剂、表面活性剂
E、填充固体药物时,药粉应过五号筛
60、下列关于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胶囊剂外观光洁,且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B、处方量大的中药可部分或全部提取制成稠膏后直接填充
C、胶囊剂中填充的药物可以是粉末,也可以是颗粒
D、胶囊剂因其服用后在胃中局部浓度过高,特别适宜于儿科用药
E、易溶性、易风化、易潮解的药物可制成胶囊剂
61、胶囊剂主要供口服应用,也可外用于直肠、阴道等部位,通常将其分为
A、缓释胶囊
B、控释胶囊
C、硬胶囊
D、软胶囊
E、肠溶胶囊
62、下列丸剂包衣材料中,属于药物衣的有
A、雄黄衣
B、百草霜衣
C、虫胶衣
D、甘草衣
E、青黛衣
63、关于丸剂包衣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丸剂包衣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B、丸剂包衣可掩盖臭味、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C、丸剂包衣可控制药物作用速度或部位
D、丸剂包衣可防止吸潮及虫蛀
E、丸剂包衣可改善外观,便于识别
64、丸剂包衣中,可作为保护衣使用的是
A、薄膜衣
B、糖衣
C、有色糖衣
D、明胶衣
E、滑石衣
65、下列适于制备蜡丸的药物是
A、刺激性药物
B、毒性药物
C、滋补性药物
D、芳香性药物
E、解表性药物
66、含下列成分的药物,哪些制蜜丸时需选择嫩蜜
A、富含纤维
B、富含淀粉
C、富含糖类
D、富含脂肪
E、富含黏液质
67、炼制老蜜应符合的条件是
A、含水量14%
B、相对密度1.40
C、可拉出长白丝
D、均匀的淡黄色细气泡
E、可滴水成珠
68、泛制水丸时常需制成药汁的药物有
A、含淀粉量多的药物
B、纤维性强的药物
C、树脂类药物
D、乳汁胆汁等
E、鲜药材
69、水丸常用的赋形剂有
A、水
B、酒
C、醋
D、药汁
E、糖浆
70、关于水丸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含药量较高
B、不易吸潮
C、可以掩盖不良气味
D、溶解时限易控制
E、生产周期短
71、水丸的赋形剂主要有
A、防腐剂
B、润湿剂
C、黏合剂
D、遮光剂
E、增塑剂
72、制水丸时加入醋的目的是
A、醋能散瘀血、消肿痛,入肝经消瘀止痛的处方制丸常作为赋形剂
B、醋是一种润湿剂,使润湿药粉使粘合成丸
C、醋能使药材中的生物碱变成盐类,增加药材中碱性成分的溶解度
D、醋能溶解药材中的树脂、油树脂而增加药粉的黏性
E、醋具有防腐作用,使药物在泛丸过程中不宜霉败
73、在《中国药典》中收载了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主要有
A、水分
B、融变时限
C、外观
D、粒度
E、溶化性
74、颗粒剂的特点是
A、吸收、奏效较快
B、服用携带方便
C、表面积大,质量不稳定
D、服用剂量较小
E、适于工业生产
75、包衣的目的有
A、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部位
B、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
C、掩盖药物的苦味
D、防潮、避光、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E、改善片剂的外观
76、崩解剂促进崩解的机理有
A、产气作用
B、吸水膨胀
C、酶解作用
D、薄层绝缘作用
E、毛细管作用
77、关于淀粉浆的正确表述为
A、为最常用的黏合剂
B、一般浓度为15%~20%
C、适用于对湿热稳定,而且药物本身不太松散的品种
D、由淀粉加水在70℃左右糊化制成的稠厚胶体
E、适用于可溶性药物较多的处方
78、下列可以作为片剂吸收剂使用的是
A、淀粉
B、聚乙二醇
C、氧化镁
D、糖粉
E、碳酸钙
79、属于口服片剂的有
A、咀嚼片
B、舌下片
C、分散片
D、泡腾片
E、口腔贴片
80、中药片剂按照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
A、口服片
B、外用片
C、缓释片
D、提纯片
E、浸膏片
81、能作为气雾剂抛射剂的是
A、甲烷
B、丙烷
C、异丁烷
D、压缩性惰性气体
E、乙醚
82、下列属于丹药的药物有
A、紫血丹
B、红升丹
C、轻粉
D、白降丹
E、仁丹
83、常用于治疗瘘管的剂型有
A、锭剂
B、钉剂
C、线剂
D、条剂
E、棒剂
84、涂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
A、丙二醇
B、聚乙烯醇
C、聚乙烯吡咯烷酮
D、丙烯酸树脂类
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85、涂膜剂常用的增塑剂有
A、丙二醇
B、聚乙烯醇
C、聚乙烯吡咯烷酮
D、丙烯酸树脂类
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86、下列作为膜剂的附加剂的有
A、糖浆剂
B、增塑剂
C、着色剂
D、填充剂
E、矫味剂
87、以下对膜剂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生产工艺简单,易于自动化和无菌操作
B、体积小,重量轻
C、药物含量不准确
D、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制剂
E、制成多层膜剂可避免配伍禁忌
88、膜剂理想的成膜材料具有的性质
A、成膜性、脱膜性较好
B、聚合度越大,脂溶性越差
C、无刺激性、无毒
D、抗拉强度、柔软性、吸湿性良好
E、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
89、胶剂制备时加油类辅料的目的是
A、降低胶块的粘度
B、增加胶剂的透明度
C、沉淀胶液中的泥砂杂质
D、在浓缩收胶时,起消泡作用
E、有矫味作用
90、胶剂中常用的辅料有
A、明胶
B、冰糖
C、油类
D、酒类
E、明矾
91、胶剂制备中,加入酒类的目的是
A、矫味、矫臭作用
B、收胶时利于气泡逸散
C、降低胶块粘度,偏于切胶
D、增加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
E、沉淀胶液中的泥砂杂质
92、以下属于不溶性骨架材料的是
A、乙基纤维素
B、羧甲基纤维素
C、聚乙烯
D、硅橡胶
E、脂肪
93、关于靶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为
A、靶向作用机制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
B、能提高药物的疗效
C、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D、被动靶向制剂主要包括脂质体、微球、微囊
E、药物浓集于或接近靶向组织、靶器官、靶细胞
94、缓释制剂的类型有
A、骨架分散型
B、缓释膜剂
C、缓释乳剂
D、缓释微囊
E、膜控包衣型
95、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是
A、单室模型
B、双室模型
C、一级速度过程
D、零级速度过程
E、溶出度
96、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A、食物的组成和性质
B、药物因素
C、空腹与饱腹
D、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E、药物的多晶型
97、生物药剂学中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
A、药物的物理性质
B、药物的化学性质
C、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
D、药物的剂型与给药方法
E、制剂的质量标准
98、生物药剂学中生物因素对效应的影响包括
A、用药对象的种族差异
B、用药对象的性别差异
C、用药对象的遗传差异
D、用药对象的生理差异
E、用药对象的病理差异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按分散系统分类
根据药物在溶剂中的分散特性,分为:
(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如胶浆剂、涂膜剂等。
(3)乳浊液型液体制剂: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
(4)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如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答疑编号100948555】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
【答疑编号100948602】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降低温度、避光、驱逐氧气、添加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调节pH。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87】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口服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1g或1ml);含脏器提取物的制剂还不得检出沙门菌(10g或10ml)。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81】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散剂有以下特点: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有利吸收、起效迅速;制备简便;外用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有应用,也适于小儿给药。
【该题针对“散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12】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散剂可按其给药途径、组成、性质、剂量等进行分类。按医疗用途和给药途径散剂可分为: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按药物组成散剂可分为:单方散剂(由单味药制得的散剂,俗称“粉”,如川贝散或粉)与复方散剂(由两种以上药物制得的散剂,如参苓白术散)。按药物性质散剂可分为:普通散剂和特殊散剂。按剂量可分为:分剂量散剂与非分剂量散剂。
【该题针对“散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11】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合剂若加蔗糖,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20%(g/ml)。
【答疑编号100948674】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煎药溶剂大多使用自来水或制药纯水,加水量一般为中药饮片的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二煎加水量适当减少。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72】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酊剂系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51】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45】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合剂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在制剂确定处方时,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中国药典》抑菌效力检查法的规定,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其钾盐、钠盐的用量分别按酸计),羧苯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如加入其他附加剂,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影响成品的稳定性,并应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乙醇。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41】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浸出制剂主要特点为: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汤剂还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
【答疑编号100948634】
1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浸出药剂的主要特点有:①体现方药复合成分的综合疗效,符合中医药理论,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②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⑤部分浸出药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答疑编号100948633】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应按照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其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27】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的药物有: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但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17】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乳剂属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出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和酸败等不稳定现象。
【答疑编号100948708】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系指质点大小在1~100nm范围的分散相分散在适宜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制剂。分散介质一般多用水,少数为非水溶剂。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单分子形式分散于溶剂中形成的高分子溶液和分散相质点以多分子聚集体(胶体微粒)分散于溶剂中形成的溶胶。高分子溶液与水的亲和力强,又称为亲水胶体,属热力学稳定体系;溶胶外观澄明,但具有乳光,属于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胶因分散质点小、分散度大、布朗运动强,分散相质点能克服重力作用而不下沉,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06】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特点,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单甘油酯)。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可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酯)钠类、肥皂类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洁尔灭、新洁尔灭)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99】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特点,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单甘油酯 )。根据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可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酯)钠类、肥皂类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洁尔灭、新洁尔灭)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94】
2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表面活性剂系指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90】
2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用量不足则乳化不完全,用量过大则形成的乳剂黏稠。
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乳剂贮藏期间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85】
2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口服乳剂应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为10cm的离心机每分钟4000转的转速离心(1800xg)15分钟,不应有分层现象。
【答疑编号100948728】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金属离子络合剂:常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地酸二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等。
【答疑编号100948794】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1%的氯化钠调渗剂的冰点降低数b=0.58℃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浓度为2%时,a=0.12×2=0.24℃
需要加入氯化钠的量W=[(0.52 - 0.24)/0.58]*1000/100=0.48 *10=4.8
注意利用公式W=(0.52-a)/b。
W:配成100ml等渗溶液所需加入药物的量(%,g/ml)
a:未经调整的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b:用以凋整等渗的药物1%(g/ml)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答疑编号100948788】
2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注射用油:相对密度为0.916~0.922;折光率为1.472~1.476;酸值应不大于0.1;皂化值应为188~195,碘值应为126~140。
【答疑编号100948784】
2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组成。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与固体膜之间,其中脂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67】
2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高温法:耐热器具洁净干燥后于250℃维持30min以上可以破坏热原。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65】
2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酸碱法:玻璃器具可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破坏热原。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54】
2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因溶于水,在蒸馏时可随水蒸气雾滴进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应有完好的隔沫装置,以防热原污染。
【答疑编号100948748】
3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乳状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在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分散相球粒的粒度中,有90%应在1μm以下,不得有大于5μm的球粒。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13】
3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混悬液型注射液的微粒粒径应控制在15μm以下,含15~20μm微粒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12】
3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注射用无菌冷干粉末:系指将滤过除菌的药液,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直接按剂量分装于注射容器中,经冷冻干燥制成的干燥粉末或海绵状块状物。
【答疑编号100948804】
3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抗氧剂是一类易被氧化的还原剂。常用的有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一般用量为0.1%~0.2%。
【答疑编号100948800】
3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可以利用冰点下降法计算:W=(0.52-a)/b
W:配成等渗溶液所需加入药物的量(%,g/ml)。
a:未经调整的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b:用以凋整等渗的药物l%(g/ml)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将以上的内容带入公式:
W=(0.52-0.2)/0.58*(1000/100)
=0.32/0.58*10
=0.55*10
=5.5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99】
3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到-0.52℃,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到-0.52℃,即与血浆等渗。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98】
3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氯化钠等渗当量系指1g药物相当于具有相同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克数,通常用E表示。如硼酸的E值为0.47,即0.47g氯化钠与1g硼酸呈相等的渗透压效应。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97】
3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凡与血浆、泪液渗透压相同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大量注入低渗溶液会导致溶血,因此大容量注射液应调节其渗透压。常用的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有氯化钠、葡萄糖等。调节渗透压的方法有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96】
3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角膜吸收是眼局部用药的有效吸收途径。
【答疑编号100948846】
3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滴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ml;洗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200ml;眼用半固体制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混悬型滴眼剂的沉降物不应结块或聚集,经轻摇应易再分散,并应检查沉降容积比;眼用制剂还应符合相应剂型制剂通则项下的有关规定;眼用制剂应避光密封贮存,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答疑编号100948844】
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为淡黄色黏稠半固体,熔点36℃~42℃,因含胆甾醇、异胆甾醇与羟基胆甾醇及其酯而又较大的吸水性,可吸水150%、甘油140%、70%的乙醇40%。由于羊毛脂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相近,故可提高软膏中药物的渗透性。常与凡士林合用,调节凡士林的渗透性和吸水性。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89】
4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红丹:又称章丹、铅丹、黄丹、东丹、陶丹,为橘红色非结晶性粉末,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含量要求在95%以上。制备用红丹应干燥,无吸潮结块。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70】
4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特点。
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有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有油脂类如植物油,类脂类如羊毛脂、蜂蜡、烃类如凡士林、石蜡等。其中羊毛脂有良好的吸水性,可吸水150%,常与凡士林合用,以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和渗透性。
【答疑编号100948867】
4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外用膏剂透皮吸收的途径有:完整的表皮;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肤的附属器官。一般认为,药物透过完整的表皮的角质层细胞及其细胞间隙是其吸收的主要途径,皮肤的附属器官占皮肤面积较小,不是透过吸收的主要途径,皮肤的附属器官占皮肤面积较小,不是透过吸收的主要途径。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59】
4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为淡黄色黏稠半固体,熔点36~42℃,因含胆甾醇、异胆甾醇与羟基胆甾醇及其酯而有较大的吸水性,可吸水150%、甘油140%、70%的乙醇40%。由于羊毛脂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相近,故可提高软膏中药物的渗透性。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58】
4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融变时限除另有规定外,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芯;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
【该题针对“栓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21】
4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肛门给药后,药物在直肠的吸收主要途径有:①经直肠上静脉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由肝脏进入大循环;②经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吸收,由髂内静脉绕过肝脏,从下腔大静脉直接进入大循环;③经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答疑编号100948908】
4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崩解时限: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1小时。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63】
4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水分:除另有规定外,硬胶囊内容物的含水分量不得过9.0%,硬胶囊内容物为液体或半固体者不检查水分。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59】
4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硬胶囊中需要加入的附加剂为:增塑剂、增稠剂、遮光剂、着色剂、防腐剂、增光剂、芳香矫味剂。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58】
5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软胶囊的囊材主要由胶料(明胶、阿拉伯胶等)、增塑剂、附加剂(防腐剂、遮光剂等)和水组成。囊皮的可塑性和弹性与胶料、增塑剂、水的比例密切相关,三者的比例通常为1.0:(0.4~0.6):(1.0~1.6)。增塑剂用量过高则囊壁过软,增塑剂用量过低则囊壁过硬。遮光剂、防腐剂、着色剂等辅料与硬胶囊相同。
【答疑编号100948949】
5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软胶囊对填充物料的要求:软胶囊可填充各种油类或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也可充填固体药物。
【答疑编号100948948】
5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空胶囊的辅料
加入适当辅料,满足制备和产品不同要求,保证囊壳质量。常用的有:①增塑剂。如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山梨醇等,可增加囊壳的坚韧性与可塑性;②增稠剂。如琼脂可增加胶液的凝结力;③遮光剂。如二氧化钛,可防止光对药物的催化氧化,增加光敏性药物的稳定性;④着色剂。如柠檬黄、胭脂红等可增加美观,便于识别;⑤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可防止胶液在制备及贮存过程中发生霉变;⑥增光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可增加囊壳的光泽;⑦芳香矫味剂。如乙基香草醛等,可调整胶囊剂的口感等。
【答疑编号100948947】
5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可增加囊壳的韧性与可塑性。
【答疑编号100948945】
5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min、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1h;肠溶胶囊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h,每粒的囊壳均不得有裂缝或崩解现象,而在人工肠液中1h内应全部崩解。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35】
5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水丸、糊丸、浓缩水丸、不得过9.0%。蜡丸、滴丸不检查水分。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25】
5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蜡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蜡丸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药不伤脾胃”,即蜡丸在体内不溶散,缓缓持久释放药物,与现代骨架型缓释、控释释药系统相似。毒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制成蜡丸可减轻毒性和刺激性。但其释药速率的控制难度大,目前蜡丸品种少。
【答疑编号100949008】
5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水丸的特点:①丸粒较小,表面光滑,便于服用,不易吸潮,利于贮存;②可根据药物性质分层泛丸。将易挥发、刺激性等药物泛入内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或将缓释、速释药物分别泛入丸剂内、外层,制成长效制剂;③较易溶散,吸收、显效较快,尤适于中药解表和消导制剂;④生产设备简单,可小量制备或大量生产。⑤多采用饮片细粉泛制,易引起微生物污染;药物的均匀性及溶散时间也较难控制。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88】
5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水丸、糊丸、浓缩水丸、不得过9.0%。蜡丸、滴丸不检查水分。
【答疑编号100949032】
5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及研碎、嚼碎后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査溶散时限。
【答疑编号100949031】
6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答疑编号100949064】
6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乳糖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略带甜味;易溶于水,无引湿性;具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乳糖是优良的填充剂,制成的片剂光洁、美观,硬度适宜,释放药物较快,较少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久贮不延长片剂的崩解时限,尤其适用于引湿性药物。喷雾干燥乳糖可选作粉末直接压片辅料。但本品量少价格较高,国内现多用淀粉:糊精:糖粉(7:1:1)混合物替代。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12】
6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聚乙二醇(PEG):常用PEG4000或PEG6000,为水溶性润滑剂,适用于溶液片或泡腾片,用量为1%~4%。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11】
6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硬脂酸镁:为白色细腻粉末。润滑性强,附着性好,但助流性差;具疏水性,用量大会影响片剂崩解,或产生裂片。用量一般为干颗粒的0.3%~1.0%。
【答疑编号100949110】
6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硬脂酸镁:为白色细腻粉末。润滑性强,附着性好,但助流性差;具疏水性,用量大会影响片剂崩解,或产生裂片。用量一般为干颗粒的0.3%~1.0%。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09】
6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润滑剂的作用主要有:①降低压片颗粒(或粉粒)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或粉粒)的流动性,利于准确加料,减少片重差异。②避免粉粒在冲、模表面黏附,确保片面光洁。③降低粉粒或片剂与冲、模间的摩擦力,利于正常压片和出片,同时减少冲、模磨损。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08】
6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干燥淀粉:为最常用的传统崩解剂,是由约20%直链淀粉和80%支链淀粉组成的葡萄糖聚合物的混合物。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06】
6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膨胀作用:片剂中的崩解剂吸水后,因其自身充分膨胀而体积显著增大,促使片剂的结合力瓦解而崩散。崩解剂膨胀能力大小可以其膨胀率为评价指标,膨胀率越大崩解效果越好。羧甲基淀粉钠吸水后的膨胀率达原体积的300倍,其崩解作用十分显著。
【答疑编号100949105】
6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膨胀作用
片剂中的崩解剂吸水后,因其自身充分膨胀而体积显著增大,促使片剂的结合力瓦解而崩散。崩解剂膨胀能力大小可以其膨胀率为评价指标,膨胀率越大崩解效果越好。羧甲基淀粉钠吸水后的膨胀率达原体积的300倍,其崩解作用十分显著。某些药物因溶解时产热而使片剂中残存的空气膨胀,对促进片剂崩解也有一定作用。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04】
6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作为润湿剂,乙醇的浓度应视药物和辅料的性质及环境温度而定,常用浓度为30%~70%或更高。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87】
7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淀粉浆(糊):为最常用的黏合剂。系由淀粉加水在70℃左右糊化制成的稠厚胶体,放冷后呈胶冻状。一般浓度为8%~15%,以10%最为常用。
【答疑编号100949086】
7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淀粉
系葡萄糖的聚合物,由直链淀粉(以仅α—1,4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单元)和支链淀粉(以α—1,6苷键连接由D一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分支状淀粉)组成的白色细粉;性质稳定,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不溶于冷水和乙醇,在水中加热到62~72℃可糊化;遇水膨胀,但遇酸或碱在潮湿状态及加热时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用;一般含12%~15%的水分而不潮解。本品价廉易得,是片剂最常用的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淀粉种类较多,其中以玉米淀粉最为常用,马铃薯淀粉亦可选用。
【答疑编号100949085】
7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片剂的类型。片剂的类型主要包括:①全浸膏片:将处方全部饮片提取制得的浸膏制成的片剂;②半浸膏片:将处方部分饮片细粉与其余药料制得的稠膏混合制的的片剂;③全粉末片:将处方中的全部饮片粉碎成细粉,加适量辅料制得的片剂;④提纯片:以处方饮片提取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细粉为原料,加适宜辅料制成的片剂。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71】
7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6片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药材原粉片6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膏)片、糖衣片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薄膜衣片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化药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中药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含片各片均应在10分钟内全部崩解或溶化。舌下片各片均应在5分钟内全部崩解并溶化。可溶片各片均应在3分钟内全部崩解并溶化。口崩片应在60秒内全部崩解并通过筛孔内径为710μm的筛网。肠溶片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査2小时,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进行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结肠定位肠溶片照各品种项下规定检查,各片在盐酸溶液(9→1000)及pH6.8以下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均应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转化现象,在pH7.5~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应完全崩解。泡腾片置盛有200ml水(水温为20℃±5℃)的烧杯中,有许多气泡放出,当片剂或碎片周围的气体停止逸出时,片剂应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无聚集的颗粒剩留,除另有规定外,各片均应在5分钟内崩解。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27】
7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阴道片应检查融变时限。除另有规定外,阴道片3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化或崩解溶散并通过开孔金属圆盘,或仅残留少量无硬芯的软性团块。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24】
7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吸入用气雾剂和喷雾剂的药粉粒度应控制在10μm以下,其中大多数应为5μm以下。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79】
7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气雾剂系指原料药物或原料药物和附加剂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的制剂。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73】
7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定量阀门:除具有一般阀门各部件外,还有一个塑料或金属制的定量室或定量小杯,其容积决定了每次用药剂量。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61】
7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抛射剂的作用与选用。抛射剂为适宜的低沸点液态气体,常温下蒸汽压大于大气压,当阀门打开时,抛射剂急剧气化产生压力,克服了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将药物分散成雾状颗粒喷射出来。抛射剂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作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60】
7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抛射剂:为适宜的低沸点液态气体,常温下蒸汽压大于大气压,当阀门打开时,抛射剂急剧气化产生压力,克服了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将药物分散成雾状微粒喷射出来。因此,抛射剂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作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
【答疑编号100949159】
8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吸入气雾剂、喷雾剂给药时,药物以雾状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适宜粒径的雾滴在肺泡部位有较好的分布和沉积,为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56】
8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气雾剂系指原料药物或原料药物和附加剂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的制剂。气雾剂内容物喷出后呈泡沫状或半固体状,则称之为泡沫剂或凝胶剂/乳膏剂。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55】
8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按处方组成分,气雾剂可分为二相气雾剂(气相和液相)和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固相或液相)。溶液型气雾剂属于二相气雾剂,乳浊液和混悬液型气雾剂属于三相气雾剂。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54】
8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棒剂系指将药物制成小棒状的外用制剂。可直接用于皮肤或黏膜,起腐蚀、收敛等作用,多用于眼科。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18】
8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聚乙烯醇(PVA),其性质主要由聚合度和醇解度来决定。聚合度越大,水溶性越差。PVA05-88和PVA17-88的醇解度均在88%,平均聚合度分别为500~600和1700~1800,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000~26400和74500~79200。在温水中能很快地溶解,成膜性、脱膜性以及膜的抗拉强度、柔软性、吸湿性良好,并无毒、无刺激性。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08】
8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涂膜剂系指原料药溶解或分散于含成膜材料溶剂中,涂搽患处后形成薄膜的外用液体制剂。
涂膜剂用时涂布于患处,有机溶剂迅速挥发,形成薄膜保护患处,并缓慢释放药物起治疗作用。涂膜剂一般用于无渗出液的损害性皮肤病等。涂膜剂应避光、密闭贮存,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答疑编号100949207】
8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明矾:色白洁净者为佳。可沉淀胶液中的泥沙杂质,增加胶剂的透明度。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3】
8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驴皮是熬制阿胶的原料,以张大毛黑、质地肥厚、无病害者为优。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2】
8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冰糖:色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冰糖可增加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并有矫味作用。也可用白糖代替。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1】
8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冰糖:色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冰糖可增加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并有矫味作用。也可用白糖代替。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0】
9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药物微囊化后可提高稳定性,掩盖不良嗅味,降低在胃肠道中的副作用,减少复方配伍禁忌,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改进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以及可将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答疑编号100949245】
9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①低共熔混合物;②固态溶液;③玻璃溶液或玻璃混悬液;④共沉淀物。
【答疑编号100949244】
9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靶向制剂系利用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中制成的微粒给药系统。常见的有微囊、微球和脂质体。
【答疑编号100949235】
9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滞留型缓释、控释制剂:系指通过黏附、漂浮或膨胀等作用定位(滞留)于胃中释放药物的口服定位释药系统。又称胃内滞留给药系统。可以提高主要在胃内及十二指肠部位吸收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在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的局部治疗效果。
【该题针对“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31】
9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表观分布容积没有直接的生理意义,所表达的表观意义为:若药物按血药浓度在体内均匀分布时所需体液的容积。其大小反映了药物的分布特性。通常,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对于一个药物来说,表观分布容积是个确定的值。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90】
9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通常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88】
9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体内总清除率(TBCL)或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或器官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82】
9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75】
9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在肝脏,但代谢也发生在血浆、胃肠道、肠黏膜、肺、皮肤、肾、脑和其他部位。
【答疑编号100949266】
9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排泄系指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65】
10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剂型:剂型不同,其给药途径也不相同。通常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显效快慢的顺序为: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快慢的顺序是: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63】
10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药物的代谢系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通常药物代谢后极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多数药物经过代谢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也有药物经过代谢后比母体药物的活性增强或毒性增加。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在肝脏,但代谢也发生在血浆、胃肠道、肠黏膜、肺、皮肤、肾、脑和其他部位。药物代谢反应的主要类型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
【答疑编号100949262】
10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药物的代谢系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59】
二、配伍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药监部门批准,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药品;
制剂是根据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68】
【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100948569】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70】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按药物(分散相)在溶剂(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特性,可将剂型分为真溶液型药剂(如溶液剂、部分注射剂、甘油剂等)、胶体溶液型药剂(如胶浆剂、涂膜剂等)、乳浊液药剂(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和混悬液型药剂(如混悬剂、洗剂等)等。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58】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59】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苷类药物:苷类药物在酶或酸碱的作用下产生水解反应,水解的难易程度与构成苷类药物的糖、苷元的种类以及苷元和糖连接的方式有关。如强心苷易水解,故常以较高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其注射剂多采用水与乙醇、丙二醇或甘油等混合溶剂。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0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易氧化的药物分子结构类型主要有:具有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的有效成分,如黄芩苷等。
【答疑编号10094860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酯类药物:具有酯键结构的药物较易水解,相对分子量小的脂肪族酯类极易水解,几乎无法制成稳定的液体制剂。酯类药物制成水溶液时要特别注意pH的调节。一般而言,溶液碱性愈强,水解愈快,如穿心莲内酯在pH7时内酯环水解极其缓慢,而在偏碱性溶液中则水解加快。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06】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冷处:贮藏温度为2℃~10℃。
【答疑编号10094859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96】
5、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散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散剂的质量要求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答疑编号100948616】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浸出药剂的特点。
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制剂;酒剂是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酊剂是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明液体;流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1ml相当于原药材1g的制剂;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的制剂。
【答疑编号100948658】
【正确答案】 B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59】
【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100948660】
【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100948661】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汤剂是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传统剂型。
【答疑编号10094863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药合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克服了汤剂临用时制备的麻烦,浓度较高,剂量较小,质量相对稳定,便于服用、携带和贮藏,适合工业化生产,但合剂的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3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者也称“口服液”。
【答疑编号10094863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煎膏剂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俗称膏滋。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40】
8、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948720】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层: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称为分层。乳剂的分层速度符合Stoke’s定律,如减少乳滴的粒径、增加连续相的黏度、降低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等均能降低分层速度。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适当增加连续相的黏度。
【答疑编号1009487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絮凝:由于ζ电位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絮凝。此时,乳滴的聚集和分散是可逆的,但通常是乳滴破裂的前期。乳剂中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的主要原因。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15】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转相:O/W型乳剂转成W/O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又称转型)。这种转相通常是因外加物质使乳化剂的性质改变或油、水相容积比发生变化所致。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相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通常可以根据需要加适量抗氧剂、防腐剂等。
【答疑编号100948712】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9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凡与血浆、泪液渗透压相同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血浆的冰点为-0.52℃,故冰点降低为-0.52℃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答疑编号100948793】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质量标准的规定。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也用作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8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饮用水可用于饮片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除另有规定外,也可作为非灭菌制剂饮片的提取溶剂。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83】
1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注射用油:相对密度为0.916~0.922;折光率为1.472~1.476;酸值应不大于0.1;皂化值应为188~195,碘值应为126~140。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73】
【正确答案】 E
【答疑编号100948774】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注射用油:相对密度为0.916~0.922;折光率为1.472~1.476;酸值应不大于0.1;皂化值应为188~195,碘值应为126~140。
【答疑编号100948770】
【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100948771】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高温法:耐热器具洁净干燥后于250℃维持30min以上可以破坏热原。
【答疑编号10094875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吸附法: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热原作用,同时兼有脱色、助滤作用。应选用针用规格活性炭,常用量为0.1%~0.5%。此外,活性炭与白陶土合用也可除去热原。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57】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0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10】
1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剂或溶液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一般采用无菌分装或冷冻干燥法制得。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0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注射用浓溶液系指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临用前稀释后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07】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眼膏剂:系指由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无菌溶液型或混悬型膏状的眼用半固体制剂。
【答疑编号10094885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滴眼剂:系指由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可分为水溶性或油溶性溶液、混悬液或乳状液。
【答疑编号10094885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眼用乳膏剂:系指由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无菌乳膏状的眼用半固体制剂。
【该题针对“眼用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53】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橡胶贴膏与凝胶贴膏的含膏量、橡胶贴膏的耐热性、凝胶贴膏的赋形性、含量均匀性。各种膏剂的黏附力应符合相关规定。
【答疑编号10094887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应无酸败、变色、变硬、融化、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混悬型软膏剂、含饮片细粉的软膏剂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与乳膏剂,照《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装量、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规定。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7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应无酸败、变色、变硬、融化、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答疑编号10094888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膏药的膏体应油润细腻、光亮、老嫩适度、滩涂均匀、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81】
2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 聚乙二醇类:聚乙二醇1000、4000、6000的熔点分别为38℃~40℃、53℃~56℃、55℃~63℃,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可制得理想硬度和释药速度的栓剂基质,如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0为96:4时释药较快,若比例改为75:25时则释药缓慢。本类基质在体温条件下不熔化,能缓缓溶于直肠液中,但对黏膜有一定刺激性。通常加入20%以上的水可减轻刺激性,也可在塞入腔道前先用水湿润,或在栓剂表面涂一层鲸蜡醇或硬脂醇薄膜以减轻刺激。本类基质栓剂贮存时不软化,不需要冷藏,但易吸湿变形。
【答疑编号1009489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油脂性基质 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系游离脂肪酸经部分氢化,再与甘油酯化而得的甘油三酯、二酯及一酯的混合酯,所含的不饱和基团较少,不易酸败,贮藏中也比较稳定,为目前应较多的油脂性栓剂基质,其中有半合成椰子油酯、半合成山苍子油酯、半合成棕榈油酯等。
【该题针对“栓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14】
2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①增塑剂,如甘油、山梨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可增加囊壳的韧性与可塑性;②增稠剂,如琼脂可增加胶液的胶冻力;③遮光剂,如二氧化钛,可防止光对药物氧化的催化,增加光敏性药物的稳定性;④着色剂,如柠檬黄、胭脂红等可增加美观,便于识别;⑤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可防止胶液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发生霉变;⑥增光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可增加囊壳的光泽;⑦芳香矫味剂。如乙基香草醛等,可调整胶囊剂的口感等。
【答疑编号100948951】
【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100948952】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53】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54】
2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软胶囊:系指将一定量的液体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辅料中制备成溶液、混悬液、乳状液或半固体,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软胶囊又称胶丸,可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3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硬胶囊(通称为胶囊):系指采用适宜的制剂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颗粒、小片、小丸、半固体或液体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4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控释胶囊: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答疑编号10094894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缓释胶囊: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42】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包衣材料是处方药物制成的极细粉,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用于包衣既可首先发挥药效,又可保护丸粒、增加美观。常见的药物衣有朱砂衣(镇静、安神、补心类药物常用)、黄柏衣(利湿、渗水、清下焦湿热的药物常用)、雄黄衣(解毒、杀虫类药物常用)、青黛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百草霜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等。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20】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21】
【正确答案】 B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22】
2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糊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溶散迟缓,释药缓慢,“取其迟化”可延长药效;同时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含毒性饮片或刺激性饮片以及需延缓药效的方药,可制成糊丸。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水丸的特点:①丸粒较小,表面光滑,便于服用,不易吸潮,利于贮存;②可根据药物性质分层泛丸。将易挥发、刺激性等药物泛入内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或将缓释、速释药物分别泛入丸剂内、外层,制成长效制剂;③较易溶散,吸收、显效较快,尤适于中药解表和消导制剂;④生产设备简单,可小量制备或大量生产。⑤多采用饮片细粉泛制,易引起微生物污染;药物的均匀性及溶散时间也较难控制。
【答疑编号1009490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蜡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蜡丸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药不伤脾胃”,即蜡丸在体内不溶散,缓缓持久释放药物,与现代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系统相似。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16】
2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老蜜:炼制温度达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相对密度约为1.40,呈红棕色。炼制时表面出现“牛眼泡”(较大的红棕色气泡),能“滴水成珠”(滴入冷水呈球形而不散手指捻黏性强,两指分开有白色长丝(俗称“打白丝”)。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0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蜜(又称炼蜜):炼制温度达116℃~118℃,含水量在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炼制时表面翻腾”鱼眼泡“(黄色均匀而有光泽的气泡)。手指捻有黏性,但两指分开指间无长白丝出现。适用于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为大部分蜜丸所采用。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0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嫩蜜:炼制温度在105℃~115℃,含水量为17%~20%,相对密度约1.35,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适合于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粉制丸。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05】
2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嫩蜜:炼制温度在105~115℃,含水量为17%~20%,相对密度约1.35,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适合于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粉制丸。
【答疑编号10094899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蜜(又称炼蜜):炼制温度达116~118℃,含水量在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炼制时表面翻腾“鱼眼泡”(黄色均匀而有光泽的气泡)。手指捻有黏性,但两指分开指间无长白丝出现。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0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老蜜:炼制温度达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相对密度约为1.40,呈红棕色。炼制时表面出现“牛眼泡”(较大的红棕色气泡),能“滴水成珠”(滴入冷水呈球形而不散)。手指捻黏性强,两指分开有白色长丝(俗称“打白丝”)。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01】
2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老蜜:炼制时表面出现“牛眼泡”(较大的红棕色气泡),能“滴水成珠”(滴入冷水呈球形而不散)。手指捻黏性强,两指分开有白色长丝(俗称“打白丝”)。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9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蜜(又称炼蜜):炼制时表面翻腾“鱼眼泡”(黄色均匀而有光泽的气泡)。手指捻有黏性,但两指分开指间无长白丝出现。适用于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为大部分蜜丸所采用。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97】
2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塑制丸:系指药物细粉与适宜黏合剂混合制成的可塑性丸块,经制丸机或丸模制成的丸剂。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8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浓缩丸系指饮片或部分饮片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饮片细粉,以水、炼蜜或炼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答疑编号10094898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泛制丸:系指药物细粉以适宜液体为润湿剂或黏合剂泛制而成的圆球形制剂,如水丸及部分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
【答疑编号10094898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滴制丸(滴丸):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系指原料药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86】
2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溶散时限:除另有规定外,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在盐酸溶液中(9→1000)检查2小时,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34】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35】
【正确答案】 D
【答疑编号100949036】
【正确答案】 C
【答疑编号100949037】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泡腾颗粒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放出大量气体而呈泡腾状的颗粒剂。泡腾颗粒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等。
【答疑编号10094905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混悬颗粒系指难溶性原料药与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剂。临用前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剂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该题针对“颗粒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5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可溶颗粒又可分为水溶颗粒和酒溶颗粒。
【该题针对“颗粒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5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肠溶颗粒系指采用肠溶材料包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肠溶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査。
【答疑编号100949058】
3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磷酸氢钙:为白色细微粉末或晶体,具有水不溶性、无引湿性的持点,且稳定性、流动性较好。磷酸钙与其性状相似,两者均为中药浸出物、油类及含油浸膏的良好吸收剂,并有减轻药物引湿性的作用。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作为润湿剂,乙醇的浓度应视药物和辅料的性质及环境温度而定,常用浓度为30%~70%或更高。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羧甲基淀粉钠(CMC-Na):又称乙醇酸钠淀粉,为聚α-葡萄糖的羧甲基醚,系白色至类白色粉末;能分散于水,形成凝胶;醇中溶解度约2%,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在水中的体积能膨胀300倍,是优良的崩解剂。
【答疑编号1009491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硬脂酸镁:为白色细腻粉末。润滑性强,附着性好,但助流性差;具疏水性,用量大会影响片剂崩解,或产生裂片。用量一般为干颗粒的0.3%~1.0%。硬脂酸镁呈弱碱性,某些维生素及有机碱盐等遇碱不稳定的药物不宜使用。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17】
3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润湿剂与黏合剂在制片中具有使固体粉末黏结成型的作用。本身无黏性,但能润湿并诱发药粉黏性的液体,称为润湿剂。适用于具有一定黏性的药料制粒压片。本身具有黏性,能增加药粉间的黏合作用,以利于制粒和压片的辅料,称为黏合剂。适用于没有黏性或黏性不足的药料制粒压片。黏合剂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一般液体黏合剂的黏性较大,固体黏合剂(也称“干燥黏合剂”)往往兼有稀释剂作用。
【答疑编号100949100】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01】
3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崩解时限:除另有规定外,药材原粉片6片均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浸膏(半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各片均应在1h内全部崩解。肠溶衣片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h,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进行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答疑编号100949122】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23】
3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喷雾剂系指原料药或与适宜辅料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物释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及皮肤等的制剂。
【答疑编号10094917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气雾剂系指原料药物或原料药物和附加剂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的制剂。气雾剂内容物喷出后呈泡沫状或半固体状,则称之为泡沫剂或凝胶剂/乳膏剂。
【答疑编号10094917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按处方组成,气雾剂可分为二相气雾剂(气相和液相)和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固相或液相溶液型气雾剂属于二相气雾剂,乳浊液和混悬液型气雾剂属于三相气雾剂。
【答疑编号10094917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按处方组成,气雾剂可分为二相气雾剂(气相和液相)和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固相或液相溶液型气雾剂属于二相气雾剂,乳浊液和混悬液型气雾剂属于三相气雾剂。
【答疑编号100949178】
3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附加剂:①溶剂,某些脂溶性药物可以溶解于气雾剂的抛射剂中,如氢氟烷烃,常可以作为溶液型气雾剂的溶剂;水、甘油或脂昉酸、植物油也可以分别在0/W或W/0乳浊液型气雾剂中作为水溶性药物或脂溶性药物的溶剂;②助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等;③抗氧剂,如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④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等。⑤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乳化剂,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聚山梨酯类等;或助悬剂,如司盘类、月桂醇等。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68】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69】
【正确答案】 A
【答疑编号100949170】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71】
3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附加剂:①溶剂,某些脂溶性药物可以溶解于气雾剂的抛射剂中,如氢氟烷烃,常可以作为溶液型气雾剂的溶剂;水、甘油或脂昉酸、植物油也可以分别在0/W或W/0乳浊液型气雾剂中作为水溶性药物或脂溶性药物的溶剂;②助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等;③抗氧剂,如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④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等。⑤表面活性剂,可作为乳化剂,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聚山梨酯类等;或助悬剂,如司盘类、月桂醇等。
【答疑编号10094915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气雾剂的抛射剂主要有三类:①氟氯烷烃类:现已禁用。较有应用前景的有四氟乙烷、七氟丙烷等。②碳氢化合物及惰性气体:如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以及压缩惰性气体等。③二甲醚:无色气体。
【该题针对“气雾剂与喷雾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51】
3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线剂系指将丝线或棉线,置药液中先浸后煮,经干燥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线剂制备简单应用方便。利用所含药物的轻微腐蚀作用和药线的机械扎紧作用,切断痔核的血液供应,使痔枯落,或置瘘管中,引流畅通,以利疮核愈合。也可以线剂结扎,辅以药物治疗肿瘤。有止血抗炎等作用。
【答疑编号1009492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丹剂系指汞以及某些矿物药,在高温条件下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汞的无机化合物。丹剂毒性较大,不可内服,是一类仅供外用的药物。可制成散剂、钉剂、药线、药条和外用膏剂。
【答疑编号100949216】
3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①冰糖:色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冰糖可增加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并有矫味作用。也可用白糖代替。
②油类:可用花生油、豆油、麻油,纯净无杂质的新制油为佳,酸败者禁用。油可降低胶块的黏度,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油可促进锅内气泡的逸散,起消泡的作用。
③酒类:多用绍兴黄酒,也可用白酒代替。酒起矫味矫臭作用,收胶时有利于气泡逸散。
④明矾:色白洁净者为佳。可沉淀胶液中的泥沙杂质,增加胶剂的透明度。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5】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6】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7】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8】
3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将药物分子包藏于环糊精分子空穴内形成超微囊状包合物的技术,称为环糊精包合技术。
【该题针对“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3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缓释膜剂:系指将药物包裹在多聚物薄膜隔室内,或溶解分散在多聚物膜片中而制成的缓膜状制剂。多聚物膜对药物的释放具有延缓作用。
【答疑编号10094923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物。这种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外一种水溶性材料、难溶性或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状态的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答疑编号10094924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胃滞留型缓释、控释制剂:系指通过黏附、漂浮或膨胀等作用定位(滞留)于胃中释放药物的口服定位释药系统。又称胃内滞留给药系统。可以提高主要在胃内及十二指肠部位吸收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在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的局部治疗效果。
【该题针对“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41】
4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排泄系指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其他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径排泄。
【答疑编号10094926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药物的分布系指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6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除血管内给药外,药物应用后都要经过吸收才能进入体内。不同给药途径与方法可能有不同的体内过程。口服药物的吸收部位主要是胃肠道;非口服给药的药物的吸收部位包括肌肉组织、口腔、皮肤、直肠、肺、鼻腔和眼部等。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7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药物的代谢系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通常药物代谢后极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排泄。多数药物经过代谢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也有药物经过代谢后比母体药物的活性增强或毒性增加。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在肝脏,但代谢也发生在血浆、胃肠道、肠黏膜、肺、皮肤、肾、脑和其他部位。药物代谢反应的主要类型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
【答疑编号100949271】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呼吸道给药制剂要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盐格兰阴性菌(1g或1ml)。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9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口腔黏膜给药制剂要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或10cm2)。
【答疑编号100948599】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散剂有以下特点: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有利吸收、起效迅速;制备简便;外用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有应用,也适于小儿给药。但因比表面积较大,散剂易吸潮、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氧化。
【该题针对“散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散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答疑编号100948622】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煎膏剂多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是中医滋补、防衰老、治疗慢性病的传统剂型之一。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好、较易保存、口感好、服用方便等优点。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6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煎膏剂应质地细腻,稠度适宜,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不溶物检查不得有焦屑等异物,若需加饮片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均匀。煎膏剂中加入炼蜜或糖(或转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
【答疑编号100948667】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汤剂制备采用煎煮法,制备过程主要有浸提、过滤。
【答疑编号10094866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汤剂制备采用煎煮法,制备过程主要有浸提、过滤。制备时对于方中某些不宜或不能同时入煎的药料,应酌情特殊处理,主要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64】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乳浊液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的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制剂,又称乳剂。其中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相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3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乳化剂的性质,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油水相的容积比、乳化温度及制备方法等。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34】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分散介质中药物粒子大小不同,液体制剂分为溶液剂、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型四种分散体系。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3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31】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用于疾病诊断。但注射剂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其质量要求高,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特定的条件与设备,成本较高;一旦注入机体,其生理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危险等。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配制注射剂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配制要求,加入适宜的注射用规格的附加剂。常用的附加剂有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调节pH的附加剂、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以及止痛剂等。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21】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外用膏剂分类:1.软膏剂;2.贴膏剂和贴剂;3.膏剂。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8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甲基纤维素属于水溶性基质。
【答疑编号100948886】
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栓剂应在30℃以下密闭贮存和运输,防止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变质。生物制品应在2℃~8℃贮存和运输。
【该题针对“栓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因施用腔道的不同,栓剂分为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鼻腔栓、耳用栓等,其中常用的是直肠栓、阴道栓。
【该题针对“栓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25】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糖粉:为蔗糖粉碎而成的白色细粉,味甜,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本品为片剂优良的稀释剂,兼有矫味和黏合作用。多用于口含片、咀嚼片及纤维性或质地疏松的中药制片。糖粉常与淀粉、糊精配合使用。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3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糖浆:为蔗糖的水溶液,其黏合力强,适用于纤维性强、弹性大以及质地疏松的中药制片。使用浓度多为50%~70%,常与淀粉浆或胶浆混合使用。
【答疑编号100949133】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靶向制剂可使药物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及其周围,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对其他组织、器官及全身的毒副作用。
【该题针对“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4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用物理和化学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这类制剂主要有:①磁性制剂:采用体外磁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称为磁性靶向制剂。主要包括磁性微球和磁性纳米囊。磁性微球主要由磁性材料、骨架材料及药物三部分组成。磁性制剂的形态、粒径分布、溶胀能力、吸附性能、体外磁响应、载药稳定性等均影响其靶向性。②栓塞靶向制剂。③热敏靶向制剂。④pH敏感靶向制剂等。
【该题针对“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48】
四、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中药药剂学系指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74】
2、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中药药剂学系指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不仅与中药学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课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而且与生产实践和临床用药也紧密相关,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纽带。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72】
3、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按分散系统分类
根据药物在溶剂中的分散特性,分为:
(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如胶浆剂、涂膜剂等。
(3)乳浊液型液体制剂: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
(4)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如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61】
4、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药物性质;
2.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
3.根据生产和“五方便”的要求。
【答疑编号100948560】
5、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中药制剂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药物的化学降解反应,主要有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其中水解、氧化是主要降解途径。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90】
6、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不含豆豉、神曲等发酵原粉的液体口服给药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1ml);不得检出沙门菌(10ml);耐胆盐格兰阴性菌应小于101cfu(1ml)。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89】
7、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盐格兰阴性菌(1g或1ml)。
【该题针对“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588】
8、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散剂的质量要求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除另有规定外,内服散应为细粉;儿科用及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该题针对“散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18】
9、
【正确答案】 ADE
【答案解析】 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该题针对“散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13】
10、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流浸膏剂为稠膏状,是不要求澄明的。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71】
11、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查,不含糖块状茶剂以及袋装茶剂与煎煮茶剂的水分不得过12.0%,含糖块状茶剂的水分不得过3.0%,溶化性、重量差异、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56】
12、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糖浆剂系指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糖浆剂含糖量高,有些含有芳香剂(香料),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良嗅味,改善口感,易于服用,深受患者特别是儿童的欢迎。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44】
13、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糖浆剂的质量要求
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饮片应按规定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至一定体积,或将原料药物用新煮沸过的水溶解,加入单糖浆;如直接加入蔗糖配制,则需煮沸,必要时过滤。
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需加入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在制剂确定处方时,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中国药典》抑菌效力检查法的规定,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过0.3%(其钾盐、钠盐的用量分别按酸计),羟苯酯的用量不得过0.05%。如需加入其他附加剂,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且不影响成品的稳定性,并应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糖浆剂应澄清,在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应密封,避光置干燥处贮存。
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查,糖浆剂的pH、相对密度、装量及微生物限度等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该题针对“浸出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43】
14、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汤剂是将饮片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滤过而取滤液制得的液体制剂。其中以饮片粗颗粒入药者又称“煮散”,以沸水浸泡药物不定时不定量饮用者,俗称为“饮”。汤剂主要供内服,也可共含漱、洗浴、熏蒸之用。
汤剂是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传统剂型,具有以下特点: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用药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味苦量大,服用不便;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多有不便;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底,可能影响疗效。目前有配方颗粒的形式在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答疑编号100948642】
15、
【正确答案】 DE
【答案解析】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的质量检查:1.装量差异2.装量3.干燥失重4.沉降体积比5.微生物限度检查。
【答疑编号100948726】
16、
【正确答案】 BC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混悬型液体药剂常用附加剂的种类。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制备时常用附加剂有: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24】
17、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23】
18、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混悬粒子的沉降、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温度的影响。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21】
19、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使混悬型液体药剂中微粒周围双电层形成的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使得微粒间吸引力稍大于排斥力,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经振摇又可恢复成分散均匀混悬液的现象叫絮凝,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加入电解质后使ζ电位升高,阻碍微粒之间碰撞聚集的现象称为反絮凝,能起反絮凝作用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加入适宜的反絮凝剂也能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09】
20、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表面活性剂常用做增溶剂、起泡剂、消泡剂、去污剂、抑菌剂或消毒剂、乳化剂、润湿剂等。
【答疑编号100948702】
21、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其毒性各异。通常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较轻微,在亲水基为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以聚山梨酯(吐温)类的溶血作用最小。静脉给药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比口服给药大,外用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相对较小,但仍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为最小。
【答疑编号100948701】
22、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与固体制剂相比,液体药剂的特点有:①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但液体药剂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88】
23、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适用于制成混悬液体药剂的药物有:①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②为了发浑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性中的稳定性的药物。但是毒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液。
【该题针对“液体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686】
24、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采取下列措施可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①减小微粒粒径;②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③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答疑编号100948735】
25、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常用抑菌剂为0.5%苯酚、0.3%甲酚、0.5%三氯叔丁醇、0.01%硫柳汞等。
【答疑编号100948789】
26、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注射用水检查:pH应为5.0~7.0;氨含量不得超过0.00002%;每1ml中含细菌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00ml不得过10个。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电导率、总有机酸、不挥发物、重金属与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87】
27、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86】
28、
【正确答案】 ABE
【答案解析】 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到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注射用水必须在防止细菌内毒素产生的设计条件下生产、贮藏及分装。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85】
29、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来源及致热特点。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中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和病毒也能产生热原;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是导致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其中脂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68】
30、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去除热原的方法
(1)高温法:耐热器具洁净干燥后于250℃加热30分钟以上可破坏热原。
(2)酸碱法:玻璃容器可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破坏热原。
吸附法: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热原作用,同时兼有助滤、脱色作用。应选用针用规格活性炭,常用量为0.1%~0.5%。此外,活性炭与白陶土合用也可除去热原。
(4)离子交换法:热原分子上含有负电荷的磷酸根与羧酸根,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除去溶剂中的热原。
(5)凝胶滤过法:利用热原与药物分子量的差异将两者分开。溶液通过凝胶柱时,分子量较小的成分渗入到凝胶颗粒内部而被阻滞,分子量较大的成分则沿凝胶颗粒间隙随溶剂流出。
(6)超滤法:在常温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热原能被超滤膜截留除去。
(7)反渗透法:选用三醋酸纤维素膜或聚酰胺膜进行反渗透可除去热原。
【答疑编号100948763】
31、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热原的基本性质
1.耐热性
通常灭菌条件下,热原往往不能被破坏。采用180℃加热3~4小时,250℃加热30~45分钟或65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2.水溶性
热原能溶于水,其浓缩水溶液带有乳光。
3.不挥发性
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因溶于水,在蒸馏时可随水蒸气雾滴进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应有完好的隔沫装置,以防热原污染。
4.滤过性
热原体积小,为1~5nm,一般滤器均不能将热原除去,即使微孔滤膜也不能将其截留,然而孔径小于1nm的超滤膜可除去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热原。
5.被吸附性
热原可以被活性炭、纸浆滤饼等吸附。热原在水溶液中带有电荷,也可被某些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6.其他性质
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753】
32、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中药注射剂附加剂及其选用。
多剂量包装的注射剂可加适宜抑茵剂,加有抑茵剂的注射液仍应用适宜方法灭菌。静脉输液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剂,均不得加用抑茵剂。
【答疑编号100948749】
33、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输液剂通常包装在玻璃的输液瓶或塑料的输液袋中,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输液剂由于其用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故起效迅速;质量要求高;用于纠正体内水和电解质的紊乱,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补充必要的营养、热能和水分;维持血容量;此外,输液剂也常作为抗生素、强心药、升压药等注射药物的载体。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03】
34、
【正确答案】 DE
【答案解析】 静脉给药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
【该题针对“注射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02】
35、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抗氧剂是一类易被氧化的还原剂。常用的有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答疑编号100948801】
36、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眼用液体,包括滴眼剂、洗眼剂、眼内注射溶液。
【该题针对“眼用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54】
37、
【正确答案】 ADE
【答案解析】 除另有规定外,眼用制剂的无菌、装量、渗透压摩尔浓度以及滴眼剂、眼内注射溶液的可见异物、含饮片原粉的眼用制剂和混悬型眼用制剂的粒度、眼用半固体制剂的金属性异物、混悬型滴眼剂(含饮片细粉的滴眼剂除外)沉降体积比等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眼用制剂项下的有关规定。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眼用制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该题针对“眼用制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49】
38、
【正确答案】 ABCDE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83】
39、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并无刺激性;应无酸败、变色、变硬、融化、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混悬型软膏剂、含饮片细粉的软膏剂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与乳膏剂,照《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装量、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规定。
【答疑编号100948882】
40、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贴膏剂的质量检查:
(1)含膏量;(2)耐热性;(3)赋型性;(4)黏附性;(5)含量均匀性;(6)微生物限度。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76】
41、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凝胶贴膏主要由背衬层、药物层和保护层组成。
背衬层可采用漂白布、无纺布、人造棉布等;保护层,即膏面覆盖物多为聚乙烯薄膜、聚酯薄膜及玻璃纸等;膏料层由药料与基质组成。基质的性能决定了凝胶贴膏的黏着性、舒适性、物理稳定性等特征。
【答疑编号100948873】
42、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膏药的基质原料主要是植物油和红丹或官粉。植物油以麻油为好,其制成品外观光润,棉籽油、豆油、菜油、花生油等亦可应用,但制备时较易产生泡沫,应及时除去;红丹又称章丹、铅丹、黄丹、东丹、陶丹,为橘红色非结晶粉末,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含量要求在95%以上;官粉又称为宫粉、铅丹、铅粉、铅白,为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 制备膏药用红丹、官粉应干燥,无吸潮结块。
黑膏药基质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的铅盐。制备过程中药料经提取、炼油后在炼成的油中加入红丹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脂肪酸铅盐促进油脂进一步氧化、聚合、增稠而成膏状。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72】
43、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黑膏药的基质原料主要是植物油和红丹。
【答疑编号100948871】
44、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药物性质:皮肤细胞膜具有类脂质性,一般脂溶性药物比水溶性药物易穿透皮肤,而组织液是极性的。因此,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既有一定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的药物透皮吸收较理想。通常,药物相对分子质量愈大,经皮吸收愈慢,故经皮吸收制剂宜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基质的组成与性质:一般认为药物的吸收在乳剂型基质中最好,在吸水性软膏基质(凡士林加羊毛脂)、硅酮及豚脂中次之,在烃类基质中最差。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剂较难透皮吸收。
【答疑编号100948869】
45、
【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类脂类药物的代表:羊毛脂、蜂蜡、虫白蜡、鲸蜡。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65】
46、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为淡黄色黏稠半固体,熔点36℃~42℃,因含胆甾醇、异胆甾醇与羟基胆甾醇及其酯而又较大的吸水性,可吸水150%、甘油140%、70%的乙醇40%。由于羊毛脂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相近,故可提高软膏中药物的渗透性。常与凡士林合用,调节凡士林的渗透性和吸水性。
【答疑编号100948864】
47、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外用膏剂系指采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主要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也可透过皮肤或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答疑编号100948862】
48、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外用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三个阶段。
【该题针对“外用膏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861】
49、
【正确答案】 ADE
【答案解析】 栓剂中的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栓剂外形要完整光滑,塞入腔道后应无刺激性,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并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出药物,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并应有适宜的硬度,以免在包装或贮存时变形。
融变时限除另有规定外,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芯;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重量差异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査含量均匀度的栓剂,可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栓剂的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该题针对“栓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22】
50、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基质的要求
1.室温时具有适宜的硬度和韧性,塞入腔道时不变形、不碎裂。在体温下易软化、熔融或溶解。
2.与药物无配伍禁忌,无毒性、无过敏性及黏膜刺激性,不影响药物的含量测定。
3.熔点与凝固点相距较近,且有润湿与乳化能力,能混入较多的水。
4.在贮藏过程中不易霉变,且理化性质稳定。
【该题针对“栓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20】
51、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油脂性基质:
(1)可可豆脂:在常温下为黄白色固体,熔点为31~34℃,加热至25℃时即开始软化,在体温时能迅速熔化,在10~20℃时性脆而容易粉碎成粉末。
(2)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类:系游离脂肪酸经部分氢化,再与甘油酯化而得的甘油三酯、二酯及一酯的混合酯,所含的不饱和基团较少,不易酸败,贮藏中也比较稳定,为目前应较多的油脂性栓剂基质,其中有半合成椰子油酯、半合成山苍子油酯、半合成棕榈油酯等。
【该题针对“栓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16】
52、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可可豆脂:常温下为黄白色固体,可塑性好,无刺激性,能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熔点为31℃~34℃,加热至25℃开始软化,在体温即能迅速熔化,10℃~20℃时易粉碎成粉末。
可可豆脂具有同质多晶性,有α、β、γ三种晶型。其中通α、γ晶型不稳定,熔点较低,β晶型较稳定,熔点34℃。当加热超过其熔点时,则形成大量的α、γ晶型而使熔点仅为常24℃,以致难以成型。所以制备时应缓缓加热升温,待基质溶化至2/3时停止加热,使其逐步熔化,以避免晶体转型而影响栓剂成型。有些药物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能使本品的熔点降低,可加入3%~6%的蜂蜡、鲸蜡等提高其熔点。
【答疑编号100948915】
53、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影响直肠给药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1)生理因素:栓剂塞入直肠的深度影响药物的吸收,当栓剂塞入距肛门口2cm处时,其给药量的50%~70%可不经过门肝系统。另外,直肠有粪便存在、腹泻及组织脱水等均能影响药物从直肠部位的吸收。直肠液的pH约为7.4,且无缓冲能力,对弱酸弱碱性药物的吸收都有影响。
(2)药物因素: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与解离度及粒径大小等均可影响药物的直肠吸收。难溶性药物宜减少粒径以增加溶出。脂溶性、非解离型的药物易吸收。
(3)基质因素:水溶性药物分散在油脂性基质中,药物能较快释放或分散至分泌液中,故吸收较快。脂溶性药物分散于油脂性基质,药物须由油相转入水性分泌液中方能被吸收,吸收速度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表面活性剂能增加药物的亲水性,能加速药物向分泌液中转移,有助于药物的释放。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分泌液中形成胶束而使吸收下降。
【答疑编号100948911】
54、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栓剂具有以下特点:①栓剂不仅在腔道起润滑、抗菌、消炎、杀虫、收敛、止痛、止痒等局部治疗作用,而且可经腔道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②药物不受胃肠道pH或酶的破坏,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③药物直肠吸收,大部分不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④适用于不能或不愿口服给药的患者。
【答疑编号100948910】
55、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水分:除另有规定外,硬胶囊内容物的含水分量不得过9.0%,硬胶囊内容物为液体或半固体者不检查水分。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64】
56、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水分、崩解时限、释放度、装量差异限度、微生物限度、溶出度、药物的定性鉴别与含量测定。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60】
57、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软胶囊对填充物料的要求:软胶囊可填充各种油类或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也可充填固体药物。填充物料为低分子量水溶性或挥发性有机物(如乙醇、丙酮、羧酸等)或充填药物的含水量超过5%,会使软胶囊溶解或软化;醛类可使囊膜中明胶变性;O/W型乳剂会失水破坏,均不宜作为软胶囊的填充物。填充药物混悬液时,分散介质常用植物油或PEG400。油状介质常用10%~30%的油蜡混合物作助悬剂,而非油状介质则常用1%~15%PEG4000或PEG6000。必要时可加用抗氧剂、表面活性剂等附加剂。填充液的pH应控制在4.5~7.5之间,强酸性可导致明胶水解而泄漏,强碱性可引起明胶变性而影响溶解释放。填充固体药物时,药粉应过五号筛,并混合均匀。
【答疑编号100948957】
58、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填充药物混悬液时,分散介质常用植物油或PEG400。油状介质常用10%~30%的油蜡混合物作助悬剂,而非油状介质则常用1%~15%PEG4000或PEG6000。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56】
59、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软胶囊对填充物料的要求:软胶囊可填充各种油类或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也可充填固体药物。填充物料为低分子量水溶性或挥发性有机物(如乙醇、丙酮、羧酸等)或充填药物的含水量超过5%,会使软胶囊溶解或软化;醛类可使囊膜中明胶变性;O/W型乳剂会失水破坏,均不宜作为软胶囊的填充物。填充药物混悬液时,分散介质常用植物油或PEG400。油状介质常用10%~30%的油蜡混合物作助悬剂,而非油状介质则常用1%~15%PEG4000或PEG6000。必要时可加用抗氧剂、表面活性剂等附加剂。填充液的pH应控制在4.5~7.5之间,强酸性可导致明胶水解而泄漏,强碱性可引起明胶变性而影响溶解释放。填充固体药物时,药粉应过五号筛,并混合均匀。
【答疑编号100948955】
60、
【正确答案】 B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胶囊剂的特点。胶囊剂的特点是外观光洁,美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小药物的刺激性,便于服用;与片剂、丸剂相比,在胃肠道中崩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填充于胶囊中,与光线、空气和湿气隔离,稳定性增加;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和释药方式的胶囊剂,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有药物的水溶液、稀乙醇液、乳剂等,因其能使胶囊壁溶解;易溶性药物以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因其在胃中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而对胃黏膜刺激性增强;易风化药物,因其可使胶囊壁变软;吸湿性药物,因其可使胶囊壁过分干燥而变脆。
【答疑编号100948943】
61、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主要供口服应用,也可外用于直肠、阴道等部位。胶囊剂剂型特点优势明显,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口服剂型之一。
【该题针对“胶囊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36】
62、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药物衣包衣材料是处方药物制成的极细粉,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用于包衣既可首先发挥药效,又可保护丸粒、增加美观。常见的药物衣有朱砂衣(镇静、安神、补心类药物常用)、黄柏衣(利湿、渗水、清下焦湿热的药物常用)、雄黄衣(解毒、杀虫类药物常用)、青黛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百草霜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等。还有甘草衣,如羊胆丸等。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24】
63、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包衣目的:丸剂包衣可提高药物稳定性,防止主药氧化、变质或挥发,防止吸潮及虫蛀;掩盖臭味、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控制药物作用速度或部位,药物衣包于丸剂表面,可首先被吸收;包肠溶衣可在肠内溶散吸收;包缓释衣可制成长效制剂等;还有改善外观,便于识别等作用。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23】
64、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保护衣用性质稳定而无明显药理作用的材料将丸剂包衣,使主药与外界隔绝而起保护作用。常见的有薄膜衣、糖衣、有色糖衣、明胶衣等。
【答疑编号100949018】
65、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蜡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蜡丸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药不伤脾胃”,即蜡丸在体内不溶散,缓缓持久释放药物,与现代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系统相似。毒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制成蜡丸可减轻毒性和刺激性。但其释药速率的控制难度大,目前错丸品种少。
【答疑编号100949009】
66、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嫩蜜:炼制温度在105℃~115℃,含水量为17%~20%,相对密度约1.35,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适合于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粉制丸。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07】
67、
【正确答案】 BCE
【答案解析】 老蜜:炼制温度达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相对密度约为1.40,呈红棕色。炼制时表面出现“牛眼泡”(较大的红棕色气泡),能“滴水成珠”(滴入冷水呈球形而不散手指捻黏性强,两指分开有白色长丝(俗称“打白丝”)。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答疑编号100949006】
68、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药汁
①纤维性强的植物药(如大腹皮、丝瓜络等)、质地坚硬的矿物药(如磁石、自然铜等)可制成煎液供泛丸用;②浸膏、胶类及乳香、没药等树脂类药物或可溶性盐(如芒硝等)等,可溶解后作黏合剂;③竹沥、乳汁、胆汁等可加水适量稀释后使用;④鲜药(如生姜、大蒜等)可榨汁用以泛丸。
【答疑编号100948993】
69、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水丸常用的赋形剂:水、酒、醋、药汁。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92】
70、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水丸的特点:①丸粒较小,表面光滑,便于服用,不易吸潮,利于贮存;②可根据药物性质分层泛丸。将易挥发、刺激性等药物泛入内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或将缓释、速释药物分别泛入丸剂内、外层,制成长效制剂;③较易溶散,吸收、显效较快,尤适于中药解表和消导制剂;④生产设备简单,可小量制备或大量生产。⑤多采用饮片细粉泛制,易引起微生物污染;药物的均匀性及溶散时间也较难控制。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91】
71、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水丸的赋形剂主要有润湿剂和黏合剂,前者的作用在于润湿药物细粉,诱导其黏性,后者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药物细粉的黏性,旨在利于成型。其中有的本身有一定的药效,有的可促进药物中某些成分的溶出。
【答疑编号100948990】
72、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醋
除发挥润湿、诱导药粉黏性作用外,醋有助于增加药粉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利于吸收,提高药效。同时醋味酸、苦,性温,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行水消肿、矫味矫臭及引药入肝等作用,因此入肝经、活血散瘀止痛的药物制备水丸时,常选用米醋(含乙酸3%~5%)作赋形剂。
【该题针对“丸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8987】
73、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颗粒剂质量要求与检查。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溶化性、水分、粒度、装量差异、装量、微生物限度、释放度、溶出度等。
【该题针对“颗粒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66】
74、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颗粒剂的特点:①剂量较小,服用、携带、贮藏、运输均较方便;②色、香、味俱佳深受患者欢迎;③肠溶颗粒耐酸而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避免对胃的刺激性;④可制为缓释、控释制剂而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⑤适于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稳定;⑥必要时进行包衣可增加防潮性,亦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⑦某些中药颗粒具有一定吸湿性,包装不严易吸湿结块;少数品种颗粒松散,细粉较多。
【该题针对“颗粒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59】
75、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片剂包衣的目的
(1)隔绝空气,避光,防潮,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3)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包肠溶衣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防止胃酸或胃酶对释放药物的破坏。包结肠定位肠溶衣可在结肠定位释放药物,治疗结肠部位疾病。
(4)包缓释或控释衣,改变药物释放速度,减少服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
(5)隔离有配伍禁忌的成分,避免相互作用,有助复方配伍。
(6)改善外观,使片剂美观,且便于识别。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19】
76、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片剂的崩解机制:(1)毛细管作用;(2)膨胀作用;(3)产气作用;(4)其他作用:可溶性原、辅料遇水溶解使片剂崩解或蚀解;表面活性剂因能改善颗粒的润湿性,而促进崩解;辅料中加用了相应的酶(如淀粉与淀粉酶、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等),因酶解作用也有利崩解。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07】
77、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淀粉浆(糊):为最常用的黏合剂。系由淀粉加水在70℃左右糊化制成的稠厚胶体,放冷后呈胶冻状。一般浓度为8%~15%,以10%最为常用,实际使用浓度应根据原、辅料的性质及颗粒的松紧要求而定。本品适用于对湿热稳定,而且药物本身不太松散的品种,尤适用于可溶性药物较多的处方。
【答疑编号100949102】
78、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淀粉:本品价廉易得,是片剂最常用的稀释剂、吸收剂和崩解剂。淀粉种类较多,其中以玉米淀粉最为常用,马铃薯淀粉亦可选用。
微粉硅胶、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等均可作为吸收剂,尤适于含挥发油和脂肪油较多的中药制片。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84】
79、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口服片包括:口服普通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缓释片、肠溶片、口崩片。
【答疑编号100949082】
80、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按给药途径及其作用,片剂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一)口服片
(二)口腔用片
(三)外用片
据其原料及制法特征,中药片剂可分为四种类型:全浸膏片;半浸膏片;全粉末片。
【该题针对“片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081】
81、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气雾剂的抛射剂主要有三类:①氟氯烷烃类:现已禁用。较有应用前景的有四氟乙烷、七氟丙烷等。②碳氢化合物及惰性气体:如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以及压缩惰性气体等。③二甲醚:无色气体。
【答疑编号100949172】
82、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丹剂毒性较大,不可内服,仅供外用。可制成散剂、钉剂、药线、药条和外用膏剂。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部位,以免引起中毒。丹剂按制法分为升丹和降丹。红升丹、白降丹、轻粉的主要成分分别为氧化)、氯化汞、氯化亚汞。
【答疑编号100949219】
83、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线剂制备简单应用方便。利用所含药物的轻微腐蚀作用和药线的机械扎紧作用,切断痔核的血液供应,使痔枯落,或置瘘管中,引流畅通,以利疮核愈合。
条剂有韧性可用于弯曲分岔的瘘管,制备简单,使用方便。
钉剂多含有毒性药物或腐蚀性药物,其赋形剂的选择类似于糊丸,具缓释作用。一般供外科插入,用于治疗痔、瘘管及溃疡等。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17】
84、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涂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缩甲乙醛等。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06】
85、
【正确答案】 AE
【答案解析】 涂膜剂常用的溶剂为乙醇等。附加剂有:增塑剂,如甘油、丙二醇、三乙酸甘油酯等,根据需要可加入抑菌剂或抗氧剂。必要时可加其他附加剂,所加附加剂对皮肤或黏膜应无刺激性。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05】
86、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①增塑剂:能使制得的膜柔软并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常用的有甘油、乙二醇、山梨醇等。②着色剂:常用食用色素。③遮光剂:常用二氧化钛。④矫味剂:有蔗糖、甜菊苷等。⑤填充剂:有碳酸钙、淀粉等。⑥表面活性剂:常用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等。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04】
87、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膜剂的特点:①生产工艺简单,易于自动化和无菌生产;②药物含量准确、质量稳定;③使用方便,适于多种给药途径;④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制剂;⑤制成多层膜剂可避免配伍禁忌;⑥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运输和贮存。但膜剂不适用于药物剂量较大的制剂。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03】
88、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成膜材料及其他辅料应无毒,无刺激性、性质稳定;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成膜性和脱膜性均应良好,制成的膜应具有一定的韧性。
成膜材料:有天然(淀粉、纤维素、明胶、白及胶等)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等)两大类,最常用的是聚乙烯醇(PVA),其性质主要由聚合度和醇解度来决定。聚合度越大,水溶性越差。PVA05-88和PVA17-88的醇解度均在88%,平均聚合度分别为500~600和1700~1800,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000~26400和74500~79200。在温水中能很快地溶解,成膜性、脱膜性以及膜的抗拉强度、柔软性、吸湿性良好,并无毒、无刺激性。在消化道中吸收很少,80%在48h内从大便中排泄。
【答疑编号100949202】
89、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油类:可用花生油、豆油、麻油,纯净无杂质的新制油为佳,酸败者禁用。油可降低胶块的黏度,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油可促进锅内气泡的逸散,起消泡的作用。
【该题针对“胶剂、膜剂、涂膜剂与其他传统剂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199】
90、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辅料的种类与选用
(1)冰糖:色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冰糖可增加胶剂的透明度和硬度,并有矫味作用。也可用白糖代替。
(2)油类:可用花生油、豆油、麻油,纯净无杂质的新制油为佳,酸败者禁用。油可降低胶块的黏度,便于切胶,且在浓缩收胶时,油可促进锅内气泡的逸散,起消泡的作用。
(3)酒类:多用绍兴黄酒,也可用白酒代替。酒起矫昧、矫臭作用,收胶时有利于气泡逸散。
(4)明矾:色白洁净者为佳。可沉淀胶液中的泥砂杂质。
【答疑编号100949189】
91、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酒类:多用绍兴黄酒,也可用白酒代替。酒起矫味矫臭作用,收胶时有利于气泡逸散。
【答疑编号100949188】
92、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不溶性骨架材料,如聚乙烯、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硅橡胶等。
【答疑编号100949250】
93、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靶向制剂系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裹能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或给药后药物集结于靶区,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
靶向制剂可使药物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及其周围,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对其他组织、器官及全身的毒副作用。
【该题针对“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36】
94、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根据延缓、控制药物释放原理的不同,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又可分为骨架分散型、膜控包衣型、乳剂分散型、注射用油溶液或混悬液以及缓释膜剂等缓释制剂。
【该题针对“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34】
95、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常用的药物动力常用术语:一级速度过程、零级速度过程、受酶活力限制的速度过程、单室模型、双室模型。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83】
96、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胃内容物的体积、食物的类型、体位以及药物性质等。
【答疑编号100949274】
97、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药物剂型因素:研究与药物的剂型有关的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制剂工艺过程等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进而引起的药物生物效应的变化。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72】
98、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生物因素:研究用药对象的种族差异、性别差异、遗传差异、生理及病理条件的差异等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进而引起的药物生物效应的变化。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49260】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