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一、冠、婚礼
二、丧葬
三、节庆和娱乐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一 冠、婚礼
冠礼又叫成年礼,这一礼俗形成于西周时期。通常主要在士以上社会阶层中举行。男子举行冠礼的年龄是二十岁。(或云“天子十二而冠”)。
《礼记·昏义》说“昏(同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夏朝已有一些婚礼风俗:郑樵《通志·二十略·礼略》:“夏氏亲迎于庭,殷亲迎于堂”。
商代婚俗进一步趋于礼仪化,出现了议婚、订婚、请期、亲迎等程序。
西周形成了“六礼”、娣媵、烝报等比较固定的习俗。
“六礼”是成就一椿婚姻的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娣媵是一种以人陪嫁的风习。媵是送的意思,最早指女子出嫁,其家族出人陪送而入于男方家族,陪送者不限男女,都叫媵。
烝报也是这一时期流行的风俗。烝,是父亲死后,儿子娶其妾、媵为妻。报,指伯父、叔父死后,侄子娶其妾为妻。
此期还有兄死之后弟娶嫂,弟死之后兄娶弟妻的婚俗,无论汉族或少数民族,都是正常的现象,舆论也不以为非 。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二 丧葬
丧是哀悼死者的礼仪,葬是处置遗体的方式。夏商丧葬习俗已难详知。西周丧礼作为五礼中凶礼的一部分,在《仪礼》等书中有记载。
丧服按男女、嫡庶、亲疏等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称作五服。
埋葬是人们文化观念进步的表现。
墓地确定上,上继原始社会使用公共墓地的制度,又结合宗法制,而采取了族坟墓制度。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三 节庆和娱乐
(一)节庆
祈、报是先民在无法控制年成收获的情况下,诉诸神灵的一种风习。
后代的许多传统节日,如年节、中秋节、腊八节等都是从三代祈、报习俗中衍生出来的。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二)娱乐
在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礼乐文化中,有专供统治者享用的音乐、舞蹈,社会各阶层借每年定期举行的大饮烝、燕礼、大射礼、乡射礼、乡饮酒礼等礼仪,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士人和普通百姓则有春游祓禊的娱乐活动。《墨子·明鬼下》云:“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
第五节 以礼为导向的社会风俗
《诗·郑风·溱洧》云:“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思考练习题
1.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中国文化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3.怎样评价西周以来的礼制?
第2题参考答案
答:(1)内容和特点: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在分封制下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第2题参考答案
(2)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