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史学的起源和产生
第一章 中国史学的起源和产生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史学发展的起源、史学产生的条件;
理解孔子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第一节 史学的起源
一、 远古的传说
远古传说在先秦古籍的记载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
1居住情况:《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暮栖木上”。
2饮食情况:《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生产工具:《易·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3婚姻状况:《商君书·开塞》“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吕氏春秋·恃君览》“无亲戚夫妻男女之别、上下长幼之道”。
4人类征服自然的情况:大禹治水、女娲补天(见《淮南子·览冥训》)、羿射九日(见《淮南子·本经训》)等。
5军事战争:黄帝战蚩尤、克炎帝。(见《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些神话传说是中国史学的滥觞:是最原始的“口述史”,是研究原始先民历史的资料。
二、原始的历史意识
从远古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一些原始的历史意识:
(1)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产生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
(2)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看其能否献身公共利益。
神农氏“身亲耕,妻亲绩”,“尝百草之滋味、水泉甘苦”。(《淮南子·修务训》
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3)重视生产斗争知识。
如治服洪水,抗御天旱,改造环境,创造农具、器物成为传说中的主要内容。
这些原始的历史意识,是历史记述赖以发生的前提。
三、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
(1)文字的发明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主要靠以下几种方法:
A、结绳记事法 B、刀刻记事法 C、图画表示法
“仓颉造字说”最古文字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有了会意、形声、假借文字的出现。
(2)历法的产生
从原始社会以后逐渐形成三类历法: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3)史学意识的产生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需要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于是便产生了史学意识。
第二节 先秦史学的产生
一、 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
金毓黼在《中国史学史》中说:
“史字之义,本为记事,初以名掌书之职,继以被载笔之编,于是史官、史籍生焉。”
《后汉书·班彪传》“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诵,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
商朝的史官,甲骨文称“作册”、“史”、“尹”、“太史”、“内史”。
《尚书·多士》有“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
《史记·殷本纪》记载自契以下诸王的世系,说明司马迁可能参考商代史官记录的原始史料。
《尚书》保留五篇《商书》:《汤誓》,记汤伐夏桀时的誓辞;《盘庚》记盘庚迁殷时对臣民的告诫;《高宗肜日》记祖巳对商王的谏语;《西伯戡黎》记祖伊对殷王的警告;《微子》记载了微子启与少师、父师的对话。
西周金文有“作册”、“内史”、“内史尹”等称谓。《周礼》中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女史之称,分工明确: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世系,辨昭穆”;
“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
“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之冢宰”。
女史是负责后宫记录。
经过漫长发展,中国史学已初具雏形,标志:
第一,天子与各诸侯国均设置史官。 周史佚,齐南史氏、晋董狐、楚左史倚相
第二,开始形成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的形式。 甲骨文:“癸亥卜黄贞,王旬,亡尤,在九月,征夷方,在雇。” 《鬲攸从鼎》金文:“ 卅又二年三月初吉壬辰,王在周康宫。 ”
第三,初步认识到历史对于现实的鉴戒作用。
《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