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I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 2017-06-19 12:18

 I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I1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21.I1[2014·浙江卷]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然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1.B [解析] 本题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资本……流通加速”“世界历史”以及“整个世界”等信息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故本题选择B项;A、C、D三项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内容。
 
3.I1[2014·天津卷]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3.B [解析] 本题以欧洲航海家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故B项正确。
 
37.C2、E1、J1、I1、I2、N2[2014·北京卷] (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材料二
 
图(a) 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
 
图(b) 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图(c) 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路线和铁路示意图
 
图(d) 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
市场对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
(2)阅读图(a)至图(d),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37.[答案] (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中贸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参考答案要点: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本题以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和多样的世界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的难度较大。第(1)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对神灵地位、自身地位和认识范围较小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的难点在于选择怎样的解读路径:一是可以对图(a)到图(d)的信息逐一归纳概括,总结概括时注意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趋势为逻辑线索,做到史论结合;二是可以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各个层面为主线,如以发展程度的变化、发展方式、途径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为逻辑线索,然后结合史实进行分析阐释。根据中学生的实际,选择第一个解读路径可能更为稳妥。第(3)问难度不大。“学习外来文化”只要结合三个历史事件中学习西方的史实回答即可,但要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学习外来文化的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是新中国成立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回答“自身特色的成果”实际上就是回答三个历史事件给中国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理解了这一点,结合所学知识,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0.I1[2014·全国大纲卷]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20.A [解析] 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到西班牙、葡萄牙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B项法国、英国、荷兰均有此优势;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西欧各国的共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国家,可以集中物力、财力进行远洋航行,故答案为A项。
 
39.H1 I1[2014·全国大纲卷]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开始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利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10分)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
39.[答案] (1)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2)促进南部经济发展;加强与英国的经济联系;推动奴隶制的扩展;加剧南北矛盾,加速美国内战的爆发。
[解析] 本题以棉花种植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可以分别概括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推广、农书的推介。第(2)问对美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北美殖民地南部……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说明棉花的种植可以促进南部经济发展,加强与英国的经济联系,推动奴隶制的扩展;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内战,可以断定棉花的种植加速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39.I1 I2[2014·山东卷] (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39.[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本题以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等核心知识点,并用小论文方式考查了“欧洲中心论”、全球史观等知识。第(1)问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2)问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注意其对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亚非拉地区和世界市场的影响。第(3)问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07年、1833年,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其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第(4)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否定世界其他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作用。小论文应该是批判这一观点,应该持全球史观,肯定世界发展是世界各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41.B1 I1 R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近
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41.[答案]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考查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材料中的目录找出一处差别,然后从出版时间的不同并结合各自的时代特征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可以从政治需要、经济发展、思想的时代差异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14.I1 I2 L1 L2 N2 T2[2014·四川卷] (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分)
材料二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 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3)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材料四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4分)
14.[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解析] 本题以历史学习能力为主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民主革命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说明“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新航路开辟开启全球化进程;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形成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二战后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标志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第(2)问,首先要根据材料三把握历史解释的含义,一是将零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知识,二是探讨因果联系即分析原因;然后,对材料二图片信息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四“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得出陈旭麓肯定“中体西用”的结论,从“那个时候的中国”可知他评价“中体西用”所遵循的原则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分析;按照这一原则,材料四表格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都是错误的,都离开了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
 
38.A2、H2、I1[2014·浙江卷]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全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
38.[答案] (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2)桑蚕、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
(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
[解析] 本题以明朝的相关历史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依赖内阁”“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等信息并结合明朝后期统治的史实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皇权专制、内阁政治腐败、太监掌权以及宦官专权等视角分析原因。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玉米、番薯……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的信息并结合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帮会馆等来概括明朝经济的新气象;第二小问政府实行的老政策依据所学从经济政策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依据材料中“戚继光……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以及“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葡萄牙占领的澳门”等信息从倭寇骚扰、西学东渐、葡萄牙入侵等信息归纳答案;第二小问对外政策从海禁和朝贡贸易的角度分析作答。
 
1.[2014·福州质量检测]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1.A [解析] 解答此题时注意题干信息“葡萄牙国王”,哥伦布船队、麦哲伦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的航海,可判断B、C两项错误;成为“海上马车夫”的是荷兰,D项错误;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是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的,而且有利于葡萄牙对材料所述地区的征服、航海与贸易,故选A项。
3.[2014·怀化质量检测]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3.A [解析] 题干“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等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业经营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选A项;“价格革命”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早期的殖民扩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意大利逐渐衰落,荷兰、英国先后崛起,D 项错误。
4.[2014·绍兴期末调测] 16世纪时有一欧洲国家的国王说:“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这一国家后来还兼并了葡萄牙,被后世称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荷兰 
4.B [解析] 解答时抓住材料时间“16世纪”以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16世纪西班牙称霸,故B项正确。英国称霸是在18世纪,A项错误;法国没有称霸,故C项错误;荷兰称霸是在17世纪,D项错误。
5.[2014·临沂质量检测] 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  )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 
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
5.D [解析] 据题干信息,结合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史实,可判断D项正确。B、C两项是英国,排除;A项“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的是葡萄牙与西班牙,排除。
 
 
 
 
 
 
 
 
 
 
 
 
 
 
 
 
 
 
 
 
 
 
 
 
 
 
 
I2 两次工业革命
20.I2[2014·浙江卷]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写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20.D [解析] 本题以《英汉辞典》中对“bus”的解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公共汽车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火箭是在20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公共马车出现最早。依据时间排序,本题选择D项。
 
10.I2[2014·四川卷] 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10.C [解析] 本题以某国城市化进程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图片数据看,两个城市在1700年的城市化水平低,1800—185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且乙的城市化略快于甲,这与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事实相符。1850年曼彻斯特已经成为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人口超过利物浦,故正确答案为C项。1700—1850年的中国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下,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也不可能出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故A项错误;日本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1871年明治维新开始后,俄国城市化快速推进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故排除B、D两项。
 
39.I1 I2[2014·山东卷] (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39.[答案](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本题以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等核心知识点,并用小论文方式考查了“欧洲中心论”、全球史观等知识。第(1)问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2)问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注意其对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亚非拉地区和世界市场的影响。第(3)问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807年、1833年,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其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第(4)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否定世界其他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作用。小论文应该是批判这一观点,应该持全球史观,肯定世界发展是世界各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37.C2、E1、J1、I1、I2、N2[2014·北京卷] (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材料二
 
图(a) 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
 
图(b) 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图(c) 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路线和铁路示意图
 
图(d) 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
市场对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
(2)阅读图(a)至图(d),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37.[答案] (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中贸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参考答案要点: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本题以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和多样的世界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的难度较大。第(1)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对神灵地位、自身地位和认识范围较小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的难点在于选择怎样的解读路径:一是可以对图(a)到图(d)的信息逐一归纳概括,总结概括时注意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趋势为逻辑线索,做到史论结合;二是可以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各个层面为主线,如以发展程度的变化、发展方式、途径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为逻辑线索,然后结合史实进行分析阐释。根据中学生的实际,选择第一个解读路径可能更为稳妥。第(3)问难度不大。“学习外来文化”只要结合三个历史事件中学习西方的史实回答即可,但要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学习外来文化的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是新中国成立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回答“自身特色的成果”实际上就是回答三个历史事件给中国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理解了这一点,结合所学知识,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9.I2[2014·福建卷]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19.C [解析] 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A、B两项的结论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反映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农村城镇化”的含义不是让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而是努力在农村周围实现城镇化,这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错误。故选C项。
 
17.I2、S1[2014·江苏卷]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17.D [解析] 本题以怀特海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理论发明,故本题选D项。A项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B项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3.I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3.A [解析] 本题以英国妇女纺织方式的变革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二是传统纺车、手织机大部分退出了历史舞台。材料表明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纺织业出现了革命性变革,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没有内在关系;C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史实不符;材料中手织机多半闲置,说明家庭手工业依然存在,排除D项。
 
23.I2[2014·江苏卷] (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2分)
23.[答案] (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议会立法。
(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4)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圈地运动的原因,理由从土地的利用、改良和权益分配上分析;扩大因素从材料一最后一句话中可知是“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即议会立法。第(2)问,根据材料二从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在资金、原料、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从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农场发展、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归纳表现。第(4)问,关系从纵横两方面进行说明,纵向是二者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对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横向是理清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
 
13.H1 I2[2014·四川卷] (22分)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9分)
(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5分。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13.[答案] (1)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
(3)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解析] 本题以中国和欧洲的“瓷都”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和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演变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第(1)问根据答题提示项和所给分值可知至少要从材料中提炼出四个方面的原因,抓住材料关键词“主要原料高岭土”“成为贡品”“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分工不断细化”“商品经济大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匠役制改为雇募制”等进行概括。第(2)问对比材料一、二,指出梅森瓷业辉煌的独特之处并进行说明,切忌只归纳出其独特之处而不做说明。专利、商标说明注重品牌效应,工厂的建立说明采用了机器生产和进行了技术创新,保存模具说明注重保护传统技艺,建立专门学校说明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举出正确的案例,阐述的意见与案例形成合理联系即可。如让川剧艺术走向世界:挖掘整理川剧艺术作品,通过到国外演出、到国外办川剧艺术学校培养人才、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扩大川剧的世界影响,让川剧成为世界性的艺术。
 
14.I1 I2 L1 L2 N2 T2[2014·四川卷] (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分)
材料二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 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3)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材料四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4分)
14.[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解析] 本题以历史学习能力为主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民主革命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说明“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新航路开辟开启全球化进程;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形成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二战后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标志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第(2)问,首先要根据材料三把握历史解释的含义,一是将零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知识,二是探讨因果联系即分析原因;然后,对材料二图片信息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四“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得出陈旭麓肯定“中体西用”的结论,从“那个时候的中国”可知他评价“中体西用”所遵循的原则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分析;按照这一原则,材料四表格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都是错误的,都离开了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
 
6.[2014·吉林期末检测] 读下图,从1750年到1865年,是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获取了大量殖民地,掌握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B.持续的社会政治运动推动了上层建筑的渐进变革
C.最早开始并完成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
D.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6.C [解析] 从1750年到1865年,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是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故选C项。英国获取大量殖民地,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但不是这一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A项错误;上层建筑的渐进变革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不是根本动力,B项错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在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但不是根本动力,故D项错误。
7.[2014·邯郸质量检测] 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这表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基于(  )
A.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B.强大的工业实力
C.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D.国际贸易准则
7.B [解析] 据题干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为扩大市场、积累财富而主张自由贸易,故选B项;据材料中“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信息,可知不是基于经济理论,A项错误;一个国家制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服务于本国利益,不是全球贸易,C项错误;国际贸易准则在19世纪还未制定出来,D项错误。 
8.[2014·韶关调研]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8.D [解析] 据题干中信息,男女课程不同,体现分工不同,故选D项。学校和学院为男生和女生开设不同课程,没有体现男女地位的不同,排除A、B、C三项。
9.[2014·芜湖期末评价] 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反映的本质是(  )
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
 
年份 可再生资本 土地 储备、金银具、铸币等 总计
1688年 112 180 28 320
1800年 665 825 250 1740
1832年 1112 1438 293 2843
1863年 3749 1864 500 6113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A.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9.C [解析] 读表可知“可再生资本”占的比重超过了土地,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可再生资本”代表的工业资本超过了农业资本,英国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排除B、D两项。
11.[2014·资阳二模]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11.D [解析] 题干意思是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推动工业技术的提高,可以得出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故选D项。从题干时间“1870年以后”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A、B两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2.[2014·永州二模] 影响下面表格中经济指数变化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年份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世界工业发展指数 20 27 41 59 100
世界贸易指数 24 36 48 68 100
A.股份公司的出现
B.证券交易所的设立
C.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D.垄断组织的发展
12.D [解析] 分析比较表格中1870—1913年世界工业发展指数和贸易指数,可知该时期工业生产及世界贸易持续大幅增长。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公司成为生产与贸易的主导者,故选D项。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在17世纪就出现了,排除A、B两项;垄断性贸易公司在17世纪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由英国、荷兰等国建立,C项错误。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