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侨置与土断述
1、侨置
永嘉南渡及以后的一段时间中,中原地区的人口南逃的极多,仅登录于官府户籍的,就约有七十万人。还有相当数量被控制在大地主手中,作为私家奴役的人口,未登于户籍。也有不少漂流不定的人口,叫做“浮浪人”,亦没有户籍。这些南流的人口叫做侨人、侨户,侨人的绝大多数是按照宗族、乡里相聚而居的,侨姓士族、地主往往是侨人的自然首领或主人。他们以拥有侨人作为自己的势力。
东晋统治者为了控制侨人,也为了维护侨姓士族的利益,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居多数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叫做侨州、侨郡、侨县,简称“侨置”或“侨立”(《随书·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无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之壤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置徐州,在江乘(sheng胜,今江苏句容北)侨置琅邪郡与临沂县。刘裕收复青、徐等州后,曾在原州、郡名前加一“北”字,与侨州、郡梓区别,如北兖州(治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刘裕代晋后,又取消“北”字,恢复旧名,而另在侨州、郡名前加一“南”字,如击兖州(治今江苏镇江)。初置侨州、郡、县时,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人和鼓励登录流人于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南方原有的郡县叫收“土郡县”(《宋书·州郡志》三“雍州刺史”条:宋“孝武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江南的土郡县原是吴姓土族的势力范围。永嘉南渡,尤其是侨姓土族南下,吴姓土族的利益受到侵犯,因之两土族集团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吴姓土族排斥侨姓土族,侨姓土族则利用他们的政治地位或权势压抑吴姓土族。
2、土断
土断是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将侨人的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
东晋设侨置,本来是一种临时措施。侨置设立后,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
一是版图混乱——侨置的设立,本来是以侨人的籍贯相同为原则;可是北人南来,都是流民性质,同一地区,往往聚有北方几个郡县的侨人。于是侨置郡县林立,“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宋书·诸志总序》。又曰:“或昨属荆、豫,今隶司、兖;朝为零、桂之士,夕为庐,九之民。去来纷扰,无暂止息。版籍为之浑淆,职方所不能记。”)只在今江苏南部一带,就有侨郡三十三,侨即使在侨置中,也并不全是侨人,如南徐州境内,全部人口为四十二万余人,其中侨人约为二十二万余人,其余二十万为土著。许多原有郡、县内也有或多或少的侨人散处。又由于侨人居处并不很固定,经常流动,致使侨置郡县了常改变。
二是影响财政——侨置郡县或侨人县是不征租税徭役的。南来的士族地主们乘机广占田地,大量地隐瞒户口,时间已久,这就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徭役的征调。
晋成帝(326——342)时,已开始推行“土断”。哀帝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庚戌,曾大规模地实行“土断”,称作“庚戌土断”。土断由桓温主持,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ni昵)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这次“土断”的成果很大。“土断”之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