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北府兵的建立
1、北府兵的建立
桓温死后,其弟桓冲为中军将军、扬豫二州刺史,代掌兵权。这时氐人建立的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对东晋的威胁日益严重。桓氏原来与另一世家大族谢氏有矛盾。桓冲为了缓和桓氏与谢氏以及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以便团结起来抗击前秦,就主动解除了自己所兼扬州刺史一职,让与辅政的谢安。他出镇京口,与谢安协力,加强对前秦的防御。
谢安为了组织一支归中直接指挥的得力军队,就让其侄、广陵(治今江苏扬州)相谢玄招募来自徐、兖二州的侨人或其子孙,组成军队,并进行长期严格的训练,号为“北府兵”(东晋都建康,军府在广陵,位于建康北,故称北府)。北府兵的将卒都深受匈奴和羯人的仇杀之苦,因之有抵御苻兵秦,保卫江南的决心。《晋书·刘牢之传》曰:“玄多募劲勇,……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
2、肥水之战
前秦于公元382年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击苞襄阳,北尽沙漠”。(《高僧传·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传》)当时只有东晋与它对峙。东晋在前秦皇帝苻坚的眼里,是不足道的。苻坚于统一北方的次年,就决定调士卒九十余万人南下灭东晋。他还傲慢地说:“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下))《晋书·苻坚载记》曰:“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秦军前锋为二十五万人,由苻坚之弟苻融率领,很快攻下寿阳(今安微寿县)。东晋以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八万人迎击秦军。将军刘牢之以精兵五千人袭击梁城垒(今安徽怀远),歼秦军一万五千人,掳获大批粮草器械,取得首战的胜利。谢石下令水陆并进。苻坚在寿阳城头,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怃(wu武)然有惧色。”(晋书·苻坚载记)(下)。怃然,失意貌)
谢玄乘胜进军肥水东岸,与西岸的苻融军相对峙。当时,苻坚曾派朱序至晋营,劝说谢石投降。朱序原是晋的梁州刺史,镇守襄阳,在与秦军作战时,城破被俘。他心向东晋,建议谢石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五《晋纪》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谢石采纳了这个建议。
谢玄遣使和苻融相约,秦军自肥水西岸“小退”,晋军到肥水西岸决战。苻融企图乘晋军半渡之时,加以邀击,全歼晋军于肥水中,便下令士卒稍退。可是秦军内部民族复杂,氐人很少,十之八、九是汉和其他族人民,他们被胁迫而来,不愿作战。特别是汉人,心向南方。因此,一旦退却,不可遍野。晋军乘势猛攻,秦军大败,苻融被杀,苻坚中流矢,单骑北逃。他在路上“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逃到洛阳,收集散乱士卒,剩十余万人。各族首领乘机反秦自立。两年后(公元385年),苻坚为羌族首领姚苌(chang常)所杀。
肥水之战后,东晋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今山东、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
在肥水之战中,前秦所以失败,是由于前秦内部民族复杂,矛盾严重;南侵是不义战争,士卒和人民并不支持;在军事上由于骄傲自满,缺乏周密计划和正确指挥。东晋所以胜利,是由于在强敌压境之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有所缓和,所谓“君臣和睦,上下同心。”(《晋书·苻坚载记》(平)引权翼语)。北府兵有保卫江南、规复中原的思想和要求,将士用命;指挥比较正确。这次战争的胜利,进一步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但东晋亦无力收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延续了平来。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