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考试药学:复习笔记-吗啡
吗啡
一、药理作用
吗啡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平滑肌。
(一)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镇静 吗啡具有强大镇痛作用,能在不影响意识和感觉的情况下明显消除痛 觉反应,此与麻醉药有本质区别。此外,吗啡还有明显镇静作用,能消除由疼痛所引起的、紧张、恐惧和不安等情绪反应,明显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但也可随之出现精神上的欣快感。
2.抑制呼吸 治疗量的吗啡即可抑制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随剂量增大,其呼吸抑制作用亦增强。吗啡急性中毒时,呼吸可明显受抑,频率可减少至3~4次/分。吗啡亦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中CO2的敏感性。此外,对桥脑内的呼吸调整中枢也有抑制作用。
3.镇咳 抑制咳嗽中枢。
4.其他 具缩瞳作用,中毒时出现针尖样瞳孔。还可引起恶心、呕吐。
(二)消化道 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张力升高,蠕动受抑制,胃排空延缓,使食糜推进减慢,水分吸收增加。吗啡也可使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张力升高,肠内容通过受阻。尚可抑制消化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此外,由于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可使患者的便意消失。上述结果导致便秘产生。治疗量的吗啡还可兴奋胆道奥狄括约肌,使其痉挛而使胆内压升高,甚至导致胆绞痛。
(三)心血管系统 扩张阻力血管及容量血管,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此作用可能为药物导致中枢交感张力降低所致,也可能与药物促进组胺释放有关。此外,本品由于抑制呼吸,使体内CO2蓄积,引起脑血管扩张而颅内压升高。
(四)其他 使膀胱括约肌张力升高,导致尿潴留。
二、临床应用
(一)镇痛 对各种原因引起疼痛均有效,由于易成瘾,故除癌症剧痛可长期应用外,一般仅短期使用,治疗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如严重烧伤、创伤等。对心肌梗死剧痛,如果血压正常,亦可使用本品,此时由于吗啡的扩血管、镇痛及中枢抑制作用均对疾病的治疗有利。
(二)心源性哮喘 该哮, , 喘与支气管哮喘不同,为左心衰竭突发的急性肺水肿所致的呼吸困难。此时静注吗啡,可使患者血管扩张,心脏负荷减轻;同时可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此外,亦可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缓解患者的急促、浅表的呼吸。但禁用于休克、昏迷及严重肺功能不全患者。
(三)止泻 可用于非细菌性急、慢性腹泻,有细菌感染者,应合用抗菌药物。(zy2005-1-057;zl2003-1-036)
zy2005-1-057吗啡用于治疗的适应证为
A.颅脑外伤疼痛
B.诊断未明急腹症疼痛
C.哺乳期妇女止痛
D.分娩止痛
E.急性严重创伤、烧伤所致疼痛
答案:E
zl2003-1-036吗啡的适应证是
A.肺心病
B.支气管哮喘
C.心源性哮喘
D.分娩止痛
E.颅脑损伤颅内高压
答案:C
诊断未明,意识不清,妇女(哺乳期妇女、分娩)儿童(新生儿)不能用。
三、不良反应
(一)治疗量时引起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和嗜睡等。
(二)连续应用易产生耐受性及成瘾,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虚脱、意识丧失等,故应严格控制吗啡使用。与吗啡成癌及戒断症状有关的中枢部位为蓝斑核,该核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成,并具有丰富的阿片受体。目的认为,戒断症状的出现与蓝斑核放电有关,吗啡或脑啡肽均可抑制蓝斑核放电。动物实验证明,吗啡耐受或成瘾后,蓝斑核放电也出现耐受,一旦停用吗啡,则放电加速,出现戒断症状,提示此症状出现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增强有关。(zy2008-1-052;zy1999-1-077)
zy2008-1-052吗啡戒断症状产生主要是由于
A.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性增强
B.胆碱能神经元活性增强
C.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增强
D.5-羥色胺能神经元活性增强
E.脑啡肽能神经元活性增强
zy2008-1-052答案:A
题干解析:此题是理解记忆型题,吗啡连续应用易产生耐受性及成瘾,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虚脱、意识丧失等,故应严格控制吗啡使用。与吗啡成癌及戒断症状有关的中枢部位为蓝斑核,该核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成,并具有丰富的阿片受体。目的认为,戒断症状的出现与蓝斑核放电有关,吗啡或脑啡肽均可抑制蓝斑核放电。动物实验证明,吗啡耐受或成瘾后,蓝斑核放电也出现耐受,一旦停用吗啡,则放电加速,出现戒断症状,提示此症状出现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增强有关。
正确答案分析:根据上述可知吗啡戒断症状产生主要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增强。
备选答案分析: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
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吗啡是常考药物,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都需要掌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