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封建史学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第三章 封建史学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
2.掌握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三国志注》的特点和价值;
3.掌握范晔《后汉书》的编纂特点及其创新;
4.了解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和魏收《魏书》的特点。
第一节 陈寿修《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
1.在图书目录分类中史学成为独立的门类
(1)《汉书艺文志》把史书放在六艺略春秋类中,成为经学的附庸。
(2)曹魏郑默编写图书分类目录《中经》;
(3)西晋荀勖在此基础上撰成《中经新簿》 ,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其中丙部为史部图书。
(4)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把史部提到乙部,仅次于经书。
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已变为独立学科。
2.设立专职修史机构
(1)魏明帝太和年间,开始设著作局,有著作郎、佐郎等官员,专门负责国史的修撰。
(2)宋、齐设著作佐郎、梁设修史学士。
(3)北魏在秘书省下设著作局,后又设史局。
(4)北齐、北周至隋均设史局,由大臣统领,称为监修。
专职修史结构的设立,说明魏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对史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3.设立专门的史学教育学校
(1)太兴二年(319),北朝后赵石勒设立经学祭酒、律学祭酒、任播、崔濬为史学祭酒、门臣祭酒。(《晋书》卷105《石勒载记》)
(2)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设立国子学、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文学,凡四学并建。(《宋书》卷93《雷次宗传》)
这说明史学取得与实用性的经学、律学以及当时称为显学的玄学同等的教育地位。
4.私人著史之风兴盛,史学多途发展
(1)史学体裁种类增多
正史 一代之史,至数十家
起居注:录纪人君言行动止之事
杂史:大抵皆帝王之事
旧事:缙绅之士,撰而录之,遂成篇卷
职官:官曹名品之书
杂传:风俗、耆旧节士之序、名德先贤之赞、鬼物奇怪之事
簿录:书目、士族谱、皇览簿
(2)史书数量剧增
魏晋南北朝时期,掀起撰写朝代史的高潮,所谓¡°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隋书》卷33《经籍志二》)
东汉史: 有司马彪《续汉书》 、范晔《后汉书》等11家纪传体史,另有袁宏《后汉纪》、张璠《后汉记》2家编年体史。现存范晔《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中¡°八志¡±和袁宏《后汉纪》。
三国史:曹魏史有鱼豢《魏略》、王沈《魏书》等6家,蜀汉史王崇《蜀书》、谯周《蜀本纪》等4家,吴史韦昭《吴书》等3家。陈寿《三国志》以三国为一史。总共14种。自《三国志》出,诸家三国史尽废。
晋史:共23家。晋人王隐《晋书》等12种,南朝宋、齐、梁有谢灵运《晋书》、陆机《晋纪》等11种。其中,纪传体史12种,编年体史11种。唐初重修《晋书》出,诸家晋史废而不传。
十六国史: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魏书崔光传》)
据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统计,共有29种史书,分记十六国各朝史事。通记十六国者,以崔鸿《十六国春秋》最为著名。
刘知几评价其书:考核众家,辨其同异,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为之《十六国春秋》。(《史通古今正史》)
南朝史:共23种,宋、齐史各7家,梁史6家,陈史3家。今存者仅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后称《南齐书》)。
北朝史:北朝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有北魏崔浩《国史》30卷,北齐魏收《魏书》130卷,崔子发《齐纪》30卷。仅存魏收《魏书》。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