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刘知几《史通》对史学的贡献
三、刘知几《史通》对史学的贡献
(1)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史学发展状况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评论史书既不全面又过于简单。然《史传》篇对刘知几的《史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傅振伦认为“《史通》一书既就《文心史传》篇意推广而成”。(《刘知几年谱》)
《六家》,分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六书所创流派之源流,分析其得失。
《二体》,评论编年、纪传两种史体的长短。
《古今正史》,叙述从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到唐初所修诸史,这是历代史书的发展史。
《史官建置》,勾划从古至唐的史官和史馆制度的沿革废置的线索。
《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等,总结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内容及编纂方法。
《采撰》《载文》《补注》《因习》等,是史书编撰方法和文字表述要求的理论总结。
《品藻》《直书》《曲笔》《鉴识》《书事》《人物》等,是历史认识和撰述原则的理论。
《辩职》《自叙》《忤时》,是作者的经历、撰述旨趣和对史学社会功用的认识。
总之,刘知几《史通》对前代史学进行的历史回顾和理论分析,总结了史学的发展状况,提高了史家的自觉的历史认识,推动了史学的发展。
(2)揭露了古史记载的虚伪
在《史通》中设有《疑古》、《惑经》等篇,对《尚书》、《春秋》等儒经中记载的古史提出了大胆的怀疑。
(3)提出了史才三长论
刘知几指出: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旧唐书刘子玄传》)
“才”:是指写史的表达能力;(文)
“学”: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史)
“识”:是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义)
把才、学、识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并确定为史家素养的最高标准,对促进史家的自身修养和史学进步都有积极作用,在我国史学批判史上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4)倡导秉笔直书,反对曲笔讳饰
刘知几作《直书》、《曲笔》两篇,要求史官写史“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要“不掩恶,不虚美”,“善恶必书”。
赞扬了历史上敢于秉笔直书的人:“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直书》)
严厉批评那种“事务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的曲笔现象。
(5)提出了改造旧史的主张
主张删去或改造《艺文志》“所列书名,唯取当时撰者”,不必向上追记历代典籍的存没情况。同时改造《天文志》、《五行志》。
主张增设《都邑》、《氏族》、《方物》三志,这个主张被南宋郑樵接受。
主张增设《制册章表书》,“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主之制册、诰令、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纪传,悉入书部,题为《制册章表书》”。
四、对《史通》的评价
(1)《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
(2)《史通》提出史学理论对后世的历史编纂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3)《史通》的史学思想丰富,我国史学园地的奇葩。
叙事:“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哉!”(卷6《叙事》)
史学功能:“盖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卷7《曲笔》)
实录:“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录。”“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卷13《惑经》)
史观:“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卷17《杂说上》)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