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日本概况2

来源: 2017-05-21 00:04
 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有三大件这类说法。日本古代关于三大件的由来充满诗情画意,有着不少传奇性故事。日本最初的三大件是指三种神器——八咫镜、八尺琼曲玉、草体剑。这镜、玉、剑,大约在七世纪被定位天皇的象征,从此便享有盛名。每当新天皇即位,立即接受这三件宝物,作为天皇护身之物,始终置于天皇身边。
据说天皇的这种做法,是接受了中国皇帝传国玺的影响。中国古代,玺和玉是皇帝权利的象征。日本天皇效仿中国的皇帝,视镜、剑、玉三件宝物为神圣之物,供奉于宫中,因而称其为“三种神器”,而后又赋予宗教、政治、权威的色彩。天皇死后也将三种神器作为殉葬品埋入坟墓,欲使灵魂也能国天皇生前的享乐生活。正因为有这段历史,所以后人才能在出土文物中发现它。三种神器都有不寻常的经历。
八咫镜:八咫有大或美的意思。八咫镜起源于中国的水镜,又称“鉴”。就是在一个金属盆中放上水,用以照面。后来逐渐发展成铜镜,背面绘刻有松竹梅、龟鹤等吉祥图案。在弥生时代,镜子从中国传入日本。当时日本人视镜子为神圣物品,挂于胸前作为避邪用具。之后镜子种类增多,其中的八咫镜作为天照大神的御灵,祭在日本神社之祖伊势神宫内。镜子在日本民俗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日本人认为镜子照物照人本身就说明它具有神秘性和魔力,所以有关镜子的信仰和传说很多。说它可引来吉祥,映照出人心,可暴露恶魔的本质,预见生死吉凶。由此,日本至今有人认为镜子被破碎是不祥之兆,不能跨越镜子,非吉庆场合要把镜子遮盖起来等等。
八尺琼曲玉:也写作“八坂琼勾玉”。八尺有两种解释,一是“大”的意思,二是指串起曲玉的绳较长。八尺琼曲玉是日本独创的祭器和装饰品,形如英文字母C,上方挖一小洞,便于用绳子串起来。八尺琼曲玉在绳文、弥生时代出现,古坟时代最为盛行。最初并非玉石做成,当时以动物、野猪的牙齿作材料,后来使用金、石、玉,其中硬质玉如玛瑙、水晶最为理想。可将一两个名贵材料制作的曲玉为主体,配以圆形、管状曲玉串接起来,可作项链或服装、衣领等的装饰品。在日文中“玉”与灵魂的“灵”发音一样,因此视八尺琼曲玉为珍贵物品,并列入三种神器之一。
草体剑:素戋鸣尊。须佐之男命治服了八岐大蛇,并从大蛇尾巴上获得的宝剑。传说只要有八岐大蛇,其上空必有云彩飘浮,因此最初称宝剑为“天丛云剑”。据《日本书记》记载,素戋鸣尊.须佐之男命将剑奉献天神,天孙降临之际传给天皇。以后,崇神天皇制作了仿造品,将真品与八咫镜一起转移至笠缝邑。垂仁天皇又移至伊势神宫。景行天皇时代,日本武尊.倭建命东征时,路过伊势,倭姬命将天丛云剑授予他。在骏河遇贼徒火攻。日本武尊.倭建命使用此剑斩断草体而解围,从此又称该剑为草体剑。归途中,日本武尊.倭建命在尾张把剑寄放在宫箦媛后,与世长辞。后人将剑祭在名古屋市热田神宫。剑为日本刀的一种,由于日本刀的特殊冶炼、制造工艺,使其具有锋利、不折、不弯等特点,从而闻名遐迩,被称为宝刀。草体剑因为那段传奇式的经历而被列入三种神器之一。
日本民族喜欢木构住宅,因为它适合日本的风土。但在现代化住宅建设中,木构住宅越来越少。日本住宅房间较小。住宅大小用蹋蹋米的叠数来表示,一叠约两平方米,日本的住宅有的一间只有四个半蹋蹋米,即八平米左右。在欧洲,如果没有十五六平方米,就不算一间房子。日本每人平均住宅面积也比较少,据1980年的调查,每人仅有17平方米左右,因而欧洲人常说:“日本人是住在兔子窝里拼命的劳动。”
古代,日本人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宅。到石器时代,开始居住自己动手挖制的竖穴,深度为三十公分到一米左右的竖穴,在四个角上竖起柱子,用树枝、野草搭起顶棚,这就是日本人建的最初的住宅。当人们迎来农耕后,生活产生贫富之差,有钱人不再住竖穴而是在地面上立起柱子,盖上屋顶,在屋子里铺上略高一点的地板,当时称它为高床住宅。这种建筑物的优点是防湿、防暑,便于储藏谷物成为日本后来住宅的基础。
到奈良时代,与大陆各国交往日渐频繁。在交往过程中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开始兴建寺院,为此请来了木匠和烧瓦工人。他们的到来促进了日本住宅的发展。在高床住宅的基础上,贵族开始建造举办佛教法令的大型场所,平时用屏风等物隔开,可做各种用场。
平安时代,贵族对住宅的要求更高了,着手建造宫殿式住宅。即以宫殿为中心,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建造对称的房屋,分给家属们居住,同时也为侍从和雇佣人员建造住处。那时日本的住宅有了等级,贵族住宅的屋顶,铺名贵荟树皮,一般老百姓铺木板,贫贱者铺草。
进入镰仓时代后,武士兴起。他们为防御外来侵略者,筑高墙,挖壕沟,出现武士风度的宅院。有钱有势的武士,就在宅院内建造谷物仓库、武器仓库、加工作坊等。宅院内设施增加了,需要更多的管家、侍从,所以在宅院中也建造了下人的住宅。这一时期,采光技术有了提高,出现拉窗和木板遮雨窗。
室町时代,设幕府于京都,随着生活和文化水准的提高,对住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武士住宅的基础上,主人的居室和客厅内开始铺放蹋蹋米,住宅内设书院、置板栅。这种建筑被称为书院建筑。现存有京都二条城的丸殿社、西本愿寺的飞云阁等。上层阶级的住宅有很大改进,然而一般庶民百姓的住宅却没见多大改观。
待到江户时代,由于商业的发达,一般市民的经济状况有了好转,表现在住宅上是吸收书院式和茶室式住宅的优点,创造出典雅的住宅,博得武士、豪商阶层的欢心。如京都的桂离宫、修学院离宫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就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二层楼建筑。一楼作店铺,二楼当住宅。
到明治时期,由于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本开始出现石造西洋住宅。室内装饰品也逐渐增加了西洋成分。居室和客厅分开,就在这一时期。
大正时代,住宅内扩大,而且在大门旁单劈客厅并另设茶室、浴室、厨房、厕所。住宅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生活环境。
和式住宅的特点:进屋拖鞋。不论洋式还是和式住宅都是拖鞋子进入室内,进屋前换拖鞋或赤脚;不可少的“床之间”。这里的“床之间”并非放床的房间,而是地板铺的高的一个房间。最初称书院,目的是帮助人开阔视野。在那里悬挂描绘好的神佛姿容的书画由装饰用的书画、雕刻等工艺品替代。尽管内容发生了变化,但它毕竟是祭祀用的圣地,人是不可随意登踏的。
和式住宅的顶梁柱极为重要,它支撑着整个建筑物,日文叫“大黑柱”。因为那根柱子在厨房边上,而厨房之神叫“大黑天”,所以那根柱子便叫“大黑柱”。
从古代,日本人就把顶梁柱看成住宅的象征,甚至崇敬为神。日本神社之祖是伊势神宫,在那里有一根有名的柱子为“心之御柱”,放置在神宫本殿地板下,被尊为天照大神灵魂的象征。
日本简介及历史文化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 , 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 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 东临太平洋。领土由本洲、北海道、九州岛、四国四个大岛和 3900 多个小岛组成 , 面积 37.77 万平方千米。
本州岛岛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面积 22.74 万多平方千米 ,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0% . 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南北长约 3000 公里 , 山脉纵贯列岛中央 ,短而湍急的河 流注入周围大海。山地和丘陵地带占国土总面积的 70% 左右 , 人口集中在河流周围及沿岸平地等有限地带。火山多 , 地震更多。因为山多平地少 , 日本的隧道技术、农业技术、灌溉技术得以提高。日本火山总共约有80来座 , 最高峰富士山 (3776米) 也是火山。
日本民族
日本人口约一亿二千六百万,其中男性约六千二百万,女性六千四百万。而日本男性平均寿命约七十九岁,女性约八十三岁,是世界最长寿的国家。除了少数阿伊努族人外,日本居民大多都是大和民族,亦有部份是外侨,其中朝侨最多,约六十万人。而华侨仅五六万人,大多居住在横滨,神户两地。
日本民族的起源有许多不明之处。因为很多日本人的婴孩,在臀部有被称为蒙古斑的青斑,因此一般认定日本人是属于蒙古人种。而日本列岛中,从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居住,也发现了当时所遗留下的石器和人骨。过去认为这些原居民,是不同于现在的日本人,后来是因为现在的日本人祖先迁入后,驱逐了原居民。但是,根据最近的趼究认为日本人的祖先,不仅是旧石器时代起的居往者,也包含了从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地来的许多人种。他们移往日本,传入其文化,逐渐地混血,而成今日的日本人。
日本的历史
原始时代(1万年前-3世纪)
人们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到3世纪,水稻栽培自亚洲大陆传入日本。
古代(4-12世纪)
引时大陆文化,巩固了做为国家的基础。身分高低分明。以水稻栽培为主,开始过定居的生活。是贵族和天皇掌握权力的时代。
中世纪(13-19世纪)
武士代替贵族掌握政权。16世纪中叶,基督教和枪炮传入日本。自17世纪开始,除极少数国家(中国荷兰等)外,与大部分国家断绝了交往。17-19世纪是非常安定的时代。
近代(19世纪-战前)
受美国逼迫恢复了国际间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权。为了赶上各国,以工业为中心,对发展产业实行了奖励政策。但是,以1929年的世界恐慌为契机,日本走上了通往军国主义的道路。
现代 1945年 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的攻击,战争宣告结束。日本乘高度经济成长的浪潮,渡过了两次石油危机,终于成长为经济大国
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日本人一般不采取与他人相差太远的行动。日本人一旦几个人聚在一起,就会自然而然地按年龄、社会地位排出相互间的顺序,并影响自己的行动。需要发言或行动时,日本人会考虑到对方的情绪、立场、因此不会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对是与否的表示暧昧。即使是说一个设想,也要先做一段很长很长的理由说明,以免刺激对方。日本人几乎都认为自己属于中流阶层。
日本人的娱乐
弹子房(Pachinko)
“Pachinko”是一种用作游戏的机器,在一个立式的带有许多小孔的盒子里,游戏者拨动右下方的扳手,弹击直径1公分左右的铁球,如果铁球顺利进入某一个孔洞,便会滚出十几个小球,小球多到一定数量便可换取金钱。目前,日本热衷于打Pachinko的人很多。
歌舞伎(Kabuki)
歌舞伎是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的古典剧种,它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并在江户时代中期形成。
歌舞伎中不用女演员,女角由叫做“女形”(Oyama)的男演员扮演。随着剧场的发展,舞台上使用了“转台”与舞台能从地下推上的设备,发展成出色的脚本与杰出的演技。以江户、大阪、京都三市为中心,作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而成为一种市民观赏的表演。题材涉及各个方面,既有以古典与传说等为基础的历史小说,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世态剧、以舞蹈为主的歌舞表演。其宗旨是宣传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一般市民进行勤善惩恶的道德教育。而且,名演员的服装与道具等也成了人们追求的对象。根据传统,演员是受歧视的阶层,但是在江户时代,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是作为有名人物而对待。演员之家为世袭制,现在的市川座、尾上座、市村座等,就是保持父子代代歌舞伎演员相继的。
日本重要城市
东京:首都。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840万,包括郊区人口为1189万多,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印刷、橡胶制品、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最发达。对外贸易多经横滨。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64 万。为大阪工业区的核心,以机器、化学工业为主,造船、石油化学工业也很发达。附近有卫星城10余座。
名古屋:人口209万。工业发达,年产值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毛纺织和陶瓷工业居全国首位。
横滨:人口277万。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东京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1/4 .
京都:人口148万。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以出产丝织品、艺术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艺品著名。
神户:人口136 万。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3/10 .工业以造船为主。
北九州:人口106万。扼下关海峡,由门司、八幡、小仓、若松、户(火田)等市镇合并而成,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门司有海底隧道(长3 4 9 0 米)与对岸下关相通。
横须贺:人口42万。位于东京湾西南岸的三浦半岛,扼东京湾口。工业以船舰制造为主,还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
札幌:人口为162万。北海道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铁路枢纽。工业以食品加工和印刷为主。城西35千米的小樽为其外港。
日本的节日
日本是一个很讲究礼仪与传统的国度,她的节日名目很多,意义丰富。
1月1日 元旦
是新的一年中最初的一天,也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幸运、幸福,和拟定这一年的计划的日子,这一天也到神社或附近的寺庙去做第一次的参拜。
1月15日 成人节
是庆祝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节日,有各市、镇、村的行政机关举行成人仪式的典礼。
2月11日 建国纪念日
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中的记载,这一天是为了要追忆当初建国不易,以及培养爱国情操,而以此为宗旨,于1966年追加的。在日本国内,目前仍有人反对所谓的“建国纪念日”。
3月21日 春分之日
即“春之彼岸”的中心日。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5月3日 宪法纪念日
是为了纪念1947年5月3日的现行宪法制定之日。
5月5日 孩童节
本来是庆祝男孩的端午节,庆祝小孩成长,祈求幸福之日。
9月15日 敬老日
以尊敬老人、感谢老人为宗旨,在1966年补制的节日。
9月23日 秋分日
为秋之彼岸的中心日。和春分一样,要扫墓及祭拜祖先灵位。
10月10日 体育节
纪念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日子。这是接近体育、认识健康重要性的日子。1966年补定。   
11月3日 文化节  
为纪念1946年11月3日颁布日本现行宪法,并以培养尊重文化的意识而制定的节日。
11月23日 劳动感谢日
此时正值收获的季节。为了表示对收获的谢意,重新广泛认识劳动的喜悦,而以此制定了以感谢劳动为宗旨的节日。
12月23日 国庆日
3-4月 樱花节
日本:从蛮夷到中国的心路历程
六十年过去了,我们仍当对那段沉痛的往事加以深思。数千万人的鲜血,一个时代的悲剧,不应仅仅只让我们牢记仇恨,更应该让我们增长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日本侵略者针对中国的暴行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莫名的仇恨和敌视,甚至还有蔑视。可另一方面,他们使用着大量的汉字,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东乡平八郎甚至到处宣扬他“一生低首拜阳明”(这一点和蒋先生一摸一样)。
这难道不是矛盾?这样的矛盾恐怕不能只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虚辞来解释。
日本,从邪马台国时代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对中国始终是敬畏有加的,尤其是经历了与中国隋唐两代的亲密交流(当然也包括和盛唐在朝鲜的武术交流)后,更是彻头彻尾的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虽然遣唐使已成往事,但两宋和日本的交流还是密切而友好的,欧阳修就写过“日本刀歌”,曰:“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巾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传闻共国居大岛,土壤活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嗟予乘服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叹坐流涕,鏽涩短刀何足云。”满篇都是两兄弟经年未见的感慨。
但是蒙古灭亡南宋之后,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立刻变成了仇敌。在此之前,日本一直把中国当成自己的老师,甚至可以说,日本人简直就把自己当成是中国人——只是没好意思说明白。唐朝的中国人也没把日本人当外人歧视,李白就常常和阿倍仲麻吕一块喝酒。
邪马台时代,日本人被中国人视为蛮夷,他们也承认自己是蛮夷,而到了南宋灭亡,中土文化遭到巨大摧残之后,日本人突然发现,放眼四海,只剩下自己是中土文化的继承人了(当时的高丽也在蒙古的控制之下)。此后的日本政府,不但拼命拉拢中土文化的代表人物去日本,也理所当然地把蒙古人治下的中国当作了“蛮夷”,对忽必烈的使者非常地不恭顺,直接导致了元朝征伐日本之役。
南宋灭亡以后,日本将中国称为“支那”,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这是蔑称。但在当时,日本所要表示的,却只是对异族打败自己老师的不满与愤恨。当时的南宋遗民,不消说,是站在日本一边的,这一情结在日本与近代中国交恶之前,在自认是中土文化的传承者中广泛存在。
几百年后的清末民初,写《痛史》的吴研人,还把日本痛击元朝大军看成是天道好还,以小说家的笔触描写了郑虎臣的外交手段——郑虎臣这个名字虽是吴先生抄袭冯梦龙,但千千万万个有名无名的“郑虎臣”,确是实实在在地存在过,很努力地鼓动日本同占据中国大陆的蒙古人交恶。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在效申包胥哭秦廷——后来的吴三桂也以申包胥自拟,不过他找的是满洲人。
导致日本与中国成为仇敌的两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两次异族入侵导致的改朝换代。
元灭南宋和清灭南明,都导致大批不愿臣服于异族的中土士人流浪日本,最终成为“归化人”——数百年后,他们的子孙也有作为“侵略者”出现在故土上的,不知当年的爱国志士,泉下有知作何想?——他们不但带去了中原文化,也带去了根深蒂固的仇恨的种子。这种子在日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长出的果实却变了性。
朱舜水们宣扬的,是对当时统治中国的蛮夷政府的仇恨和不妥协,传下去却变成了在骨子里自命为“中国人”的日本人宣扬来中国帮助“尊王攘夷”!即便是今天,日本右派狡辩,说正是“大东亚圣战”,把亚洲从西方帝国主义手里解放出来——仍然是“尊王攘夷”思想的变迁。
当中土文化繁盛时,日本承认自己是学生,在老师面前诚惶诚恐,亦步亦趋。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日本人乃至整个日本民族,是非常讲究“忠诚”的,正因为具有这种忠诚心,所以日本在其恩师罹难于蛮族的铁蹄之后,不屈不挠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并且以自己正统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蔑视大陆上的统治者。
导致今天中日交恶的,正是这一文化传承之惯性。
历史是很奇怪的,当无学祖元和朱舜水们在东瀛海岛上讲爱国主义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到,历史的车轮会这样扭曲他们的“爱国主义”呢?当无学祖元给北条时宗写“莫烦恼”,给蒙古东征之役里殉难的日本武士开追悼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把老和尚看成是“汉奸”呢?当朱舜水在日本大讲“华夷之防”的大义名分,无日不思颠覆满清时,他要颠覆的,何尝不是又叫做“中国”呢?
这就是历史之蝴蝶效应,随便哪个家伙扑腾一下翅膀,也许会在三百年后引起一场飓风。
而此后的对错善恶,当事人确是浑然不知的。
日本击败蒙古东征军,便从此瞧不起蒙古,隐隐约约的,也连带有些瞧不起“中国”。
此后,在日本人的思想里,中国文化与中国政权,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
但在日本人脑子里,中国的政权,却不再与中国文化相关联。
历代日本人的诗词,都能仿效中国,做得有声有色,但自曲以下,便很少见到日本人的相应作品——因为蒙古的入侵切断了中日之间存在了千余年的脐带,日本在失去了传统文化源流的灌溉之后,走上了自由发展的道路。因此,可以认为,中日文化与政治的分道扬镳,是在蒙元入主中原之后。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今天我们所谓的“椅子”,在唐朝叫做“胡床”,从宋朝开始,中国人才逐渐开始使用椅子——可是由于脐带的断裂,日本没能学会,直到今天也只会坐塌塌米。
所谓“礼失求诸野”,离文明的中心越远,跟随文明变革的速度就越慢,对旧文明的传统保持得就越多——日本就是这样。
确切地说,日本人瞧不起的,是蒙元以后和日本同时发展的“中国”文化,顶礼膜拜的,是其自身所从来的“中国”文化。
拿嫡庶关系来打个比方:在中华文化圈里,南宋以前的中国是嫡长子(正妻生的),日本只算是庶子(就是说,小妾生的),这个时候,日本自认是蛮夷,尊重中国老大哥,也没野心抢夺继承权;但后来正妻死了,老爸的宠爱的通房丫头被扶正(连小妾的名分都没有),她还把嫡长子整成了白痴——这个时候,日本就有点抱不平了,他冲进通房丫头生的儿子家里,据说是想匡扶正义,但乱打乱杀,极为变态,打红眼时,连已经被整成白痴的嫡兄也打了。不过他看见老爸的遗物又珍爱得很,还要流眼泪,连老爸用过的破马桶也要扛回家珍藏起来,时不时抱着哭……
唉,这就是矛盾的日本,骨子里浸透了菊花与剑的神髓,看起来一脸的深沉,智商不低却常常做出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可以说他有毛病,可以瞧不起他,甚至可以天天数落他(当着面干这事儿,他听见了会不高兴,也许会趁你不备在你屁股捅上一刀)。但如果你注定要和他做邻居,还是笑嘻嘻地帮他把把脉的好——最好再帮他开剂甘草汤,反正喝不死。
毕竟你有更远大的理想,总不能让这个历史上受过刺激,现在脑子糊涂,又勇敢得很的笨亲戚绊了你的脚吧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古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飞鸟时代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6世纪中叶以后,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陆移民的关系密切。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
日本是否单一民族?日本民族从何而来?在日本古代,向大和朝廷挑战的的原日本人,其真相又如何?熊袭、隼人、虾夷、土蜘蛛族、国栖族、出云族、肃慎,这些和大和政权对抗的民族又是从何而来?
  日本最早的居民 日本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爱知县发现的牛川人。牛川人约生活於十万年前。 约距今一万年前至纪元前三世纪的七、八千年间,称为绳文时代。绳文时代是因为当时的陶器上有绳纹模样,故称之。绳文人过着狩猎、采集、渔捞的生活。 这绳文文化是由美国的动物学家摩斯於一八七七年发现的。他在东京的大森车站附近发现贝冢(大森贝冢),并发掘出人骨。这贝冢,北从北海道,南至琉球,散布在日本全国各地,约有二千五百所左右。 绳文人的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一五八公分,女性一四八公分。头骨比现代日本人还大。其平均寿命,男三十一 一岁,女三十一 三岁。 绳文人有依年龄拨牙的习俗。成年人死亡时,大都是屈葬。而幼儿用瓮棺葬。 纪元前二、三世纪,稻作文化从中国江南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青铜器与铁器也同时传来,改变了整个生活型态,这是弭生时代的开始。弭生时代约有五、六百年。弭生文化是因於东京都文京区弭生町发现陶器而命名的。 弭生人身高比绳文人高,脸与鼻子则较窄。人类学家金关丈夫博士推断,弭生时代初期,由朝鲜半岛的某种族集体迁徙至日本,与绳文人混血,形成北九州弭生人。
南方的勇士──熊袭与隼人 狩猎民族,凶猛勇敢的隼人
  在日本九州的南端,也就是在今日的宫崎县(从前称日向)及大隅半岛(今鹿儿岛县)一带,曾经是狩猎民隼人族的根据地。「隼」是一种类似老鹰的迅捷猛禽,由於隼人勇猛果敢,所以冠上猛禽的称呼。 在「新唐书」的「倭国传」里,曾提到「邪古、波邪、多尼」等地名。邪古相当於今日的屋久岛,多尼是种子岛,而波邪(HAYA)就是隼(HAYA)。 这隼人的根据地,几乎都是火山砂与凝灰岩的土质,既不适於水田耕作,而且也因为养分不够,不能作为旱田,因此只能靠狩猎来维持生活。 他们潜海捕鱼,上山追捕野兽,外表看起来非常强壮、凶猛。而这些勇猛的隼人,经常注视着拥有肥沃土地的北部地方。也因为如此,当时进军九州的大和王朝,就利用较早归顺的熊袭族来对抗隼人。 这熊袭对抗隼人的模式,直到江户时代还是持续着。有一首萨摩兵儿歌谣是这样子的:「北客能来何以酬,弹丸硝药是膳羞。」这首歌谣的意思是,「北方的熊袭客来我们隼人地时,要用什麽款待他们呢?我们已准备好弹丸火药大餐。」换言之,隼人经常以熊袭为假想敌。 而熊袭(KUMASO)族因居於肥後(今熊本县)的球磨(KUMA)郡与大隅的赠 (SOU)郡而得名。这两个地方正好是居住於萨摩(今鹿儿岛县)及大隅地方的隼人出入北方的要冲。
败於大和民族的熊袭族
  在日本最早的正史「日本书纪」里,记载着底下一段传说。此传说约成立於六世纪。 传说中,景行天皇二十七年十二月,因熊袭族叛变,所以景行天皇派遣皇子日本武尊出兵讨伐。当日本武尊抵达北九州时,得知熊袭族的川上枭帅,聚其族人大举盛宴。於是,日本武尊解其发髻,打扮成少女,混进宴席。 川上枭帅看到他,非常喜欢,拉着日本武尊的手,痛快的饮起酒来。 等到枭帅喝得酩酊大醉时,日本武尊从衣服下拿出小刀,一刀刺向枭帅胸前。川上枭帅奄奄一息,问道:「你究竟是谁?」武尊回答说:「我是日本童男。」枭帅说:「这世界上竟然有这麽厉害的人!以後请改称为日本武皇子吧。」说完,就死去了。 从大和王朝的观点看来,熊袭想叛变大和王朝。但站在熊袭的立场,他们只不过想坚持自己的独立,阻止大和王朝征服九州。这正如白人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而印第安人起而反抗。这不是叛乱,而是反抗侵略者。
山珍弟与海味兄的神话──隼人的起源
  至於隼人的起源,日本的神话是这样叙述的。 有一天,山珍弟向海味兄说:「哥哥,我每天到山上抓野兽,已经抓腻了。哥哥每天去钓鱼,想必也腻了。你是否想到山中走走?不如我们换一下工具,来尝尝新鲜事。」 海味兄认为没有必要,就拒绝了弟弟的要求。可是在弟弟不断的央求下,只好说:「就借你一次吧!可是绝对不可以丢掉。」於是海味兄就将钓钩借给山珍弟,自己拿着弟弟的弓箭上山去。 山珍弟拿着钓钩出海去。可是他不黯水性,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飘摇,好不容易放下钓钩,可是鱼钩却被鱼儿给挣断了。 山珍弟脸色发青,赶快回家,将事实一五一十的告诉哥哥,并向哥哥赔罪。然而海味兄不肯原谅他。山珍弟只好将自己的宝剑打碎,做成一千只钓钩拿到哥哥那里去。但是哥哥却说:「你一定要还我原来那只钓钩,否则我决不原谅你。」 弟弟垂丧着头,坐在海边,凝视着海。这时恰巧盐椎神从那里通过,就告诉他到海神宫的方法。 到了海神宫後,没想到山珍弟和海神的女儿一见锺情,结为夫妻,并找到了吞掉鱼钩的鱼儿,取回了哥哥的鱼钩。 当山珍弟要返乡时,海神就送他盐盈珠与盐乾珠,以防哥哥的攻击。 山珍弟返乡後,把钓钩还给海味兄。可是海味兄却一天比一天变得贫穷,於是开始攻击山珍弟。山珍弟就把盐盈珠拿出来,转瞬间,水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眼看着海味兄就要溺死了。海味兄大声哀求说:「弟弟啊,救救我。你说什麽我都答应。」 山珍弟接受了海味兄的要求,把盐乾珠取出来,救了哥哥。以後,海味兄日夜都在弟弟的住居附近防守,偶而海味兄还要表演要溺死时的情形,以示不忘弟弟的救命之恩。 这是一个服从的仪式。海味兄也就是隼人的起源。他们担任宫廷的守卫,当宫廷举行宴会的时候,隼人就会跳起隼人舞以助兴。 在隼人舞中,他们表演要溺毙时的情形,以表示至今仍不忘当时之恩。 而且,隼人自己以「狗人」自居,日夜守卫着宫廷。当朝廷举行重大仪式时,他们就学狗吠。 海味兄与山珍弟的神话,和波里尼西亚海人族的传说很类似。而隼人族的归顺大和民族这段历史,就演变成海味兄的归顺神话。
大和民族想尽办法镇压隼人的抵抗
  隼人分为日向隼人、大隅隼人、阿多隼人等种族。居住在今日的宫崎县、鹿儿岛县一带。他们以捕鱼和打猎为生。隼人居住在火山砂台地,生性凶猛。对踏和民族而言,他们是难以征服的边疆民族。 这隼人族,最後终於屈服。为了表示归顺,他们被迫派遣壮丁到大和(今奈良县),担任宫廷的守卫。他们被迫学习狗叫,偶而表演归顺仪式,忍耐屈辱,一意讨好征服者。 大和朝廷为了绥抚隼人的情绪,强迫他们接受佛教的教化。但是隼人终於在和铜七年(七一四)叛乱。於是大和朝廷采取分割政策,将隼人的土地分割成十一郡来统治。而且每郡都设一个郡司以便监视。 这些被分割的隼人族,渐渐失去抵抗力。而且被课以沈重的赋税,以致於渐渐被同化,失去抵抗的活力。
日本东北的虾夷 东方蛮族居住之地,土地肥沃的日出之国
  虾夷族居住的地方称为「日高见国」。所谓日高见国,就是「东方蛮族居住的日出之国」的意思。那麽日高见国又在什麽地方呢?它本来是指尚未臣服於大和王朝的东方地区,因此并没有特定的范围。随着大和王朝势力的东进,其范围也渐渐往东方、继而往东北方移动。 在日本武尊传说成立的时代(六世纪),依照「日本书纪」的记载,日本武尊经由海路进入陆奥国(今本州东北地方)攻打东夷国日高见。征讨後,「虾夷既平,自日高见国还之,西南历常陆(今茨城县东北方)」。由此可见虾夷族的势力范围,是从茨城县东北地区,到整个本州东北地方。 「日本书纪」中对虾夷的记载是这样子的: 「朕闻:其东夷也,识性强暴,凌犯为宗。村之无长,邑之勿首。各贪封界,并相盗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奸鬼。┅┅其东夷之中,虾夷是尤强焉。男女相居,父子无别。冬则宿穴,夏则住 。衣毛饮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来,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调暴神,振武以攘奸鬼。」 「东夷之中,有日高见国。其国人,男女并椎结文身,为人勇悍。是总曰虾夷。亦土地沃壤而旷之,击可取之。」 东北地方的虾夷的奇异风俗,是否真如「日本书纪」所记载,不无疑问。因为上述的记载,和「汉书」、「礼记」的词句几乎同出一辙。换言之,「日本书纪」的资料,并非实际观察虾夷的生活,或运用可靠的资讯得来的;而只是引用中国古籍中有关蛮俗的记载而已。其中对虾夷族的描述,仅是对其畏惧与歧视而来。
虾夷族是否今日北海道的阿衣奴(AINU)族?
  首先列举虾夷=阿衣奴的代表学说: 1 中世、近世的虾夷即阿衣奴,所以古代的虾夷也是阿衣奴(江户时代的学者新井白石、本居宣长)。 2 「日本书纪」及其他的古代文献史料中有关虾夷的习俗记载,都和阿衣奴类似。 3 东北地方仍有很多阿衣奴语地名(语言学家金田一京助等人)。 4 石器时代人是阿衣奴(小金井良精、鸟居龙藏),或是阿衣奴传说中的矮人(人类学家坪井正五郎)。从大陆渡海过来的现日本人的祖先,将石器时代人征服或驱逐。 相反的,非阿衣奴学说有: 1 石器时代人也有部份形成现日本人,而虾夷的时代与石器时代晚期重叠,所以虾夷族非阿衣奴族。 2 考古学家已经证明,东北北部(日高见国)很早就有古坟文化、及稻作技术,所以虾夷族是日本人。 3 「古事记」或「日本书纪」等有关虾夷族是蛮民的记载,都是虚构的。因此不宜视之为阿衣奴。 尤其於一九五○年三月,日本的考古学家将中尊寺金色堂的虾夷人,平泉藤原氏的遗体加以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阿衣奴的特徵。所以虾夷非阿衣奴说越来越有利。 但此争议至今尚未有结论。比较可以让人接受的说法是:东北的古代虾夷族,是位於东部或东北的绳文人的子孙。这些绳文人陆续加入日本民族的行列,而虾夷族是最晚加入的一支。当北海道形成阿衣奴族时,他们并没有加入阿衣奴族。
农耕、狩猎、产铁的虾夷
  如上所述,虾夷族不管在历史、地理、或人种方面,都很难界定它的存在。他们的习俗、文化也非固定的模式。当我们探讨虾夷族的生活时,必须注意到,他们既有北方文化的要素,又含有西方(大和)文化的要素。 在日本的史书中,曾记载在元庆之乱(八七八)时,有一个名叫小野春风的人,因通晓夷语,所以能和夷军的俘虏沟通。从此可见,至少虾夷族中,有一部分的人不懂日语。但是否所有的虾夷族都不懂日语,那就不得而知了。 昭和三十三年(1958),在青森县南津郡的垂柳遗迹,发现二○○粒炭化米,及残留稻谷痕迹的弭生式陶器。由这次的发现可知,距今二○○○年以前,在日本的北东北部,已经开始稻作。 但是到了四、五世纪时,由於气候变冷,岩手县北上川流域以北都无法从事稻作,到了七、八世纪才可以再开始稻作。 虾夷族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狩猎民族,其实他们也从事农耕。虽然至今仍然尚未发现人口密度较高的虾夷族定居部落,但我们可以推测,他们有某种程度的定居,人口密度不高,以狩猎、采集、渔捞、稻作为生活手段。 六五八年,阿倍比罗夫率一八○艘船远征东北时,有一个叫恩荷的人来投降。他说:「虽然我们持有弓箭,但我们并非用来战斗的,而是用来捕兽的。现在我们不会再和你们作对,但是万一你们破坏和约,秋田的浦神一定不会饶了你们。」 由此可见,虾夷族在东北各地都形成部族社会,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尊崇超能力的神。 当大和朝廷势力渐渐北上,在岩手县的各郡内建立了日本神社,并且在北方的净法寺町建造了天台寺。这天台寺据说建於七二八年。换言之,八世纪以前,虾夷族并没有信奉佛教。然而当时大和朝廷的教化并没渗透到净法寺町一带,所以天台寺的实际创建年代,应该在九○○年至一○○○年左右。一般推测,天台寺的创建人,大概是有「最後的虾夷」之称的地方豪族安倍氏。 日本的律令国家,於统治地区实行租庸调法。一开始,虾夷并不需要负担租庸调税赋,反而从大和王朝拿取俸禄。然而,等到虾夷开始从事稻作农耕,同时大和朝廷也知道虾夷之地藏有丰富的金与铁时,就开始讨伐虾夷。 不过,大和朝廷的征服虾夷,并不是以武力为重心,而是配合交易与怀柔政策交互利用。东北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以产铁出名。日本的武士刀,据说也是发源於岩手县一关市的「舞草刀」。所以当大和朝廷的军队和虾夷军战斗时,其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历史中消失的土蜘蛛与国栖族 土蜘蛛狩猎於荒山,国栖祭拜地方神
  在日本的古代文献里,可以看到被称为「土蜘蛛」或「国栖」的蛮族。其实国栖就是土蜘蛛。他们有时也被称为「八掬胫」,或「山之佐伯」、「野之佐伯」。 土蜘蛛之名,来自於像蜘蛛般手长脚长的意思。而八掬胫就是脚很粗大的意思。山之佐伯或野之佐伯,都指在荒山野外大声喊叫的人。总之,这些称呼都是对在荒山野外过原始生活人的轻蔑称呼。 「国栖」一词就多少有点不同。它是指祭拜国神(地方神)的人。换言之,相对於祭拜天神(天照大神等)的朝廷皇室与豪族,祭拜国神的民族地位就低了一等。 住在奈良吉野的国栖,每当王室举行大尝祭时,他们都要提供贡物,并演奏歌笛。他们起先和皇室作对,但後来归顺皇室,成为皇室忠实的仆从。所以吉野的国栖并没有被蔑称为蜘蛛。 後来叁与大尝祭的国栖,其实是由住在吉野的普通农民去扮演的。 「日本书纪」及其他的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土蜘蛛或国栖,都是年代久远的往事。奈良时代以後,土蜘蛛再也没有出现在日本历史的舞台。 大和朝廷开始征服全国的时期,约是三世纪後半到四世纪。这时期,占领各地的小首长不断出现,但是,在深山等偏远地区,仍然有人过着狩猎或渔捞的生活。 他们仍过着绳文时代的生活,维持绳文时代的信仰。然而,随着朝廷统治范围的扩大,这些人也都变成了农耕民族。目前有关土蜘蛛的叙述,是大和王朝的人,凭着和这些过着绳文时代生活的人遭遇时的印象,去编写出来的。像日本古书中出现的神武天皇东征的传说,更是「土蜘蛛」消失二、三百年後,才编写出来的。 因为连当时过着绳文时代生活的人,都忘了他们被称为土蜘蛛时代的情形。因此,有关土蜘蛛的叙述,大都是後世才创造出来的,不可以当作可靠的历史记载。
「常陆国风土记」中消灭穴居人土蜘蛛的记录
  有关土蜘蛛的传说,日本全国各地都可见到。这证明了各地的首长都有驯服狩猎民族,使他们变成农耕民族的经验。 奈良时代,编纂了一本「风土记」,专门 集各地的古代传说。其中的「常陆国风土记」是由当代诗人高挢虫麻吕所撰写的。虫麻吕非常关心各地的风光及当地独特的传说。所以,「常陆国风土记」中关於土蜘蛛的描述,都保存了民间传说的朴素面。 譬如说,有一个传说是这样子的。 「老人说:从前,有一个民族叫国栖,他们又叫土蜘蛛、八掬胫、山之佐伯、野之佐伯。他们掘土居於洞穴。人来则藏入洞穴,人去则复出。他们经常趁农民不注意时,出来偷东西或杀人。这时,有一个叫做黑坂命的人,他想出一个消灭土蜘蛛的方法。他趁土蜘蛛外出的时候,用荆棘将洞口堵住,然後再用骑兵追赶他们。结果土蜘蛛都被荆棘绊倒,最後就被消灭了。」 以现在的观点看来,土蜘蛛决不会靠掠夺农耕民族的财产维生。他们靠狩猎维生,但有时会和农民起纠纷,进而攻击农地。起初,农民并不和他们起很大的冲突。但後来,出现了像黑坂命这样的强大族长,他们认为,唯有消灭土蜘蛛,才会安定农民的生活。 於是,就开始大举讨伐土蜘蛛。大和朝廷从朝鲜半岛运来马匹,而土蜘蛛根本没见过马。结果,他们败给远比自己跑得快的骑兵。 土蜘蛛投降後,族长就命令他们开垦荒地,变成农民。而土蜘蛛从前奔驰的荒山野地,也就变成了农村。
诹访市的手长、足长神社,代表土蜘蛛与民众的亲近
  在「肥前国风土记」里,出现一段土蜘蛛帮助天皇祖先的传说:天照大神的孙子琼琼杵尊,为了统治陆地而降临九州。可是,当时的九州一片黑暗。 这时出现了两个土蜘蛛。他们教琼琼杵尊在四方撒下稻谷。琼琼杵尊照这方法去做,结果天空立刻变亮起来。 在大和朝廷的正史「日本书纪」里,土蜘蛛是个被歧视的民族,但在日本各地,土蜘蛛其实是一个和民众相当亲近的民族。 譬如说,在长野县诹访市里,就有手长神社和脚长神社。那里祭拜的神明,据说是诹访名神的部下,手长、足长两巨人。 在福岛县新地村里,也有尊手长明神。类似这种绳文时代的神明信仰,全日本大概有数百个神社。换言之,被大和朝廷抹杀的土蜘蛛宗教,直到现在,仍绵延不绝。 充满神话色彩的出云国 大和民族神话中的出云国
  「古事记」「日本书纪」里的日本体系神话,可以大别为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日向神话三大体系。其中,高天原神话和日向神话是属於同一系统。其关系如下:高天原神话→天孙降临神话→日向神话→人皇时代。而出云神话是从此体系分支出来,与高天原神话─日向神话系统相对立。 这出云神话体系是这样子的:破坏份子素盏鸣命被逐出高天原→素盏鸣命杀死八头八尾大蛇→在须贺(岛根县大原郡)建造宫殿,并与栉名田姬结婚→第六代孙子大国主命与其兄弟们(八十神)争斗,向素盏鸣命求救→与素盏鸣命之女结婚→大国主命与少名彦那命共同建国→少名彦那命至常世国→大国主命大国主神受到高天原将军的压迫,被迫让国→祭拜出云大神。 战前的历史学者认为,古代的出云地方(岛根县),是日本的先进地带。出云族是先住民族,统一了日本。後来天神(大和族)和出云国争斗,迫使出云国拱手让出统治权。 但上述的出云神话只是日本体系神话的一支,并非依照出云地方的传说所形成的道地出云神话。这道地的出云神话记载於「出云国风土记」中。
古代出云的霸主──意宇、须佐、杵筑
  日本历史学者水野 ,从出云神话中整理出古代出云的三大势力。在意宇川流域的意宇地方,起先为出云臣族所占领。可是这东出云的势力并不强。相对的,占领西出云的杵筑势力是个海洋部落国家,族民以航海、渔捞为生。约於一世纪左右,统一了意宇的出云臣族。约在同时,第三势力以须佐乡为根据地开始活动。他们有朝鲜半岛的血统,利用当地的铁砂及朝鲜的铁器文化违背景,逐渐强大起来。约於二世纪,他们占据了意宇。在四世纪初,原大和国家趁初云国内各氏族对立抗争之际,大举西征,终於统一了出云地区。其实出云民族和大和民族在人种上,并没有什麽区别。不过,出云族和日本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一样,在血型的分布上,A型所占比率极高(四二.一六%)。而朝鲜半岛的东南部(新罗)居民,A型占四二.八○%。这种血型的一致性,可以说明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渡海到日本建国的北方通古族──肃慎、靺鞨、狄
  日本海岸的独立国「越国」 在山形县的小国町,有一个古志王神社。 古志族是住在中国东北至黑龙江流域沿海州的通古族。在日本古代,他们民族迁徙南下,渡海至北海道治理日本一带。 据说他们雕刻祖先石像,以祭拜祖先。现在古志王神社祭拜的神像,是镰仓时代一刀雕(留下小刀刻痕的雕法)的古志王像。古志国是日本飞鸟时代(七世纪初)的国名,又写成越国或高志,到大化革新时,名称统一成越国。越国的位置在今日新 县至福井县北部。 之後,从山形县、秋田县至青森县的最北端,都称为越国。到了七世纪後半的天武、持统天皇时期,越国三分为越前、越中、越後,此称呼直用到现在。 在越後新 的新发田市,也有个古志王神社。当地的民间信仰有这样的传说:只要在神社的门缝或裂缝涂上红土,再将红土涂在身体上的话,到了冬天,皮肤就不会冻裂。从此可见,古志王原本是寒地之神。 在「日本书纪」神代的造国神话里,有一个越州的地名。而当时称本州为「大日本丰秋津洲」,由此可见日本海沿岸的越国,是独立於大和王权之外的独特地区。 从中国东北迁徙至日本的肃慎
  移居越国的通古族,其中心份子当是肃慎。他们本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後来势力从中国东北延伸至黑龙江流域及沿海州,再迁徙至北海道或日本东北地方的日本海岸。肃慎这名称,是隋唐时,称呼先秦时期居住於东北地方的民族的总称。日本的史料,也沿用此称呼。「日本书纪」记载阿倍比罗夫曾率水军北上,三次进行「讨虾夷」、「征肃慎」。在第三次征讨时,於渡岛和肃慎的船只遭遇。肃慎的船只以羽毛插在木头上当作旗帜。比罗夫试图与肃慎交易,於是在海岸堆积丝织品、兵器、铁器等物。结果肃慎方面来了两个老人,他们拿走丝织衣服与麻布。六六○年,比罗夫又率军船二○○艘讨伐肃慎,带回熊两只,熊皮七十张。此外,也有很多从东北地方上京献马的记录。这些马是白色苇毛、白蹄的欧亚大陆产的名马。除了马匹之外,慎肃还产名叫「独犴」的北方野犬、箭筒、砂金等名产。迁徙至山形县的慎肃人,由於精通采矿、采金技术,逐渐往内陆深入,一度还曾到达茨城县的鹿岛。至今山形县内及鹿岛附近,仍流传着通古族的传说。
从高句丽逃亡至新县佐渡的人
  一进入八世纪,肃慎的子孙── 族就开始抬头。 人原本是住在黑龙江流域,为求较温暖之地,於是进入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那些移居北海道,或日本东北地方的称为肃慎,而移居高句丽的则称为 。 他们都是通古族。然而由於六六三年,唐朝与新罗的联合军打败了日本与百济的联合军。之後,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住在高句丽的人大都逃往中国东北,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於七二七年为和日本签订通商条约,派遣使者至日,和日本维持约二○○年的正式外交关系。 这二○○年间,甚多的 人涌到日本。单单在七四六年一年,就有一千一百多人登陆山形县,归化为日本人。因为山形县、新 县一带,都是通古族的同胞,所以对他们而言,一定觉得非常有亲近感。 据「续日本纪」记载,在越後(新县)有「狄」族或「虾狄」族登场。狄族不仅活跃於越後,而且深入东北地方。这狄族究竟是什麽民族呢?七○九年,虾狄叛乱大和朝廷,所以大和朝廷在山形县设征狄所,藉以调派武器与船只。由於叛乱不断,大和朝廷一面派持节镇狄将军讨伐,一方面派使者到 的根据地,也就是中国的东北去交涉。 狄族大概是高句丽被新罗灭亡时,流亡到越後的 族的一支。他们不断伸张势力,半世纪後,建立流亡国家,拒绝服从中央政权。
渤海国想把版图扩大到日本东北
  据「日本书纪」记载,高句丽最初的使者抵达北方日本海岸。其後的高句丽使者,也都是在北日本海岸登陆。渤海自称是高句丽的後裔,渤海使者的登陆地,也都是北日本海岸。阿衣奴族究竟与肃慎、靺鞨有何种关系?更进一步追问的话,阿衣奴族究竟与大陆的通古族有何关系?这问题至今仍不能回答。不过从体质人类学的观点来看,阿衣奴族是典型的长头形,而通古族却是典型的短头形,所以阿衣奴族不可能起源於通古族。我们可确定的是,通古族从大陆渡海来到日本的北海道及东北地方,而形成有别於大和政权的「越州」大文化圈。这越州到了七世纪左右,改称为肃慎。肃慎的後裔靺鞨族继续南下,开始与阿衣奴人混居。当时的虾夷族分为熟虾夷、荒虾夷、津轻虾夷。我们从此推测,他们虽然混居,但也都各有各的地盘。我们也可以推测,通古族雄心万丈,他们想建立一个大肃慎国。日本的肃慎国,其实只是包括中国东北、沿海州之广大版图的大肃慎国的一部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