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北魏的统治
鲜卑拓跋氏以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竟能统一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北部半个中国,而且其统治半个中国时间竟长达一百余年,这在中国古代上是第一次。其建国经历:公元315年(晋愍帝建兴三年)建立代国,376年为前秦所灭。386年复国,改国号称魏,439年统一北方。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550年东魏亡,556年西魏为北周所代。
拓跋部标一来是很落后的,在塞外时,逐水草而居,过着狩猎和游牧生活。社会性质处于由氏族公社末期向奴隶制过渡的阶段,没有文字。拓跋部进入中原之后,在相当长时间中,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进行了严重的破坏,给汉民制造了极大的灾难;可是拓跋部由于受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其生产、生产方式及其社会性质,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拓跋氏的有作为的统治者亦曾采取过一些进步政策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拓跋部及其他进入中原的部、族的封建化过程,这对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对加速中国北方民族间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北魏前期的制度、措施
1、封建化措施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以一个少数民族的君主,于不到十年的时间,统一了北部半个中国,这在我国古代历史站是一件大事。当然这和他的父祖的功业已为他奠定了基础晃分不开的(拓跋焘之父为明元帝拓跋嗣,祖为道武帝拓跋玨。),可是他个人的雄才大略也起了重大的作用。《魏书·世祖太武帝纪》史臣曰:“世祖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赫连勃勃建夏,都于此。),平秦、陇(秦、陇,凉,都张掖(今甘肃张夜西北)。),翦辽海(辽海,指北燕,都龙城(今辽宁朝阳)。),荡河源(河源,今青海东部,为吐谷浑(tu yu hun土育混)所居。),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太武帝为了巩固他对这“混一戎华”的北部中国的统治,采取了许多促进以拓跋部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经济、文化,并建立其统治秩序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基本特点是加速封建化进程,也就是“戎人”华化的过程。
太武帝的封建化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分土定居,发展农业——为了适应对黄河流域的统治,鲜卑族拓跋 部需要改变其以狩猎、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转向以农业为主。此政策早在道武帝时即已提出并开始实行。《魏书·外戚传·贺讷传》曰:“太祖平中原,……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水中捞月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对被征服的地区或民族,也以组织或安排农业生产为主。如在攻陷中山等地时,“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鲜卑慕容氏)、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魏书·太祖道武帝纪》)还设置官吏,“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魏书·食货志》)拓跋焘统一北方,亦很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还在京师平城一带倡行有牛家和无牛家变工互助,一般是有牛家出牛一头,为无牛家耕种二十或二十二亩;无牛家出人,为有牛家耘锄七亩以为报偿。(《魏书·恭宗景穆帝纪》:“其制有司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垦殖锄耨。其有牛家与无牛家一牛种田二十二亩,偿以耘锄功七亩,如晃为差,至与小、老无牛家种田七亩,小、老者偿以锄功二亩。皆以五口下贫家为率。各列家别口数,所劝种顷亩,明立簿目。所种者于地首标题姓名,辨播殖之功。”)北魏统治者这些政策措施在促进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转向农业生产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是设立太学士人——拓跋玨复国后,很重视儒学以培养官僚,以培养官僚,以便巩固拓跋氏的统治。复国之初,即于平城建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有太学生一千余人。天兴二年(399年),增国子太学生至三千人(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此后,国子学、太学都有发展,乡学也有很大发展,郡学都置有博士、助教学生。“于是,人多砥尚,儒林转兴。”(《魏书·儒林列传·序》)。此外,北魏统治者还令各州郡荐举有才学的人,魏以重任。当时中原知名的士族、儒学家如高允、游雅、卢玄、张伟等都被征用,对北魏制度、法律的建立和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