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西周的衰亡
第三节 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西周的衰亡
当一个王朝走到了如日当空的鼎盛之时,也就开始了它的衰落过程。总的说来,王朝的衰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有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淫暴、争权夺利、奢侈无度;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分配上的矛盾、腐败;周边各族的入侵干扰;被统治阶级的生活贫困,奋起反抗等。但在每个王朝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具体到西周王朝来说,其衰败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西周中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1、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化
西周经历了周文、武的创建时期,成、康的发展兴盛时期,到了周昭、穆时,就进入了社会矛盾日趋深化的时期,各种矛盾日趋尖锐,不但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力量,而且使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国家从此走向了衰落的阶段。
其表现在统治阶级内部,就是发生了比较急剧的升降起伏现象。有些趋于衰败的旧贵族,为了维持生计,往往将自己的田地出租或者作价转让给一些新的暴发户。这样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诉讼纠纷,直接冲击着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并造成了社会和政治上的许多混乱现象。
2、与周边各部矛盾的加剧
西周时,周边各族的社会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周王朝有着远近、多少不等的联系,这在讲分封时和对诸侯国的控制时已讲过。但随着各地区各族经济的发展,它们与周王室的矛盾逐渐加剧,不断发生军事冲突。
南方—-荆楚。荆楚,是地域名,又是国名、族名。地域名,起源很早,国、族名则是后起的。西周中期,楚国尚未十分强大,并没有形成对西周的严重威胁,因此,本课所说的荆楚应多指地域名。对南方的荆楚,有昭王的南征。周初,注意力在东方,周昭王时转移到南方。十六年,南征取得了胜利,很多参加者获得了很多赏赐,铸成了很多青铜器。十八年末到十九年九月,周昭王率六师南征,祭公随王同行,在回师途中,在天昏风大浪急的汉水之滨,周六师不战自溃,全军覆没,周昭王死于汉水之中。靠辛余靡捞起了尸体。《竹书纪年》、《吕氏春秋·音初篇》、《帝王世纪》、《水经注》等书中有不同的记载,但周王室忌讳此事,称:“南巡不返”,“南行”,“巡狩”之词,后人都不清楚事情真相,因此,春秋时管仲质问此事,楚屈完则请他问水滨。
西北—-犬戎。周族发祥于西土,曾与戎狄杂错相居,对西方各族有着更多的了解和交往,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咸阳间),地近西域,邻近西戎,有些戎族参加了武王伐纣战争,很多民族,与周有朝贡关系。但也有的叛服不常,因为犬戎(即猃狁的前身),不及时朝贡,周穆王西征犬,祭公谋父主张实行怀柔政策,区别对待。(见《国语·周语上》)周穆王不听,俘获了犬戎的五王,又得到了四白鹿、四白狼,并把俘获的犬戎迁到内地,安置在太原(今甘肃平凉,一说为陕晋北邻的高原地区),周穆王在军事上胜利了,但在政治上失败了,从此,荒服不至,断绝了与周王朝的关系,使得周与西方诸侯冲突更为严重。
东南—-徐奄。东方地区所聚居的主要有淮、徐、舒等族,他们曾在周公东征后归服于周王朝,但民族的交流、融合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决不会仅有一次东征或几次平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到周穆王时,东方夷人势力又有所发展,出现了徐夷僭号的情况。
周穆王平乱,平定徐偃王之乱,因属传奇的创造,楚文王与周穆王相距有300年之久,不可能同时并驾齐驱在平定徐偃王的战场上。但周穆王确实主持了平定东国的战争,这在班簋中说得较为具体。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