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从焚书坑儒到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从焚书坑儒到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焚书坑儒
黄老之术
独尊儒术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河北枣强县)人。西汉儒学、神学大师,为适应汉中期统治者的需要,他首倡儒家独尊,把孔子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并把封建制度的理论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1、尊崇儒家的王道政治,反对法治。
2、主张绝对君权,提出了“王道三纲”说。
3、主张神权政治。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科技
1、先秦时期传统科技发展的基础已经确立,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趋向成熟,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国家统一,铁制工具的普及,牛耕的推广和生产向深度广度发展的需要。
2、出现了专门观测星象、研究天文的学者和著作《甘石星经》观测了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发现了这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3、秦汉时期很重视对星象的观测。《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汉书·五行志》中有举世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载,比欧洲早800多年。
4、对天体结构的探索有了进步:盖天说和浑天说 。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大斗笠,盖在一个反扣着的圆盘似的大地上,天、地都是中央高,四周低,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浑天说则把整个天比作一个鸡蛋,地犹如蛋壳裹着的蛋黄。这虽是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理论,。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5、东汉时杰出科学家张衡则是浑天说的集大成者。张衡的《浑天仪图注》是浑天说的代表作。他还在另一名著《灵宪》中表达了宇宙无限观念:“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6、张衡在前人创造的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浑天仪。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数学天文的发展,使修订较为精确的历法成为可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颁布《太初历》。
战国时人们已能较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土地测量、赋役征收和其它计算。
流传至今的我国第一部数学著作是《周髀算经》。该书成于公元前一世纪,书中已使用复杂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记述了商高所讲“勾三股四弦五”,是有关勾股定理的最早记载。
《九章算术》则是举世公认的古典数学名著,该书是经过长期修改、补充逐渐完备起来的,正式成书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医学方面,战国时医生已懂得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知道内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情况。治病已有较多的分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等。医疗器械有“针”、“石”、“熨”等。当时有不少医学的专门著作,留传下来的有《皇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经》,
中国传统医学的体系,是在秦汉时期建立起来的,当时流行以阴阳五行来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秦汉之际,已有医书药书流传。汉初名医淳于意(太沧公)之师传授给他的《药论》就是其中之一。东汉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的药物知识的总结。
秦汉时期在地理学、农学等方面也多有成就。尤其值得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成于汉代。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第三节 科技、文艺和史学的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