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内容影响
19世纪末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激烈论战。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05-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之间就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
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历史必然性)
国际:
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国内:
①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独裁、混战。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个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庞大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宣传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思想条件)。
说明: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革命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中国人民 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 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认识到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而十月革命,恰好为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民指 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要因为: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
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彻底性表现:
(1)反帝的根据:
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2)反封建的根据:
①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务,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②从斗争口号看:“内除国贼”。
(3)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
4.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及原因
★变化: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